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童年的承诺

“哈哈,介子贤弟——”

“张介子,两年不见,大名如雷贯耳啊。”

“介子兄,小弟有礼。”

“介子贤弟,愚兄在此。”

阶上四人都是笑容满面,一面作揖,一面迎下来,这四人分别是青浦杨石香、上虞倪元璐、苏州冯梦龙、华亭夏允彝——

张原大喜,欢颜道:“你们四位怎么会一起到来,这是刮东南西北风了吗?”

众人大笑。

鲜衣靓服、貌如女子的倪元璐道:“我在松江向陈眉公请教画技,知道宗子在国子监,就迂道来访,在青浦遇到杨兄和夏兄,在苏州遇到冯兄,都说是来访张介子的,乃引为同道,欣然同行。”

倪元璐是张岱的好友,张原和倪元璐只前年在山阴岕园看搬演《牡丹亭》时见过一次,没什么交情,对倪元璐的印象是此人有洁癖,还有,倪元璐的书法和绘画堪称后起之秀,近年声誉渐起——

杨石香道:“介子贤弟,上回你在青浦评点的那册时文集子七月初七刊刻上市,七日内卖出去一千三百册,松江三县纸贵。”

倪元璐接道:“那集子我看了,介子的评点精到,我亦大为受益,介子之才实让我刮目相看。”

冯梦龙道:“介子贤弟,那《警世通言》愚兄已写了五卷。”

张原喜道:“冯兄快笔,弟当先睹为快。”

这时陆大有从楼后走了出来,陆大有奉陆韬、张若曦之命跟随杨石香一道来金陵见张原,禀报“盛美号”布行筹备进展情况——

正寒暄说话,张岱得张萼派人报知,从国子监里领了“出恭入敬牌”出来了,见高朋满座,自是欣喜。

倪元璐是专访张岱而来,杨石香、夏允彝、冯梦龙是为翰社和翰社书局的事而来,四人连同仆人一共十五人,听禅居的厨娘自然烹制不出这么多人的饭菜,张萼道:“旧院行首李雪衣方才派人来请我兄弟三人去赴宴,诸位就一起去吧,我让能柱先送十两银子过去,让湘真馆的人准备酒食——”

倪元璐插话道:“一定要洁净。”

张萼道:“何须吩咐,那些旧院名妓饮食极精洁,也似有洁癖的。”

杨石香嘿然道:“妓女有洁癖,那可真奇了。”

张萼道:“妓女为何不能有洁癖,看得上眼的客人就接,看不上的就拒绝,有何不可!”

张岱皱眉道:“三弟别扯这些,诸位仁兄,我怕是不能相陪,掌灯前要回国子监的,这时都已经日落西山了。”

张萼笑道:“这有何难,派个人去向国子监博士请假,就说你陡感风寒,正延医用药——”

这时,澹园的一个男仆气喘吁吁跑过来向张原禀报:“张公子,令尊大人到了,在澹园,正与我家老爷说话,我家老爷要留他用饭。”

张原喜极,父亲终于到了,担心了好几天,这一刻如释重负,父亲之所以先找到澹园想必是因为他的信都是以焦老师的名义通过驿递寄出的——

张原向杨石香等人拱手道:“几位仁兄,抱歉,我要立刻赶去见家父。”

张岱道:“五伯父回来了,我们自然也要去拜见,我也不用装病请假。”便去写一个帖子让仆人送去国子监向修道堂博士告假——

张萼直言快语:“这下子糟糕,张介子戴上紧箍咒了,得老老实实,旧院去不了啦,王微姑要望眼欲穿。”

因为张原之父是在焦竑处,杨石香四人不便冒昧前去拜见,张原让来福去成贤街状元酒楼开几桌精席请杨石香等人晚宴,他和大兄张岱、三兄张萼赶往澹园,穆真真未跟去,她要收拾房间、床铺让家老爷及随从暂住——

从鸡鸣山下听禅居到澹园有六里路,张原几人步履匆匆,张萼问:“介子,五伯父上次回来是哪一年?”

张原道:“三年前了,那年我父亲回来过五十大寿嘛。”

张萼道:“五伯父常年在外,难得归家,说实话,我忘了五伯父长什么模样了,介子你记得?”

