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藩镇粮饷在地化

缺少暴力,朱翊钧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缺少暴力。

上一次有如此感觉,还是主少国疑,接连发生刺王杀驾、大火焚宫的恶性事件,朱翊钧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缺少暴力,所以才有人对他这个皇帝不屑一顾。

当时的情况,朱翊钧即便是遇刺身亡,京师还有潞王可以继位,只要皇帝死了,张居正冯保李太后这个铁三角立刻就会分崩离析,换皇帝,宫里的老祖宗要换,当朝首辅也会被换,铁三角限制皇权的同时,也保护皇帝本人。

朱翊钧艰难的的度过了主少国疑时间,来到了少壮时刻,朱翊钧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直观的暴力来震慑宵小之辈,但他还是小瞧了新政庞大的阻力,面对张居正提出的还田疏,朱翊钧发现自己手中的力量完全不够。

张居正在还田疏这件事上,变成了保守派,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意愿,哪怕是这本奏疏本身就是他提出的,因为生产资料再分配酿出的动乱,会伤害到大明所有人,从皇帝到穷民苦力,所有人都会在这个分配的过程中,承受这个阵痛。

大明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而且张居正对于现在振武强兵的力度,也认为已经完全够用了,大明足够强横,可以镇压一切胆敢忤逆的不臣势力。

压舱石也要有个度,压舱石过于沉重,船会沉的。

说到底,张居正已经看到了继续走下去会是何等的模样,是君父君师君国的区分,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最严峻的挑战,是郡县帝制的崩解,张居正不愿意走到那一步,他终究是活在千年以来的君君臣臣之下,他推行新政的目的不是将大明彻底灭亡,而是让大明再次伟大。

他想成为大明再次伟大的引领者,而不是大明的掘墓人。

中原王朝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已然近两千年了,终结帝制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实在是太过于离经叛道了,即便是去想一想,张居正都觉得这对大明内外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张居正这个万历维新的奠基人,成为了保守派。

不过现在新政的步伐已经不受张居正控制了,因为现在大明皇帝才是权力中心。

张居正很清楚,阶级论的第三卷第四卷,甚至他想都不敢想的第五卷,可能会在陛下手里写出来,然后托名他写的,他也无所谓,反正那时候他肯定早就死了,人都死了,身后事他一点都管不了。

朱翊钧拿起了早就拟好的圣旨,再次检查了一遍,拿起来桌上放着大印,盖在了圣旨上,说道:“下章内阁、礼部知道,依旨行事。”

冯保接过了那卷圣旨,这是一卷很重要的圣旨,因为纸在圣旨的缎面上揭不下来,这代表着这封圣旨下章内阁礼部回到内署后,会依照惯例用松脂封存,陛下是带入陵寝的重要文书。

冯保带着圣旨去了文渊阁宣旨,张居正带着辅臣们恭敬行礼,王崇古也罕见的出现在了文渊阁内,他是过来办事的,河南组建的工兵团营仍在扩张,王崇古到内阁和张居正沟通意见,这还没沟通,就遇到了冯保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敕辅臣、礼部,今科中式进士,择算学优异者,额员增设五十员,入格物院备选,钦此。”

圣旨非常的简短,可是其中的内容,相当的炸裂!

增设五十员,就是将三百进士增加到三百五十人,但是额外增设这五十人,前提是算学成绩优异,并且要入格物院备选。

这里面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根本就是在儒学控制的科举上,来了个中心开花,科举考的就是四书五经,是儒学对官位的垄断,皇帝加个算学已经是离经叛道,现在还要因为算学增设额员。

而且,这五十个算学优异者,是否乐意进入格物院做五经博士?这也是一个问题,大明皇帝是否在一厢情愿?

辅臣礼部尚书万士和接旨后,立刻问道:“若是学子不肯呢?”

