第十五章 炎黄之战

轩辕自从登上人皇之位后,怀着一腔雄心壮志要将人族带领好,可事实却并没有他想象地那么简单。

以前他是有熊族的族长,管理一个部族仅凭他自己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可如今他管理的是整个人族部族,此时的人族人数何其多!

人口遍布洪荒,每日都有许多的事务要他来处理,渐渐地就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广成子看在眼里也毫无办法,他毕竟只是个修道之人,若是畅论大道还可派上用场,但是让他来帮轩辕治理国家却是难为他了。

轩辕整日为此烦恼不已,一夜,轩辕忽梦: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又梦有人执千钧之弩,躯羊万群。

轩辕惊醒过来,细细地想着适才梦中的情景,半响兴奋地自语道:“却是原来如此,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躯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此定是天怜我之烦恼,故降下梦景告之!”

翌日,轩辕乃召开大会,向群臣说道:“昨夜吾有所梦,乃是上天欲赐吾辅佐大臣,一名风后,一名力牧,尔等可去细心寻来,此乃我人族大事,诸公不得怠慢了!”群臣闻言皆道:“定不负共主所望!”

轩辕日日寝食难安,焦急地等待着手下人的消息,三月后终于等到了消息,言在海隅之地,有一名为风后者自耕于田,乃是风氏部族伏羲圣皇的后裔。

轩辕大喜,忙令人准备好车驾,前往寻找风后。三日之后,轩辕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海隅之地,行过一片田地之时,忽闻到从田地里传来一阵歌声:

上天圆圆,下地方方。

生逢斯世,得遇明王。

轩辕大奇,命人驾车过去一看,只见田地里正有一耕夫在耕作,那耕夫远远便瞧见了他们,只是对他们毫不理睬,擦了把汗后,又低头继续耕作。

轩辕细观那人,只见其人堂堂仪表,面貌正气,乃是有大智慧之人,暗思:虽是耕夫,但是其人伟岸,不可小觑!

于是令随从去问那耕夫乃是何方人氏,未几,随从回来答道:“那人言:‘君臣别途,各安其事,何劳问焉’”

轩辕闻言喜道:“此乃贤者。非耕夫也!”遂下了御辇。向那耕夫走去。耕夫远远望见轩辕走来。忙弃了手中地锄头。跪倒于地口称万岁。轩辕将他扶起来。问道:“贤士何隐于此。不出代天行道?请问贤士高姓大名?”

耕夫答道:“臣姓风名后。才疏学浅。不堪世用。惟躬耕而已。

轩辕闻言大喜。暗道:皇天不负有心人!

乃道:“吾观贤士乃是有大才之人。如今我人族正需贤士如此之人匡扶社稷。还请出山助我!”

风后闻言低头沉思了片刻。随后道:“既是如此。敢不从命!”

轩辕大喜。拉着风后上了御辇。同乘而回。经过一片大泽之时。只见一樵夫在山林中左顾右盼。轩辕观察了许久。

见那樵夫威风凛凛,志气昂昂。铺面而来地威武气息令人肃然。

轩辕命人停下御辇,下车走到樵夫面前,问道:“贤士。何人在此闲游。不出辅国安,?”

樵夫忙跪伏拜道:“臣驾钝之材。不足用世。故避于此。”

轩辕问道:“不知贤士高姓大名?”

樵夫答道:“臣乃力牧是也!”

轩辕大喜道:“尔可愿随我还朝,辅弼江山社稷?”

力牧爽快地答道:“愿为驱使!”

轩辕哈哈大笑道:“今日天佑于我,竟让吾寻到两位贤士,可见天佑我人族!”

言罢,拉着力牧上了御辇,对着左右的两人道:“卿等乃是吾之左膀右臂尔,吾得卿实乃幸甚哉!”

风后躬身道:“共主之言让臣等汗颜!臣等何德何能,竟得共主如斯赞誉?”

轩辕摇头道:“卿等毋须如此自谦!吾知尔等并非池中之物,有大才,吾受人族圣剑,曾言要以此荡涤乾坤,奈何有心无力,日后有卿等相助,吾当可无忧矣!”

两人闻言同时起身躬身道:“臣等定当尽己所能,辅助共主治理好人族!”

轩辕哈哈大笑,笑声响彻云霄,惊散了天空的飞鸟!

回到陈都中的第二日,轩辕召开人族大会,当众任命风后为上相,力牧为上将。

从此轩辕文有风后辅佐,武有力牧帮他训练军队,后又有大鸿、常先之人辅弼治理天下,如此轩辕将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后轩辕,又因自己生而有土德之身,故此称自己为黄帝,以示尊贵之意!

