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手段

当然,围绕着派哪支节度兵马攻打吐蕃的问题,朝廷中展开了激辩。李林甫和杨国忠当然不可能蠢到直接点名让王忠嗣的河西陇右两节度兵马去攻击吐蕃人。因为那显然会让人立刻联想到王忠嗣和左右相之间的僵持关系,玄宗也会一眼看出他们的企图来。所以在上奏此事时,派何处兵马去进攻这个问题,杨国忠和李林甫都聪明的选择了避而不谈。

很多官员认为,王鉷和罗希奭死在剑南,又是和剑南道毗邻的吐蕃野牛城守军动的手。理所当然需要出动剑南军去征讨吐蕃,最好是能拿下野牛城,抓到杀害王鉷和罗希奭的罪魁祸首才算是真正的报复。

但这个提议很快便被否决。因为反对方提出的反驳意见更为有效。剑南军目前只有三万多兵马,又经历过征讨南诏的大战,兵少力疲,不宜再战。而且,从战略上而言,从剑南道发兵攻打吐蕃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

地形狭长的剑南道之所以原来只有三万的兵额,不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不重要,相反剑南道和吐蕃国交接的边境由北向南绵延达六百多里,乃是所有节度中和吐蕃之间边境线最长的一个。按照常规,在剑南道增加三倍的兵额都不为过,但事实上,剑南道一直只有三万零七百的兵额限度,却也是有着特定的缘由的。

原因便是,剑南道虽然同吐蕃之间的边境线很长,绵延数百里。但是,从南到北,接壤的边境线都是复杂的地形。譬如从姚州到嶲州南的会川,那是大山峡谷密林乱石横亘之地。高达数百丈乃至千丈的山峰比比皆是,除了通向姚州的一条崎岖山道,吐蕃兵马根本没有进犯的道路。所以,剑南道西南方的边境,只需在姚州驻扎重兵,便可拒吐蕃之敌。而从会川往北嶲州雅州乃至成都北汉州茂州一带的边镇,同吐蕃交接之地都是茫茫沙海。吐蕃人也不是傻子,让大军跨越百里沙海攻打剑南城池,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作法。军队也许能跨越沙海作战,但后勤保障怎么办?若是遭遇失利后退路怎么办?显然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任何一名稍有常识的领军之帅都要考虑的。

所以,剑南道一直只有三万兵额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本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兵马驻守。沙漠和高山是天然的防御屏障,无论对于大唐和吐蕃而言,都并不担心这一片区域的边境安宁问题。朝廷之所以这一次同意了给剑南道增加两万的兵额,除了杨国忠的积极要求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南诏国的叛乱攻下的姚州城后,吐蕃人为了协助南诏国兵马,强行从律賁城调集了三万兵马穿越了山林深谷沿着金沙江抵达会川。这说明吐蕃兵马有能够进攻剑南的可能性。给了剑南道增加兵额的另一个理由。

但其实吐蕃兵马那一次的入侵是建立在姚州城失守的情形下的。姚州城只要不失守,吐蕃兵马万不敢插入姚州和嶲州之间的会川,那反倒是自寻死路遭遇南北夹击。当时的情形是吐蕃为了表示支持阁罗凤对大唐作战硬着头皮将三万兵马从律賁城开往嶲州。这当中经历了多少艰难危险,在翻山越岭这金沙江的激流中死了

多少人,损失了多少物资,只有吐蕃人心里明白。

所以,其实交接边境线最长的地方,反而因为地形的限制而最为安宁。在剑南道境内,双方发生的冲突次数屈指可数。相反,剑南以北的陇右和河西两节度所辖的区域便大为不同了。

数年前,大唐战败并吞并了吐谷浑,进攻的主力便是陇右军和河西军。吐谷浑被大唐征服,这便让吐蕃东北边境同大唐陇右河西两地的缓冲地带彻底消除,变成了直接的面对面。在吐谷浑争夺战中,陇右军河西军便和吐蕃兵马大战数场,击溃了吐蕃兵马之后才取得了吐谷浑的控制权。

在双方交接的这一片区域,没有高山密林,没有沙漠横亘。有的只是大片荒凉平坦的戈壁滩。唯一一座山脉便是高度不高,且有着十余条山谷相通的积石山。这座积石山左近便是大唐和吐蕃的密集交战之地。此处进攻更有利于大兵团的推进作战。积石山西南便是吐蕃国的愕陵湖和扎陵湖两座重要的湖泊。众所周知,吐蕃国之所以能够在荒凉的西域之地能建立强大的国度,便是仰仗于境内的重要湖泊和河流,否则这个荒漠戈壁占据大部分面积的国家是不可能存在发展的。

