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花开富贵

bookmark

后苑饮宴,大多数时候都是要献诗的,待制以上文学清贵之选,没这个步骤,那跟叫一帮大老粗武将来牛嚼牡丹有何区别?由于年前激烈的人事变动,专职的翰林学士此时只剩下冯元一个,也只有由他提出来,这倒是徐平错怪冯元了。

周围的一众大臣哄然叫好,赵祯兴致勃勃地同意。

吕夷简对赵祯拱手:“此牡丹既然是永宁侯府里献来,便先由徐平起韵如何?”

赵祯点头:“甚好!甚好!”

说完,大家一起看着徐平。

徐平看着台子上供的牡丹,脑子飞快地转动,搜肠刮肚想从前世的记忆中找一首牡丹诗来应景。可累坏了脑子,也没找出一首合适的来。

流传后世的诗词名篇成千上万,但其中的应制诗却屈指可数,又要咏牡丹哪里能够找得出来?应制诗经常是限制了韵脚,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主题,诗词中最讲究的意境在这个场合基本是不用想了,哪怕是诗仙诗圣,这个时候大多也只能是平庸之作。

今天还好是徐平起韵,难度降低了许多。不然又要和别人的韵,同时又要讲究黏对功夫,那才是难是加难。

想了片刻,徐平对赵祯拱手行礼:“微臣惶恐,不敢辞命。过几天就是年节,离着春日不远,便以‘春’为韵。”

赵祯笑着点头:“好,花开便为春。”

徐平道:“借圣上金句。”

“牡丹本是仙人种,一抹深红献紫宸。心若安时即富贵,花开此处便为春。”

吕夷简听了,对赵祯笑道:“永宁侯纵马万里,立威蛮荒,这诗里却有禅意在,难不成闲时也念经学佛吗?所谓花开富贵,正是吉兆。”

赵祯和众大臣一起大笑,气氛一下变得轻松起来。

徐平心里出了口气,这一关可算是过了。

宋人作诗格律比唐人讲究,御前应制诗更加要求严格合乎格律,跟进士考试时也相差不多。徐平虽然作不出什么意境深远的佳作来,但四平八稳的诗词,这么多年下来,还是能够应应景的。富贵花开,也适合现在这场合。

赵祯命小黄门上来,给徐平满了酒,再次赐饮。

对于臣子来说,皇上赐饮是一种荣耀,回去可以吹好长时间的。不过徐平实在是没有那个觉悟,只是端起来一口喝干,谢过恩,只觉得身上热乎乎的。

后面就不在强求,地位尊崇的近侍词臣比如冯元献过了诗,大臣们便兴之所致,考虑成熟了便献诗。旁边有起居注官员,今天的诗都会记下来,一起收藏。

随着酒越喝越多,参加饮宴的群臣行为便越发放肆,有的是真喝多了,有的是借着这个场合装醉发泄,一时乱糟糟的。

徐平靠着栏杆坐着,静静地看着赵祯与几位宰执近臣对饮,看着平时一身庄正的大臣们放浪形骸。其实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只是有的人能把这个面具戴一辈子,到死都不摘下来,叫作言行合一。而有的人只是把这面具当作玩具,随时摘下来,随时又戴到头上,便是奸滑小人。

这是一个戴着面具生活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很累,他们的心灵需要放松。所以在文人士大夫中,佛教流行很广,甚至佛学中的一些思想正慢慢被溶入到儒学之中。

不想戴着面具生活,便就要放弃很多,尤其是名望和地位。而这偏偏又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这浮华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放弃呢?

徐平不想过这种身心俱疲的日子,他只想有一个无人打搅的家园,可以衣食丰足,可以在青青的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

在中牟的庄园里,他知道了这个世界要想不被人打搅,那就要读书做官。他读书考了进士,做了大官,却发现官场一旦迈进来,就很难再脱身出去。

生活充满了无奈,区别只是自己选择哪一种无奈。

从礼制来说,皇帝的丧期很短,为了不影响国家大事,实际是以日当月。不过那仅限于朝政,个人生活还是要注意。此时还在赵祯的丧期内,群臣饮宴也不能用乐,不能用歌舞,实际上就是干喝,除了有人作首诗,也没其他的娱乐了。

当徐平把自己的身心跟这群当朝大臣分开,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心情便慢慢平静下来。就像前世在看一部影视剧,看着剧中的人物随着历史这个编剧在表演。

正酒酣兴浓的时候,枢密副使李咨走上前来,对徐平道:“云行少年,反而入老僧入定一般,何不跟大家同乐?”