可是,人族在轩辕的领导之下,只不过是沿着惯性,继续向前滚动罢了。

轩辕有大能,却无伏羲神农般治世之大才,其手下虽说能人辈出,但也是资质有限,只能够墨守成规,萧规曹随。

如此,轩辕当政期间人族虽说发展很快,但又如何比得上伏羲神农在位之时的鼎盛气象,甚至说起来轩辕能够如此顺利只是沾上了神农的光而已。

这轩辕也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在他之前的两位人皇对人族都有大贡献,深得民意,所以性格好强的轩辕一心想超过伏羲与神农这两位人皇,成就一番伟业。

为此,轩辕整日苦思,如何能够做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再说阐教广成子,自从被元始天尊派下来辅佐轩辕之后一直碌碌无为。

广成子乃是修道之人,哪里懂得安邦治国之策。不过广成子在成为人皇之师后,得到元始天尊的提示,知道轩辕乃是天定三皇中功劳最大的,他的使命是一统整个人族。

于是,广成子找上了轩辕,鼓动轩辕强兵练武,大兴军备。

而正处于烦恼的轩辕,听了广成子的话之后,精神一振,一瞬间就找到了目标一样。

不错,轩辕是没有前两位人皇的治世之才,但他有领兵打战之能,有熊部落在他的带领之下,能够迅速扩张便证明了轩辕在这方面的天赋。

再加上广成子的鼓动,轩辕便下令人族各个部落强兵练武,逐渐合并起来,如有不从他则以强硬的手段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命令,反抗者则是率军讨伐。

人族各个部落虽然对轩辕这番举动十分不满,有些甚至认为轩辕无道,但碍于名义上轩辕是人族共主,占据大义而不敢轻举妄动

当然也有一些部落不仅十分反对轩辕的这一作法,还采取了行动。

其中以大巫蚩尤所转生的九黎部落为主,大巫蚩尤在恢复前世记忆后,一直都对人皇之位野心勃勃,神农氏在位时,威望甚高,人族安居乐业,他没有一丝机会来染指这人皇之位。

轩辕继位后前期行事规矩,人心思附,但现在突然间变得刚烈起来,这就给了蚩尤一个十分好的机会,他打着自由自主的旗号招兵买马,疯狂地扩充自己的势力,想与轩辕争这人皇之位。

不过,在蚩尤还没有发动叛乱之前,有一个部落就行动了起来,那就是神农的姜氏部落。

上文提到人族在神农时期便开始有了一丝阶级尊贵之分,神农将人皇之位传于外人早已引起姜氏部落的一丝不满。

在族人的心中,神农之子榆罔是一个比轩辕更加适合担任共主的人选。

榆罔从小习文练武,曾协助神农多次打败叛军,骁勇善战,再加之是自己部落中人,故极得人心。

而且其身为人族神农之子,在人族之中的名气声望一点都不下于轩辕,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众望所归的人被神农给排除掉了。

话当年神农传位之时也曾仔细考察过榆罔轩辕两人,发现他们不相上下,同样有济世安邦之能,只是神农在听闻轩辕背后有阐教支持以后,天平终因这个砝码将平衡压向了轩辕的一边。

最后,神农传人皇之位于轩辕,而榆罔接任了姜氏部落的族长之位。

榆罔自担任族长位置以后,因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与轩辕争锋相对的给自己加上‘炎帝’之称。

一直以来榆罔对于输给轩辕之事耿耿于怀,但还是循规蹈矩。只是这次轩辕突然之间,强行下令将人族各大部落合并起来,这严重的触犯到了许多部落的利益。

遥想伏羲神农在位期间人皇的命令实际上只能在本族之内行使,对于外族从未带有过强迫性,各部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制,如此温顺的手法才令人族各个部落臣服。

如今轩辕一来就这么急躁,直接将个人的意愿强制的执行部落的部落身上,想想那些既得利益的人,又如何肯罢休呢?

于是,许多人族激烈反对,像姜氏部落这样数一数二的部落,则是直接由炎帝榆罔起兵作乱,一鼓作气的直接打到了阪泉之地,—有熊部落的外围。

对于轩辕来说,这榆罔乃是神农的亲生儿子,他起兵作乱影响自是难以想象。

就说这次,本来人族许多部落对轩辕的施政有所不满,见人皇遭到攻击,竟袖手旁观,不理不睬,而且还有不少部落暗中支援敌方。

再有轩辕此次溃退,如此迅速,竟直接被打到老家,造成轩辕在人族之中声望大跌。

轩辕黄帝急令力牧集结士兵一路,向阪泉之野奔去,沿途收集残兵。大军急行了三日三夜,终于在拂晓时分来到了阪泉之野,筑起了营帐,刚刚安定了下来,就有探马来报,言炎帝的部队也正好在这时来到,已在十里外安营扎寨。

黄帝升起了大帐,扫了一眼众臣子,道:“诸位,如今榆罔大军已到,吾等如之奈何?”