张原笑道:“废话,哪能不记得!”心里道:“我还真不大记得,父亲的印象模糊得很,我是两世灵魂的融合,今世这个张原的情感我完全继承,母亲吕氏的慈爱深彻肺腑,犹忆前年夏天的目疾,母亲心急如焚,为他四处求医问药,夜里一遍又一遍地诵念《白衣大士咒》,母爱感人至深——”

但对父亲张瑞阳,张原继承下来的情感却颇淡漠,张瑞阳三十四岁时经族叔张汝霖举荐去开封周王府做小吏,三十六岁回乡住了一个多月,次年张原出生,此后张瑞阳都是每隔两、三年才回来一趟,每次不过待上个把月,童年的张原每次都还没等和父亲混熟,就又父子分离了——

张原与大兄、三兄赶到澹园,暮色已沉沉而下,澹园已掌灯,焦润生、宗翼善迎出来,焦润生道:“介子,令尊在茶寮与我父叙谈。”

张原跟着焦润生进到茶寮,就见白发苍颜的焦竑正陪一个五十多岁的清瘦老者饮茶叙话,张原停下脚步,酝酿情绪——

那清瘦老者已然站起身来,中等身材,额头宽,下巴尖,头戴华阳巾,身穿青布直裰,两眼有神,张原一进来就盯着张原,叫了一声:“小原——”

这就是他的父亲张瑞阳,虽然张原与三年前相比变化很大,又与张岱、张萼一起进来的,张瑞阳也没把儿子认错,张原紧走几步,拜倒在父亲膝下:“父亲,孩儿给父亲磕头——”

张岱、张萼也赶紧给五伯父见礼,自报名字,免得五伯父不认得他们。

张瑞阳满面笑容,道:“张岱、张萼啊,好,好,都长大成人了,五伯父都快认不出你们了。”一面将儿子张原搀起来,上下打量儿子的监生巾服,笑得更欢了,他方才与焦竑叙谈,焦竑对张原赞赏有加,这让张瑞阳非常高兴,焦太史是海内文宗,德高望重,张原能得焦太史收为弟子,并得到这般夸奖,张瑞阳的欣喜可想而知——

陆大有也跟到澹园来了,向张瑞阳磕头,张瑞阳认得陆大有,忙问女儿张若曦一家四口的近况——

张萼不想留在澹园用餐,便道:“五伯父,小侄和大兄已在国子监外成贤街一家酒楼备下酒宴,为五伯父接风洗尘——焦老先生请一起去吧。”

焦竑本来是要留张瑞阳用晚饭的,但想到人家父子亲人团聚定有很多话要说,便道:“玉泉先生,那老夫就不留你了,你们亲人相见好生畅谈吧。”

张瑞阳号玉泉,张瑞阳在焦竑面前也颇拘束,他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吏,连秀才都不是,在名满天下的状元焦竑面前哪里有对坐饮茶的资格,只因为他是张原之父,焦竑是张原的老师,焦竑这才分宾抗礼礼遇他,要知道,就是张汝霖在焦竑面前也得自称“侍教生”——

张瑞阳恭恭敬敬道:“那晚生先告辞,明日再携小犬来贽见老先生。”

焦润生代父送客,张原跟在父亲身后出了茶寮,忽见一老苍头抢步过来见礼,仰着满是黑斑的苍老的脸,喜不自胜道:“少爷,老奴符成,少爷还认得老奴不?”

三年前张瑞阳回山阴过五十寿诞,那次符成因为染病没有跟回来,算起来已经有六年没回过山阴了——

张原略一回想,喜道:“是符叔,我怎么会不记得,我六岁那年元宵灯会,符叔驮着我去看世美堂灯呢。”

符成顿时老脸笑开了花,连声道:“少爷记性真好,少爷出息了,才十七岁就已是秀才相公了,老爷再不用离家出外谋事,终于可以回家享清福了。”

符成自幼在东张为仆,比张瑞阳还年长几岁,随张瑞阳在开封一待就是二十年,年老思乡,这次张瑞阳决定辞了周王府的事回绍兴,符成也是欢欣鼓舞——

又有两个人过来向张原见礼,一个是符成的儿子符大功,二十七、八岁,另一个张原没见过,是个年约二十岁的健仆,叉手道:“小人来旺见过少爷。”

张瑞阳道:“来旺是北地人,是我在周王府的长随,此番我辞官回山阴,来旺定要追随。”

来旺道:“掾史长仁义,小人多蒙照顾,自愿为张家奴仆。”

张萼笑道:“这来旺名字和来福好似兄弟,这下子好了,来福又来旺,介子平步青云谁也拦不住啊。”

