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凉城会议

风雨回到了凉城之後,立刻召集了风雨军重要的将领和官员,对於风雨军的军政建设展开讨论,後世称为“凉城会议”。

坐在左首的是李淳。

风雨履行了对於李中慧的承诺,李氏家族接管了凉城的治理权。同时由於在这次是否支持风雨的争论中,李氏家族内部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所以风雨回到凉城後,立即以鲜明的态度支持著亲风雨派,加强了同李氏家族的权力同盟。

对於李淳而言,由於女儿的坚持,他已经别无选择的踏上风雨军这驾战车了,在帮助风雨逃离圣京之後,李氏家族的总部也迅速撤到了凉城,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接管凉城的行政事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萧剑秋可能的报复,同时更为了统一家族的态度。

虽然很担心女儿的安危,但是也知道别无他法,唯一能做的是继续女儿的方案,踏实的开展工作,稳固李氏家族在风雨军的地位,在帮助风雨军的成长的同时,发展壮大李氏家族的力量。

在李淳的对面是秋里。

由於风雨辞去了朝廷的一切职务,所以这个冷酷而好色的男人现在是凉城名义上的最高首脑。

这位同风雨一起创建秋风兵团,参与了风雨军早期几乎所有的战役,同时指挥了凉、夏决战,击毙呼兰两位大将:哥舒行文、哈里哧,击溃数十万呼兰军,取得圣龙同呼兰之间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一次大捷的名将,并没有乘风雨危难之际夺权,而是一如既往的站在了风雨的这一边,做一个站在神後面的人。

在多年後风雨回忆起当年的战友时,始终把秋里称为我的兄弟,认为在风雨军的成长过程中,秋里毫无疑问建功最伟;而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俨然是风雨在军中的化身,代理指挥著各大军团的协同作战。

此时的李淳和秋里,无形中成为了文官和武将的领袖。

在李淳的下首分别是:魏廖,高凤阳,耶律楚昭等文官,在秋里的旁边是洛信、陈良、耶律明雄、朱大寿等身经百战的将领。

“风雨请各位来是想集思广益,共同为风雨军的未来出谋划策!我风雨军建军不到半年,历经伦玉关大战、锦州解围战和凉、夏决战这三大战役,每一仗都是惊天地、泣鬼神,扬我军威,振我国威!

经过这麽多的血战,牺牲了这麽多优秀的将士,才使得我们风雨军有了立足之地。我们建立风雨军的目的很单纯,是为了保家卫国,可是目前朝廷内外有人看不起我们,说我们出身贫寒,不配做朝廷的命官,想方设法的要消灭我们,大家说我们该怎麽办?”

不能不说风雨是一个很好的煽动者,此言一出,立即让那些武将“哇哇”的跳将起来,尤其是洛信,更是捋起了袖子,大叫道:“奶奶个雄,这些龟孙子靠老子保住了狗命,现在就想算计起老子们来,反了反了!老大,下命令吧!兄弟们杀到京城去,把那个兔崽子皇帝拉下来,把那些龟孙子、龟儿子统统的宰了!老大你来做皇帝,兄弟们当宰相、将军,大碗肉大口酒的痛快,省得受那些鸟气!”

“对,对!”

身边的将领们纷纷附和,大有一声令下,就操家夥造反的意图。

风雨很满意自己营造的效果,不过还是挥了挥手,让这些莽夫武人安静下来。权力斗争可不是这些家夥懂得的,适当的把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就可以了,闹得太过分,可就得让旁边的那些文官看笑话了。

於是风雨继续说道:“胡说什麽!我们风雨军的存在是为了国家社稷,哪有你们这样做法的?当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咱们也不能让人骑在头上。但是这不能凭意气用事,靠的是实力!

天下是靠刀枪打出来的,但是治理天下需要的是学问。风雨军打仗是没得说的,大家都不是孬种,但是没有了粮草,没有了兵器,没有了百姓的支持,你们还怎麽打仗?

所以我请大家来,就是商量著怎麽把凉城治理的更好。这个世界强者为尊,等我们风雨军足够强大了,才能够保卫我们的荣誉,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尊严!现在就请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吧!”