下方有臣子奏道:“陛下,臣闻帝师广成子乃是有道真仙,何不请帝师大人施法破了榆罔的大军,则我军当可不费一兵一足便可大胜榆罔矣!”

黄帝闻言望着广成子道:“老师以为如何?”

广成子摇摇头。十分不愿的说道:“陛下当知贫道乃是修道之人,岂可滥用法术残杀凡人?否则因果业力纠缠,贫道一世修为俱要化为画饼了!”

轩辕闻言只得说道:“既如此还是靠吾等了!如今敌我双方皆在此地交汇,两军交战勇者胜,榆罔无道,妄起刀兵,祸及百姓,我等以有道伐无道乃是民意所向,定能战胜榆罔!”

众臣子闻言同时站起身恭声道:“愿为陛下诛逆叛贼,还我河山!”

翌日,旌旗招展,擂鼓齐鸣,双方将士各持兵刃,肃立于阪泉之野,一股肃杀之气,弥漫着整个战场,百里之内无有禽兽。

众人将黄帝簇拥在中军中,黄帝右手高举过头,鼓声暂歇,霎时宁静了下来。

炎帝那边见黄帝这边息了鼓声,也发出了命令,息了鼓声,双方一时沉默了下来,似在酝酿着更为强大的风暴!

黄帝运转法力,高声喝道:“榆罔,尔为何作反!”

只见那边传来一声粗犷的声音,道:“哼!公孙轩辕,你有何德何能,竟能当得起人族共主之位?想我榆罔日夜随父皇操劳国事,劳苦功高,可到头来却让你这黄毛小儿窃据了共主之位。

如今你胡作非为,竟然妄想整合所有人族部落,致使许多部落人心思动。而后又不知悔改,竟大肆杀伐。你如此无道,今日便是你之死期。”

轩辕听到榆罔当着众人的面数落自己,气愤难耐,脸色一暗,冷哼一声便厉声道:“榆罔,人族一统乃是天意,罔尔身为神农圣皇之子,竟置我人族千秋大业于不顾,以下犯上,擅起干戈,尔有何面目面对如今身在火云宫中看着我等地神农圣皇?”

三十三天之上。火云宫中,神农圣皇听到黄帝之言。无奈地叹气道:“却是神农之过也!未料这个逆子竟然妄图篡夺人皇之位,如今刀兵一起,苦地还是无辜地百姓啊!”

一旁地伏羲圣皇闻言安慰他道:“皇弟无须如此!须知我人族乃是天定地主角。上天自是要降下无数劫难来考验人族,当年妖族屠人便是之一。

而今人族内乱也是如此,天道惟公,若是不经受该有地磨难,又凭甚得到天道地认可,又凭甚成为天地地主角,又凭甚主宰万灵,啸傲三界?”

伏羲说完,又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此次也有轩辕之过,其行事鲁莽,作风急躁,也算得上是该有此难。”

神农闻言又叹了口气,道:“皇兄之言神农明白,只是眼看着,人族将要承受地灾难,神农自是心中郁郁!”

伏羲一笑,稍带复杂之色说道:“这不过才是个开端罢了,轩辕将来要证地是泰皇道果,秉杀伐之气而生,正是要以杀止杀,大乱之后方有大治,到时待他整合了人族,方是大治地伊始!只是希望轩辕能够上体天心,不要妄造杀戮!”

神农闻言默默无言,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下方地大战。

阪泉之野,炎帝榆罔一噎,旋即冷哼一声,道:“要不是你行事不当,又岂能有今日吾之作乱?废话少说!到了如今的地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还有什么要说的?众将听令,杀!”

霎时,杀声震天,兵戈齐发,炎帝那边士兵气势汹汹地压将过来。

黄帝朝一旁的力牧点点头,力牧朝黄帝行了一礼,随后一摇手中的令旗,座下一将领着一队士兵朝对面冲杀过去。

两军瞬间交缠在一起,霎时鲜血飞溅,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管是黄帝一方还是炎帝一方的,一个个士兵纷纷倒下,一个个生命就此消逝。

在这片疆场上,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因为他们不懂得太多的道理。

只是因为身居高位者的一个命令,他们便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战争。

两军交战了三个时辰,局势终于明朗了起来,炎帝一方正渐渐占据着上风。

榆罔嘴角溢出一丝微笑,心中暗道:此战之后,我便是号令天下的共主了!

