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肱骨之臣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忆江南烟雨》更多支持!

佑雯自张沫离开后,要么整日在花园的凉亭里发呆,要么就跪在佛堂内诵经祈祷。珠儿眼见昔日活泼可爱的小姐日益变得沉默忧伤,只能干着急,只期望姑爷能早点回来,或者是徐公子来也行。可惜日复一日,陪伴着的不过是孤风里的一盏残灯。

而徐嘉诺终于金榜题名,被御封为大理寺少卿,还赐了官邸。所以他并未和董志铭一起回乡,而是差了人准备将母亲接回京城一起生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触景生情,更不想见到那个让他受尽伤害折磨的女人,虽然有那么一点牵挂,有那么一丝想念,但一旦开始有这个念头,就被自己另一个思绪压制,他痛恨张沫更痛恨自己。

休息了几日,也不等董志铭赶回,徐嘉诺便开始上早朝了。久闻朝纲威严,果不其然,徐嘉诺在群臣之中有些手足无措,只是静静站着观察着,仔细学习着。很显然朝臣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王振为首的宦官佞臣,一派以于谦为首的清官忠臣。两派势如水火,就目前来看王振稍占上风,每每进言都会引起争论最后不了了之,不欢而散。

这日,两人又为是该先拨库粮给南方赈灾,还是拨给北方的将士作为军饷抗敌而争执不休,满朝文武皆不敢相劝,英宗甚是头疼。

“下官倒有一计,两位大人可愿听否?”徐嘉诺犹豫了会,还是开口说道。

“哦,徐大人请讲!”于谦颇为礼貌友好的说道。

徐嘉诺望向王振,只见他哼了一声,对徐嘉诺甚是不屑,扭头望向别处,徐嘉诺当他是同意了,再瞧向皇上,皇上也点点头。于是徐嘉诺谦卑的做了一揖道:“南方水患,民不聊生。自古云,民为重君为轻。见百姓陷水生火热之中,怎能不管不顾,况且民生乃是江山社稷之本,自然要调拨粮食赈灾。而北方军事吃紧,没有粮草,如何能抵御强敌?若防线被迫,又不免生灵涂炭,战事四起,更严重的是国将不国。”

“哼,说了跟没说一样!”王振冷哼一声。

“那不知徐大人有何高见?”于谦却温言道。

“高见不敢当,下官认为既然两件事同等重要,不如一块办了不就行了。”

“说的倒轻巧,一起办了,如此巨资暂且不说,眼下国库空虚根本就没那么多库存。”王振越发觉得这个小子真是天真的可笑。

“这个下官当然知道,靠抽空国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下官认为应当减削开支,南方富商巨贾甚多,找他们赈灾是个不错的办法,北方可以从皇室及后宫的诸位娘娘处募捐,再由百官贡献一部分,我相信定能解决此次危难!”

听到这个说法,众官员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皇上更是拍桌而起道:“大胆!”

众官皆受惊下跪,纷纷猜测徐嘉诺这厮死定了的时候,却听到了皇上爽朗的笑声。

“徐嘉诺,你这厮还真是大胆,朕没有看错你。朕空有满朝文武却无一人敢直言相谏。这才是朕震怒心寒所在之处!如今你能丝毫不所畏惧,朕深感欣慰!深感欣慰啊!”众官员闻言,无不冷汗浃背,汗颜羞愧。

皇上稳了稳情绪继续道:“罢了,那徐爱卿认为何人能担此重任呢?”

“臣认为于谦于大人生长于江南,对江南颇为熟悉,且大人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是百官之楷模,众官员皆要给三分薄面,南方赈灾之事交由于大人再合适不过。而王总管曾出使瓦剌,在漠北也曾住过一段时间,当地官员富商皆曾目睹过总管风采,相信凭总管的面子,也绝对不成问题。”

“徐卿家分析的真够透彻,就按徐卿家的意思去办!”皇上鼓着掌说道。

“皇上!这。。。”王振刚想说啥,却被于谦抢先说道:“臣认为不妥!”

“有何不妥?”皇帝颇感意外,王振反对乃是正常,为何一直忧国忧民的于谦也会反对。

“漠北交予王总管,臣绝无意义,但江南之事,臣认为有更合适的人选!”

“哦?难道本朝还有比于大人更适合的人才?”英宗更觉疑惑。

“不错,臣已年迈,不适宜再远赴江南,就算到了江南,恐怕也会因舟车劳顿而心力不足,恐难完成皇上所托重任!臣认为徐嘉诺徐大人更适合担任此差事!”

“这,徐嘉诺何德何能能担此大任!下官惶恐!”徐嘉诺忽然听到于谦欲如此重任交予自己顿时惊吓不已!

“徐大人过谦了,徐大人青年才俊,与本官同出江南,对江南的情况也相当的熟悉,况且此次正是磨练的好机会,徐大人莫要推辞,本官也相信,徐大人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托!”

“这!”徐嘉诺迟疑了。

“还是于谦考虑的周到!那就按于谦的意思办吧!”

