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醉酒 南下

“知道吗薇儿。那时候我就在想,我想将你娶到手,让你做我的妻子。”躺在眼前这名秀丽妇人的话中,张世华伸手轻抚着美妇的俏脸,不禁忽的发笑起来。

“呵呵。然后我真的做到了,我让你成为了我的妻子,我张世华的妻子。但……”说着,男人收起笑容,脸上露出追忆,“但,越是如此,我就越发担心。我不禁长长做噩梦,我怕这美好的一切就这么消散。

不过,现在不会了。”说着,男人再度笑了,“看看我”他挣扎着起身,“薇儿,看看我。我现在也是王了。我现在也是大王,大楚之王!而薇儿你,你就是我的王后。我的王后,天底下没有人能伤害你,没有人。

日后,我还要让你成为皇后,我要让我张世华的女人,让你母仪天下……”

喃喃着,这位大王栽在了床上,呼呼大睡。而双目湿润的王妃看着他,让其扶正,为其盖上被子,却不禁轻抚着男人的脸庞,用只有自己一个人可以听到的声音轻轻言道:“世华,你知道吗。跟着你,我不怕的。

我不想当什么王后、皇后,只希望你能平安,平安便好……”

……

与此同时,远在南方数百里之外的辰州路沅陵城外,一支兵力在两万人左右的苗军也不由囤积在了此地。

苗军,顾名思义。这乃是一支完全由土司苗族构成的军队。

在元朝,尤其是元末。这支由土司苗族构成的武装,可以说是元蒙帝国镇压起义军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了。

而也或许是因为同属少数民族,在元蒙帝国时期,在对待完全由土司苗族组建的苗军上,元蒙帝国的统治者们远比对待汉军的条件更优渥也更为信任。

这一点,就拿元末时期最活跃的杨氏一族来说吧(这里的杨氏不是播州杨氏,而是武冈杨氏。两者虽然都姓杨,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

早在至正十二年,红巾大起义刚刚爆发,天完政权在彭莹玉的率领下飞速在江南崛起的时候,武冈路十峒飞山(今日邵阳、怀化一带)的杨氏一族,便就被当时的汉军万户陶梦祯征辟,参加了镇压天完军的战争中。

且在这场前后历时数年之久的战争中,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苗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氏一族的首领杨正衡,甚至在至正十二年时,被元帝册封为了湖广右丞。呃……虽说这个右丞当了没几个月,杨正衡就被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的天完军反扑杀死。

不过由此也可见元廷对杨氏一族的信重。因而在杨正衡死后,他的儿子杨通贯也就是演义中那名杨完者(完者乃是蒙名,为元顺帝所赐),便就被元帝册封为了正三品的湖广副都元帅,在至正十三年时离开了湖广行省,去了江西和淮南一地,参与作战。

现如今,据张世华得来的情报上来看,这支部队也参与了高邮之战,并在战后,南下去了江浙行省,由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木儿统帅。

好吧,这些也都算是题外话了。

但也正是因为元廷对参与平叛的杨氏一族的信重,所以在张世华南下而来掀起湖广之战时,播州杨氏、思州田氏便也就带着八番顺元蛮夷官,意思了两万兵马,开到了辰州路,准备协助元廷抵挡张世华的黑衣军。

不过实在是没有想到,黑衣军结束战斗结束的这么快。

等到黑衣军攻克江夏城后,这一路拖拉赶来的两万大军才刚到辰州。

因而在来到辰州之后,他们便也就不由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囧境。

说实话,苗人土司之所以能在华夏历史上独立这么久,其实和苗军能征善战什么的,那真的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土司保持独立地位,所依仗的,主要乃是地利。

贵【】州境内多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在贵州可谓比比皆是。外界的大军要想开进贵州,消灭这些土司,那完完全全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毕竟此地和南方的其他地区相比,完完全全就是一处穷乡僻壤。恩州、播州还有那个所谓的八番顺元三大宣抚司相加,一年所能得到的税收,估计还比不过江南地区随便的一个州府呢。

如此一来,外界的王朝自然不会闲的没事找他们麻烦。

但如果因此说他们多强多强,那就太扯淡了。别的不说,单说在原本的历史上,三大宣抚司一矢未发,便就乖乖的向在元末根本算不了多强的明玉珍投降,并服从明玉珍的调度,便也就知道这些个宣抚司外强中干到何种程度了。

绝对的统治必定带来绝对的腐败。这些个土司官统治地方越久,那么再无外界力量的干预下,自然也就会越发腐败。

这一点从这些土司从不出兵干预外界,并在外界政权确立之后便就乖乖选择投降就能看的出。这些个传承了几百年之久的土司家族,根本连迈步家门和外界交流对抗的勇气都没有。

所以当黑衣军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便就势如破竹般的攻克了江夏这样的重镇之后,这支前来协助平叛的部队,也就干脆选择赖在辰州路不走了。