正当榆罔暗自得意,沾沾自喜之时,只闻黄帝那边数声钟响,忽然从炎帝后军传来一阵骚乱,榆罔大惊,这时探马来报言后军受到袭击。

榆罔正欲安排一军前去平息骚动,却见前方战场上那一直被炎帝军压着打的黄帝军突然一反前态,顿时凶猛了起来,一个个如猛虎出闸,趁着炎帝军愣神的片刻杀伤了许多士兵,形势霎时逆转!

原来是广成子见形势不妙,虽说不愿沾染因果,但为了轩辕人皇着想最后还是出手。

广成子奋力敲击元始天尊所赐之落魂钟,这人族又如何能够抵挡仙人之威,一下子炎帝的军队便精神涣散,失魂落魄,被轩辕黄帝趁势击溃。

榆罔大怒不已,他对着黄帝喝道:“公孙轩辕,尔敢使诈!”

黄帝哼了一声,对他置之不理,仍然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战斗。

炎帝军大乱已成,阵势已溃,他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于是果断地下令撤军。

炎帝军一路溃败数十里,黄帝见众将士也追击得累了,于是下令停止了追击,安营扎寨,生活做饭。

榆罔今日虽败,但是还有七成将士,三成中大多都是在溃败时自相踏践而死,只是如今士气已失,榆罔也毫无办法,只得自己一个人在大帐中叹气。

忽然一阵杂乱的惊叫声传进大帐,他一惊,急步走出大帐一看,只见灯火通明中,到处都是黄帝的士兵,炎帝军一个个惊慌失措地奔逃,喊杀声传遍整个夜空。

一个浑身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地跑到榆罔面前,悲声道:“族长,有熊族的士兵趁着入夜族人都在睡觉时忽然杀了过来,如今大势已去,你还是快走吧!”

榆罔顿了顿足,咬牙切齿道:“罢罢罢!公孙轩辕,我榆罔与你势不两立!”随即在部下的掩护下逃出了战场,领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向着姜氏部族的方向而去。

一夜狂奔了百里,终于金乌东升,榆罔望着初生的朝阳,感受着阳光照在身上的温暖,心中却是一阵冰冷,昨夜一战已是十亭去了九亭,看着身后寥寥无几的将士,他只觉得满腔雄心壮志俱化为乌有,一时间心灰意冷至极。

“杀”

一阵响彻天地的杀声传来,榆罔等人大惊,抬头一看,只见在四周已然布满了有熊族的士兵,一张张闪烁着寒光的弓箭此时正对准榆罔众人,只待一声令下,便是万箭齐发!

轩辕黄帝在众人的簇拥下出现在榆罔眼前,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榆罔,不带一丝感情地说道:“榆罔,如今你已是穷途末路,你若肯投降,吾念在你是神农圣皇之子的份上可放你一条生路。”

榆罔闻言冷笑道:“轩辕,败就是败,我榆罔无话可说,但想让我投降却是妄想!”

言罢,闭上双眼,静静地等待着万箭穿身。

轩辕黄帝默然地注视着下方的榆罔,心中一时踌躇不定,榆罔再怎么说也是神农的儿子,若是今日他杀了榆罔,那让他日后有何面目去面对神农?

最重要的是榆罔,在人族当中素有名声,杀了他恐怕有失自己仁德之名,亦难保以后不会再生事端。

于是轩辕最终下定决心,将榆罔圈禁在有熊部落之中,终日有人守候,严加防范。

而轩辕趁机,借助榆罔的名号,吞并了姜氏部落,一时有熊部落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空前强大!

从此炎帝部族,彻底地融入了黄帝部族,后世子孙皆称为炎黄子孙是也!