张瑞阳正待问来褔是谁?武陵跑过来道:“少爷,轿子雇好了。”向张瑞阳磕头。

符大功捏了捏武陵的细胳膊,笑道:“小武,你和三年前比没怎么长大啊,你看少爷,都那么高了。”

张瑞阳乘轿,张原扶着轿,一边走一边回答父亲的问话。

张瑞阳三年没看到儿子,儿子个头比他还高了,儿子第一次参加科考,竟然县试、府试、道试三案首,真如做梦一般,他们东张风水大发了——

张瑞阳问了家里的情况、张原订婚和张若曦的情况,张原一一作答,张瑞阳极是欣慰,叹道:“为父今年五十有三,劳碌大半生,如今终于可以安心歇歇了。”

张原听了父亲的感慨,不禁感动,父亲这么多年在外谋生活也真是辛苦,父母双亲虽说成婚三十年,但真正在一起的日子却并不多,说道:“母亲也一直盼着这一天呢,以后你二老可以在一起颐养天年。”

张瑞阳“嗯”了一声,把手覆在儿子扶轿杠的手背上,拍了拍,反复道:“为父真是快活,真是快活。”目视东边天际初升的明月,语气放缓,悠悠道:“犹忆我儿六岁时,那年为父从开封回来在家待了四十日,中秋节后离开山阴北上,你跟着若曦还有你母亲送为父到八字桥,你梳着冲天鬏,牵着我的袍角不让我下船,我说待你考上秀才爹爹就不用再出外谋差使了,你就说你昨日就去考,考上秀才让爹爹待在家里享福——那时你连昨日、明日都分不清,哈哈。”

张原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在他通过道试那天夜里也对他说过这件童年趣事,这似乎是每个受父母宠爱的孩子都会有的承诺,承诺长大了对父母如何如何,两世的张原都曾对父母说过这样的承诺,这一世父母双全,岂能不珍惜!

张岱道:“五伯父,介子的学业得到了会稽王季重先生、杭州黄庸寓先生,还有焦太史的指点,都是名师大儒,明年杭州乡试,五伯父等着好消息就是了。”

张瑞阳心中快活,口里道:“还要戒骄戒躁,努力勤学才是。”便考问了张原几句四书义理,张原中规中矩地回答——

后边的张萼偷笑,心道:“五伯父还不知道他这儿子现在是何等人物,还当介子未启蒙啊,拿这么低浅的四书题考介子,岂不让焦太史、顾祭酒他们笑掉大牙。”悄声问符成:“符叔,五伯父长年在外,就没纳个妾?”

符成“嘿”的一声,说道:“这可不是老奴敢多嘴的——”

张萼一听,心道:“有戏。”道:“符叔,和我说说,我送你一件羊裘。”

符成摇头道:“家老爷为人端谨,与家里的奶奶甚是恩爱——”

张萼打断道:“再怎么恩爱,又没在一起,五伯父客居在外没个女人侍候怎么行。”

符成道:“原先不是有一个吗,就是奶奶的陪嫁丫头英姑,家老爷四十岁那年再赴开封时,奶奶就让家老爷把英姑带去照顾起居,那年英姑已经二十三岁了,唉,英姑命薄,等不到还乡这一日,五年前就客死开封了。”

张萼“哦”的一声,说道:“那介子可比五伯父风流得多——”

符成老成,笑笑,没多问,他儿子符大功奈不住好奇,问:“三少爷,介子少爷怎么风流了?”

张萼笑道:“年少春衫薄,满楼红袖招啊。”

说话间,到了成贤街,八月十四的月亮升起来在国子监之上,街市灯火与月色相映,张萼上前对张瑞阳道:“五伯父,酒席已备下,就在那边状元酒楼,还有一些生员朋友在,都等着为五伯父接风洗尘呢。”

张瑞阳便在子侄的簇拥下来到状元酒楼,二楼开了三桌,四人一桌,仆人们另开了一八仙桌,冯梦龙、杨石香、夏允彝、倪元璐都来向张瑞阳见礼,来福更是敏捷,第一时间跪在张瑞阳面前磕头,口称:“小人来福拜见老爷。”

张瑞阳见儿子结交的都是生员,心下甚慰,与诸生寒暄后,笑对身边的来旺道:“来旺,你无亲无故,就认这来福作哥哥好了。”张瑞阳已经向儿子张原问过来福的来历。

来旺就上前拜见来福,称呼来福为哥哥,把来福搞得莫名其妙,还是武陵笑嘻嘻向来福解释,来福自然也欢喜,二人就以兄弟相称。

酒楼伙计按吩咐再为张瑞阳单独设一席,张瑞阳节俭惯了的,叫张原、张岱、张萼与他同席,状元红酒、芙蓉鲫鱼、金陵扇贝、金陵盐水鸭、菊花青鱼、丁香排骨等南京名菜刚端上来,伙计先给张瑞阳斟了一杯酒,张瑞阳正待举怀,忽见一个披发小童飞一般跑上楼来,径直奔到张原面前,满头大汗,气忿忿地瞪着张原,大声质问:“介子相公为何辜负我家女郎!”

