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花开富贵

后苑饮宴,大多数时候都是要献诗的,待制以上文学清贵之选,没这个步骤,那跟叫一帮大老粗武将来牛嚼牡丹有何区别?由于年前激烈的人事变动,专职的翰林学士此时只剩下冯元一个,也只有由他提出来,这倒是徐平错怪冯元了。

周围的一众大臣哄然叫好,赵祯兴致勃勃地同意。

吕夷简对赵祯拱手:“此牡丹既然是永宁侯府里献来,便先由徐平起韵如何?”

赵祯点头:“甚好!甚好!”

说完,大家一起看着徐平。

徐平看着台子上供的牡丹,脑子飞快地转动,搜肠刮肚想从前世的记忆中找一首牡丹诗来应景。可累坏了脑子,也没找出一首合适的来。

流传后世的诗词名篇成千上万,但其中的应制诗却屈指可数,又要咏牡丹哪里能够找得出来?应制诗经常是限制了韵脚,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主题,诗词中最讲究的意境在这个场合基本是不用想了,哪怕是诗仙诗圣,这个时候大多也只能是平庸之作。

今天还好是徐平起韵,难度降低了许多。不然又要和别人的韵,同时又要讲究黏对功夫,那才是难是加难。

想了片刻,徐平对赵祯拱手行礼:“微臣惶恐,不敢辞命。过几天就是年节,离着春日不远,便以‘春’为韵。”

赵祯笑着点头:“好,花开便为春。”

徐平道:“借圣上金句。”

“牡丹本是仙人种,一抹深红献紫宸。心若安时即富贵,花开此处便为春。”

吕夷简听了,对赵祯笑道:“永宁侯纵马万里,立威蛮荒,这诗里却有禅意在,难不成闲时也念经学佛吗?所谓花开富贵,正是吉兆。”

赵祯和众大臣一起大笑,气氛一下变得轻松起来。

徐平心里出了口气,这一关可算是过了。

宋人作诗格律比唐人讲究,御前应制诗更加要求严格合乎格律,跟进士考试时也相差不多。徐平虽然作不出什么意境深远的佳作来,但四平八稳的诗词,这么多年下来,还是能够应应景的。富贵花开,也适合现在这场合。

赵祯命小黄门上来,给徐平满了酒,再次赐饮。

对于臣子来说,皇上赐饮是一种荣耀,回去可以吹好长时间的。不过徐平实在是没有那个觉悟,只是端起来一口喝干,谢过恩,只觉得身上热乎乎的。

后面就不在强求,地位尊崇的近侍词臣比如冯元献过了诗,大臣们便兴之所致,考虑成熟了便献诗。旁边有起居注官员,今天的诗都会记下来,一起收藏。

随着酒越喝越多,参加饮宴的群臣行为便越发放肆,有的是真喝多了,有的是借着这个场合装醉发泄,一时乱糟糟的。

徐平靠着栏杆坐着,静静地看着赵祯与几位宰执近臣对饮,看着平时一身庄正的大臣们放浪形骸。其实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只是有的人能把这个面具戴一辈子,到死都不摘下来,叫作言行合一。而有的人只是把这面具当作玩具,随时摘下来,随时又戴到头上,便是奸滑小人。

这是一个戴着面具生活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很累,他们的心灵需要放松。所以在文人士大夫中,佛教流行很广,甚至佛学中的一些思想正慢慢被溶入到儒学之中。

不想戴着面具生活,便就要放弃很多,尤其是名望和地位。而这偏偏又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这浮华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放弃呢?

徐平不想过这种身心俱疲的日子,他只想有一个无人打搅的家园,可以衣食丰足,可以在青青的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

在中牟的庄园里,他知道了这个世界要想不被人打搅,那就要读书做官。他读书考了进士,做了大官,却发现官场一旦迈进来,就很难再脱身出去。

生活充满了无奈,区别只是自己选择哪一种无奈。

从礼制来说,皇帝的丧期很短,为了不影响国家大事,实际是以日当月。不过那仅限于朝政,个人生活还是要注意。此时还在赵祯的丧期内,群臣饮宴也不能用乐,不能用歌舞,实际上就是干喝,除了有人作首诗,也没其他的娱乐了。

当徐平把自己的身心跟这群当朝大臣分开,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心情便慢慢平静下来。就像前世在看一部影视剧,看着剧中的人物随着历史这个编剧在表演。

正酒酣兴浓的时候,枢密副使李咨走上前来,对徐平道:“云行少年,反而入老僧入定一般,何不跟大家同乐?”