愕陵湖和扎陵湖是吐蕃国北境最为重要的人口聚集之地,围绕着这两座湖泊建有数座城池。多玛城、石堡城、羚羊城等几座城池都是吐蕃国重要的坚城。这几座城池中驻扎着八九万兵马,那几乎是吐蕃国全部兵力的大半了。由此可见,吐蕃国也很清楚,剑南道这一侧并非防御的重点,真正需要防御的是东北方利于进攻的戈壁滩和不能作为屏障的积石山一带。陇右和河西两军才是最危险的存在。若此次进军能占领两湖周边的几座城池,显然会让这次报复行动更具有毁灭性,更能打击吐蕃的气焰,更能体现出大唐的实力和威严。

反对以剑南道兵马进行此次报复行动的理由无可辩驳,就连王忠嗣也同意这个观点,太子李亨虽明知这是左右相要将王忠嗣调离京城的计谋,但却也没有理由去反驳。而且其实李亨内心里并没有认为这件事严重到什么样的程度,相反却觉得这件事或许反倒是有好处的。试想,若王忠嗣此次能迅速的占领愕陵湖扎陵湖左近的吐蕃城池,击溃吐蕃守军,反倒是一件极大的功劳。到时候凯旋回朝,反而更有威势,陛下也会对王忠嗣的印象更好。看似坏事,其实有可能成为一件大好事。而对于王忠嗣领军作战的能力,李亨是绝不会有所怀疑的。

况且命剑南军出兵的提议在李亨看来也是不靠谱的,在李亨心目中王源还是可以关键时候能控制的棋子,李亨需要王源这颗隐藏的棋子,起码在目前还没到毁灭这颗棋子的地步。

于是这场争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玄宗下旨让王忠嗣即刻离京去河西陇右两道进行战前的准备。而杨国忠也上奏朝廷,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提出,为了王忠嗣能一举击溃吐蕃在积石山西南两湖地区的重兵,朝廷应该将最新制造的兵器盔甲尽数供应陇右河西两军。此举得到了玄宗的大加赞扬,下旨要求暂缓今年两节度的装

备置换,全力支持王忠嗣率军惩罚吐蕃。

本来今年需要换装的两大节度是安禄山所领的河东道以及高仙芝的安西镇,现在他们只能顺延。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倒也罢了,河东道节度使安禄山却是大为恼火,又被杨国忠隐蔽的摆了一道,安禄山暴跳如雷,将杨国忠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

而杨国忠之所以命人将兵部库房中积压的那些破烂装备发往剑南,倒不是他故意给王源难堪,而是他故意为之。在杨国忠看来,此举可以一举击破最近盛嚣尘上的所谓剑南节度使王源是杨国忠的私人的流言。身为左相也是皇亲,一旦被人污蔑为同在外节度使之间关系紧密,便会步韦坚的后尘。所以杨国忠这么做是故意告诉世人,自己可绝不是和王源之间有什么勾当。另外杨国忠这么做也是表明自己为了全力支持王忠嗣的军事行动不顾其他,做出一种极为重视王忠嗣这次惩罚吐蕃的军事行动的姿态,既是博得玄宗的赞赏,也是要堵住私下里流传的自己和王忠嗣不和的流言。显示自己博大的胸襟。

总而言之,这是杨国忠考虑的最周祥的一次举动,既达到了自己私心中的目的,也博得了一片叫好之声。连玄宗都夸赞杨国忠说:“国忠如今行事公正了许多,颇有大相之风。能一切为大局考虑,实属难得。朕之前所听到的一些他人的言语,国忠用行动证明了那些都是污蔑。朕很欣慰,李相国老了之后,国忠堪当大任。”

……

这一切王源完全不知,这次对吐蕃的军事行动是绝密的行动,朝廷并没有公开的宣布。因为朝廷并不想在军事行动之前泄露消息让吐蕃人有所防范,这也是王忠嗣所要求的。所以,兵部的两名官员其实也并不知道朝廷即将对吐蕃用兵的消息。作为兵部具体办事的官员,若非拨付兵器盔甲给陇右河西两军的事情必须由他们经手,他们其实也并不能给王源说出可怜的那一点点的消息。而就是告知这一点点的消息,其实也是不被允许的,那也是秘密的一部分。

正是这一点点消息的透露,让王源便判断出了朝廷将会有军事行动的可能,陇右河西两军若是有军事行动,目标不是吐蕃便是突厥,吐蕃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因为最近大唐和吐蕃的关系已经全面的恶化。王源有些担忧此事会波及剑南,若和吐蕃作战,极有可能波及自己。不过王源忽然释然了,这一批破烂装备从京城运来,摆明了这次作战没有剑南军什么事了,否则又怎会这么干?王源甚至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借口,如果需要剑南军协助作战,自己便可拿这破烂装备做搪塞,也没人有什么话好说。

