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 临蒸策4

“为之奈何?”

刘备一脸焦急,情急之下,竟说出了他老祖宗刘邦的口头禅。

“主公勿要多虑,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江东的阴谋又何尝不是我等的机会?。

主公请看,江东此策重在一个奇,妄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江夏、豫章、庐陵、交州四地同时出兵,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荆南四郡攻下。

所以,为了掩人耳目,江东定然不会频繁的调兵遣将,以防暴露目的,如此一来,参与进攻的兵马一定不会太多。

目前,江东驻豫章有黄盖兵马万余,庐陵守将吕岱有兵五千,孙权只需再派一大将来统兵,便可引兵来攻取长沙、桂阳,所以我们面对的敌军只有两万余。

既然如此,我等可以屯田为借口,暗地里编练精兵,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应对。

进,可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江东大军,待将其全歼后,再突入豫章境内,直逼江东治所柴桑;

退,亦可依靠地形,在关隘处结寨,节节抵抗,为主公、南郡守将争取反应时间。

至于交州的士夑,此人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十,只要他敢领兵攻击零陵,只需遣一良将,引兵五千必将其擒之,在以此为借口,席卷交州。

然后在用南郡、长沙之兵拖住孙权主力,让其无法救援交州,则可将交州纳入主公麾下。

如此一来,南方屯粮之地,益州铸兵之所,皆入主公彀中,在辅以军师隆中之策,则大业可成”

这就是魏延的应对之法,东吴并没有曹操那样的实力,动不动就能拉起十几万大军,所以,孙、刘第一次荆州之争,孙权可动用的兵马并不多,毕竟还要提防合肥一带的曹军。

而彼时,周瑜早已去世,领兵者,十有八九为吕蒙,不是魏延自夸,像吕蒙这类的莽夫,他还是有信心战而胜之的。

当然,这也是魏延将曹操排除在外,而所定的计策,毕竟他总不能说,在孙权攻打荆南时,曹操会亲征汉中吧。

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百步是疯子,他只想做个正常人。

“文长真乃神人也,仅三言两语间,就将江东的阴谋洞察,得此贤人相助,何愁汉室不兴啊”

刘备抚掌大笑,有诸葛亮加魏延相助,他几乎已经看到复兴汉室的曙光了。

“军师,此策如何?”

魏延面带微笑,侧着头向诸葛亮问道。

这些应对之法,他可是想了整整一年,包括东吴的进攻路线,哪个地方适合伏击,哪个地方适合建立关隘,他都在地图上标注清楚。

甚至他连孙权的反应、从哪里领军豫章、聪明哪里攻击柴桑的进攻路线都想好了。

反正除了曹军,他把能涉及到的问题,都思索了好几遍,力求在改变历史前,能为刘备获取最多的好处。

毕竟从夺取交州后,孙刘联盟将名存实亡,而魏延,将会失去穿越者最大的利器,对历史的先知先觉,从此沦为一庸人。

所以,在下一场大战中,立下滔天之功,不但为刘备的基业,也是为自己搏一张护身符。

“文长此策,甚是精妙,亮远远不如矣”

诸葛亮叹服的说道,对于魏延的表现十分满意,不但武力勇猛过人,还精通政务,对于农事颇有心得,现在在军略上,也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此等人才,只需稍加磨砺,可为一州之长矣。

魏延闻之大笑,能得偶像如此高的评价,

不枉他琢磨了一年之久。

随后的时间里,三人一直在帐内详谈,你一言,我一语,让魏延的计策,变得更加具有可实施性。

魏延今日所献的临蒸策,虽在总体上与隆中对高度重合,但在细节上,弥补了隆中对的错漏,不但能让隆中对完美的施行下去,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复兴汉室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人一直聊到深夜才散去,在离开时,魏延望着漫天繁星,心中满是畅快之意。

大汉,我魏延来了!

