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水师进入安南海域

陈北坤一边听着阮横将军的介绍,一边看着航海图,心里的权衡着利与弊,己方在海上绝对是占有优势,这要是在对方海域一摆开阵势,地方不战而逃,那就没啥意思了,达不到沐帅的练兵要求不说,还耽误时间和功夫,与其这样,还不如去打鸡笼港。

陈北坤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无非就是扮猪戏虎,以少量的舰队去吸引敌舰来攻,一举吃掉,逐步消灭敌军的海上力量,等海上力量消耗的差不多后,开始向陆地城市攻击,达到逐步蚕食,迫使安南国俯首称臣。

在场的将军、舰长们听了陈北坤的计划,都会心的一笑,心想,陈将军又开始准备坑人了,他们开始为安南国默哀了。只有阮横心里一阵的抽缩,虽然自己是大明军官,但自己毕竟是在安南长大的,不由得为安南国感到悲哀了。

安南国地形很是奇特,整个国家在东面沿着海岸线,形成了一个长长的狭窄区域,这就是安南国特有的地形,海岸线特别长,东、南面是海岸,北面是大明国的十万大山,而西面却是与另两个山区小国接壤。

安南国区域内居多为山地,十万大山自大明境内延伸到安南的北面,过了山区后,就是红河两岸的平原地带,这块难得的河滩地,属于红河河水冲击而形成的,红河的源头来自大明国的云南,一路上汇集了无数的支流后,奔腾而下,流向大海,带着泥沙,经过漫长的岁月,冲击而成为一个三角形的平原地带,俗称红河三角洲。该区域农人大多以水稻、甘蔗种植为主,安南国首府升龙城就在这片区域内,建在红河的西岸。

安南国的南方还有一条河流叫湄公河,湄公河的发源地是西藏高原地区,一路奔流而下,途径安南国南边,流入大海,在安南南边形成了一个平原地带,称作湄公河三角洲。

时下,安南国为陈朝时代,陈朝在政治上有一大特点,就是所谓“上皇制”,从陈太宗至其后有六代统治者都是如此。即1258年陈圣宗(即陈晃)即位,陈太宗(陈日煚)迁为太上皇(上皇在位时间:1258~1277年,以下同);1278年陈仁宗(陈昑)即位,陈圣宗为上皇(1278~1290年);1314年陈明宗(陈天明)即位,陈仁宗为太上皇(1314~1320年);1329年陈宪宗(陈旺)即位,陈英宗为上皇(1329~1357年);1372年陈睿宗(陈曔)即位,陈艺宗(陈暊)为上皇。

眼下正是陈睿宗执政的时代,按照安南国的体制,皇帝居于首都升龙城,君临天下,掌权执政。而太上皇陈艺宗却居于南方的天长府,其目的是,对内以防篡弑,对外外以策国防。

陈朝为了维持家天下,宰相则择宗室贤能独占,如太宗之叔守度,圣宗之弟光启、日,仁宗之弟德晔,英宗之弟国瑱等,都是统治者的近亲担任宰相级别的高官大吏。陈朝还规定,王室的“婚姻不于异姓而于同姓”,即所谓“婚娶皆同姓”,使陈氏王室宗族集团,成为保护陈氏统治者宝座的围墙。

陈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宗室成员在朝廷中的权力。以天下者祖宗之天下,承祖宗之业,当与宗室兄弟同享富贵为宗旨。1236年初,陈太宗“定大臣官衔:凡宗室入府衙,或太师、太傅、太保、太尉,或司徒、左右相,皆兼授检校,特进仪同三司平章事”。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公元1242年,陈太宗将地方行政机构从李朝时期的二十四路,定为十二路。置安抚使、镇抚使正副二员。在路以下又设大司社(五品以上)和小司社(六品以下)。1244年,又任命文臣为诸府路的官员,凡十二处。府有知府,路有通判,州有漕运使副,主漕运。县置令、尉、主簿,这点与大明朝很相像。

自1242年以后,陈朝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受中央朝廷的直接领导,从而消除了自十世纪越南地区从中原王朝领土分离以来,地方势力的分裂割据现象。

除了地方府衙官员直接受朝廷指挥外,军队也是如此。在芒街边境,安南国有一支边防驻军,人数为五万人,由陈艺宗的堂弟陈玉堂指挥,而沿海各城市皆有驻军,人数在一万五千人左右,驻军将军也均是王室成员。

