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吾将上下而求索

送走了黑牛,赵刚又去兵工厂转了转,几个月前已经可以批量制造1893式步枪,赵刚对这几个月的进展还是充满希望。冬日的连山关和摩天岭落满了白雪,将它们打扮成两个白盔白甲的武士。更显得雄伟无比,一路上到处银装素裹,让人看了心情舒畅,赵刚与几个亲卫骑马缓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十几里路程不知不觉地就到了。

守卫见是赵刚,不敢怠慢急忙将他让了进来,一个管事的在边上伺候着,赵刚问道:“詹总办在哪里?”

那管事的还没说话,就听外面传来一声巨响,直如平地响起一声雷,连地面都如地震般簌簌颤抖。那管事的被吓得一脚跌倒在地,旁边亲卫愣了一下后马上围住赵刚,此时兵工厂已是一片混乱,几面铜锣敲响喊声连成一片。

赵刚一摆手,先教亲卫散开,又对那管事的说道:“先不要慌,今天是不是在实验新武器?”

那管事的本来蒙蒙的,见赵刚如此镇定心里也不那么慌张了,站起来回话:

“大人,今天是在实验新的75mm速射炮。”

赵刚点点头,75mm速射炮是赵刚最近才想到的,现在的火炮技术的最大进步在于制退复进器的发明,从而使管退炮取代了架退炮。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火炮的炮身系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即所谓刚性炮架。刚性炮架火炮发射时炮架受力大,炮管连同炮架整体后坐。因此,不得不把火炮设计得很笨重,造成在战场上的机动困难。又因发射时整个火炮产生较大位移,重新复位和瞄准都很浪费时间,使发射速度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火炮设计者尝试着在炮管与底座之间安装一个缓冲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的作用力。经过长期摸索,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火炮的水压弹簧式制退复进机终于被创制出来。这是火炮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突破,它标志着火炮从架退时代进入了管退时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大部分国家都认为水压弹簧式才是唯一实现制退复进的方法。

但是在原来的历史上,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最早是由法国人莫阿于1897年首创的,先装在75毫米野炮上。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之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之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即发生一种抵抗力,以徐徐制止炮身后坐。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之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在一战中,法国人的75mm火炮每分钟30发(最大每分钟45发)的速度猛轰德军,而德军采用新型的77厘米速射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发6.85公斤重炮弹。在完美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协助下,法国1897型速射炮在弹重更重、射速更高的情况下仍旧可以完美演出。更重要的是,虽然射速如此之快、后座力是如此猛烈,整门火炮在持续射击下几乎不会产生位移,因此炮手可以轻易地在每一次射击间,调整射击诸元以修整弹着点。

经过一战之后,所有的争论都消失了,水压气体式成为了火炮的唯一选择。

而赵刚来看,水压气体式速射炮制造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远比水压弹簧式要容易得多,这对于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但是,刚才的实验显然是失败了,并且可能引发了周围弹药的殉爆。

赵刚有些心烦,到了清朝以来他无往不利,不自觉地将自己看成了超人,想以一人之力改朝换代。这次事件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浇醒了他,让他认识到现在中国的底子还很薄。

突然间,门被打开了,一个人夹带着一阵冷风跑了进来,进了门来却发现赵刚在屋里面,就愣了一下。赵刚一看原来是总办詹天佑,直到他现在需要人手,就笑着说:“詹总办,在兵工厂,我听你的,你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

詹天佑被赵刚的话吓了一跳,但是事情紧急,拖延不起,也笑着说道:

“赵大人,您安坐在这里稳定军心就好了,我这里一会就好。”

说完这些,詹天佑就将管事的吩咐几句,人有一阵风般的出门了。

过不多时,门外的嘈杂声渐渐小了,有过片刻,詹天佑进门向赵刚施礼:

“赵大人,真是对不起,刚才的试验失败了。”

赵刚心里咯噔一下,虽然他知道大致是武器试验失败,但是真正听到这一消息还是十分不高兴,赵刚问道:

“人员损失如何,失败的原因找到没有?”

詹天佑有些沮丧,打起精神说道:

“实验火炮时一共有7名火炮研制人员12名操作人员都在场,全部……遇难。”

赵刚黯然,兵工厂人数虽多,但是研究人员不过百余名,操作员也不过百余。这次爆炸一下子折损了十分之一,可谓损失巨大。

赵刚有心训斥詹天佑,但是看詹天佑难过的样子又不忍心,就问道:

“原因查明了没有?”

詹天佑摇摇头:

“还没有,等查出来我写个折子说明一下,顺便辞去这个总办之职。”

赵刚大惊,急忙安抚道:

“天佑兄何必如此,自办兵工厂以来成绩斐然,些许挫折怎么就想此辞官呢?”