第八十三章兔女,公主第六十九章白龙回忆第三十七章 青莲三分第九章 精卫填海第七十五章黄眉败退第三十三章 双阵对决第二十九章 封印白起第十三章妲己入宫第二十九章 人族发展2第三十六章 朝代更替第十九章 阐败截援第八章沉香救母第四十章 因果因缘第三十七章 玉帝轮回第三十四章 玉虚宫毁第一章 鲲启妖文第三十四章 天地分隔第一章 蟠桃大会第三十章 逍遥离去第二十六章 决战之始第十章 轩辕现世第二章洪荒混乱第八章 准提使计第五章佛教大兴第二章 老子传道第二十一章佛魔之战第五十章 三清分家第十四章大战再起第二十三章 天庭来援第七十四章黄眉逞凶第五章 鸿钧成圣第五十四章玄都胜出第九章大战落幕第三十八章 万仙阵启第三十六章 四圣破阵第十六章蜀山八仙,灵童再现第十章 讲道结束第九章 佛谋地府第十三章 祸端之始第十二章 蚩尤明身第三十九章 魔佛相克第三十九章车迟僧劫第三十六章悟空认亲第四十章车迟争端第七章 紫宵齐聚第二十章决战天庭第十三章 祸端之始第十九章 帝俊求羲第二十九章 三皇落幕第八十四章抵达灵山第四十五章祖师赠宝第一章洪荒万物第二章洪荒混乱第三十二章 封禅泰山第十一章魔威盖天第八章杀伐不止第二十二章姬发造反第七章 百家争鸣第二十三章准圣之战第四十八章 败走彭城第五章 鸿钧成圣第三十四章 唐僧认父第二十八章 再次斗妖第十九章代父赎罪第四十七章 楚汉争霸第二十二章 妖族整顿第五十一章误饮子水第五十四章 嫦娥奔月第八章 飞熊之象第六章 二圣谋划第二十六章无天得势第二十章 阴阳共济第三十三章 焚书坑儒第二十五章白骨精殒第十三章狼妖进村第三十四章 天地分隔第四十二章悟空救援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十七章圣人定数第五十四章玄都胜出第三十八章 菩萨出手第十四章 无法无天第三十二章 封禅泰山第三章宝物争端第四十四章意外斩尸第二十五章陆压道人第二十章 阴阳共济第二章盘古开天第四章 小乘佛教第五十五章 刘邦称帝第五十三章 忍平风息?第十四章 阐教再议第一章洪荒万物第十三章妲己入宫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十章 地府争端第三十三章乌鸡国缘第十三章妲己入宫第七章巅峰之战第三章南柯一梦
第八十三章兔女,公主第六十九章白龙回忆第三十七章 青莲三分第九章 精卫填海第七十五章黄眉败退第三十三章 双阵对决第二十九章 封印白起第十三章妲己入宫第二十九章 人族发展2第三十六章 朝代更替第十九章 阐败截援第八章沉香救母第四十章 因果因缘第三十七章 玉帝轮回第三十四章 玉虚宫毁第一章 鲲启妖文第三十四章 天地分隔第一章 蟠桃大会第三十章 逍遥离去第二十六章 决战之始第十章 轩辕现世第二章洪荒混乱第八章 准提使计第五章佛教大兴第二章 老子传道第二十一章佛魔之战第五十章 三清分家第十四章大战再起第二十三章 天庭来援第七十四章黄眉逞凶第五章 鸿钧成圣第五十四章玄都胜出第九章大战落幕第三十八章 万仙阵启第三十六章 四圣破阵第十六章蜀山八仙,灵童再现第十章 讲道结束第九章 佛谋地府第十三章 祸端之始第十二章 蚩尤明身第三十九章 魔佛相克第三十九章车迟僧劫第三十六章悟空认亲第四十章车迟争端第七章 紫宵齐聚第二十章决战天庭第十三章 祸端之始第十九章 帝俊求羲第二十九章 三皇落幕第八十四章抵达灵山第四十五章祖师赠宝第一章洪荒万物第二章洪荒混乱第三十二章 封禅泰山第十一章魔威盖天第八章杀伐不止第二十二章姬发造反第七章 百家争鸣第二十三章准圣之战第四十八章 败走彭城第五章 鸿钧成圣第三十四章 唐僧认父第二十八章 再次斗妖第十九章代父赎罪第四十七章 楚汉争霸第二十二章 妖族整顿第五十一章误饮子水第五十四章 嫦娥奔月第八章 飞熊之象第六章 二圣谋划第二十六章无天得势第二十章 阴阳共济第三十三章 焚书坑儒第二十五章白骨精殒第十三章狼妖进村第三十四章 天地分隔第四十二章悟空救援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第十七章圣人定数第五十四章玄都胜出第三十八章 菩萨出手第十四章 无法无天第三十二章 封禅泰山第三章宝物争端第四十四章意外斩尸第二十五章陆压道人第二十章 阴阳共济第二章盘古开天第四章 小乘佛教第五十五章 刘邦称帝第五十三章 忍平风息?第十四章 阐教再议第一章洪荒万物第十三章妲己入宫第五十九章火焰山源第十章 地府争端第三十三章乌鸡国缘第十三章妲己入宫第七章巅峰之战第三章南柯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