“不肯就不做眷录,又不是求着他们进,一个不去,还给德王殿下省心了呢,不肯向下摸排,陛下说了,要是咱大明的举子们都不肯,都想着当官,也行,那就另外开科便是。”

“本来考完了会试也不是进士,只有经过了殿试才是,不是吗?”冯保老神在在的说道:“他们想进,格物院还不见得收呢,到了格物院还要再考一次。”

本来隋唐年间的科举,就有算学,到了唐末才革罢。

一般情况下,会试放榜后,殿试策问就是走个形式,基本上名单和名次已经完全确认,但殿试这个形式走不完,就还不是进士。

所以,会试放榜后,询问算学前五十名,不肯去就向下摸排,直到选够五十个位置,会试一科5000余人同台竞技,朱翊钧不信这帮举人不想上岸,会试是什么好玩的事儿吗?三年一次,考不中就是寒窗苦读又三年,可比黑色高三一年还要可怕,是整整三年的煎熬。

到了格物院备选,也是要经过考试的,而且难度会增大很多,考不进皇家格物院也无碍,可以到皇家理工学院任教,如果有志格物院,可以一边任教一边继续准备考试。

冯保详细的解释了下其中的关键。

“原来如此。”万士和欲言又止,最后没有说出口,这道圣旨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学子们愿不愿意。

大家都是过来人,能上岸,都想着早日上岸,继续寒窗苦读,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会不断的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家庭也是巨大的负担,无论是在国子监就学,还是再参加会试消耗的人力物力精力,都是身心的折磨。

能上岸肯定是千肯万肯的,而且蒸汽机已经展现了了他的锋芒,已经有被用的到处都是的趋势了。

朱载堉从入京的时候,就是被六分仪给吸引来的,他从入京开始就已经在积极准备修历之事了,而现在他从准备到践履之实的要去修历。

修历法在儒学士看来是动摇江山社稷根本的大事,是妖妄之术的直观体现,但钦天监根本无法阻止修历的发生,碰上万士和这种顶头上司,只能说这一届的钦天监倒了大霉。

万士和不仅不反对,还歌功颂德,而且说的很有道理,谁让现在历法不准了呢?

皇家格物院虽然不能平步青云,一辈子可能就是个五品五经博士,但不代表着不能施展抱负,进而青史留名,年后,大明皇帝在西山煤局举行了盛大的仪式,第一次颁发了大明技术进步奖。

青史留芳,从皇家格物院也能实现。

这道圣旨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么一来,皇家格物院就和翰林院完全对等地位了。

翰林院,养才储望之所,无论翰林院的官阶高低,历朝历代,翰林院学士都始终是社会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是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是当代士人中的精英汇聚之地,社会地位优越的同时,德高望重。

万士和本来想反对下,但他的软骨病让他无法反对陛下的决策,这道圣旨出现那一瞬间,万士和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人才的浪费。

大明缺人才吗?缺的厉害,缺舟师、地师、医师、堪舆师、测算师,大明绘测需要人才,修路需要人才,就连解刳院都需要人才,但是没有人才,自万历二年起,遍访山人,甚至连举荐法这个正统十三年废止的晋升通道都打开了,设立了专门的海事学堂,但缺口还是极其严重,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半去用。

大明五个腹地市舶司开设了五个海事学堂,也无法供应大明出海船只使用。

但大明不缺读书人,一个会试就5000人参加,这五千人都是举人,就为了三百个进士名额抢破了头,五千个举人意味着数以十万计的秀才,数以百万计的童生,这么多的读书人,他们心里的圣地还是翰林院,还是儒家经典。

科举制度必须要改,否则读书人都在儒家经典里蹉跎,大明的人才就浪费了。

邢云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最喜欢的就是仰望星空,在万历八年中式之后,立刻马上没有任何犹豫的进入了格物院,做了被儒学士所反对的五经博士,但他不能不读那些儒家经典,要不然无法通过人才遴选机制,出现在朝堂之上,改变大明的历法。

这类的人,大明还大有人在。

所以,陛下这道圣旨,让皇家格物院和翰林院并列成为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可以系统性的缓解类似的人才浪费问题。

读书人都在儒家经典的海洋里蹉跎,社会整体重文士而轻视理工,会大大的拖延对万物无穷之理的探索进程。

大明之前就是实质性的落后了,西班牙葡萄牙都完成了环球航行,后来连弹丸之地的英格兰都做到了,但之前的大明做不到。

科举制度再不做出改变,大明的技术仍要落后于泰西,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东学西渐就会成为必然。

泰西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道德洼地,如果东学西渐,大明会是何等的模样?