这童子声音尖锐,很具穿透力,一时间冯梦龙等人都是面面相觑,张萼却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捂着嘴偷笑,要看介子挨五伯父的训,张萼先前让能柱给李雪衣送了十两银子去,请李雪衣准备酒食,他们三兄弟要借湘真馆宴请朋友,曲中旧院本就是交际场所,文人雅集、宴请朋友往往都借旧院妓馆操办——

张原赶忙起身道:“薛童,与我到外边说话。”

薛童孩子心性,方才跑东跑西到处找张原,这时见到张原他们已经在这状元楼喝上了,却让雪衣姐和微姑在那边空等,薛童当然生气,所以一来就大声嚷嚷——

张瑞阳不明白儿子惹了什么麻烦,问:“张原,何事,什么女郎?”

张岱赶忙拉着薛童到外边说话,这边张原见父亲问话,不免有些尴尬,说道:“是华亭陈眉公的女弟子,儿子曾帮过她的忙,今日要请儿子和诸友一起赴宴——”

张瑞阳在外谋事多年,熟知世情世故,听儿子这么说,就知那女郎并非良家,儿子这是要与一帮朋友去喝花洒,不免有些暗恼,儿子才十七岁,尚未成亲就与妓家往来,这象什么样子,儿子学业是大有长进,但少年戒之在色,等下必得好好训斥,这时当然要给儿子留颜面,暂不追究——

张岱把薛童拖到外间,瞪眼道:“你可给介子惹麻烦了,你看到坐在介子面前那个老者没有,那是介子的父亲,从开封回来,刚到金陵,这下子介子要挨父亲责骂了。”

薛童怨气全消,张大了嘴,结巴道:“我,我不知道——”

张岱笑道:“罢了,也不甚要紧,你回去告诉雪衣姑娘和王微这个原因就是了。”

薛童赶回幽兰馆,李雪衣也在王微这边,听了薛童的回话,李雪衣掩唇笑道:“这可不好了,介子相公的爹爹到了,介子相公要挨骂了。”

王微白了薛童一眼,嗔道:“你怎么这么莽撞!”

薛童好生惭愧。

李雪衣轻叹一声道:“可惜,明日便是中秋,李侍郎的公子邀我游河赏月,本来我是婉拒了的,这样,还是要去了,修微,不和我一起去吗?”

王微摇头,送走了李雪衣,回来见庭中月色如水,抬头看天上那轮将圆的明月,徘徊低诵张九龄的诗句:“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一片羽毛状的苦情树叶飘飘落下,王微眼疾手快,如拈棋子一般拈在指间,回到书室,找到《曲江集》,翻到“秋夕望月”这一页,将树叶夹在书中,合上,于灯下痴痴出神——

状元楼宴罢,张原陪父亲回听禅居,杨石香等人就在状元楼附近的客栈住下,他们还有事要与张原商议,要在金陵待上几天,陆大有当然是要住到听禅居去的。

武陵先跑着回听禅居报信,穆真真紧张地问:“小武,家老爷他——”

武陵知道穆真真的意思,说道:“老爷和少爷一样和气良善,见到少爷也极欣慰,不过——”便将薛童冒冒失失的事说了。

穆真真担心道:“老爷会不会责怪少爷?”

