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书一封

封德彝根据现有讯息,对隐藏在高阳危机背后的秘密重新进行了一番“梳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请到800】

他可以肯定这是一盘“大棋”,一个针对日益恶化的南北关系所做的精妙布局,其中齐王很关键,但齐王也就是一个棋子而已,可以对北疆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却决定不了南北关系的走向。

决定南北关系走向的只有两股力量,一个是圣主和中枢,一个是始毕可汗和牙帐。

对中土来说,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鼾睡,大漠北虏越是展壮大,对中土的威胁就越大,就会直接影响到天下共主的至高无上的威权,所以必须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虏,必须将其扼杀于崛起之中。对于大漠北虏来说,中土这头雄狮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时时刻刻都有生存危机,为此必须展壮大,而展壮大除了自身的茁壮成长外,还要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一切手段打击和削弱对手。

也就是说,在南北双方握手言和的笑脸上,实际上都隐藏着杀死对方的凶残之念,只要有机会,这丝凶残之念就会爆,双方就会背信弃义拔刀相向。历史证明,在南北战争史上,汉武大帝曾经把匈奴人杀得落花流水,甚至赶出了大漠之外,而鲜卑等五胡诸虏也曾呼啸而下,横扫中原,把中土人压制在长江以北。以史为鉴,统一后的中土人梦想着封狼居胥,重建汉武之伟业;而崛起于大漠的突厥被诸种胡虏也不忘饮马黄河,再现先辈之辉煌。

南北双方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英雄壮志和激昂战意,这注定了南北战争始终是南北关系的主旋律,而在南北双方任意一个崛起和双双崛起的过程中,最高决策层中主战之声都是震耳欲聋,战争也随之如影附随。

今日南北关系亦是如此,南北双方都在迅崛起之中,战争也如影附随。中土动了西征和东征,虽然至今还没有与以突厥人为的北方诸虏大联盟生正面碰撞,但中土铲除其羽翼、削弱其力量的目的“一览无余”,因此双方都知道必有一战,都知道战争即将开始,并且都在为战争做积极准备。

中土不会因为两次东征失利就主动放弃南北大战,原因很简单,前期中土气势如虎,咄咄逼人,已经骑到了虎背上,箭已上弦,而大漠北虏也已骑上虎背,也已拉满了弓弦,这时中土突然不进反退,畏怯不战,等于自取死路。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大漠北虏“知难而退”,让大漠北虏向中土示弱,主动放弃南北大战?

理论上还是有办法的,比如牙帐内部生激烈冲突,诸虏大联盟生内讧或者叛乱,大漠北虏自顾不暇,当然也就无力进行南北战争。

先帝执政晚期,开皇末年,东、西突厥爆内战,诸虏自相残杀,中土人乘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运用离间、挑拔等各种手段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最终以最小代价赢得了最大战果,成功打击和削弱了北虏,缓和了紧张的南北关系,稳定了边疆局势,中土迎来了一个高展时期。然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突厥等诸种胡虏对自己的突然衰落记忆犹新,对阴险狡诈趁火打劫的中土人更是切齿痛恨,所以短期内他们应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再给中土人一个“不战而胜”的机会。

既然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那么中土与其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不如自己创造“奇迹”,于是圣主和中枢里的主战派就有了继续东征的想法,以第三次东征的全面胜利,以斩断大漠北虏伸向远东之“手”,来展现中土强悍实力,来遏制大漠北虏的扩张,来让中土这只“虎”的咆哮声更为恐怖,来让中土长弓上的箭更具杀伤力,继而达到威慑和恐吓北虏之目的,延缓南北大战的爆,给中土赢得更多更充足的准备南北战争的时间。

当然,从中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理论上的设想。第三次东征的全面胜利能否帮助中土实现全部预期目标,还需要北虏的密切“配合”,如果北虏对南北局势有清醒而正确的“解读”,知道南北战争一定会爆,知道中土在连续三次东后已是强弩之末,知道中土人正在南北关系上故意虚张声势以达到欺骗之目的,北虏必定将计就计,乘虚而入,乘着中土元气大伤之际动全面战争,趁你病要你命,倾尽全力给中土以沉重一击,如此则中土就麻烦了,即便最后守住了长城一线,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重。

所以说,就目前南北局势而言,所有的预测都是悲观的。对于圣主和中枢来说,不能把中土的命运寄托在“奇迹”上,也不能寄托在一厢情愿的设想上,更不能寄希望于敌人犯错误,必须积极面对,勇于破釜沉舟,敢于玉石俱焚,怯战必死,唯有决一死战才能紧紧掌握自己的命运。

