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七章 经历

(二合一)

李光弼和郭子仪连吃了四五盘烤羊排,当真是如风卷残云一般,很快他们的面前便堆满了一根根的羊肋骨和一摞空盘子。终于,两人打着饱嗝停止了狂吃,抬起头来,见全宴席上的人都看着自己。别人都还一筷子没动,光顾着看他们两个狂吃了。两人顿觉失礼之极,忽如小姑娘般的羞怯起来。

“失礼失礼,我二人太失礼了,居然……哎……当真惭愧之极。”李光弼用布巾擦着油乎乎的嘴巴,不经意冒出个饱嗝来。

王源微笑道:“羊肉滋味如何?我军中可是有上好的厨子,是成都城中的几名名厨掌勺。可不是我逼着他们来的,他们是自愿为我大军烧煮饭食的。手艺没得说,只是剑南之人,不免喜欢放些麻辣之物。”

“好吃好吃,味道当真一流,比之我吃过的任何羊肉都好吃。”李光弼挑指赞道。

“四月不知肉味,便是烧糊了也会觉得好吃的。”高仙芝哈哈笑道。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

郭子仪拱手向王源道:“王大帅,不知我那些兄弟们可曾安顿?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苦了半年了,最近数月可连一顿饱饭也没吃。”

“这时候才想起你的那些弟兄们么?哈哈哈。”宋建功笑道。

郭子仪有些羞惭,叹道:“惭愧惭愧。”

王源哈哈笑道:“宋将军是开个玩笑而已,郭将军不必在意。郭将军能问起这句话,便足以说明郭将军心中是有他们的。为将者当关心兵士疾苦,有乐同享有难同当,方能让兵士效死出力。我看郭将军便是这样的人。”

郭子仪忙摆手道:“大帅缪赞,这叫我更加的惭愧了。”

“放心吧郭将军,你们的两万兄弟全部都洗了澡换了新装备。大帅命人杀了五百头猪,一百只羊。熬了几百锅的大肉。你的弟兄们现在恐怕一个个吃的正香呢。”刘德海呵呵笑道。

郭子仪站起身来,双手举杯,对王源道:“多谢大帅,在下嘴拙,感激之言也说不出多少来。借花献佛敬你一杯酒,一切尽在酒中。”

李光弼也站起身来举杯敬酒,王源呵呵笑着端起杯子道:“敬我何故?救你们的是高大帅,还有领军的兄弟们。丰王爷也随军前往,你该敬的是他们才是,怎么倒成了我的攻劳了。哈哈哈。”

丰王李珙笑道:“敬王相国便等于敬我们了,咱们都是王相国手下的兵将,相国一人便可代表了。”

王源佯怒啐道:“那怎么成?你倒是会说话,来来来,大家一起干了这杯,然后听听两位将军这半年来的经历。我也很想听听两位将军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众人纷纷称是,共同举杯喝干。接下来觥筹交错,众人互敬了几杯酒之后,王源将目光投向李光弼和郭子仪道:“二位说说吧,你们半年多在叛军的包围之中,想必经历传奇吧。左右无事,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李光弼笑道:“卑职还想要吃东西,这肚子好像永远吃不饱。我也不愿回忆起那些事情,那些事便请郭将军说给王大帅高副帅丰王爷以及在座各位将军们听吧。”

郭子仪也不推辞,抱拳团团道:“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其实并无寸功,也没守住灵州,丢了朔方大片城池,被逼着到北境小城龟缩,当真惭愧的很。”

王源暗自点头,郭子仪的风格和李光弼截然不同。城门口见到李光弼时,李光弼说的是他没给朝廷和陛下丢脸,言语中倒是有些自得之意,倒像是立了大功劳一般。闲聊中不断问及玄宗现状,好像急着要去见玄宗表功一般。而这位郭子仪却开口便自承无寸功,丢了灵州云云,说明这郭子仪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李光弼啃着一只羊排,眉头皱起,似乎不满郭子仪说的话。但终于还是没说出话来反驳。