徐平急忙站起来,恭声道:“我不甚酒力,又不擅长诗词,在这里看着大家就好,如果能够学到一二,也不辜负圣上恩德。”

李咨已经已经六十多岁,白以苍苍,听了徐平的话摇了摇头:“人生最贵少年时,你不知道我们这些白发老人,看你们年轻有多么羡慕。不想你却不珍惜这少年时候,不去及时行乐,却在这里学老僧入定。”

徐平还能说什么?难不成告诉李咨自己与这些人玩不来?只好拿两句闲话敷衍。

说过几句闲话,李咨道:“当年你徐家在州桥边开个白糖铺子,年入万贯,我去收到官里来,断了你家财路,云行切莫记恨。”

“侍郞哪里话?本是为公,再者也没有亏待我们家,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李咨以礼部侍郎从权三司使任上升任枢密副使,算是三司的老长官,徐平说起话来也没有跟其他宰执相对时那么拘束。

示意徐平坐下,李咨也一起坐在身边。

又与徐平闲聊几句,随口聊起现在三司的公事:“听人讲,自你领了编修三司条例的职事,有意要变更茶法?现在茶法虚估过高,官家没有一分利,全被商贾分了去,弊端深重,是要改了。吕相公和张相公对此知之甚深,必然支持。”

徐平忙道:“哪里的事,必然是有人传闲话。最近整理三司案卷,只是发现现在茶政官府几乎没有利润,我也正在彻查,哪里就敢想擅改茶法?”

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73章 田二第38章 再见故人第8章 读书第85章 军权的收与管第73章 地方反应第27章 牧草换豆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3章 一路千里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23章 蔡襄之错第11章 酒精灯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141章 甲峒低头第20章 市场的车轮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第6章 召对第70章 山沟沟里转第74章 再坚持一下第254章 出路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317章 苟且岂能偷安第149章 伏閤夜对第206章 学士入东府第1章 宰相第4章 针尖对麦芒第205章 内外交困第25章 廷辨第93章 王师北来第164章 新旧冲突第10章 除害第2章 夜谈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31章 能否铸钱?第170章 两府并立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76章 徐平的愤怒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48章 风波第3章 尽头牙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1章 牛官司第265章 飞来横祸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下)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117章 僵持第73章 点将第52章 童七郎第75章 弑父第62章 新场务第36章 酿酒第232章 狼烟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17章 追猎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77章 威力惊人第32章 小县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93章 新铁钱第38章 必胜之势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24章 留客第219章 再对天章阁(上)第140章 先声第195章 大变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44章 僵局第29章 名人第42章 酒名第49章 战后忠州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11章 准备渡河第167章 血肉屠场第59章 分歧第79章 坐观成败第334章 李璋随军第85章 闲适日子第58章 说不到一块第129章 刻漏社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75章 僵局第197章 人非少年时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34章 移民第165章 试探第49章 天津晓月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34章 都不可行第81章 准备迎驾第66章 新鲜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165章 版权费第53章 查税第157章 清场
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73章 田二第38章 再见故人第8章 读书第85章 军权的收与管第73章 地方反应第27章 牧草换豆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3章 一路千里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23章 蔡襄之错第11章 酒精灯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222章 军国两张皮(上)第141章 甲峒低头第20章 市场的车轮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第6章 召对第70章 山沟沟里转第74章 再坚持一下第254章 出路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317章 苟且岂能偷安第149章 伏閤夜对第206章 学士入东府第1章 宰相第4章 针尖对麦芒第205章 内外交困第25章 廷辨第93章 王师北来第164章 新旧冲突第10章 除害第2章 夜谈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31章 能否铸钱?第170章 两府并立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76章 徐平的愤怒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48章 风波第3章 尽头牙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31章 牛官司第265章 飞来横祸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下)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117章 僵持第73章 点将第52章 童七郎第75章 弑父第62章 新场务第36章 酿酒第232章 狼烟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17章 追猎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77章 威力惊人第32章 小县第195章 荒芜的土地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93章 新铁钱第38章 必胜之势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24章 留客第219章 再对天章阁(上)第140章 先声第195章 大变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44章 僵局第29章 名人第42章 酒名第49章 战后忠州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11章 准备渡河第167章 血肉屠场第59章 分歧第79章 坐观成败第334章 李璋随军第85章 闲适日子第58章 说不到一块第129章 刻漏社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75章 僵局第197章 人非少年时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34章 移民第165章 试探第49章 天津晓月第25章 你不明白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34章 都不可行第81章 准备迎驾第66章 新鲜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165章 版权费第53章 查税第157章 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