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要失职

司马光走到徐平身前,先向殿上的赵祯行礼,赵祯曰可。司马光转过身来,对徐平躬身行礼:“光以微末之官,欲辨宰相。相公,光失礼否?”

徐平道:“不失礼。官高官低,朝廷之位也。朝廷之位,选贤而任能,朝廷之意。朝廷之意自归朝廷,不关人之贤否。我不贤而居高位,尔贤而位卑,不过朝廷失察。朝廷失察非朝廷之错,只是此时欲用我之能,而忍贤德不足。日后你之能过我之能,位自会居我之上。贤又过我,则贤能相当,朝廷得之必大喜。是故,你近前若未拜陛下,未揖我,是失礼之举,礼在朝廷。以小官辨宰相,是为朝廷争,不失礼。”

司马光忙拱手:“光何德何能,敢当贤于宰相上?相公欲誉我而实訾我耶?”

徐平道:“非。你与我廷辨,是否因朝堂之榜而辨?”

“答相公,确是因朝堂之榜。”

“既如此,必是对榜上所列有所见不同之处。宰相当位,朝廷选贤与任能也。宰相实未必贤能当天下之选,朝廷或有失察之时。失察非朝廷之错,盖朝廷非圣人,实难明察于天下。百官、百姓助朝廷察之,此应有之意。廷辨,百官助朝廷察之。你欲辨榜文,必是于榜上所列某处,与见不同。榜文未行,不关能否,此时与宰相廷辨,必是助朝廷查宰相贤否。你可以,百官可以,细民亦可。所见不同处,必是于此处见宰相之失贤,必是于此处以己贤居宰相之上。不然,出列廷辨为何?此无关对错善恶,你为官之职也。”

说到这里,徐平的表情严肃起来,对司马光道:“君实,你欲辨宰相,我曰可,敛容出列。何也?此我于朝廷之公也。我贤能或未足,所言或有未贤之处,与你一起查之,助朝廷之宰相合于贤。此时是你、我于朝廷之公事。你以誉、訾问我,是以己私,犯所任朝廷之公职,为失位。以私害公,士大夫不当为,以后切不可再犯!”

司马光愣了一下,忙躬身谢罪,转身对赵祯行礼:“臣犯因私害公,请陛下罪之!”

赵祯不罪,司马光请再辨。赵祯曰可。

一道德不是要在政权中贯彻徐平的意志,而是要让政权形成自己的意志,也就是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以意识形态来统领政治,就是政权意志的表达。在政治中意识形态贯彻得越坚决,执行得越彻底,政权的独立人格就越强大。

这个过程不是看哪个官员聪明,也不是看哪个官员能干,只是确保意识形态的完整和统一。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意识形态的贯彻,这就是一党执政的内在逻辑。

在政治中掺入了官员私人的动机猜测,善恶评价,就是失职。

公天下和私天下的政权,不会特别强调要求官员的忠诚,他们就是政权的本体,他们的忠诚表现在对政权的忠诚上。从汉朝到宋朝,中国对官员的道德评价体系中,贤能奸佞更重要,忠不忠于皇帝本人一般不会特别强调。汉朝讲孝,不是从家庭伦理来的,而是来自于天命的天之子,政权意志在政治中的表达。只有家天下,官员分家臣和客两种,才会要求官员强调自己是家臣而非客,要求官员完全忠于皇帝本人。春秋家臣多客卿少,战国客卿增多,就是文明从家天下慢慢走向大一统的过程。明清逆着这个过程来,就是从大一统慢慢向着诸侯林立的稳定状态退化,官员客的身份越来越少,渐渐变成了奴才。

汉武帝之前是汉文明的准备时期,之后到宋亡是汉文明的发展时期。政权是文明独立人格的表达,也有发育成长,形成灵魂的过程。从汉到宋,宗族一直在消解,到了宋朝怎么想重建宗族都建立不起来。明到清,宗族一直在壮大,就是为天下分家作准备。

徐平前世跟很多人一样,非常好奇如果没有洋人,清朝最终会发展到哪一步。现在终于想明白,终点无非是诸侯林立的周朝,一如罗马灭亡之后的欧洲。在遥远的未来要么把汉文明彻底遗忘,要么汉文明重新觉醒,再次私天下或公天下,走向大一统。

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经过了晚清民国这样一种变相的短期诸候林立,快速重建了大一统。但是只要汉文明没有复兴,文明人格没有重建,大一统维持就非常艰难。凡事只看对不对自己有利,家庭比国家重要,屁股比脑袋重要,都是思想展现。只要条件合适,天下瓦解,先按照地盘分裂,再按照家族分裂,由血统提供政权的合法性。

罗马灭亡之后没有留下民族主体,其文明宝库归于灭亡了罗马的人,他的地盘就很难再统一了。每个民族所形成的国家,将再次开始文明的成长,形成不同的文明。

社会是由生产力,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也就是阶级的对立统一,和人与人交流所生的文化共同形成的。社会繁荣不繁荣,国力强大不强大,主要由生产力决定。而文明则主要由人的文化决定,否定人有个体和集体两种人格,极端强调人的社会性,单纯的生产力决定论,已经证明不合于人类的实际。

文明的成长,就是从认为大家思想都一样,人由天定,表现出来的就是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天授。到追究为什么不一样,人的性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表现出来的政权合法性就是来自于政权的善恶动机。最后完成矛盾的对立统一,文明的人格确立,政权的合法性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到这一步,一个国家才从政治上到文化完成统一,形成文明。

这个年代的邵雍、二程,包括站在徐平面前的司马光,以及众多的官员,就是把宋朝的政权合法性建于施政动机的善恶上。这个探究性情善恶的过程,跟生产力中的两个对立阶级矛盾发展一起,组成了政权执政中的争端。合到一起,就是两党制。