“皇上!这。。。”

“怎么?徐嘉诺,莫非你连这点胆量都没有?”

“臣并非胆小怕事之人,但臣出入仕途,心底难免会有点没有底,故臣有一个请求!”

“说吧!”

“臣想让董志铭董大人陪同前往!”

“可眼下董志铭并不在朝中!”

“董大人已回到震泽家中,下官正好可以去找他!”

“朕准了!”经此番一役,王振已不好开口再说什么。

“谢皇上隆恩!”于是百官跪拜退朝!

次日朝堂之上便宣了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连日大雨,积水为患,已至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命大理寺少卿徐嘉诺为钦差大臣即日赴江南赈灾,特封进士董志铭为通政使司副使从旁协助,另御赐上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务必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钦此。”

众官员领旨谢恩,起身后徐嘉诺望着那位传说中的于谦于大人,只见他面容儒雅,颇有书卷风气,年过五旬却依然精力充沛,双目有神,眉间颇有威严,心底敬佩之意早已溢于言表。于是这个早朝让徐嘉诺名震百官,却也成了王振的眼中钉。

当日徐嘉诺和王振便受皇命离开京城前往处理要务,朝中一时恢复了少有的平静。(小说《忆江南烟雨》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13章 宛如第16章 秘密第34章 突变第2章 游湖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5章 决绝第26章 花魁伶仃第11章 若彤青沐第8章 引桥铺路第30章 赈灾第27章 知己第35章 兄弟相残第17章 禁足第34章 突变第16章 秘密第1章 初遇第29章 肱骨之臣第18章 婚礼赶考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0章 梦深第8章 引桥铺路第20章 梦深第7章 夜探筱府第25章 决绝第7章 夜探筱府第7章 夜探筱府第10章 兄弟三人第28章 长白山第20章 梦深第19章 礼物第33章 三人行第4章 归程第22章 花会第14章 卓不群第5章 心事第17章 禁足第27章 知己第34章 突变第34章 突变第13章 宛如第9章 杀意第29章 肱骨之臣第11章 若彤青沐第28章 长白山第11章 若彤青沐第12章 抢亲第21章 刘枫猛威第32章 再见再见第36章 香去深处第25章 决绝第16章 秘密第37章 战乱第18章 婚礼赶考第6章 酒泉山之约第24章 金榜第31章 开堂第32章 再见再见第9章 杀意第11章 若彤青沐第28章 长白山第23章 诗友会第2章 游湖第18章 婚礼赶考第8章 引桥铺路第37章 战乱第32章 再见再见第34章 突变第22章 花会第19章 礼物第35章 兄弟相残第4章 归程第37章 战乱第19章 礼物第5章 心事第33章 三人行第14章 卓不群第35章 兄弟相残第3章 奇境第6章 酒泉山之约第13章 宛如第28章 长白山第21章 刘枫猛威第28章 长白山第4章 归程第8章 引桥铺路第27章 知己第34章 突变第34章 突变第23章 诗友会第5章 心事第19章 礼物第21章 刘枫猛威第2章 游湖第25章 决绝第19章 礼物第19章 礼物第6章 酒泉山之约
第13章 宛如第16章 秘密第34章 突变第2章 游湖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5章 决绝第26章 花魁伶仃第11章 若彤青沐第8章 引桥铺路第30章 赈灾第27章 知己第35章 兄弟相残第17章 禁足第34章 突变第16章 秘密第1章 初遇第29章 肱骨之臣第18章 婚礼赶考第26章 花魁伶仃第20章 梦深第8章 引桥铺路第20章 梦深第7章 夜探筱府第25章 决绝第7章 夜探筱府第7章 夜探筱府第10章 兄弟三人第28章 长白山第20章 梦深第19章 礼物第33章 三人行第4章 归程第22章 花会第14章 卓不群第5章 心事第17章 禁足第27章 知己第34章 突变第34章 突变第13章 宛如第9章 杀意第29章 肱骨之臣第11章 若彤青沐第28章 长白山第11章 若彤青沐第12章 抢亲第21章 刘枫猛威第32章 再见再见第36章 香去深处第25章 决绝第16章 秘密第37章 战乱第18章 婚礼赶考第6章 酒泉山之约第24章 金榜第31章 开堂第32章 再见再见第9章 杀意第11章 若彤青沐第28章 长白山第23章 诗友会第2章 游湖第18章 婚礼赶考第8章 引桥铺路第37章 战乱第32章 再见再见第34章 突变第22章 花会第19章 礼物第35章 兄弟相残第4章 归程第37章 战乱第19章 礼物第5章 心事第33章 三人行第14章 卓不群第35章 兄弟相残第3章 奇境第6章 酒泉山之约第13章 宛如第28章 长白山第21章 刘枫猛威第28章 长白山第4章 归程第8章 引桥铺路第27章 知己第34章 突变第34章 突变第23章 诗友会第5章 心事第19章 礼物第21章 刘枫猛威第2章 游湖第25章 决绝第19章 礼物第19章 礼物第6章 酒泉山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