王源笑道:“城池得失岂是关键?战事成败不在于此。有句话叫做虽败犹荣,你们坚守于群贼环伺之中,能坚持作战半年之久,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才是让人钦佩的。我要听你们说这些事,便是要将之向全军宣讲。让他们知道你们是如何在极端不利的情形下如何坚持下来的。这对军中将士也是一种激励。”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王源要他们说经过,可不是为了听故事,而是有目的的。这才是人跟人之间的差距,这件事众人都只是当故事听,觉得不容易不简单。不过听了也就听了,事后最多说几句钦佩之语,当做闲暇时的谈资罢了。然而王大帅想的却是以此对全军宣讲,用来激励将士们的士气。这脑子转的飞快,难怪人家是大元帅,是大唐相国,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家境比他好,起步比他早,却也只能是他帐下之将了。

郭子仪也是很惊讶,他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郭子仪一向注重精神上的激励,他手下所领的兵马装备虽不是最好,但却最骁勇善战,大多是得益于平常他的激励之功。今日见王源似乎也是同道中人,郭子仪倒有遇到知己之感。

“既大帅有此需求,卑职便鸹噪一番了。要说我和李大帅的事情,那还得从长安陷落之时开始说。当日我和李大帅领了四万五千兵马会同六万多京城禁军奉命阻击从潼关进逼京城的叛军。高陵一战中禁军领军将领不听我二人劝阻贸然夜袭叛军大营,不料正中叛军圈套,被杀的大败。我和李大帅不得不被迫率兵北撤。本来我们是打算偷袭太原府吸引叛军来应付我们,借以分担长安城的守城压力,但是叛军却并不上当。这之后我们虽兵临太原府,却没料到长安只一日便陷落贼兵之手。考虑到我们攻下太原府起码需要十余日,长安之敌必会回援截我后路,我军反而会遭受前后夹击之虞。不得已我们只能往西北退守朔方。先是守蒲州,蒲州陷落之后我们退守灵州。可惜灵州我们也没能守住。”

谈及这段往事,郭子仪神情低落,语声低沉。坐在一旁本正在专心啃着一只猪蹄的李光弼也停止了啃食,叹了口气面色沉郁。座上众人大多知道这段事情,心情也都很是压抑。

王源点头道:“长安陷落的确实有些快。主要是城中人心散乱,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守。长安陷落后你们

退守朔方也是可以理解的决定。在那种情形下坚持攻打太原府是不明智的选择。只是我不明白的是,你们为何没有追随陛下西幸的队伍随同陛下一起入蜀,反而直接退往了北边,被孤立起来了。”

“陛下西幸,我等是知道这个消息的。原本和李大帅打算追随陛下的车驾西去。但我和李大帅商议之后,觉得跟随陛下西幸是不妥当的。一则我们的兵马受叛军瞩目,我军一动,必引叛军追击,恐于圣驾不利。二则,我等兵马一但撤离朔方,便等于将朔方大片城池州府土地白白拱手相让,这是绝对不成的。鉴于此两点,我们决定坚守朔方,守住灵州。”郭子仪低声道。

王源点头赞道:“原来如此,真是教人钦佩。原来你们考虑的如此周全。诚然,陛下西幸之后,中原之地大多陷落或投敌,若没有你们坚守朔方,中原尽墨。而你们选择坚守朔方,到底还是叫叛军没有尽数占领中原之地。”

郭子仪叹道:“然而我等其实也没能守住灵州,因为叛军行动迅速,他们很快便派兵马攻击灵州。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叛军派史思明攻蜀地,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领五万多兵马攻我灵州。他们是不容我们喘息的。在灵州我等坚守十余日……终于不敌。当时我们转战各地兵马折损不少,人数已经不及三万五千人。灵州之战又死伤了一万多人。若是继续坚持守城的话,倒也还可以坚持数日。然兵马死伤太多,粮草物资也均告罄。我和李大帅不得不商议弃守灵州往北撤离。这虽是无奈之举,但弃守灵州之事确实一直让我耿耿于怀,惭愧不已。”