詹天佑长叹一声:

“赵大人,近来身心皆疲,兵工厂识字之人不过百余,其他数千人员皆不识字,所有工序必须手把手教,即便如此,也是常有疏漏。前几日,一弹药装填员误将弹药填满炮弹,幸好当日检测检出,方不致酿成大祸。今日之事,多半是炮弹装药太多所致。”

赵刚点点头,心里也是毫无办法,在清朝根本就没有多少懂得洋务的人。而要先在培养的话,一个人才培养起来要十几年,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又安慰了詹天佑几句,赵刚悻悻的离开了兵工厂,回到了家中。

第22节 装甲对装甲第36节 困兽犹斗上第5节 太白楼上试金甲第17节 俄国-泥足巨人!第99 PK轰炸第74节 新年新石油第49节 大白舰队(上)第5节 英帝国的衰败第24节 鹬蚌联合 血拼渔翁第46节 血战(十三)第14节 美国陆军-无能的代名词下第33节 巨舰(上)第44章 螳螂捕蝉第19节 中亚自治同盟第3节 吏治难清第36节 禁烟(三)第34节 特战雄兵(一)第8节 上树抽梯(下)第25节 海参崴大海战(上)第37节 困兽犹斗(中)第3节 北京条约第28节 对日的最后一战第2章 手谈(下)第42节 水库三日谈(六)第34节 大清皇家海军的诞生第49章 刺马(下)第16节 文字狱第55节 血战(二十三)第55节 血战(二十三)第15节 霸王别姬(下)第7节 因祸得福(下)第2节 瘟疫退散第44节 赤字搞教育(上)第31节 盘古计划五十节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第10节 断粮(下)第65章 光头党的末日第35节 蝴蝶效应(上)第68节 铁流(七)第34节 三貂岭大捷(下)第24节 侦缉营的未来(上)第3节 北京条约第49节 大白舰队(上)第45节 血战(十二)第34章 打不过可以忽悠第28节 升龙计划-突破东线第9节 血战拉法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5节 海兰泡之战(中)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35节 禁烟(二)第48节 胜第10节 东方第一大军港的背后(下)第14节 乱局第33节 巨舰(上)第1节 布尔战争(上)第28节 空袭第7节 血腥执法第53节 设想俄罗斯公国第16节 特混舰队的威力第30节 日本投降第6节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第34节 三貂岭大捷(下)第12节 断碑山第48节 宿命对决(六)第39节 谈和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54节 血战(二十二)第25节 北洋阅兵(中)第73节 铁壁的失败(下)第44节 特战雄兵(十一)第71节 中南行省第26节 海参崴大海战(中)第39章 拖刀第28节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第7节 大战之前第57节 英德谈判(下)第16节 兵贵神速(二)第73节 铁壁的失败(上)第19节 新“无畏舰”第48节 血战(十五)第32节 黄雀会议下第50节 大白舰队下第19节 热血贯长虹第43节 血战(十)第26节 北疆鏖战(七)第18节 前进第1节 西北偏北第17节 兵贵神速(三)第72节 直插美国心脏大结局中华一统第4节 得蜀望中国第87节 余波未止第40节 奇袭?(上)第26节 战列舰的威力第50节 血战(十八)第34章 打不过可以忽悠第13节 御寇之器第28节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第7节 大战之前
第22节 装甲对装甲第36节 困兽犹斗上第5节 太白楼上试金甲第17节 俄国-泥足巨人!第99 PK轰炸第74节 新年新石油第49节 大白舰队(上)第5节 英帝国的衰败第24节 鹬蚌联合 血拼渔翁第46节 血战(十三)第14节 美国陆军-无能的代名词下第33节 巨舰(上)第44章 螳螂捕蝉第19节 中亚自治同盟第3节 吏治难清第36节 禁烟(三)第34节 特战雄兵(一)第8节 上树抽梯(下)第25节 海参崴大海战(上)第37节 困兽犹斗(中)第3节 北京条约第28节 对日的最后一战第2章 手谈(下)第42节 水库三日谈(六)第34节 大清皇家海军的诞生第49章 刺马(下)第16节 文字狱第55节 血战(二十三)第55节 血战(二十三)第15节 霸王别姬(下)第7节 因祸得福(下)第2节 瘟疫退散第44节 赤字搞教育(上)第31节 盘古计划五十节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第10节 断粮(下)第65章 光头党的末日第35节 蝴蝶效应(上)第68节 铁流(七)第34节 三貂岭大捷(下)第24节 侦缉营的未来(上)第3节 北京条约第49节 大白舰队(上)第45节 血战(十二)第34章 打不过可以忽悠第28节 升龙计划-突破东线第9节 血战拉法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5节 海兰泡之战(中)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35节 禁烟(二)第48节 胜第10节 东方第一大军港的背后(下)第14节 乱局第33节 巨舰(上)第1节 布尔战争(上)第28节 空袭第7节 血腥执法第53节 设想俄罗斯公国第16节 特混舰队的威力第30节 日本投降第6节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第34节 三貂岭大捷(下)第12节 断碑山第48节 宿命对决(六)第39节 谈和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54节 血战(二十二)第25节 北洋阅兵(中)第73节 铁壁的失败(下)第44节 特战雄兵(十一)第71节 中南行省第26节 海参崴大海战(中)第39章 拖刀第28节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第7节 大战之前第57节 英德谈判(下)第16节 兵贵神速(二)第73节 铁壁的失败(上)第19节 新“无畏舰”第48节 血战(十五)第32节 黄雀会议下第50节 大白舰队下第19节 热血贯长虹第43节 血战(十)第26节 北疆鏖战(七)第18节 前进第1节 西北偏北第17节 兵贵神速(三)第72节 直插美国心脏大结局中华一统第4节 得蜀望中国第87节 余波未止第40节 奇袭?(上)第26节 战列舰的威力第50节 血战(十八)第34章 打不过可以忽悠第13节 御寇之器第28节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第7节 大战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