于是回归到“原点”,圣主坚持主战立场,主战的声音在中枢中不但没有随着两次东征失利而减小,反而越来越大了,主战派尤其军方的主战派在国防策略上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枢决策。

目前圣主为何隐忍不?中枢对东征的未来为何讳莫如深?关键就在军方的态度尚不明朗。

目前军方两个权势最大的大佬,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都在东都战场上,只要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剿杀了杨玄感,平息了这场风暴,稳定了东都局势,则军方必然要就东征的未来做出表态。

要么停止东征,把全部力量放在国内局势的稳定上,攘外必先安内,宁愿忍气吞声向北虏做出妥协和让步,也要先稳固圣主和改革派的执政地位;要么继续东征,把全部力量放在南北对抗上,积极进行南北大战的准备,只要北虏胆敢南下入侵,就倾尽全力给予迎头痛击,宁愿玉石俱焚,也要御敌于国门之外,为圣主和中枢守住最后的政治底线。

前者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政治上是腹背受敌,对内对外都要妥协让步,步履艰难,改革肯定会陷入停滞和倒退,虽然看上去稳妥安全,煎熬一段时间后,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稍有不慎就是“四面楚歌”,如果外部北虏坚决入侵,内部反对派的叛乱也是此起彼伏,内外夹击之下,必有全军覆没之危;后者置之死地而后生,拒不妥协,决不让步,对外咄咄逼人,对内强权镇制,虽然也有全军覆没之忧,但只要赢得了南北大战,不但会让圣主和中央的威权达到一个全新高度,还能给圣主和改革派赢得继续推进改革的时间和空间,反之,如果败了,对内对外只能妥协,改革必然停滞和倒退,执政地位也岌岌可危,这与前者的结果毫无二致。

既然如此,为何不搏一把?尤其对于态度强硬的军方来说,既然主战和主和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一样的,那为何要主和?当然要誓死一战,以鲜血和生命来捍卫中土的尊严。

所以,封德彝对南北关系的走向持悲观态度,“主和”立场在中枢最高决策层已步履艰难,而“主战”思路一旦控制了中枢决策,则第三次东征会爆,南北大战也会爆。

这种趋势下,齐王北上戍边,意味着中土这边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这不但无助于南北关系的缓和,反而会给大漠北虏以更强烈的暗示。大漠北虏在危机的压迫下,战争准备会更快,更积极,南北大战爆的度可能会更快。

由此推断,齐王北上戍边的幕后推手,十有**是圣主,是中枢主战派,是军方的主战大佬,而近期接触过齐王的军方大佬只有宇文述和来护儿,这两位恰好是圣主的绝对心腹,是圣主的坚定支持者。

如果主战派为第三次东征和南北大战特意设下了这盘“棋局”,齐王是他们的“棋子”,白贼是齐王的“棋子”,那么齐王拱手让出大运河的控制权,白贼悄无声息地北上,高阳危机的突然爆就在情理之中,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白贼攻打高阳引高阳危机,其目的正是要隆重推出齐王,而推出齐王的目的,则是为圣主和主战派强行推出第三次东征和南北大战的决策做铺垫。

封德彝权衡良久,毅然决断,手书一封,请亲信僚属通过私密道,转呈门下省副长官黄门侍郎裴世矩,并再三嘱托,务必要快,要保密。

门下省与内史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所谓封驳就是“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这个权力就很大了,直接监督皇帝和宰执了。当朝门下省长官是纳言苏威,关中籍三朝老臣;副长官两位,一个是河东裴氏的裴世矩,一个是陇西天水的赵长文,也都是三朝老臣。

中枢核心三大机构中,内史省是决策者,诏令政令出自内史;门下省也参与决策,并负责审查诏令政令;尚书省同样参与决策,并负责执行诏令、政令。尚书省下辖六部,人员较多,派系林立,而内史省和门下省人员较少,其中内史省两位长官都是江左人,门下省三位长官都是关陇人,虽然内史侍郎虞世基和萧瑀在江左贵族集团中分属江南和荆楚派系,纳言苏威和黄门侍郎裴世矩、赵长文在关陇贵族集团中也分属关中、河东和陇西派系,但在集团整体利益上,这两大决策机构的“掌门人”显然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封德彝属于山东贵族集团,与关陇、江左两大贵族集团“泾渭分明”。这种政治上的“泾渭分明”在高层中极其重要,尤其在当今豪门世家牢牢霸占着政治资源的情况下,“骑墙派”在高层中根本没有存身之地,出一个死一个。