李光弼终于忍不住皱眉道:“郭将军,你说这些作甚?咱们不是说好了不提此事的么?弃守灵州是为了保存剩下的两万多兵马。否则我们会全部死在灵州,那未必便是件好事。”

郭子仪默然不语,他想起灵州大战第十天的那天晚上的事情。那天自己和李光弼爆发了剧烈的争吵。李光弼要求弃守灵州北上,而自己希望坚守灵州,因为看得出叛军其实也疲态尽显死伤惨重。可是李光弼不同意坚守,说不能让两万多兄弟死在灵州。而郭子仪自己认为,就算为守灵州而死,那也是死得其所。最后,因为李光弼是朔方节度使之职,官职在自己之上,自己也无可奈何,只得弃守灵州。

郭子仪还记得,大军离开灵州的那天晚上,满城帮着他们守城而守夜未免的百姓聚拢在街道上,眼中那种失望的神情让人心碎。郭子仪觉得自己就像是个逃兵,弃了百姓而去。后来传来的消息更是让郭子仪追悔莫及,灵州城破之后,叛军恨百姓协助守城,满城烧杀,杀了数千百姓,据说连护城河都全部染成了血水。为此郭子仪闷闷不乐了多日,和李光弼也发生了数次争吵。再后来敌情紧急,两人才抛弃前嫌。但那件事一直萦绕在郭子仪的心中,成为他心中的巨大遗憾。

王源看出两人神情似乎有些不谐,但他自然不会去开口探问,只微笑道:“后来如何?”

郭子仪叹了口气哑声道:“后来,我们一路且战且走。数月以来,从灵州到丰州,转战数十州县,行走近千里,终于还是被逼在了角落里。丰州之地多山地荒漠,以此为屏障,我兵马才得以在丰州坚守两月有余。丰州边城,自古是靠着朝廷拨付粮草物资方可立足,我们抵达丰州,要兵没兵要粮无粮,处境极端艰难。叛军又虎视眈眈,我等一方面要让御敌,一方面又要活下去。数月来,兵士们每日只吃一餐米粥,其余便是以野菜野果充饥,草根树皮都挖来熬食。不少士兵连屎都拉不出来,简直凄惨之极。哎,不说这些事了,好在这一切均已过去,我等终于熬到了王元帅高副帅兵马抵达之日。那日得知高副帅率兵北上的消息,不怕你们笑话,我和李大帅都流泪了。我们被逼的如此狼狈,此仇不报,我郭子仪誓不为人。我等希望能在王元帅的统率之下杀敌复仇,报此前数月之辱。”

郭子仪真情流露,即便此时说起,依旧眼眶发红,热泪盈眶,牙齿咬的咯咯响。

座上众人尽皆唏嘘。都是领军打仗之人,都能明白在那种情形下有多么艰难。能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半年时间,那可不是说说而已。而且一般情况下,军中数月无粮,兵士早已跑的干干净净,还岂会跟着他们拼命。但这近两万残兵却一个没跑,每日吃野菜啃树皮还要提防敌兵,这是何等的煎熬。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子仪和李光弼领军是有一套的,能在这时候保证兵马不逃散,那可绝不简单。

王源微笑点头道:“二位当真令人钦佩。我有个请求,二位休养这段时间,我希望两位能选出军中部分将士组成宣讲团,在各营宣讲这些感人事迹,借以激励士兵之志,作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如何?这等坚韧,在我大唐军中怕是无人出其右了。”

郭子仪拱手道:“敢不从命,这事儿卑职去办就是。不过大帅刚才说无人出其右,卑职却不敢当。大帅可知道,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一只兵马坚守在叛军心腹之地,独守孤城,至今尚未被叛军剿灭呢。”

王源一愣道:“此话当真?那是谁的兵马,如何能在孤城坚守?”