徐平急忙站起来,恭声道:“我不甚酒力,又不擅长诗词,在这里看着大家就好,如果能够学到一二,也不辜负圣上恩德。”

李咨已经已经六十多岁,白以苍苍,听了徐平的话摇了摇头:“人生最贵少年时,你不知道我们这些白发老人,看你们年轻有多么羡慕。不想你却不珍惜这少年时候,不去及时行乐,却在这里学老僧入定。”

徐平还能说什么?难不成告诉李咨自己与这些人玩不来?只好拿两句闲话敷衍。

说过几句闲话,李咨道:“当年你徐家在州桥边开个白糖铺子,年入万贯,我去收到官里来,断了你家财路,云行切莫记恨。”

“侍郞哪里话?本是为公,再者也没有亏待我们家,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李咨以礼部侍郎从权三司使任上升任枢密副使,算是三司的老长官,徐平说起话来也没有跟其他宰执相对时那么拘束。

示意徐平坐下,李咨也一起坐在身边。

又与徐平闲聊几句,随口聊起现在三司的公事:“听人讲,自你领了编修三司条例的职事,有意要变更茶法?现在茶法虚估过高,官家没有一分利,全被商贾分了去,弊端深重,是要改了。吕相公和张相公对此知之甚深,必然支持。”

徐平忙道:“哪里的事,必然是有人传闲话。最近整理三司案卷,只是发现现在茶政官府几乎没有利润,我也正在彻查,哪里就敢想擅改茶法?”

第127章 素手解烦忧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3章 折支第15章 摆摊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27章 小隐君第171章 吕夷简的忧虑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175章 火海第245章 养子秘诀第7章 我做好人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86章 考虑问题的角度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16章 煤球炉第230章 众矢之的第221章 细腰城第175章 火海第30章 端午(中)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58章 渌州战事第8章 竟有这种事?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306章 货币循环第236章 堵截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56章 紧急措施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54章 家贼第16章 难处第167章 血肉屠场第171章 大战将起第54章 将要离去第129章 新场务第20章 市场的车轮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170章 曲线挽留第44章 乡下小铺子第46章 慎选西平王第1章 再临郑州第84章 猛虎入狼群(二)第14章 故人第280章 善后最难第44章 往事难回首第26章 峰回路转第64章 编修三司条例第200章 各怀心思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322章 我们一起讲道理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62章 政坛动荡第124章 段云洁的麻烦第60章 骚乱第307章 来了就要打仗第31章 攻略(三)第129章 重贬第77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122章 烈火烧城第82章 别机机杼第178章 货币之战第8章 雪第37章 三头目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75章 契丹会如何?第63章 工场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20章 将相之家第11章 人选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321章 两万匹马第4章 马政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39章 黄师宓第81章 准备迎驾第17章 卿非别人可比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6章 煤球炉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02章 李觏的去路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51章 绿影亭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国?第54章 买马第11章 回庄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19章 游园第32章 小县第65章 离开河阴第60章 骚乱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61章 按户配炭第78章 河南府来人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198章 钝刀割肉
第127章 素手解烦忧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3章 折支第15章 摆摊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27章 小隐君第171章 吕夷简的忧虑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175章 火海第245章 养子秘诀第7章 我做好人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86章 考虑问题的角度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16章 煤球炉第230章 众矢之的第221章 细腰城第175章 火海第30章 端午(中)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58章 渌州战事第8章 竟有这种事?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306章 货币循环第236章 堵截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56章 紧急措施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54章 家贼第16章 难处第167章 血肉屠场第171章 大战将起第54章 将要离去第129章 新场务第20章 市场的车轮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170章 曲线挽留第44章 乡下小铺子第46章 慎选西平王第1章 再临郑州第84章 猛虎入狼群(二)第14章 故人第280章 善后最难第44章 往事难回首第26章 峰回路转第64章 编修三司条例第200章 各怀心思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322章 我们一起讲道理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62章 政坛动荡第124章 段云洁的麻烦第60章 骚乱第307章 来了就要打仗第31章 攻略(三)第129章 重贬第77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122章 烈火烧城第82章 别机机杼第178章 货币之战第8章 雪第37章 三头目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75章 契丹会如何?第63章 工场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20章 将相之家第11章 人选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321章 两万匹马第4章 马政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39章 黄师宓第81章 准备迎驾第17章 卿非别人可比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6章 煤球炉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02章 李觏的去路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51章 绿影亭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国?第54章 买马第11章 回庄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19章 游园第32章 小县第65章 离开河阴第60章 骚乱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61章 按户配炭第78章 河南府来人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198章 钝刀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