北上对抗黑衣军主动找黑衣军的麻烦,说实话他们不敢。但若就这么拍拍屁股回家,他们又怕黑衣军……哦,应该说是楚军了。他们又怕楚军会因此看轻他们,以致生出对他们这些土司家族不利的想法来。

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便也不禁十分期望张世华能主动派人找他们谈判,然后约定一个互不侵犯互不干扰的条例,双方皆大欢喜。

对此,久经风浪已然算是熟知人性的张世华自然也看出了端倪。

毕竟既不北上也不南下,上下看不出作战的欲望,却又没有撤兵的迹象。那么自然也就只剩下谈判这一种可能了。

因而在正式称王后的第三天,张世华便也不由任命了在这件事上毛遂自荐的吕思诚为使,并调张世辉、白希、石十三各领本部兵马,以弟张世辉为主将白希、石十三两人为副将,共计二万五千余楚军南下,助声势、防不测。

……

三月初十,澧州路澧阳城外,原来的元廷常德路总管陶正阳,也就是现如今的澧州路总管。

此时正带着澧阳城的大小官员,早早的等候在了澧阳城北的十里长亭出。

“大人,您快看,有人来了。”长亭中,一直盯着北方的一名随从,在见到北方有烟尘升起,数名骑士策马向这里赶来时。便也忙不由向坐在那里的陶正阳禀报了一声。

而听到下属的这声禀报,原本安坐在那里的陶正阳便也忙不由从座位上站起来。

“快快快,都给我站直了恭谨些。当是吕公及王弟率兵赶来了。”这般说着,这位大人不禁又低头仔细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然后放在站在了队伍之前,引颈以待。

“踏踏踏,踏踏踏~~”不消片刻,数名骑士策马而来。

“大人便就是这澧州路总管陶正阳陶大人了吧?”这数名骑士策马来到后,其中一名领头的骑士翻身下马,不由看着人群最前面的陶正阳,这般问道。

而立在人群之前的陶正阳听到此问,也不由上前一步,“本官便就是陶正阳。敢问将军,吕相和昭武大将军(张世辉的武散官)可快来到?”

“没错,大将军和吕相已然将要到来。大人在此稍后片刻便可。”说完,这名特意赶来通知的骑士,便也不由翻身上马,策马返回回消息去了。

而目送着这名骑士带人离开后,这位陶大人再度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后,便也不由继续默默等待起来。

然后,差不过过去了半个多时辰的时间,就在这位陶大人都已经站的有些腿麻的时候。远方的一道黑潮,便也不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这便就是我楚军的军容吗!真是威武雄壮,让人难生抵挡之心啊!”

这位很识时务的官员,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楚军,因而不由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在这个时候,这位陶大人尚且如此,自然也就不要说他身后的其他人了。

当他们看到远处的那股黑潮带着不可阻挡的威势压来时,心头着实也不由有种喘不过起来的感觉。但同时,还不禁十分庆幸。他们庆幸自己聪明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要不然这样的大军根本就不是他们所能抵抗的,即便加上三大宣抚司那所谓的援军。

……

“下官陶正阳率澧阳城大小官员恭迎相爷、大将军!”大军缓缓压来,随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在数百名楚军骑士的簇拥之下,乘骑着战马的张世辉和石十三、白希以及乘坐着马车的吕思诚,便也不由来到了等候在这里的人群之前。

而等他们来到时,在知晓来人便就是自己要等的人后,澧州总管陶正阳自也不由行大礼参拜。

“陶总管。总管快切免礼吧。”马车之中,吕思诚撩开车帘走出,看着跪在地上的陶正阳等人,不由摆了摆手让他们免礼。

而对此,陶正阳他们,在高声道谢之后,便就也不由拍了拍身上的土,相继从地上站了起来。

“相爷,大将军。下官已然为相爷、大将军以及众位将军准备好了酒菜,相爷、大将军及众位将军,如若不嫌弃,不放进城用些酒菜。”

“酒菜。呵,本将率军来此可不是为了吃饭的。”对此,一心想着立功张世辉这次不禁一点面子没给,“你身为澧州路总管,也算毗邻辰州路,苗军此时的动向如何,你可知晓?”