郭子仪道:“据卑职所知,安禄山这叛贼起兵之时,月余时间横扫数十州府并攻下了太原和洛阳两城,北方之地几乎尽入其手。然而有两座城池他们却迟迟没有拿下。一处是常山郡,一处是平原郡。我和李大帅欲攻太原之时得到了两城俱在的消息,那时已经随叛军骑兵一月有余了。”

王源一愣,这两处州郡自己似乎有些印象,细细一想,忽然想了起来,沉声道:“你说的常山郡和平原郡是否是颜杲卿颜真卿兄弟二人就职之处?”

郭子仪诧异点头道:“正是他们两位,常山太守是颜杲卿,平原郡太守是颜真卿,原来大帅早知此事。”

王源摇头道:“我并不知道他们依旧坚守拒敌之事。只是你说的这两郡地名让我有些印象。那一年贵妃生辰之日,曾见颜杲卿随同安禄山去京城道贺,席间曾短暂交谈数语,和颜杲卿有一面之缘分,是他告诉我颜真卿如今在平原郡为郡守。不过颜真卿我倒是和他熟识,在京城曾有故交,一晃已经四五年没见

了。你适才着这兄弟二人依旧坚守孤城,那还是在安禄山反叛之时,但你怎能肯定他们依旧在坚守城池?毕竟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或许……或许早已被攻克城池了。两郡可都是在叛军的腹地,岂能坚守至今不破?”

郭子仪摇头道:“王大帅,我其实也并不知道颜真卿能坚守至今,还是月前我们在丰州得到了消息,方知平原郡依旧未被叛军攻克。颜真卿颜太守不知道从何处得知我们被困于丰州的消息,他写了一封亲笔信命人送达丰州,告知他们尚在坚守的消息。”

王源愕然道:“他写信送达了丰州?那是要让你们出兵救援他么?”

郭子仪摇头道:“那倒不是,丰州在北,平原郡在南,相隔近千里之遥,如何去救援?再说我们自身难保,慢说救援他人,便是连丰州和受降城都出不得的。颜太守的信中写的全是勉励之语,鼓励我们要坚持下去,说叛军必将失败,朝廷兵马必会反攻,要我们咬牙坚持,静待佳音。哎,想一想他的处境应该比我们还要艰难,在那种情形下还想着写信激励我们,颜太守当真是铜筋铁骨之人。”

王源连声道:“信呢?叫我瞧一眼。”

郭子仪道:“信我交给李大帅了,那封信写的的那个当真文采斐然,是一篇好文章。颜太守本就是我大唐名士,没想到一介书生居然比之我大唐很多武将都要勇武无畏。”

王源转头问李光弼道:“李将军,那封信在你手里?我瞧瞧。”

李光弼咂嘴道:“信丢了,那不过是一封信而已,谁会带在身上。”

王源皱眉道:“你怎么能丢了?那封信是颜真卿坚守抗敌的证明,而且从信中可以得知如今平原郡的情况,你怎可胡乱就给丢了?这才是珍贵之物,李将军,你怎可如此马虎?”

李光弼尴尬道:“我哪里知道此信会让大帅如此看重。那信的内容我倒是记得一些。”

王源忙道:“信的内容你可复述几句给我听听,特别是关于平原郡城中的情形的,你记得多少便说多少。”

李光弼挠头想了片刻,迟疑道:“好像有这么几句。‘安禄山秣兵厉马,余知其必反。然圣上仁厚,不知胡贼之心狡诈。余虽心急如焚,但亦无可奈何。……余囤积兵粮,招募兵马,以备不时之需,广筑城墙,以防不时之测。’还有什么‘战事起,平原郡虽小城,但军民齐心,抗拒贼寇,贼寇攻城数十皆为我平原军民所退。有人言孤城不可守,余便以此行告知世人,但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丹丸之城,尤不可破。唯人心溃之,坚城亦难守之……’我记得的好像就这么几句了。”

王源微微点头。手拍桌案赞道:“颜太守当真是智慧洞悉文武全才,他原来早就判断安禄山必反,故而早早的募兵屯粮加强城防,发动军民一心守城,方可坚持到今日。现在我可断定他一定还坚守平原郡中,平原城一定没被贼兵攻破。不为其他,只为有颜真卿在。”

郭子仪点头道:“我也这么认为,李大帅倒是持悲观态度。”

王源看向李光弼道:“哦?你认为平原城已经被破了么?”