……

翌日

才歇息一晚的刘备,便不再临蒸多待,领着一行人,便随着魏延前往长沙。

当然,有来时的教训,魏延回去的时候走的大道,所以,只要了七天,便来到临湘城下。

来到临湘,刘备第一时间便领着诸葛亮,去太守府会见韩玄,相较于荆南其他三郡,长沙郡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和韩玄的关系,必须保持亲密。

而魏延,则去买了些物资,送到军营慰问。

现在离过年没剩下几天,在过完年后,郡兵们将要深入山林,在铺路的同时,也要练就一身山地作战的本领, 因为这四千人,他是为攻略交州而准备的。

东汉的交州之地,不像后世那样高度开发,除了几座城池和大型聚落外,其他的地方,都是莽莽山林,环境极其恶劣。

当年横扫六国的大秦铁军,都在小小的岭南之地损兵折将,更别说这些虾兵蟹将了,不做好思想工作,恐怕要出大问题。

第二天

众人在魏延的带领,来到了位于山林间的革新镇。

一进到镇内,众人就被干净的路面给震撼了一把,当知道这是百姓自发清扫,并不是魏延特意安排的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对集体制的好感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然后来到匠作坊,不仅看到了工匠在制作部件,也看到老人妇女们,正按顺序有条不紊的将农具组装好,短短几刻钟,一把锄头就制作完毕,对于这样的生产方式,众人眼前一亮。

最后,刘备先后观看了曲辕犁的制作流程,曲辕犁与直辕犁在耕地效率的对此,让经历过农事的众人,震撼良久。

随后刘备随即大手一挥,让诸葛亮下令,将荆南四郡府库内的钢材,全部集中到长沙,用来打造钢钉制作曲辕犁。

仅仅一天,众人就将革新镇视察完毕,对于魏延的能力,所有人无不叹服,连韩玄都屡次向刘备进言,让魏延任长沙太守一职,他好去公安享福,为此,遭到刘备严词拒绝。

第二天一早,魏延便带着诸葛亮、刘备两人,来到距革新镇五里外的小土坡,这里坐落这魏延的又一力作,化工启蒙——大汉第一堆肥厂。

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四章 归刘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机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五章 革新第三章 密谋第八十章 一眼万年第六十三章 曹孙罢兵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七章 钉子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二十一 临蒸策4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七十一章 效果显著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七十五章 多了个媳妇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三十八章 辩论第八十四章 离别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七十章 杀鸡骇猴第七十六章 张琪瑛第四十七章 张任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七十一章 效果显著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五十六 绵竹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四十章 错综的局势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二十章 临蒸策3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五十五章 邓贤第六十一章 益州军政第八十四章 离别第二十九章 星陨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第一十六章 无耻的魏延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七十五章 多了个媳妇第七章 钉子第四章 归刘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八十九章 入关计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将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一十六章 无耻的魏延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二十一 临蒸策4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七章 阳谋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六十九章 平抑粮价第二十七 计议迁都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三十八章 辩论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将第五章 革新第四十五章 斩二将
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四章 归刘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机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九章 新的时代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八十五章 名望所累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五章 革新第三章 密谋第八十章 一眼万年第六十三章 曹孙罢兵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七章 钉子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二十一 临蒸策4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七十一章 效果显著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七十五章 多了个媳妇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三十八章 辩论第八十四章 离别第六十六章 李严革职第七十四章 攻略南中第七十二章 张鲁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七十章 杀鸡骇猴第七十六章 张琪瑛第四十七章 张任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七十一章 效果显著第三十四章 铁矿现踪第五十六 绵竹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四十章 错综的局势第七十八章 牢笼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争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二十章 临蒸策3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九十六章 张鲁放权第五十五章 邓贤第六十一章 益州军政第八十四章 离别第二十九章 星陨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三十二章 开河之议第一十六章 无耻的魏延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七十五章 多了个媳妇第七章 钉子第四章 归刘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八十九章 入关计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将第二十五章 屯兵通城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一十六章 无耻的魏延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一章 蜀汉隐忧第二十一 临蒸策4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七章 阳谋第六章 农耕神器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八十六章 先发制人第六十九章 平抑粮价第二十七 计议迁都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五十八章 刘璋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麦第七十三章 联姻之事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三十八章 辩论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将第五章 革新第四十五章 斩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