万士和要开口反对,最终还是没说出口,而是选择了拥戴,反正他是个谄臣,举世皆知,谄臣怎么了?谄臣也是坐班文华殿的大学士!是辅臣!

王崇古看着奏疏眉头紧皱的说道:“这圣旨怎么感觉小了很多?不应该是两个人拉开的大幅吗?”

大明正经的圣旨,都是一丈,最少也要两个人才能拉开,陛下发的这个圣旨,长两尺宽一尺,怎么看都不够庄重,王崇古细看,眉头拧成了疙瘩,圣旨的轴,看起来像玉,但居然是玻璃轴的!

“额,这是陛下专门交待做的小幅圣旨规制,以后不是刊行全国的圣旨,都用这个小幅,诸位辅臣忙着,咱家就先走了。”冯保撂下一句话,掩面而走,一刻都不肯多待。

一品玉轴用于亲王郡王皇后王妃册封;二品黑犀牛角轴,三品银心贴金轴,四品五品为黑牛角轴,缎面上也各有不同,正经的圣旨,少说都是一丈(3米3),但朱翊钧这个迷你版的圣旨,就只有两尺(60厘米),着实是让宣旨的冯保,都有点绷不住了。

全天下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朱翊钧这个皇帝,奢靡无度。“元辅啊,你这是不是用力过猛了些?”王崇古面色复杂的说道,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都让王崇古感慨万千,张居正独占讲筵,究竟给皇帝灌输了些什么东西!

大明穷的时候,也就罢了,这大明现在富得流油,内帑常年有数百万的存银,这么扣扣索索,实在是有损国朝颜面。

张居正看着小幅圣旨,真的是一言难尽,他已经有点汗流浃背了,他发誓,这绝对不是他教出来的,他就是让皇帝省着点花,他还在万历三年给皇帝加了二十万两银子的零花钱!

该省省,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多花,该花花,该花的钱,一厘钱都不会节省,官厂团造的分红,仅仅西山煤局,近三十万两银子砸下去,朱翊钧连眉头都不眨一下。

“这是个大好事啊,如此一来,工兵团营的三级学堂参加科举也会有些优势。”王崇古对陛下蛮横无礼的干涉科举的结果,非常赞同,不是以出身论,而是为了遴选更多的理工人才,这一点上,和工党的主张不谋而合,作为工党党魁,王崇古当然要鼎力支持。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我也如此认为,大司徒以为呢?”

万士和、王崇古拥戴,张居正赞同,就剩下一个辅臣王国光的意见了。

“这不是挺好的吗?户部缺会计,每年十月、十一月审计天下账目的时候,若不是格物院的五经博士过来支援,恐怕这账盘到明年也盘不完,陛下在科举里,专门遴选理工人才的这个做法,我当然赞同。”王国光领着户部,这几年是痛并快乐着,快乐自然是国帑有钱了,户部诸官走到哪里都能挺直腰板。

户部没钱的时候,那是孙子都不如,和工部一起位列六部之末,户部有钱的时候,那走到哪里都是爷!