一阵沈默之後。魏廖首先发言道:“当前风雨军的当务之急在於整顿全军。

首先应该让白起将军即日率军放弃伦玉关回凉城,或者我军迅速会伦玉关,避免因为两军分离而各执其政,对於军中隐隐形成的青龙派、秋风派予以坚决取缔;其次,微臣建议派驻血衣卫於各军之中担任监军,避免各位将领权力过大、拥兵自重;再次,建立统一的审查系统,监控行政官员,严禁军商勾结。”

一石激起千成浪,魏廖的话还没说完,就已经让所有的人咬牙切齿,一些火爆的将领甚至拔出了刀剑,洛信更是一把抓起了魏廖的衣襟挥起老拳,幸好被陈良所阻止。

那些文官也没有人站在他的一边,监控行政官员,严禁军商勾结,这些无一不是针对文官而来,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发财之道给堵死了,当然也是对魏廖恨之入骨。不过这些家夥比那些武将有头脑,一方面他们自持身份,不愿有辱斯文;另一方面有些脑子活络的家夥也是顾忌魏廖的这番话会不会是在风雨的授意下讲的,故而或者是用杀人的眼神盯著魏廖,或者文绉绉的、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来反对。

不过魏廖却是一幅无所谓的态度,话说完了以後,就把眼睛闭了起来,对於周围因他而起的混乱,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风雨斜靠在太师椅上,狠狠地瞪了魏廖一眼,有些啼笑皆非。

虽然这家夥提出的建议绝对是风雨内心想做的,但绝对是万万不能做的。

首先凉城和伦玉关的军事调动在目前的情势下,根本无法进行,否则铁定引来一场战争。

其次,派血衣卫进入军中担任监军,不仅会引起将领们的反弹,而且还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风雨对於军中的派系是即头疼、又欢喜。帝王之术的要点在於平衡,军队产生派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更方便自己对於军队的控制,而且可以在将领中形成有利的竞争,提高军队的效率和战斗力,所以只要不危及他风雨对军队的领导和不因为内耗而削弱军队的战力,风雨并不是很在意这种派系的存在。

最後,对於监控行政官员和取缔军商勾结,当然要进行,但是应该是有限度的、低调的进行。除掉一批过於贪焚的文官也就罢了,如果不让那些刀口上舔血的将士在打胜仗後发财,以後谁还肯卖命?即使那些文官,适当的小动作也应该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水至清则无鱼,对於玩的过火的家夥予以取缔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把整个行政系统都变成了军营,用不了几天,风雨军的财政就得破产,所有的商人都不会再有兴趣和风雨军合作了。而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真的按照魏廖的方法进行,像高凤阳这样的奸商、李淳这样的财阀都成为了当诛之列,太过於苛刻的话,就无法真正的引入人才。

对於魏廖之所以这样做,风雨很清楚,这些话题出自魏廖这个秘密系统的首领之口,即使不被风雨采纳,也必然让那些文官武将有所触动,有所收敛,不至於做的过火。使得风雨可以在目前还不方便对全军进行大手术的情况下,把一些不得不默许其存在,但是又必须注意控制的事情,收缩在危害最小的程度上。

此外,风雨也确实需要魏廖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情,身为血衣卫的统领当然会拥有很大的特权,但同时也应该让其他系统予以排斥,形成权力的平衡,说穿了,风雨需要的是一个得罪了所有的人,只对他一个人负责的官员,魏廖正是在忠实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所以在风雨多姿多彩的一生中,魏廖始终都是风雨背後的一条猎犬,以冷酷和怀疑的目光紧盯著每一个人,捍卫著风雨的权力。

可是他在此时此地提出,把局面搞得如此乱糟糟,大违自己集思广益、建设凉城的初衷,这不能不让风雨恨得咬牙。

一旁的李淳看了看如此的情景,不由有些感叹,这些话实在是道出了风雨军的隐忧,但如此犯众怒的行为,也只有魏廖这家夥敢做。风雨军的成长太快了,在留下辉煌和神奇的同时,也隐藏了不少的後患。其中最令人忧心的是军中的派系。

在夺取伦玉关之後,身为原伦玉关守将的白起在组建风雨军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他在军中本就有著很高的声望,另一方面白起原先的许多部属加入了风雨军,这些身经百战的军官成为了风雨军的中坚,促使风雨军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於是在风雨军中出现这样的情况:高层的将领多半都是在建立秋风兵团时就跟随在风雨身边的,而中下层军官却有相当一部分是白起的旧部或者伦玉关後加入的,当风雨军分兵伦玉关和凉城之後,这种矛盾就开始暴露出来了。秋风兵团的老人认为白起会有异心,而且常常摆老资格;青龙派的人则看不起这些原本最多也不过是百夫长的家夥,认为在军事上自己是专家,白起将军受到了小人排斥,尤其不服的是居然让白起镇守伦玉关,而让原本只是一个百夫长的秋里指挥大决战。

同时高凤阳为首的军商派与自己这一边的财阀派也在一些具体的事务上各自为政,而耶律部族、魏廖、各级将领也各自拥有自己的亲信。

虽然彼此间的斗争还不至於很激烈,但如果换了一个差一点的统帅,恐怕早就导致全军散夥了。可是风雨却不但不平息这种矛盾,反而巧妙的行使平衡术,进一步的增强自己的权威,在当前如此微妙的局势下整个风雨军依然能够效忠风雨就是最好的明证。秋里虽然掌握大军,但是风雨一至,就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最高统帅,道理也在於此。但风雨啊风雨,你知不知道,这是一种玩火的游戏,如果不能处理妥当的话,後患无穷。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卫士进来报告:“无忧谷主欧静小姐从伦玉关抵达凉城!”

