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天助我也

我在朝堂上的发表了长篇圣训之后,没有人敢再反对议罪银制度了。原本我还想问问众大臣是不是可以卖点乌纱帽来换钱,但考虑大伙的承受能力,最终还是放弃了。商人的地位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抬高的,世俗的偏见也不是我说消除就消除的。大明的朝廷还需要这帮文官来治理,我总不能都把他们得罪完了,一个人张罗天下吧。不管怎么样,趁着现在有空多搜刮些钱做备用才是。

谁知道皇太极会不会有什么异常的举动,人家好歹也是一代枭雄人物,不会乖乖坐等大明强大的。

我的敛财大计经过我一连串的动作,终于在七月都有捷报传来。徐家MM已经将自鸣钟的主要部分制成,第一部大明自己仿制的自鸣钟就要诞生了。这个东西既然是本土制造,我的定价也不会抬高,也就五百两一台好了。大明富户肯定不止一万户,只要我能卖出一万台,那就是五百万啊!真是想不发都难!

我的议罪银制度在发明诏后,才几天刑部就收到了十万两白银,赎罪的大多是因为魏忠贤一案牵涉到的官员。因为这已经是陈年老案,要犯都已经优先处理掉了,所以我都让刑部尚书张至发通通同意。反正他们这些官员中已经给削籍,没有机会再做官,对大明朝廷又没有什么威胁。只要他们肯交钱,放他们回家也不成问题!

还有田怀彝已经将彩票的前期工作搞得差不多了,田家人多力量大,加上又有银子作动力,没有几天,一座放宝盒牌坊就气气派派的立在了东街。牌坊下边还搭了一个平台用来搞活动揭奖,旁边的小屋是给威武镖局过夜看守。

我之前给田怀彝的指示是,先不要将彩票如何中奖告示出来,只要广为宣传彩票可以用五文钱搏取五百两白银就可以了。往往是故作神秘的事情越能引起人们的主意,所以才会一下子把百姓们的好奇心就给提了起来。大伙都开始在盼着这彩票快点发行,想看看如何用五文钱赢取五百两。

对于其他商家,都只是在旁冷眼观望。他们都不看好所谓的彩票,毕竟五文钱跟五百两,足足差了十万倍。不管怎么卖,一旦有人中奖,那就是亏多赚少。当然也有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但他们学无可学。毕竟利润的来源在于规模,京中任何一家商行老店都没有田家扩张得那么快,也没有他们遍布大江南北的店铺。

彩票的出现也引起了官员们的注意,甚至还有些官员也在私下讨论。田家的生意皇上也参与其中,这个在京城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说,但稍有点背景手段的世家官员们都明白怎么回事。所以也没有人敢在后边说三道四的。

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将超越时代的东西放在大明实施,效果怎么样心里也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我后来还特意跑了一趟,看看田怀彝把事情办得怎样了。不想,田怀彝的举措比我想的还要周全。为了能扩大影响,他已经准备让京师附近的城镇都一起发行彩票,不过这个彩票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刮奖。田怀彝让人在京师总铺填写不同数字的彩票,并且留有底根,然后派人将这些已选好数字的彩票送往各地,准备到时一起售卖。

看到田怀彝如此卖力的为我忙活彩票的事,就彻底放心回皇宫了。

我带着侍卫刚回皇宫,却碰到宋献策在宫门口猴急的走来走去。他见到我来,忙跪下行礼。

我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起来吧,宋爱卿找朕有什么事嘛?”

宋献策跟在后边道:“皇上,微臣接到斡赤伦发来的急奏,说喀喇沁部已经开始迁徙,准备前往永谢布的牧场。微臣所以才急着来见皇上!”

我听了不由一愣,迁往永谢布?嗯,他们原本也是永谢布部落的人,迁回原先的地方也不为过。当然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保全自己,喀喇沁部的达来台吉也不是傻子,看到女真人并非所向无敌后,知道大明跟女真人的碰撞以后会加剧,所以不愿处在两者的夹缝中。

宋献策又道:“皇上,是不是要跟达来台吉沟通下,让他不要迁徙?他们一走,蓟州府一带就没有了屏障,靠朵颜部的话,力量还是单薄了些。”

我摇摇头:“算了,人家要走,我们阻止不了,总不成跟喀喇沁部打一战吧?他们走总好过留在那做女真人的帮凶,蒙古人不帮女真人就行了。女真人是大明的敌人,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解决。”

“皇上说得是!”宋献策没想到我会这么果断放过蒙古人,不由呆了一下。接着他又道:“微臣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皇上听了一定高兴!”