痛,就是庞大的账目审计了,即便是只盘六册一账中的一账,那也是个海量的工程,每年都要皇家格物院的算学博士们一直来审计,才算是保证了审计的结果。

现在皇帝要扩大算学人才的眷录,自然要鼎力支持。

“那就下章礼部办事吧。”张居正看辅臣们意见达成了一致,就选择了下章,面对皇帝昏聩的圣旨,内阁、六科廊是可以封驳事的,当然这种封驳其实没什么用,皇帝圣意已决,圣旨还是能下达的,但,能不能执行,就两说了。

而辅臣们和皇帝站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事就会被执行,因为就这四位辅臣,哪个不是在朝堂上只手遮天?连万士和都领着一帮笔杆子,谁敢开罪万士和,万士和就敢让笔杆子骂的他出不了家门。

“我这次来文渊阁是这个河南地面工兵团营之事,怎么又卡着不动弹了?”王崇古眉头紧皱的说道:“又不是当初京营提举将才名单,你让谭纶卡,卡也就卡了,那提举名单上,全都是晋人。”

“现在卡河南地面工兵团营的编制,又是什么道理?”

“凌云翼、殷正茂可都是你张居正的人,你这么卡着他,凌云翼心里能没意见?现在河南对面正是较劲的时候,你这么一卡,等同于掐着凌云翼的脖子,不让他干活。”

工兵团营每一个营一万两千人,这个营设立是需要兵部给番号的,但现在内阁迟迟不肯给答复,弄的王崇古都跑到文渊阁来了。

次辅不在文渊阁坐班,已经九年了,除了张居正看病的时候,王崇古代办了一个月,其余时间王次辅来都懒得来。

“都是朝廷的人,哪有你的人我的人这种说法。”万士和立刻表示了反对,虽然结党是事实,但表面上,有些事,还是得扯一块遮羞布的。

“凌云翼在河南招了四个工兵团营,你知道他要几个营的编制吗?八个营。”张居正眉头紧皱的说道:“九万六千人,这个数字实在是有点庞大了,这就是我一直犹豫的原因。”

王崇古用手比划了一个八,用力的顿了顿说道:“八个?他就是十八个,他打得过京营吗?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户,伱担心什么?”

张居正揉了揉眉心说道:“现在吃不饱,可是工兵团营可以生产,慢慢就吃饱了,吃饱了还守规矩,还听话,我在担心什么?我在担心藩镇!河南一地还好说,他就是组建十八个,真的藩镇割据,也能平定,可是大明又不止河南需要工兵团营。”

王崇古一愣,这不就是张鼎思指桑骂槐的那个逻辑吗?

但是张居正考虑的可要比张鼎思全面多了,张鼎思是在搬弄是非,而张居正在担心大明地方藩镇化,若真的是变成那样,内阁四辅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罪人!

“诶有了!”王崇古左手一拍右手说道:“让京营锐卒退役,就到工兵团营提领,这既解决了锐卒安置问题,又解决了可能存在的藩镇化问题,一举两得。”

王国光听闻眼前一亮说道:“这个主意不错。”

反正之前京师工兵团营、京营的旋转门就存在,不如把这个旋转门扩大到地方的工兵团营之上,这样一来,不就两难自解了吗?

王崇古稍加思忖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成,光锐卒提领不够。”

“不够吗?”万士和眉头紧蹙的问道,这还不够?

“不够。”王崇古叹了口气说道:“到地方一两年就成地方的人了,人是会变的,可别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

王崇古没说出来的是:这都是经验之谈!

做宣大总督的时候,他是怎么化敌为友,把朝廷派到宣大的各级官员,变成自己人的?王崇古亲自干过,所以知道紧紧依靠锐卒旋转门到地方履任提举,是行不通的。

工兵也是兵,这就是张居正担忧,安史之乱殷鉴在前,张居正卡着不肯给凌云翼批,是因为凌云翼手下有1500客兵,这1500客兵都是凌云翼从广州带到山东又带到了河南,可以说是转战千里,百战不殆,甚至和京营碰了碰,不大规模动用火器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惜败而已。

即便是可能藩镇化的概率很小,张居正也要慎重。

“粮饷在地化的困局。”张居正颇为感慨的说道,当年是防着王崇古、李成梁,现在是防着凌云翼,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军政,还有赋税问题,粮饷在地化。