李光弼忙道:“我是觉得那封信送达丰州时已经写了一个多月,现在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两个月应该是最难熬的时候,他能囤积多少粮草物资,此刻怕也耗尽了,我是担心平原郡已经失守了。”

王源摇头道:“我恰恰和你所见相反。颜太守既然早有准备,岂会毫无计划。粮食物资他也会合理利用。那封信既不提救援之事,便说明他是处之泰然的,我相信他一定还守着平原城。然则我们既得知他依旧坚守,岂能坐视不理,我想,我们应该要去救援他才成。”

李光弼愕然道:“王元帅当真要去救援他么?”

王源道:“为何不去?”

李光弼咂嘴摇头道:“王元帅可要三思而行啊。且不说不知平原郡是否已经陷落,就算平原郡依旧由颜太守坚守,要想救援他恐也是不智之举。那平原郡在叛军腹地,远在洛阳之东数百里之外。大元帅难道要率军深入敌军腹地么?这可是说笑了。”

王源皱眉道:“为何是说笑?你觉得我像是在说笑么?”

李光弼见王源面色郑重,也严肃起来。放下手中的羊排,擦了擦手道:“大元帅,据我所知,大元帅肩负着大唐平叛之责,行事可要慎重才是。陛下交给大元帅的首要之务难道不是反攻长安么?难道却要率军深入叛军腹地救援平原郡?一旦被叛军围困于腹地,切断了粮草物资供应,岂非要糟糕?大元帅没想到这个后果么?”

不少将领纷纷点头,这番话是有道理的。不可能为了救颜真卿而大军深入,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看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是么?”王源扫视众人,沉声道:“然而你们有没有考虑过颜真卿的感受?易地而处,你们坚守孤城同叛军对抗七八个月,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却发现朝廷根本不打算救你们,你们是什么感受?郭将军,李将军,你们困守丰州时,若是知道我们根本没想去救你们,你们会如何?”

郭子仪和李光弼默然无语,他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若被朝廷抛弃,他们恐怕立刻便要崩溃,以前的坚守便也毫无意义。之所以能坚守至今,不就是期盼着有朝一日朝廷大军到来可以得到救赎么?若知道前面是死路,即便再坚强的心再忠诚之人也会失去拼搏的意志。

“救援颜真卿不是单纯的救援,那是告诉每一个我大唐正同叛军作战的将领和士兵,我们绝不会放弃他们,绝不会让他们的努力化为泡影。不抛弃不放弃,这应该成为我大唐军中人人牢记的一句话。这件事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所能比拟的,越是艰险,越要救他们出来,方显我大唐神兵之威严,方显叛军之无能,方显示出我们不会抛弃任何一名为大唐死战的士兵和将领,推而广之,我们不会抛弃放弃任何一名大唐的百姓。意义在于此,诸位可明白么?”

王源沉着的声音回荡在众人耳边,众将之中只有少部分能够如醍醐灌顶般的理解这其中的意义,大多数人一脸的茫然。

(本章完)