“哦,说来听听!”好消息我总是有兴趣的。

“斡赤伦派来送信的使者跟臣说了这么一件事,大概就是女真人从归化城撤退后,沈阳好像有些变动,曾有一晚城内的虏兵调动不停,差点就互相打了起来。微臣觉得是不是女真人闹内乱了?”

“哦,有这事?”这个消息让我有些难以置信,因为在我印象中,女真八旗都是很团结的。如果他们内讧,那对大明就太有利了。我不禁喜动颜色道:“消息可靠嘛?”

“这消息是一个蒙古跑货商贩带出来的,据那商贩讲,他们是到沈阳拿马匹换食盐的,女真人连年作战,马匹渐渐缺少,所以鼓励蒙古人用马匹来交换。他们一行人住在客栈,准备第二天便回蒙古。当天夜里突然听到马蹄嘈杂,蒙古人对马蹄声有着天生的敏感,他立刻醒来,走到窗口一看却发现在大街上女真人分成两派,全副武装的相互对峙。不过女真人对峙了一个时辰的模样便散去了,始终没有打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沈阳城就出现戒严,那商贩因其是蒙古人所以没有留难。”

这个商贩所说有不少模糊的地方,也不知沈阳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王承恩居然还没有收到情报。看来女真人对此采取了消息封锁,使得沈阳内的情报没有及时递出来。既然不愿意让大明知道,那多半是对大明有利了。

“就凭这蒙古商贩的所见,虽然还不能说明什么,但女真人无论是谁跟谁发生争斗,那对大明都是有利的。这对大明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对了,你知道林丹汗跑到哪里去了嘛?”

“回皇上,微臣曾让斡赤伦派人去打探,林丹汗已经进入了亦不喇山一带,并在那停了下来。”

“他的部众呢?”

“臣打探到林丹汗因仓促逃亡,所属部众多有走失。鄂尔多斯部已经脱离林丹汗往北迁到阴山附近,永谢布则一分为三,给察哈尔部,喀喇沁部,朵颜部吞并。微臣估计,林丹汗大约还有部众二十万,兵士五万。皇上,咱们是否还要防着点他呢?”

按照我原先的历史经验,林丹汗应该很快就会转向青海大草滩,毕竟亦不喇山一带好像都是沙漠。只是我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在大草滩里生天花?

“不用了,开国公跟定国公不是还在大同嘛!有他们在,朕还是很放心的!你呢,还是多花些心思跟喀尔喀部的宰赛台吉沟通,此人曾数次跟金背盟,若是方法得当,应该很容易将他拉拢过来。”

宋献策躬身道:“微臣谨遵皇上旨意,微臣也曾让喀喇沁部的达来台吉送信给宰赛台吉,只是现在还未收到回信。”

“嗯,那你就好好办这件差使吧!”我挥手让他告退——

宋献策跟我讲了沈阳事变的两天后,王承恩终于给我带来了确切的消息。

“因为沈阳发生事变后满城戒严,汉人只许进入不准外出,所以奴才的手下才没有把消息及时的传回来。奴才……”

我打断道:“这个朕已知道了,你说下详细情况!”

王承恩应道:“是!据探子回报,六月十一日晚,也就是女真人从归化城回到沈阳没有多久的夜里,突然发生虏兵冲突。对阵的是镶黄旗跟正白旗两支人马在沈阳王宫前的大街上互不相让,后来镶蓝跟正红旗也来了。大约对峙了个多时辰,又来了一群人,不知怎的就散了。奴才的探子正好住在附近,远远的看了一宿。第二天,就有大贝勒府里的包衣奴才们露出风声说,昨晚上,多尔衮贝勒跟大贝勒两人在宫内跟敌酋皇太极争吵了起来,说是为了此次出兵未得战果的事。也有宫内人透露出,他们争吵是为了正白,镶白两旗混编的事,敌酋皇太极说在归化城下兵败,是因为连年征战,镶黄,镶蓝两旗损伤严重,为了平衡各旗,皇太极想把四旗混编重新分配。正白旗主多尔衮跟镶白旗主多铎不答应,大贝勒代善也反对,所以争吵起来。镶黄旗主豪格是大阿哥,便带着本旗人马想拿下他二人。谁知多尔衮也有准备,阿济格带着正白旗在宫门外候着,于是就对峙了起来。”