首府升龙城外住有一支五万人的警备军队,掌握在陈睿宗的王弟陈煜手里。城内还有一支御林军人数为二万人,由陈睿宗的另一王弟陈宾指挥。

南方太上皇陈艺宗坐镇的天长府,也有十来万军队拱卫在天长府周边,沿海各城的驻军,统一由王室成员在节制着,如此的防范规模,在外人看来,很是严谨,无懈可击。

安南国大多数富裕的城市都在沿海地区,芒街镇也是一个海边城市,是大明国进入安南国后的第一个海边城镇,唐三明将军的五万人马就在芒街背面的大山里,忍饥挨饿,备受煎熬。

事已至此,想退回去却是欲罢不能,前有安南国的五万大军严阵以待,旁有乱军李世成的三万军队虎视眈眈,唐三明这是才有点后悔了,自己太大意了,现在是前不能前,退不能退了。前进,势必受到两面夹击;退也会受到对方的追击,损失照样很大,重要的是,大明的脸面就会丢尽了,这是皇帝朱元璋不能容忍的,回去是要杀头的。

唐三明将军命令士兵,一面加强防御,修筑防御工事,做好了固守待援的准备;另一面,派出了几批人员,向汤和将军求援,重要的是给养。汤和一方面派出了大明水师,从海上进行增援和补给;另一方面派出了大量的民夫,在三万援军的护送下,将粮食、药品、装备,分批的运到唐三明那里,但由于山路难行,民夫时有失足于山崖,粮毁人亡,道路崎岖、山路难行,民夫所背负的粮食,五成在途中就消耗了,每一次运送的粮草,仅供五万大军几天的消耗,这也是阮横将军提出用水路运输的原因,这种运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再加上死亡民夫的赔偿,无异于雪上加霜了。

唐三明的五万人马困守边境,饥寒交迫时,李世民的三万人马的日子更难过了,好歹唐三明的大明军队还有点后勤补充,李世成却是连那点补充都没有,所处的环境更是窘迫,所幸李世民的士兵大都是本地人,在十万大山里有的是法子找到食物,虽然吃不上主粮,但野菜、菌类在大山里却并不缺少,勉强不至于饿死。

李世民的三万本地军队,在唐三明将军的五万人马追击下,还能存活下来,这完全是仗着本地人,熟悉大山的环境有关,南方人瘦小的身子,在大山里占来占去,灵活机动,让江淮子弟们头疼不已,再加上水土不服,导致几次围剿都没占到便宜,让唐三明将军火冒三丈,却又没办法。

李世成的军队,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前路被安南军队拦截,后路被大明军队截断,无论哪方他都打不过,只有一条路——进野人山,那同样也是死路,进去的人九死一生,士兵们进了野人山,因为饥饿、生死,有可能引起哗变,不受控制了,这条路是李世成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愿走的,没有了军队,他李世成狗屁都不是了。

李世成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两国开战上,这样,他和他的军队还有机可乘,兴许能躲过这一劫。

就这样,三方在两国边界对峙上了,谁也不敢率先动手,哪家先开打,势必会受到另两家的夹击,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安南国的边防将军陈玉堂,是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他是太上皇陈艺宗的亲弟弟,国王陈睿宗的亲叔叔,他坐镇芒街一带,有着守土卫国的职责,所以他丝毫不敢大意。

陈玉堂一方面在边界严阵以待,对峙着两支敌对的军队,另一面派出了信使,向国王救援。国王陈睿宗接到了叔叔陈玉堂的求援后,立马从各处抽调人马,首府升龙城的外围五万人的警备军队,也抽调了二万出来,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增援军队,在陈宪宗的五弟陈明的统领下,向边境进发,增援王叔陈玉堂的边境军队。