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会走散,不是凌云翼个人操守问题,而是时势的大浪推着他不断前行。

粮饷在地化本质是财税问题,是当下生产力背景下的必然,以当下生产力和交通速度,根本不可能对除京营外的任何军事单位进行职业化的军事后勤,这就造成了粮饷在地化,地方军队一定靠地方供养。

从先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开始,历朝历代面对这个问题,都是重内轻外,强干末枝。

“我有个办法!”王国光看着三位辅臣说道:“修一条从京堂到开封的驰道,元辅担心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嗯?!”王崇古眼前一亮,看着王国光说道:“对啊!这个办法好!好得很!”

交通上时间缩短,代表着朝廷对河南地面有着强有力的干涉,而不是轻飘飘的一张纸,意味着更低的平叛成本,如此一来,粮饷在地化的问题,也到了纾解,不必过分担忧。

张居正立刻反驳说道:“好什么好,从京堂到开封,1400里地,驰道一里林林总总加起来要9800银,这就要1372万银,银子从哪里来?说得轻巧,就是按三年来算,一年也要近五百万银了,说得轻巧。”

王崇古低声说道:“要不去陛下那儿借点?陛下那儿有,二月初,陛下在文华殿上,告诉大臣,现在内帑存了七百多万两银子,这买卖合适啊,元辅啊,你想想,这凌云翼就是那个开先河的样板,他领的客兵,这可是别人没有的。”

“只要能把河南工兵团营处置好了,那就是打了个样,只要河南这个硬骨头老大难拿下了,日后,其他各地,就再无人敢动心起念,异想天开了,用1372万银去换工兵团营在大明两京一十五省全面铺开,这个买卖值!”

“容我缓思。”张居正显然被说服了,他非常清楚,从京师到开封这条驰道修通,日后就有无数个驰道排着队等着朝廷去修,如何收回成本,就是大明朝必须要考虑的事儿,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预期收益是极为诱人的,就不说驰道上的钞关抽分局抽水,单单是这个工兵团营可以推行下去,就值得去做了,工兵团营不是还田,但它可以安置百姓。

“贴浮票上奏陛下,户部实在是周转不开,就问陛下借点吧。”张居正三思后决定按照王崇古和王国光的意见,京营锐卒旋转门要辐射到地方,同时也要把驰道修到地方去。

反正京师到开封的驰道,总归是要修的,早修晚修都要修,不如趁着这个关键时间,把这件事办下来。

“算我一个吧。”王崇古看张居正写好了浮票,拿出了自己的印,算是联名,王国光和万士和都没什么意见,都一起下印,算是内阁统一了意见。

朱翊钧收到浮票的时候,略显疑惑,他总觉得张居正现在失去了当年的锐气,当初他要搞考成法,拳打高拱,脚踢杨博,天下舍我其谁的那骨子锋利看不太到了,反而越发变得保守谨慎了起来,连他的张党嫡系凌云翼都信不太过了。

就凌云翼那个好杀人的恶名,不是朝堂上有他张居正护着,有他朱翊钧拉偏架,凌云翼早就被弹劾掉了,哪里还有他去河南耀武扬威之事?

张居正的慎重,是因为大明在变好,张居正不用赌上一切,去博取一个可能存在的未来,这就是张居正保守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大明还是隆庆末年,万历初年那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张居正现在只会比过去更加锋利。

“他们要借朕七百万两银子,啧啧,果然是国帑,讨饭都比别人要的多!”朱翊钧恶狠狠的朱批了这份奏疏说道:“就知道朕借给国帑的银子没利息,跑朕这里募集资金来了!”

朱翊钧对外借债,利息动辄24%,甚至还会因为战争风险,增加利息,但朱翊钧借给国帑的银子,都是无息的,天下终究是他朱翊钧的天下。

朱翊钧批了这笔银子,对着冯保交待道:“让内帑太监崔敏盯着点,这笔银子但凡是有一点没用到正地方,朕就拿户部是问!”