“后来,敌酋皇太极训斥了豪格,并跟几个旗主贝勒重新对天盟誓,大汗不再任意调换各旗牛录,旗主之位也将由本旗人担任,宫门外的士兵才解散!此次因为是那敌酋的儿子豪格鲁莽,所以才闹出事情来。事后好像又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城内戒严了四天后,正黄,镶黄,正白,正红四旗一起会猎叶赫。待四旗一出发,城内的戒严也就解了。”

原来如此!从各种史记来看,多尔衮跟皇太极是仇恨颇深。没有想到他们现在就开始闹生分了,这大概也是源于皇太极想削弱多尔衮几兄弟。让我有些没有想到的是,代善居然也站在了多尔衮这边。这就意味着,女真人开始分裂为两个集团。按照王承恩的情报,两黄旗,两蓝旗跟两白旗,两红旗对上了。

“你怎么看啊?”我听完随口问道。

王承恩叹了口气道:“真是可惜了,要是鞑子打起来那多好,让他们自相残杀!老天收了他们,皇上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我笑道:“不用可惜,他们的心已经不是一条了,迟早会出事!”

王承恩疑惑道:“他们不是还一起出去打猎嘛?微臣收到的情报都说皇太极待多尔衮有说有笑的,实在不象有什么生分!”

“呵呵,你想想,要是今天你跟人打了一架后,然后朕命你们一起去喝茶,你心里会跟他没有点生分嘛?”

王承恩省悟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就是说,皇太极跟多尔衮两个还在狗咬狗罗?那太好了!”

“那他们倒不会自相残杀!实力相近,谁都不会出手的,毕竟他们要是内讧,女真人就完了!这件事,你的人跟辽东孙大人说过嘛?”

王承恩道:“回皇上,奴才都是让手下人有了消息也跟辽东督师说一声,这是袁大人还在的时候就定下的规矩。这事,孙承宗大人知道,他说先静观其变!”

孙承宗说的有道理现在大明要是给女真人施加什么压力,反而会使他们团结起来。虽然不知什么事情让多尔衮提前跟皇太极翻脸,但大明也不能掉以轻心。

“那好,咱们就静观其变!”

果然,辽东的局势很快就有了变化!孙承宗快马送来了一份奏报,里边不仅有孙承宗的奏折,还有一份来自沈阳的国书!

我先摊开女真人给的国书,只见里边写道:

“我之兴兵,非必欲取明天下也。辽东守臣贪黩昏罔,劝叶赫陵我,遂婴七恨。屡愬尔主,而辽东壅不上闻。我兵至此,欲尔主察之也。及攻抚顺,又因十三省商贾各遗以书,虑其不克径达,则各以书进其省官吏,冀有一闻。乃纵之使去,寂焉不复。语云:”下情上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今所在征讨,争战不息,民死锋镝,虽下情不达之故,抑岂天意乎?我今闻诚相告,国虽褊小,惟欲两国和好,互为贸易,各安田猎,以享太平。今愿已广宁为界,彼此兵锋不入其百里以内。若言不由衷,天其鉴我。前者屡致书问,愤疾之词,固所不免。此兵家之常,不足道也。幸速裁断,实国之福。”

嗯,想不到女真人真是契而不舍的要跟大明求和,真是大合我心!在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对内阁大臣说,今年要主动打战!大臣们都不明白我什么意思。其实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初我知道皇太极会去吞并林丹汗部,但还没有想到利用斡赤伦部来牵制住女真人,所以才想着要用战事在辽东制衡住女真人的主力。后来事情都出乎了我的计划,林丹汗跑了,皇太极也没有来进攻锦州。

对于大明而言,如果能不用兵那就自然最好。

大明自出现了高迎祥,张献忠闹事后,我就开始醒悟过来。原先自己太过高估自己的实力,五年平辽不过是一个梦想,广宁失败便是明证。到现在大明将要进入一段战略防御阶段,用以调整靠着我内库勉力维持的国家财政,否则支撑不了几年。而女真人在彼此过招中,算是一比一的两败俱伤结局。他们国小人少,也经不起折腾。所以现在跟女真人议和倒是个好时机,而且又是女真人主动提出来,至少不损大明的脸面,大臣们也不会那么激烈的反对。

大明只要边疆没有战事,我就可以将精力全部用在内政上,国家的财政也可以全部用来恢复生产。女真人的和谈真是来的及时,真是想什么就要什么!