武陵道:“这可难说。”

穆真真问:“那少爷是不是有点害怕?”穆真真想起自己小时候做错了事是很怕父亲回来责骂的——

武陵道:“少爷笑嘻嘻的,很快活的样子。”

张原是笑嘻嘻的,还有什么比父亲平安到来更让他高兴的,至于父亲可能会因王微之事责骂他,他并不在意,这不是因为他脸皮厚无所谓,而是他是成熟的心智,他很清楚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他能为自己负责,还有,能被父亲责备,很多时候是一种幸福——

回到澹园,穆真真向张瑞阳磕头,张瑞阳已听儿子张原说过穆敬岩、穆真真父女的情况,虽然对儿子送穆敬岩去从军有些不解,但也没说什么,这时见到这身材高挑的堕民少女,颇惊讶这少女的白肤蓝眸,温言嘉勉了几句,便随儿子上楼看妻子吕氏写给儿子的信,又看了商澹然寄来的两幅画,张瑞阳笑得合不拢嘴,直到上床歇息也没找到教训儿子的时机,这个儿子给了他太多惊喜了——

次日,八月十五,张原本来是要告假在外陪父亲的,但张瑞阳一定要儿子照常去国子监听讲,张原入监才得知今日不授课,却是发放中秋节钱,除了纳粟监生,每个监生都有帛八匹,这是赐给监生父母的,还有宝钞一百锭,宝钞一百锭按票面价值是相当于钱一百贯,似乎是一笔巨款,但永乐以后这大明宝钞就不值钱了,正德年间,一百锭宝钞当不得一贯用,嘉靖以后,宝钞更是形同废纸,朝廷也不再印发新钞,市面上也不见流通,也只有国子监还有余存的宝钞,发给监生充好看,好在帛八匹是实实在在的——

领了钞帛,今日就放假了,很多监生一出三重门就把那一叠宝钞扔了,捧在手里嫌重、当手纸嫌硬,张原却是把那叠宝钞带回了听禅居,张原看这些东西都带着看文物的眼光,而且,再度发行纸钞也是他以后要考虑的事——

张瑞阳正在楼下小厅向武陵问话,陆大有侍立一边,张瑞阳自然是问张原这两年的所作所为,武陵颇乖巧,专挑好听的说,陆大有有时在旁边插几句话,都是夸赞张原的,听得张瑞阳是心花怒放,这时见儿子领了帛钞回来,更是快活,八匹帛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这是朝廷所赐,身为监生父母亦有荣光——

巳时,焦氏仆人奉焦竑之命来请张瑞阳、张原父子赴宴,张瑞阳很觉荣幸,他在周王府虽说是掾史长,手下也管着好几个掾史,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低身下气的时候多,交往的也都是一些低品小吏,这次辞职归乡,一身轻松,到了金陵就得到焦状元的礼遇,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张瑞阳表面装得宠辱不惊淡定的样子,其实心里快活得紧,命来福准备了一份贽礼带去澹园——

在澹园用罢午宴,张原陪着父亲回到听禅居,却见两个大礼箱摆在厅中,穆真真说是四个官差抬来送给老爷的,没留下名帖,张瑞阳奇道:“谁会送礼给我!”

打开看时,竟是金福寿八仙牡丹二十八枝,还有六匹西洋布、六匹倭缎,以及云素绸等一些南京土仪——

那金福寿八仙牡丹若是纯金的至少值银五百两,即便是镀金的单凭这工艺也值几十两银子,还有这西洋布,薄如蝉翼,洁比雪艳,都是外番贡品,集市上一般是买不到的,张瑞阳问儿子:“这是谁送来的?”

张原料想是太监邢隆送来的,不可能有别人,但既然邢隆不留名帖,他也就答道:“儿亦不知,没见名帖。”

一旁的来旺奉承道:“想必是南都的官吏慕掾史长大名,所以送礼来表示敬意。”

张瑞阳笑了起来,他若不是知本分识大体也不能在周王府混迹这么多年,岂会膨胀自大到认为南都官员会来巴结他一个辞职的王府小吏,对张原道:“这礼来历不明,我不能收,你好生查访到底是谁送的,是不是送错了,原封不动还给人家。”

张原应道:“是”。

这时,张萼进来道:“五伯父,今日是中秋节,五伯父要如何庆祝?”

张瑞阳笑道:“只恨身无双翼,不然即飞回山阴去。”又对张萼道:“你们兄弟自去陪朋友欢庆赏月吧,不要因我老头子扫了你们的兴,我让张原陪我去鸡鸣寺随喜,佛寺赏月,也有情趣。”

张萼向张原做个怪脸,心道:“介子,不是为兄不仗义,爱莫能助啊,你只好听和尚们念经喽,为兄游秦淮、赏月、喝花洒去也。”

(未完待续)

