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道:“先人发明了火药,咱们没有利用好,外国人却利用火药制造出炮弹来攻打我们!”
唐志山像是想到了什么,望着李时珍,道:“李大夫,你可知天下武学源自哪里?”
李时珍道:“听说是嵩山少林寺?”
唐志山点了点头,叹道:“东南倭患长达两百年,倭寇屠杀大明境内的军民多达百万之众。倭寇如此厉害,李大夫认为他们有武功吗?”
李时珍摇头一阵苦笑,叹道:“要是咱们还说倭寇没有武功,就等于承认大明的军民是被一群不会武功的人以少胜多打得那么惨,颜面何存啊?”
唐志山也是一阵苦笑,感叹首:“如果说承认倭寇会武功,那也是学了源自中原嵩山少林寺的武功。堂堂天朝大国的军民,被源自中原的武功以少胜多打得那么惨,又哪里还有什么颜面呢?”
李时珍郑重的道:“不忘国耻,咱们不得不奋发图强!咱们不应该让这样的惨事再发生!”
唐志山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独孤盟主既然已经知道关外武林人士身怀千年功力,应该在想应对之策吧?”
李时珍一脸的钦佩之色,道:“他是一位好盟主,中原武林已经有了很大的动作!”
唐志山闻言像是意识到了什么,道:“中原武林‘六派一帮’总部的人突然消失,是不是和此事有关呢?”
李时珍点了点头,道:“接下来,中原武林三大势力联盟中的‘十三名门’和‘四面八方盟’都会有大动作!”
“是该有大动作了!”唐志山捏紧了拳头,“虽然关外武林人士身怀千年功力,但是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啊!”
李时珍神色凝重的道:“接下来,中原武林将会发生一些惊心动魄的事!”
唐志山沉吟了一下,道:“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眼下我必须处理好青城派的一件事情!”
李时珍好奇的道:“什么事?”
唐志山斩钉截铁的道:“除妖!”
李时珍闻言一怔,不明所以。
唐志山向门外大声喊道:“来人!”
康长秋推开房门,快步走了进来,躬身道:“弟子见过师父和李大夫!不知师父有可吩咐?”
唐志山正色道:“吩咐下去,将今天举办的寿宴改成‘除妖宴’,通知青城派所有弟子务必全部到场,特别是那些年轻弟子!”
志山正点头答应,快步走了出去。
李时珍若有所悟,用一种敬佩的眼光瞧向唐志山。
青城派
练武场。
宾朋满座,人山人海。
寿宴开席。
众人静了下来。
成千上万双眼睛齐刷刷地瞧向离坐而起的老寿星唐志山。
唐志山环顾千里迢迢赶来给自己贺寿的武林群雄,微笑着抱拳为礼,几句客套话之后,切入正题:“此情此景,我想给大家念两首诗和当众扯下一块遮羞布!”
众人一怔,有的想,老寿星在开席前居然要吟诗,会是什么诗呢?
有的人想,老寿星说要当众扯下一块遮羞布,是不是和今天青城派的弟子抬棺闯山有关呢?
唐志山朗声吟道:“割生献馘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顿了顿,朗声问道:“大家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
有人道:“这是嘉靖年间锦衣卫经略沈炼写的一首诗,名叫《感怀》!”
唐志山点了点头,接着朗声道:“每一次想起这首诗,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嘉靖年间发生的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庚戌之变!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亲率十万蒙古铁骑大举南下,逼近京师,弄得京师戒严。
“鞑靼兵在郊区大肆掠夺,烧毁房屋,百姓逃向京城,城门却紧紧关闭,百姓不得进城,号哭之声连紫禁城里也能听得到。
“当时,京城上站着十四万大明官兵,却无动于衷。
“十四万官军中,有较强战斗力的便是京营官兵。
“既然是京营官兵,毫无疑问,北京城下被蒙古铁骑欺凌屠杀的百姓里,不少便是这些京营官兵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
“可恨的是那么多京营官兵看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妻子儿女被蒙古铁骑大肆屠杀,居然无动于衷!
“接下来,当官兵们当听说要出城与十万蒙古铁骑开战时,惧战的哭声居然响起了一大片。”
有人道:“这些京营官兵平日里逢人便趾高气扬的说:犯我大明,虽远必诛!没想到鞑靼兵当真打来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把他们的父母妻儿杀了,他们却屁都不敢放一个!”
唐志山道:“当时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一个人的神经。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有人好奇的道:“是谁呢?”
“抗倭英雄戚继光戚将军!”唐志山一脸肃然之色,“当时,正在京城参加会试的千余名武举人也被征入伍,登城守御,戚将军便在其中。
“戚将军被委为传达命令的总旗牌官,参与了守城之役。
“经此一役,戚将军算是看穿了那些不能保家卫国的兵油子。后来,戚将军招募新兵时,凡是那些脸面白白的,行动伶俐、见了官府之人毫无顾忌的城市油滑之人坚决不要;要的是那些看起来黑大粗壮、皮肉坚实、有从事农作气色的乡野老实之人。”
有人道:“我听说谭纶谭将军在招募新兵时,也只招能单手举重超过两百斤的壮汉。”
有人道:“俞大猷将军在招募新兵时,首要条件也是必须单手能举两百斤巨石的硬汉。”
“这才是好样的!”唐志山竖起了大拇指,“东南倭患长达两百年,特别是到了嘉靖后期,倭寇的屠杀遍及大明境内八府四十八县,军民牺牲不下百万之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大明王朝共有两百多万官兵,为什么保护不好大明王朝呢?”
有人道:“因为大明王朝大多数官兵软弱无力!”
有人道:“搬起手指头数起来,敢与倭寇真刀真枪干的,就是朱纨、张经、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少数抗倭将领和他们所带的那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