过去功勋大臣高颎和杨素都以“伯乐”扬名于世,屡屡提携和举荐不同派系的人,封德彝就是杨素提携和举荐的,但这不仅是统一后的政治需要,其背后也隐藏着大量的利益交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理名言。

封德彝和裴世矩不是政治盟友,但因为同为前朝旧臣,有共同利益所在,关键时刻可以政治合作,互利互惠。现在封德彝就迫切需要裴世矩的帮助。杨玄感的叛乱肯定会连累到封德彝,为了自救,封德彝打算向裴世矩求助,但如何求助?拿什么才能交换裴世矩的帮助?

封德彝写给裴世矩的这份密信,能否打动裴世矩?

第809章 无所适从第六百零八章 危机重重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换第一百五十四章 胶着第一千章 有难同当第三百八十六章 “宝贝”的作用第七百七十章 劣势第七十三章 挺进蒙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张须陀走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打算用阳谋?第七百一十五章 与虎谋皮第十六章 挡者披靡第五百五十七章 韩世谔愤怒了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九十二章 有真有假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线第九百零八章 杳无音讯第四百六十章 剑指中枢第六百四十六章 你以为你是谁?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缭乱第两百四十三章 心绪乱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国者必杀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厉风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九十三章 梁父城第七百零一章 阴世师的“阴”第两百六十八章 唯有权威第六百四十九章 两大阻力第两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为所动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扩张的恶果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转变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恶狼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735章 四大寇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进陷阱了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惊喜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脸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胶着第两百零一章 你认识蒲山公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岗人要走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园五结义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谈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厉一击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对策第八百六十九章 事在人为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一百七十六章 济阴豪望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将军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证够不够?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帅的愤怒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让来访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聋发聩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天波澜第九百章 到位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八百八十章 敌人是谁?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布阵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转变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发现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计?第一千三十一章 这是我的错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这就是战机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压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来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厉一击第六百二十九章 见好不收第761章 惊天巨箭第九十章 无耻也有境界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圣主第五百一十九章 谣言太多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五百五十六章 讳莫如深第九百三十三章 搅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诈尸?第两百三十二章 有心无力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鸟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阙口第五章 黄曹主做东第五百一十六章 稳中求利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无处不在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换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忧第八百五十七章 变计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决断?第三百六十四章 对徐世勣的警告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崔氏家主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
第809章 无所适从第六百零八章 危机重重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换第一百五十四章 胶着第一千章 有难同当第三百八十六章 “宝贝”的作用第七百七十章 劣势第七十三章 挺进蒙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张须陀走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打算用阳谋?第七百一十五章 与虎谋皮第十六章 挡者披靡第五百五十七章 韩世谔愤怒了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九十二章 有真有假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线第九百零八章 杳无音讯第四百六十章 剑指中枢第六百四十六章 你以为你是谁?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缭乱第两百四十三章 心绪乱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国者必杀第八百一十一章 雷厉风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九十三章 梁父城第七百零一章 阴世师的“阴”第两百六十八章 唯有权威第六百四十九章 两大阻力第两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为所动第一百八十三章 盲目扩张的恶果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转变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恶狼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735章 四大寇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进陷阱了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惊喜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脸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胶着第两百零一章 你认识蒲山公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岗人要走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应变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园五结义第九百二十六章 父子密谈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厉一击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对策第八百六十九章 事在人为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破平衡第一百七十六章 济阴豪望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将军第八百三十三章 分裂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证够不够?第三百二十七章 左帅的愤怒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翟让来访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聋发聩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天波澜第九百章 到位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八百八十章 敌人是谁?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布阵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转变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发现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计?第一千三十一章 这是我的错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这就是战机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压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来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李安期的凌厉一击第六百二十九章 见好不收第761章 惊天巨箭第九十章 无耻也有境界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圣主第五百一十九章 谣言太多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五百五十六章 讳莫如深第九百三十三章 搅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诈尸?第两百三十二章 有心无力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鸟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阙口第五章 黄曹主做东第五百一十六章 稳中求利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无处不在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换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忧第八百五十七章 变计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决断?第三百六十四章 对徐世勣的警告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崔氏家主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