第17章 思无邪第53章 后园私会转两篇夸小道夸雅骚的帖子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241章 射蝉第369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第473章 夜见光海君第366章 天定文曲星第27章 静夜思第34章 双镜记第1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67章 驯骡第429章 大雪中的辩论(下)第222章 吴龙恶手第232章 为报诗人春睡足第409章 甘露饼第141章 训弟第179章 赤须汉、姣长女第358章 无极长生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191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第136章 夜半钟声到客船第434章 大辩论之终第320章 毁与誉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133章 敢送太监春宫册第7章 白昼读禁书第435章 先知的笃定第124章 静止的相片第59章 贴身肉搏第275章 家书抵万金第75章 天生此才第292章 惊才绝艳第336章 龙山与陶庵书友天图分香纵论贼道三痴历史文第284章 思君如流水第291章 东林辩难第68章 住家弟子第412章 颜面第37章 二顾茅庐第327章 水是眼波横第44章 我意独怜才第487章 在广宁第93章 闹市捉贼第265章 射圃第63章 姚记书铺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153章 天降小任第93章 闹市捉贼第163章 莲花原属似花人第352章 北京北京第253章 周瑜打黄盖第496章 行路难第386章 好汉不吃眼前亏第94章 二丑第396章 暴死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术第476章 北岳山伏击第263章 无故加之而不怒第493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1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444章 又见方鸿渐第165章 砚底金箔纸第364章 春秋房风波第246章 杀威棒第57章 及时雨第284章 思君如流水第152章 孺子护母第440章 血红雪白第370章 君子远庖厨第32章 金刚怒目第27章 静夜思第477章 景福宫之变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381章 空惹一身膻第427章 大雪中的辩论(上)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师妹第45章 熟读唐诗三百首第484章 胆小如鼠张介子第228章 沉舟第43章 八股第一篇书友弄清寒评雅骚和八股第351章 行路难第469章 笔谈与手谈第397章 公主的脚印第82章 月色如霜肤色如雪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332章 自投罗网第198章 打破门庭第46章 敢出豪言惊上座第226章 怒雨第21章 初出茅庐第36章 后台第245章 子不语第360章 吕仙乞梦第279章 李白杜甫都夸我第110章 年节、灯景、拙荆
第17章 思无邪第53章 后园私会转两篇夸小道夸雅骚的帖子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241章 射蝉第369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第473章 夜见光海君第366章 天定文曲星第27章 静夜思第34章 双镜记第1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67章 驯骡第429章 大雪中的辩论(下)第222章 吴龙恶手第232章 为报诗人春睡足第409章 甘露饼第141章 训弟第179章 赤须汉、姣长女第358章 无极长生第417章 大明特色第295章 煨竽美味第191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第136章 夜半钟声到客船第434章 大辩论之终第320章 毁与誉第250章 官高即是仙第133章 敢送太监春宫册第7章 白昼读禁书第435章 先知的笃定第124章 静止的相片第59章 贴身肉搏第275章 家书抵万金第75章 天生此才第292章 惊才绝艳第336章 龙山与陶庵书友天图分香纵论贼道三痴历史文第284章 思君如流水第291章 东林辩难第68章 住家弟子第412章 颜面第37章 二顾茅庐第327章 水是眼波横第44章 我意独怜才第487章 在广宁第93章 闹市捉贼第265章 射圃第63章 姚记书铺第425章 知彼知己第153章 天降小任第93章 闹市捉贼第163章 莲花原属似花人第352章 北京北京第253章 周瑜打黄盖第496章 行路难第386章 好汉不吃眼前亏第94章 二丑第396章 暴死第214章 高士邪僧房中术第476章 北岳山伏击第263章 无故加之而不怒第493章 无情未必真豪杰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210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444章 又见方鸿渐第165章 砚底金箔纸第364章 春秋房风波第246章 杀威棒第57章 及时雨第284章 思君如流水第152章 孺子护母第440章 血红雪白第370章 君子远庖厨第32章 金刚怒目第27章 静夜思第477章 景福宫之变第254章 四壁荷花三面柳第381章 空惹一身膻第427章 大雪中的辩论(上)第239章 女郎笑如王师妹第45章 熟读唐诗三百首第484章 胆小如鼠张介子第228章 沉舟第43章 八股第一篇书友弄清寒评雅骚和八股第351章 行路难第469章 笔谈与手谈第397章 公主的脚印第82章 月色如霜肤色如雪第114章 家父董其昌第332章 自投罗网第198章 打破门庭第46章 敢出豪言惊上座第226章 怒雨第21章 初出茅庐第36章 后台第245章 子不语第360章 吕仙乞梦第279章 李白杜甫都夸我第110章 年节、灯景、拙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