“将军放心,我们一直都在盯着他们。现在那群苗军一直都驻守在辰州路的沅陵城外,大军连城池都没有进去过。您知道的,即便是援军,也没有人会相信这群苗蛮子的军纪。”

“很好。如此一来,我想这场谈判对于吕公来讲也就更加容易了。我建议在这里休整半天,明天一早便就立即出发。毕竟这样的事情越早解决越好,您觉得呢?”乘骑在战马上,张世辉虽是询问。但从语气上便就知道,他显然不容吕思诚拒绝。

不过对此,吕思诚却是没有露出丝毫不瞒,依旧是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诚如将军所言。”

“很好。那么现在,传我军令下去。让大军于城南寻找合适的驻营地。无有军令,何人和不得随意进城扰民。”

“遵命!”听到这样的话,一名传令兵高唱了一声肥诺,便也就催着胯下战马,将这样的军令立即传达了下去。

而对此,澧州路的这位陶正阳陶大人也不禁作揖连连,对着张世辉奉承不断,连道“辛苦”。

毕竟这么多年来下,澧阳城中的百姓早就被连年不绝的兵灾吓怕了。大军不进城的话,也当可以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随后,就如张世辉计划安排的一般,在澧州路澧阳城仅仅休整驻扎了半天时间之后,张世辉和吕思诚便也就在第二天一早,率领大军渡过了澧水,沿着官道浩浩荡荡的往常德路方向杀去。

是的,虽说澧州路也与辰州路接壤。不过沿官道南下常德路,而后沿着长江支流沅江南下辰州,无疑更加方便。

不过即便是如此,大军一连走了四天时间,方才赶到了常德路桃源州。

桃源州同样是落座与沅江之畔的一座城池。此城距离常德治所武陵极近。虽是州,但其境内,也不过就只有桃源这一座城池而已。

而看起城池地处的位置和名称,我想大家便也也能猜到这座城池的由来了。

没错,此州此城名字的由来,便就来源于陶渊明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不过此城此州虽名叫桃源,但和陶渊明笔下的那世外桃源,却是差了太多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依旧要忍受严苛的税赋、连年的兵灾。因而此地景色虽然美妙,但这座小城却实在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

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四百二十章 苗军之意 辰州之思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十五章 扩招第二十一章 徐城镇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异象生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二百九十四章 谁人愿久居人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轻而易举下长林第二百章 中计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第七十五章 势如破竹第五百一十章 大业决胜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击 抓周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城破第七十六章 劝说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袭鞑营第二十五章 邓镇第一百五十六章 决战总攻3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四百零八章 湖广之战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锋第一百二十五章 军歌出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报捷第十九章 杀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请吕思诚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论功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顿与赏赐第一百九十章 狭路相逢第二百二十章 战胜第七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战第四百章 炮击巴陵第三百零一章 失败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进军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杀第二百零六章 进退之法第二百七十章 营啸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二百二十二章 计策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击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四百零三章 夺城之战(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战不休第三百一十九章 轻而易举下长林第二百七十二章 搏命之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四百三十七章 双雄演武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袭对射第十二章 大胜1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战显威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奸 夺关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二百五十八章 惩罚第一百九十九章 诈败之计第四百九十五章 两虎相争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阵初显威(二合一大章)第十章 练军2第一百七十章 矿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脸无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升平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计第七十六章 劝说第四百九十章 宣战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异象生第四百六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二百七十三章 营啸再起第四十三章 庇护第四百一十章 定边之勇冠三军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
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四百二十章 苗军之意 辰州之思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十五章 扩招第二十一章 徐城镇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异象生第三百八十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二百九十四章 谁人愿久居人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轻而易举下长林第二百章 中计第四百三十二章 混乱 南下 军制改革第七十五章 势如破竹第五百一十章 大业决胜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击 抓周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城破第七十六章 劝说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袭鞑营第二十五章 邓镇第一百五十六章 决战总攻3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四百零八章 湖广之战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锋第一百二十五章 军歌出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报捷第十九章 杀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请吕思诚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论功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顿与赏赐第一百九十章 狭路相逢第二百二十章 战胜第七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战第四百章 炮击巴陵第三百零一章 失败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进军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杀第二百零六章 进退之法第二百七十章 营啸第三十五章 徐甘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二百二十二章 计策第三百三十一章 沿河追击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四百零三章 夺城之战(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战不休第三百一十九章 轻而易举下长林第二百七十二章 搏命之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四百三十七章 双雄演武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袭对射第十二章 大胜1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战显威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奸 夺关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二百五十八章 惩罚第一百九十九章 诈败之计第四百九十五章 两虎相争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阵初显威(二合一大章)第十章 练军2第一百七十章 矿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脸无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升平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计第七十六章 劝说第四百九十章 宣战第三百八十五章 踏春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异象生第四百六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二百七十三章 营啸再起第四十三章 庇护第四百一十章 定边之勇冠三军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