第二一三章 牵扯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八八八章 暗查第八九七章 幽处(续)第三七零章 缄口第一千零五章 执拗第一一六章 约见第一零六九章 计定第四零四章 巧舌第二五零章 献计第五一零章 钳断第二九二章 夜奔(续)上架感言第四一五章 大战(续三)第一一三零章 筹码第九零三章 弱点(续)第一零九零章 英雄第一一一零章 强袭第二六九章 剧本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四三零章 强弩第六百四十二章 溃败第二八二章 因果第六五二章 眼见第一七四章 条件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一一五章 东枌第四三三章 追究第五八九章 轰炸第一千零一章 血战第一零六五章 补给第九零八章 遗愿第五七一章 圣意第五六六章 黑金第一零三零章 狂欢第二四七章 推心第七九七章 迂回第四四六章 补给第一八十九章 泥潭第七七七章 消息第七六六章 赌局第三八零章 现形第四十九章 相惜第二四一章 变数第三六十四章 搏杀(续)第五四三章 轻重第三二三章 恩怨第八零六章 相国第七六二章 启衅第九零二章 弱点第九三八章 方向第六百四十八章 阵列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七五零章 偏安第六零四章 夜袭(续)第九三一章 夺城(续二)第五六九章 家事第二一六章 治安第一七二章 偏锋第六五零章 约见第八六三章 齐聚第六六一章 可悲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八十二章 圈钱第五七八章 霹雳第六三三章 转折第四二八章 国宝第七四零章 马嵬(八)第七十一章 逃离第八十四章 原因第二四零章 弥坚第六五六章 谈判第六二二章 隐忧第一一三五章 初定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一一八章 冰心第八十七章 探索第四一九章 虚惊第二十九章 无常第五四四章 惊喜第五六八章 助澜第三三九章 诱敌第二九六章 夜询第三一二章 赴任第七零五章 迷途第六一零章 悍妻第七九五章 虚惊第一零一一章 条件第七八六章 败局第一五六章 宝藏第一零三九章 急症第八八一章 夜杀(续)第一零五章 狼藉第四四七章 西进第一七七章 蜜酒第八九二章 雄心第七五三章 和善第六二一章 夺功
第二一三章 牵扯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八八八章 暗查第八九七章 幽处(续)第三七零章 缄口第一千零五章 执拗第一一六章 约见第一零六九章 计定第四零四章 巧舌第二五零章 献计第五一零章 钳断第二九二章 夜奔(续)上架感言第四一五章 大战(续三)第一一三零章 筹码第九零三章 弱点(续)第一零九零章 英雄第一一一零章 强袭第二六九章 剧本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四三零章 强弩第六百四十二章 溃败第二八二章 因果第六五二章 眼见第一七四章 条件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一一五章 东枌第四三三章 追究第五八九章 轰炸第一千零一章 血战第一零六五章 补给第九零八章 遗愿第五七一章 圣意第五六六章 黑金第一零三零章 狂欢第二四七章 推心第七九七章 迂回第四四六章 补给第一八十九章 泥潭第七七七章 消息第七六六章 赌局第三八零章 现形第四十九章 相惜第二四一章 变数第三六十四章 搏杀(续)第五四三章 轻重第三二三章 恩怨第八零六章 相国第七六二章 启衅第九零二章 弱点第九三八章 方向第六百四十八章 阵列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七五零章 偏安第六零四章 夜袭(续)第九三一章 夺城(续二)第五六九章 家事第二一六章 治安第一七二章 偏锋第六五零章 约见第八六三章 齐聚第六六一章 可悲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八十二章 圈钱第五七八章 霹雳第六三三章 转折第四二八章 国宝第七四零章 马嵬(八)第七十一章 逃离第八十四章 原因第二四零章 弥坚第六五六章 谈判第六二二章 隐忧第一一三五章 初定第三八五章 新曲第六七八章 令色第一一八章 冰心第八十七章 探索第四一九章 虚惊第二十九章 无常第五四四章 惊喜第五六八章 助澜第三三九章 诱敌第二九六章 夜询第三一二章 赴任第七零五章 迷途第六一零章 悍妻第七九五章 虚惊第一零一一章 条件第七八六章 败局第一五六章 宝藏第一零三九章 急症第八八一章 夜杀(续)第一零五章 狼藉第四四七章 西进第一七七章 蜜酒第八九二章 雄心第七五三章 和善第六二一章 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