这事很快拿到朝议上讨论,

我让方正华把皇太极的国书读给大臣们听后,不等群臣有什么反应就拿起一份奏折道:

“这是孙承宗的奏折,他的意思是建议朕暂时跟女真人和议,停止一段时间让大明休整。其他各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啊?”

事实上我才发现我准备的一切说词都白搭了,大臣里边支持和谈的比我想象中多得多,户兵两大重要部门的官员都同意议和,他们对于辽东战事比别的部门多几分体会。内阁中,郑三俊是一早就提过要和谈的,张惟贤自然不会笨到连现在的情势都不明白,贺逢圣是支持我的。满朝官员除去中间派,有大半人是支持和议的。仿佛大明在经历过大半年的忙乱后,大臣们都有跟女真人议和的意向。至于那些认为女真人不过是大明藩国,要皇太极称臣,又或者要归还沈阳的声音都忽略不计。

大明跟女真人议和谁都知道只是暂时性的,皇太极知道,我的大臣们也知道。没有什么人反对的情况下,兵部尚书傅宗龙最后只是补充了一点,要求女真人不得进攻大明同盟,包括朝鲜及跟大明有协议的蒙古各部。这个意见得到了全部人的支持!

在跟朝臣取得统一意见后,我立刻发旨给孙承宗,让他全权负责跟女真人和谈的事宜。

我知道,大明跟女真人的争斗还在继续,只不过现在双方都转为内政了。只要积累够了力量,辽东很快又会变成战场。下一次两国对抗,谁会是赢者呢?!

拭目以待吧!

《第五卷完》

第60章 损兵折将(下)第117章 热闹诗会(上)第50章 会兵城下第174章 判决第210章 攻与不攻!第148章 都是聪明人第119章 热闹诗会(下)第111章 -兵部渎职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88章 一线机会第97章 二审定案第274章 归来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55章 回程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237章 组建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302章 手段(上)第114章 第二次演习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88章 公主第11章 年前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291章 见识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120章 另起炉灶第130章 醉有应得第97章 二审定案第114章 预设奇兵第260章 召回第72章 南辕北辙第38章 坚守待援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56章 退兵(上)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257章 团聚第87章 鼎立局势第57章 心事第182章 比试第300章 转变第240章 选择第23章 眼泪的威力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68章 太原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36章 角逐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164章 争权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65章 预谋南巡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27章 出航第181章 风平浪静第56章 退兵(上)第43章 西回第72章 南辕北辙第274章 归来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83章 南北对峙(上)第65章 预谋南巡第180章 放假&演戏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249章 消息第223章 郁闷女真(上)第11章 年前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175章 皇子监国第266章 时机第64章 烦事一堆第51章 各施其道第41章 会战第65章 预谋南巡第97章 二审定案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66章 出发第284章 较劲第236章 转机第292章 心里话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151章 将军第61章 提前的叛乱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70章 京察(下)第157章 绝不妥协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311章 乱子第262章 军数
第60章 损兵折将(下)第117章 热闹诗会(上)第50章 会兵城下第174章 判决第210章 攻与不攻!第148章 都是聪明人第119章 热闹诗会(下)第111章 -兵部渎职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88章 一线机会第97章 二审定案第274章 归来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55章 回程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237章 组建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302章 手段(上)第114章 第二次演习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88章 公主第11章 年前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291章 见识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120章 另起炉灶第130章 醉有应得第97章 二审定案第114章 预设奇兵第260章 召回第72章 南辕北辙第38章 坚守待援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56章 退兵(上)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257章 团聚第87章 鼎立局势第57章 心事第182章 比试第300章 转变第240章 选择第23章 眼泪的威力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68章 太原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36章 角逐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164章 争权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65章 预谋南巡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27章 出航第181章 风平浪静第56章 退兵(上)第43章 西回第72章 南辕北辙第274章 归来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83章 南北对峙(上)第65章 预谋南巡第180章 放假&演戏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249章 消息第223章 郁闷女真(上)第11章 年前第65章 唯一合格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175章 皇子监国第266章 时机第64章 烦事一堆第51章 各施其道第41章 会战第65章 预谋南巡第97章 二审定案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66章 出发第284章 较劲第236章 转机第292章 心里话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151章 将军第61章 提前的叛乱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70章 京察(下)第157章 绝不妥协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311章 乱子第262章 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