风雨“啊”了一声,欧静的到来真的很是时候,不仅解了这个围,而且还带来了伦玉关方面的态度,对於风雨军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下大声道:“快快相迎!”

第17章 故人南来第2章 风雨宴客第9章 风起云涌第6章 耶律楚昭第11章 重新部署第7章 生死之间第4章 呼兰国师第3章 宫廷宴会第10章 等候夜晚第8章 凉城疑兵第5章 海上大捷第8章 同赴国难第7章 北伐之旅第2章 西南战报第5章 兵败如山上第1章 理想野心第11章 大战前夕第2章 剑起花落第4章 秋风兵团第6章 大获全胜第1章 胜利进军第10章 落日余辉第3章 宫廷宴会第2章 盖世猛将第3章 北方强者第7章 中流砥柱第2章 风雨宴客第12章 惊天阴谋第9章 半道遇袭第12章 遭遇突袭第2章 风侯进京第18章 销魂一刹第5章 打斗交情第4章 凉城来信第16章 如此佳人第4章 无可奈何第11章 帝国宰相第9章 决战印月第7章 权力斗争第8章 决胜之战第7章 “汉月”计划第11章 愤怒和野心第8章 夜幕烽火第3章 天子使臣第9章 雷霆之击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落荒而逃第5章 异地故交第15章 提议联姻第8章 政治与真相第6章 战略抉择内容介绍第6章 巴蜀皇甫第11章 攻守圣京第3章 意外敌情第3章 陷阵之驰第8章 今夜悄然第9章 江山多娇第1章 暗夜令箭1第11章 帝国宰相第9章 杀手余焯第22章 仇人相见第3章 床第风光第4章 扑朔迷离序宝剑利盾第1章 突然的行刺第1章 印月总督第5章 按兵不动第12章 锦州和谈第11章 左右为难第6章 星海双眸第11章 帝国宫殿第1章 江南君臣第15章 混蛋计划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十六章第22章 仇人相见第8章 兵阻剑阁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3章 再起波澜第4章 无可奈何第1章 对峙日河第6章 再见仙子第10章 圣京之夜第9章 风云际会第11章 回伦玉关第7章 呼兰狂骑第2章 天子心计第10章 凉州内政第11章 回伦玉关第10章 凉亭相见第9章 风云际会第2章 故友重逢第1章 水幕乾坤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9章 自作聪明第4章 兽性爆发第16章 沙场结盟第7章 “汉月”计划第3章 五原会盟
第17章 故人南来第2章 风雨宴客第9章 风起云涌第6章 耶律楚昭第11章 重新部署第7章 生死之间第4章 呼兰国师第3章 宫廷宴会第10章 等候夜晚第8章 凉城疑兵第5章 海上大捷第8章 同赴国难第7章 北伐之旅第2章 西南战报第5章 兵败如山上第1章 理想野心第11章 大战前夕第2章 剑起花落第4章 秋风兵团第6章 大获全胜第1章 胜利进军第10章 落日余辉第3章 宫廷宴会第2章 盖世猛将第3章 北方强者第7章 中流砥柱第2章 风雨宴客第12章 惊天阴谋第9章 半道遇袭第12章 遭遇突袭第2章 风侯进京第18章 销魂一刹第5章 打斗交情第4章 凉城来信第16章 如此佳人第4章 无可奈何第11章 帝国宰相第9章 决战印月第7章 权力斗争第8章 决胜之战第7章 “汉月”计划第11章 愤怒和野心第8章 夜幕烽火第3章 天子使臣第9章 雷霆之击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落荒而逃第5章 异地故交第15章 提议联姻第8章 政治与真相第6章 战略抉择内容介绍第6章 巴蜀皇甫第11章 攻守圣京第3章 意外敌情第3章 陷阵之驰第8章 今夜悄然第9章 江山多娇第1章 暗夜令箭1第11章 帝国宰相第9章 杀手余焯第22章 仇人相见第3章 床第风光第4章 扑朔迷离序宝剑利盾第1章 突然的行刺第1章 印月总督第5章 按兵不动第12章 锦州和谈第11章 左右为难第6章 星海双眸第11章 帝国宫殿第1章 江南君臣第15章 混蛋计划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十六章第22章 仇人相见第8章 兵阻剑阁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3章 再起波澜第4章 无可奈何第1章 对峙日河第6章 再见仙子第10章 圣京之夜第9章 风云际会第11章 回伦玉关第7章 呼兰狂骑第2章 天子心计第10章 凉州内政第11章 回伦玉关第10章 凉亭相见第9章 风云际会第2章 故友重逢第1章 水幕乾坤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9章 自作聪明第4章 兽性爆发第16章 沙场结盟第7章 “汉月”计划第3章 五原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