这些事王源也不想多费脑筋,迟早会水落石出,杨国忠起码也会来封信解释此事。王源现在心中一直翻来覆去想的还是那件自己难题,那便是如何赶紧找到能赚钱的办法,不是赚小钱,而是赚大钱,很多很多的钱。特别这批破烂装备一来,王源对此的意愿更是强烈。要想完成心中对于剑南军的改造和军事上的各种设想,靠着朝廷是不成的,只能靠自己,除此别无他法。

(本章完)

第八八二章 归来第四九三章 抉择第一一一章 心事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一五四章 月满第三三三章 鸡鸣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一一二八章 造势第八十七章 探索第三八三章 疯狂第六五一章 会谈第一零二一章 对策第三六三章 搏杀第五零八章 仙境第六十四章 追逃第二六零章 底细第三七零章 缄口第三十四章 人面第五十九章 财迷第四六八章 醒悟第七七四章 击西第五八四章 竹杠第四四四章 强攻第二七四章 入套第五三四章 破烂第八二一章 无常第一千零二章 解围第八零九章 闹剧第五七五章 绝处第六五八章 达成第四四三章 交战第八六三章 齐聚第五六五章 进程第九十八章 关系第六百四十三章 替罪第七二六章 彷徨第七五八章 秘居(终)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九零四章 试炮第六一四章 粮仓第七三七章 马嵬(五)第五一六章 交易第四八七章 高手第一九二章 欲动第二六六章 预言第一零三九章 急症第四六一章 对决(续一)第一零六十四章 变化第七零二章 选将第五十五章 上宾第七一零章 毕现第八十八章 怪像第一六十四章 丑闻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五百章 一剑第五六九章 家事第五四零章 疯言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八八三章 变局第八四五章 掏心第八九零章 神离第五八七章 进军第一二一章 多疑第一九七章 早朝第六九六章 募兵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五零一章 一跃第六零二章 战局(续)第一八八章 察觉第一零二章 是非第七二五章 稻草第六百四十六章 赌局第三四五章 夜战第八十七章 探索第一三五章 朝会第三零五章 蜕变第一零二四章 大礼第六零六章 隘城第三十二章 伯乐第二五九章 道长第七十三章 访客第七九零章 弹压第五十七章 复回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七六一章 块垒第一二零章 进宫第七零六章 忠告第八七四章 生天第六五一章 会谈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四八二章 傲娇第一零四章 夫人第五十三章 狼狈第三九零章 重逢第七四二章 马嵬(十)第九零一章 藏娇第一零七九章 黑骑第二五三章 伤痛第四零四章 巧舌第一零九四章 死守
第八八二章 归来第四九三章 抉择第一一一章 心事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一五四章 月满第三三三章 鸡鸣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一一二八章 造势第八十七章 探索第三八三章 疯狂第六五一章 会谈第一零二一章 对策第三六三章 搏杀第五零八章 仙境第六十四章 追逃第二六零章 底细第三七零章 缄口第三十四章 人面第五十九章 财迷第四六八章 醒悟第七七四章 击西第五八四章 竹杠第四四四章 强攻第二七四章 入套第五三四章 破烂第八二一章 无常第一千零二章 解围第八零九章 闹剧第五七五章 绝处第六五八章 达成第四四三章 交战第八六三章 齐聚第五六五章 进程第九十八章 关系第六百四十三章 替罪第七二六章 彷徨第七五八章 秘居(终)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九零四章 试炮第六一四章 粮仓第七三七章 马嵬(五)第五一六章 交易第四八七章 高手第一九二章 欲动第二六六章 预言第一零三九章 急症第四六一章 对决(续一)第一零六十四章 变化第七零二章 选将第五十五章 上宾第七一零章 毕现第八十八章 怪像第一六十四章 丑闻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五百章 一剑第五六九章 家事第五四零章 疯言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八八三章 变局第八四五章 掏心第八九零章 神离第五八七章 进军第一二一章 多疑第一九七章 早朝第六九六章 募兵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五零一章 一跃第六零二章 战局(续)第一八八章 察觉第一零二章 是非第七二五章 稻草第六百四十六章 赌局第三四五章 夜战第八十七章 探索第一三五章 朝会第三零五章 蜕变第一零二四章 大礼第六零六章 隘城第三十二章 伯乐第二五九章 道长第七十三章 访客第七九零章 弹压第五十七章 复回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七六一章 块垒第一二零章 进宫第七零六章 忠告第八七四章 生天第六五一章 会谈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四八二章 傲娇第一零四章 夫人第五十三章 狼狈第三九零章 重逢第七四二章 马嵬(十)第九零一章 藏娇第一零七九章 黑骑第二五三章 伤痛第四零四章 巧舌第一零九四章 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