因为不明白大明军队的目的,这是安南国上上下下都紧张了起来,王室的紧张,来自于自身王座是否能保住;将军们的紧张,来自于战前的压力;百姓们的紧张,来自于自己的平安生活受到了干扰,自己的子女在军队里,是否会送命?因战争导致物价的疯涨,这都让百姓们揪心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水师十二第一百零七章 膨胀的冯谷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水师进入安南海域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水师八第五十六章 诱敌深入第一百五十三章 总揽福建军政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明水师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朝贡第二十二章 劫富富不离第一百五十三章 总揽福建军政第三十三章 大战滁州一  围城打援第二十六章  再次告捷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在此较量第二十四章 朱元璋的谋略第一百零九章 利欲熏天第四十六章 囤田垦荒第八十六章 再入平江城第四十七章 征粮征税第三十六章 大战滁州四  合围滁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明水师四第三十九章 渡江第六十七章 宜城保卫战一第一百零六章 闽西突变第五十七章 应天城外的激战第五十四章 途中遇刺第一百零六章 闽西突变第三十九章 渡江第九十五章 北方各系的反应第一百三十二章 经略闽东第一百三十五章 组建大明水师第一百一十章 冯谷宝怒斩五寨主第九十七章 突袭遂宁城第十八章 朱元璋的尴尬处境第七十八章 初入平江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组建闽西四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福州之战二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杀第一百二十三章 福州之战一第八十三章  杀出重围第十二章 初生牛犊第一百七十八章 安南海战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陈氏一族第四十一章 赵德兴的悲哀第五十二章 来自娘家的支持第一百一十八章 经略闽西第五章 初露锋芒第一百五十九章 琉球三国求和第一百二十一章 夹击宁德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福州之战四第九十五章 北方各系的反应第一百二十四章 福州之战二第三十七章 大战滁州五  鏖战滁州第十八章 朱元璋的尴尬处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胡惟庸的尴尬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克宁德第一百三十四章 神机卫的移交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南海战二第五十章 一院不扫 何以安天下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点第一百七十七章 剿灭李部 杀鸡吓猴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杀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山、南山两国臣服第八十二章 大运河上的画舫第五十九章 刘福通的求救第九十三章 杀一儆百第一百九十二章 获救第十一章 叶集镇第一百五十三章 总揽福建军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经略闽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经略闽东第一百章 天伦之乐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杀第八十四章 遇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十第四十七章 征粮征税第九十七章 突袭遂宁城第五十一章 安居才能乐业第九十八章 遂宁城的悲哀第一百五十四章 误闯琉球中山岛国第八十九章 定远之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组建闽西四府第九十章 惩治恶少第十九章 练兵第一百零七章 膨胀的冯谷宝第九十七章 突袭遂宁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剿灭李部 杀鸡吓猴第三十六章 大战滁州四  合围滁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明水师十三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六十三章 泾江口阻击战四第十三章 另辟蹊径第三章 少年的磨砺第八十八章 朱文正的下场第八十五章 青青姑娘的礼物第一百一十二章 富屯溪阻击第一百五十五章 琉球中山国应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三子娶亲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五章 初露锋芒第五十章 一院不扫 何以安天下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水师十二第一百零七章 膨胀的冯谷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水师进入安南海域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水师八第五十六章 诱敌深入第一百五十三章 总揽福建军政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明水师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朝贡第二十二章 劫富富不离第一百五十三章 总揽福建军政第三十三章 大战滁州一  围城打援第二十六章  再次告捷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在此较量第二十四章 朱元璋的谋略第一百零九章 利欲熏天第四十六章 囤田垦荒第八十六章 再入平江城第四十七章 征粮征税第三十六章 大战滁州四  合围滁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明水师四第三十九章 渡江第六十七章 宜城保卫战一第一百零六章 闽西突变第五十七章 应天城外的激战第五十四章 途中遇刺第一百零六章 闽西突变第三十九章 渡江第九十五章 北方各系的反应第一百三十二章 经略闽东第一百三十五章 组建大明水师第一百一十章 冯谷宝怒斩五寨主第九十七章 突袭遂宁城第十八章 朱元璋的尴尬处境第七十八章 初入平江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组建闽西四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福州之战二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杀第一百二十三章 福州之战一第八十三章  杀出重围第十二章 初生牛犊第一百七十八章 安南海战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陈氏一族第四十一章 赵德兴的悲哀第五十二章 来自娘家的支持第一百一十八章 经略闽西第五章 初露锋芒第一百五十九章 琉球三国求和第一百二十一章 夹击宁德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福州之战四第九十五章 北方各系的反应第一百二十四章 福州之战二第三十七章 大战滁州五  鏖战滁州第十八章 朱元璋的尴尬处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胡惟庸的尴尬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克宁德第一百三十四章 神机卫的移交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南海战二第五十章 一院不扫 何以安天下第七十七章 新的起点第一百七十七章 剿灭李部 杀鸡吓猴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杀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山、南山两国臣服第八十二章 大运河上的画舫第五十九章 刘福通的求救第九十三章 杀一儆百第一百九十二章 获救第十一章 叶集镇第一百五十三章 总揽福建军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经略闽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经略闽东第一百章 天伦之乐第一百七十章 午夜的截杀第八十四章 遇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十第四十七章 征粮征税第九十七章 突袭遂宁城第五十一章 安居才能乐业第九十八章 遂宁城的悲哀第一百五十四章 误闯琉球中山岛国第八十九章 定远之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组建闽西四府第九十章 惩治恶少第十九章 练兵第一百零七章 膨胀的冯谷宝第九十七章 突袭遂宁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剿灭李部 杀鸡吓猴第三十六章 大战滁州四  合围滁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明水师十三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六十三章 泾江口阻击战四第十三章 另辟蹊径第三章 少年的磨砺第八十八章 朱文正的下场第八十五章 青青姑娘的礼物第一百一十二章 富屯溪阻击第一百五十五章 琉球中山国应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三子娶亲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五章 初露锋芒第五十章 一院不扫 何以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