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进化不合拍,有先有后,一元论靠不住,并不能够为政权提供完整的合法性。政权的稳定合法性,要两者结合才确立,不然就会沦为纯粹的屁股论,在文化上难以维持大一统的局面。

有这种认识,是因为徐平想起了他前世的那个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在文化上种种稀奇古怪的行为。比如用科学手段证明同样恋是不是一种病,种族歧视和种族平等在政治上的尖锐对立,诸如此类,实际都在徐平身边发生着。他前世觉得美国人好笑,现在才认识到一点不可笑,那是非常认真地在对待,美国文明的独立人格正在形成。一旦形成,美国将从一个联邦制粘在一起的国家,完成文化的统一,形成独立的美国文明。美国文化上的不稳定性将彻底消失,摆脱了昭昭天命,政权获得牢固的合法性,两党制变成一党制。

文明一旦被灭掉,人格会慢慢消散,重起的政权要么向宗族,要么向天或者是神要合法性。苏联崩溃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无不如此。此时宗教支持政权大一统合法性的作用就充分显现出来了,宗教国家会在竞争中慢慢压倒宗族国家,吞并消化。

这个从认为人性由天定,到分善恶,再到对立统一的过程,就是先秦典籍中所记载的一为二,二为三的过程。走完了,就是一道德,立天下。文明不是随着政权建立而生,也不是随着政权失败而亡,而是有一个成长和死亡的过程。宋及之前的朝代,国号都是以兴地而名,元及之后的朝代则不是,不愿继承也是汉文明在消解的一种下意识反应。

徐平前世那个世界美国的吸引力,不只是因为富裕,更因为他是正在成长的惟一一个大国文明。这种吸引力,一如当年汉文明确立时期的吸引力,比经济的作用更大。前世总说汉人的同化能力强,其实一点也不强,当文明从成长期走向消亡期,宋朝之后再进入中国的人群,实际上就很难同化了。民族本就没有同化能力,有同化能力的是文明。

宋朝同样有五代遗留的大量异族同化问题,看清了宋朝,再看美国就有意思了。

当去掉了外来思想,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眼光看历史,看世界,会发现热闹得很。

说司马光失职,因为徐平欲一道德,立天下,彻底确立起汉文明,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周边数个大势力借助宗教和民族认同崛起的要命时刻,不能够实现底层的文化统一,会非常危险。

防外敌仅仅靠陇右军改就够了?不能够为政权提供完整的合法性,国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还是要吃大亏。问怎么防止宋朝亡于蒙古,就跟问怎么防止苏联崩溃一样。一说就简单无比,一推演就会觉得四处是漏洞,防不胜防。

第77章 诀别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75章 火海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39章 文理荒谬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28章 唐大姐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23章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第83章 有放有收第317章 财运当头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19章 审问第87章 地方耆老第74章 请君入瓮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15章 军改第45章 扶你上马可好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96章 舆论争取第44章 嫁女瞻前顾后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39章 该论功过了第101章 七源州第331章 东头西头?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71章 大战将起第4章 邕州城外第317章 财运当头第106章 找你算账第91章 轩然大波第44章 增兵第200章 联袂而来第3章 一路千里第79章 一剑平乱第224章 数字会说话第73章 地方反应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49章 席卷谅州(上)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67章 有虚有实第71章 两只鸡惹出的惨案第298章 夜袭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第235章 陇右军来了第303章 我们如此做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315章 结个善缘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51章 论事不得论人!第228章 大战将临第291章 两路会师第51章 绿影亭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66章 以民为师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30章 殿试第39章 待以客礼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48章 私盐贩子第226章 自助餐第35章 活字第135章 **未遂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62章 政坛动荡第167章 有虚有实第66章 新鲜第14章 治术(五)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45章 安抚第73章 田二第133章 杀人不见血第309章 征募结合第23章 这就是侠客?第10章 野味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2章 童七郎第157章 花纹不甚美第30章 端午(中)第67章 决心已定第196章 三角城第181章 我喜欢这个第76章 增兵第33章 科举第一步第150章 各怀心思第48章 好汉惜好汉第119章 断尾求生第248章 送到口边的肥肉第102章 钱法类书
第77章 诀别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75章 火海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39章 文理荒谬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28章 唐大姐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23章我们不能置之不理第83章 有放有收第317章 财运当头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19章 审问第87章 地方耆老第74章 请君入瓮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15章 军改第45章 扶你上马可好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96章 舆论争取第44章 嫁女瞻前顾后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239章 该论功过了第101章 七源州第331章 东头西头?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71章 大战将起第4章 邕州城外第317章 财运当头第106章 找你算账第91章 轩然大波第44章 增兵第200章 联袂而来第3章 一路千里第79章 一剑平乱第224章 数字会说话第73章 地方反应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49章 席卷谅州(上)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67章 有虚有实第71章 两只鸡惹出的惨案第298章 夜袭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第235章 陇右军来了第303章 我们如此做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315章 结个善缘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51章 论事不得论人!第228章 大战将临第291章 两路会师第51章 绿影亭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66章 以民为师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30章 殿试第39章 待以客礼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48章 私盐贩子第226章 自助餐第35章 活字第135章 **未遂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62章 政坛动荡第167章 有虚有实第66章 新鲜第14章 治术(五)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45章 安抚第73章 田二第133章 杀人不见血第309章 征募结合第23章 这就是侠客?第10章 野味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52章 童七郎第157章 花纹不甚美第30章 端午(中)第67章 决心已定第196章 三角城第181章 我喜欢这个第76章 增兵第33章 科举第一步第150章 各怀心思第48章 好汉惜好汉第119章 断尾求生第248章 送到口边的肥肉第102章 钱法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