第519章 皇遁正字斩杀术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450章 知识本就是昂贵的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304章 打起来了,北虏的使团打起来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第353章 不是思维简单,而是这样做效率最高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办法再借给他点儿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八章 大明军容耀天威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一百一十章 张居正还没用力,张四维就底牌尽出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辅可怕,还是陛下可怕?这是一个问题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457章 人性本恶的鸿沟第356章 精纺毛呢的最后盛宴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第451章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第567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二百零三章 读书人最后一丝脸面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与呢绒第499章 知耻,谓有羞恶知荣辱之心第468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459章 叶李十四条划第447章 以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299章 取之于贱儒,用之于贱儒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谭纶,认可谭纶,成为谭纶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第296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第300章 陛下,还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胜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个好主意!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于天下第六十二章 隋珠弹雀,便殿击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装发饷,我们假装打仗第416章 王谦,果然是个纨绔!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六十七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315章 文华殿里,喜气洋洋第370章 两宋男儿戴簪花,人妖物怪齐卸甲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进步第343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二百四十章 火烧长崎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门搬床募军饷,单刀赴会劝贼降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坏了,日后当明公得会算学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六十八章 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一个问题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尝不是一种夫目前犯?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国之宏规,保安之上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四十三章 主少国疑,帝制之下的皇权缺位第446章 氪金战士VS血肉之躯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违,践履之实不可弃,两难如何自解?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
第519章 皇遁正字斩杀术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缚二鸡之力的书生第450章 知识本就是昂贵的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306章 袖手谈心性,甚可羞妇人态第304章 打起来了,北虏的使团打起来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第353章 不是思维简单,而是这样做效率最高第529章 不想当国王的院长不是好船长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办法再借给他点儿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学附加卷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八章 大明军容耀天威第一百八十六章 许愿池里的王八都摇头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须死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401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444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第一百一十章 张居正还没用力,张四维就底牌尽出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辅可怕,还是陛下可怕?这是一个问题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457章 人性本恶的鸿沟第356章 精纺毛呢的最后盛宴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升,大耀东方第445章 戚继光没有等到属于他的十二道金牌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第451章 杀人不一定要动刀第567章 荒地无人耕,起耕有人争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二百零三章 读书人最后一丝脸面第507章 陛下虽然好杀人,但的确是仁君!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无能为力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与呢绒第499章 知耻,谓有羞恶知荣辱之心第468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第329章 京师第二阔少第459章 叶李十四条划第447章 以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第八十七章 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门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经心的炫耀第299章 取之于贱儒,用之于贱儒第一百八十一章 理解谭纶,认可谭纶,成为谭纶第340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第296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义,判尔斩立决第300章 陛下,还是在意我的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胜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数学不会骗人,不会是真的不会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个好主意!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处置他!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于天下第六十二章 隋珠弹雀,便殿击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装发饷,我们假装打仗第416章 王谦,果然是个纨绔!第288章 怎么可能让狗皇帝顺意!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六十七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第293章 肯迁京畿就活,不迁就死第315章 文华殿里,喜气洋洋第370章 两宋男儿戴簪花,人妖物怪齐卸甲第512章 皇家理工学院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进步第343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八十四章 富国以安天下,强兵以诛不臣(为盟主“小飞毯”贺!)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二百四十章 火烧长崎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门搬床募军饷,单刀赴会劝贼降第一百四十六章 毁天下非官式书院,禁聚徒讲学第559章 大明举重冠军朱翊钧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赃不均、赏罚不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坏了,日后当明公得会算学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六十八章 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这是一个问题第六十一章 知行并尽,表里如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开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尝不是一种夫目前犯?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国之宏规,保安之上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创造发明?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四十三章 主少国疑,帝制之下的皇权缺位第446章 氪金战士VS血肉之躯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第361章 你不用,还不让别人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违,践履之实不可弃,两难如何自解?第516章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