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诸侯

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诸侯

还没等洛苏将申酉与周韵扶起,就又有几人朗声拜倒,请求外镇。

洛苏以及席中众人转头一看,是姬姓张氏、姜姓纪氏、许氏三家的族长。

洛苏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连忙将几人扶起,口中说道:“诸公的心思,孤已经知晓了,身为素王的子孙,孤心里自然是愿意的。

只是孤毕竟不是总摄王政事,明日孤会在摄政会议上提出来,让另外几位诸侯进行表决。

这等壮我邦周的大事,问题不大,诸公可以安心。”

姜姓纪氏的族长本来还准备思考一下,可是刚刚申氏那一段话,直接戳到了他的肺管子。

申氏不过是百年之前与吕氏有些竞争,纪氏可直接就是从吕氏出来的分支!

试问哪个分支没有将主家干翻的心思呢?

真实历史上从嬴姓赵氏分出来的秦氏,杀起赵国王室来,可是一点都不手软。

不是每一个主家都像洛氏那种,对分支态度比较好的。

宗法制度将人生来就分出了高低尊卑,他们这些分支面对高傲的主家,只能说很难受。

对于纪氏来说,留在王畿之中,永远都比不过世代与天子联姻的吕氏。

纪氏人数众多,势力庞大,完全能够将大量人力物力调往封国的同时,保持在王畿一定的影响力。

用王畿的一部分权力换一个自由的封国,纪氏认为这算是很划算的买卖,值得一试。

许氏则是在王畿之中处于失势的地步,由于家族人才的缺少,历次官制的微调,一点点将许氏掌控的权力剥夺。

现在族中嫡系终于出现了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但是许氏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将他推到上卿的位置上。

畿内诸侯的位置确实清贵,虽然上限被锁死,但在世卿世禄的制度下,即便是许氏这种人才匮乏的家族,也能把持权位这么多年。

畿外诸侯就不一样,征讨蛮夷不利,是可能身死国灭的,但是他们这些年待在洛邑之中,见到最多的就是东部诸侯。

在齐国、洛国、宋国、卫国,这几个大国的强力打击下,东夷的势力已经削弱到了极点,现在的东部诸侯国,只要不故意找事,根本就半点危险都没有。

许氏耳濡目染之下,加上这些年邦周实力的膨胀,他对周初时期夏君夷民的难度,大概是有了什么误解。

姬姓张氏是这里面最不同的一个,张氏的族长张绍是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从齐侯吕白前往镐京的那一长串头衔之中,隐约判断出了洛苏是要重新振兴镐京,今天宴会之中发生的事情,证实了他的猜测。

想要振兴镐京,就要彻底打通两都之间的通道,起码要达到东部那种程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夏夷不分,大片的土地上还生活着无数的戎狄部落。

在张绍看来,未来的十几年,洛苏会逐渐将他们这些畿内的大贵族分封在镐京与洛邑之间的土地上,就像素王当年营建洛邑王畿一样,将那片土地当作邦周的核心来经营。

那边土地地理位置是比较优越的,北上可以与晋国等姬姓诸侯已经开拓过的土地接壤,南下有无限广阔的空间。

史书上记载,素王时期就想要实行这个计划,结果东部开拓太成功,无数的土地与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洛邑与各个诸侯国之中,吸引了整个邦周的资源,导致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其余地方的开拓。

结果在素王薨后,两都制的计划搁置了数十年,直到现在,才由他的直系后裔洛苏再次发起。

洛苏很巧的挑了一个洛邑王畿力量过剩,再不向外转移矛盾就要爆炸的阶段。

最重要的是,试图推动计划的洛苏,恰好有足够的威望、足够的权力以及良好的政治信誉,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洛苏能够知道他这一番分析,也要给他点赞。

虽然洛苏主要的目的,一是延缓王畿内的土地不由自主的向公卿大贵族流动的趋势,改善王畿的财政问题,二是缓解大贵族与小贵族之间的土地兼并导致的政治问题。

但构建真正的两都制,加强对中西部的力量投射,最终重建镐京的防御,乃至于天子西迁,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把最难的事情做完,这样自己的儿子就能接过一个比较平稳的三公之位。

不论是这些人心中到底如何想,洛苏自己已经很满意今天晚上的成果,他邀请来的十七家大贵族,八家表态支持,一半的数量代表这件事的主动权已经彻底到了他的手中。

现在九家就感觉有些尴尬,表面上看,从宴会开始,洛苏从来没有说过要求他们出镇。

这都是另外八家自作主张,自己求着洛苏,希望能够以摄政会议的名义,下金玺诏书,赐予他们诸侯的金册。

全凭自觉,这就很尴尬。

有的诸如姬姓王氏,他们是王族子孙,与王室的关系最是亲近,历代天子也信任他们,是真的不愿意离开王畿。

还有的诸如姒姓杞氏,畿外已经有一个杞国,还是公爵国,他们出去立国,诸侯会盟时还要向杞公行礼,甚至作为主宗上国,一定会被打秋风,这就让他们感觉很难受。

而且他们在王畿内的权势确实很大,稳定上卿,甚至偶尔能位列三公,采邑也极大,不亚于百里的公侯之国,这可是王畿之中的肥沃之田。

洛苏虽然说的好听,即使出镇也会保留畿内诸侯的身份,但政治需要的是平衡。

即使洛苏答应,其他的氏族也不会答应,一旦大量的族人出镇封国,王畿内的权力是一定要让渡的。

那些没有能力与威望,还死守权力不愿意放手的,只会成为众矢之的,被人群起而攻之,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洛苏仿佛没有看出场中气氛的尴尬,开怀笑道:“孤添为摄政会议诸侯不久,今日见诸公就是希望各位贤才能为国效力,果然诸公今日便给了孤一个大大的惊喜。

孤的先祖是能沟通上天,管理人间之事的玄圣素王,孤幼时读素王治政书,素王称自己为至诚之人,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所以素王执政、治军、治民,无往不利,无事不成。

孤今日也有了这一丝至诚之感,素王大行封建,开拓东夷,邦周得以兴盛,今时孤再行封建,开拓西戎,邦周必然天命永昌啊。”

侍女为众人斟酒,纷纷陪着洛苏一饮而尽,但是所有人都敏锐的捕捉到了“开拓西戎”这个词汇。 众人立刻心神激荡起来!

“果然如此。”张绍不动声色的环视了宴会上的一圈人,心中暗暗为自己的前知有些得意,“今日洛侯的目的就是我等十二家,现在有三家答应,张氏是其中最强的一个,看来这一次开拓西戎,我张氏要拔头筹了。”

上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就是东征以及后续的封建,开拓东部的红利直到现在都没有吃完,还在源源不断的给洛邑王畿供血,诸如齐国、宋国、洛国,这些大国每次诸侯会盟献礼环节都是中心焦点。

当初邦周实力可没有现在强,每一个就封的诸侯都是自己单打独斗,若是现在十七家一起,能大规模的出去就封,新建立的邦国之间还能守望相助,比起当初,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这下除了几个人比较坚定的氏族之外,又有四人下定了决心,要出去拼一把,反正畿内的地位最多就是下降一些。

洛苏的目光另外几个人脸上扫过,脸上带着笑,眼底却是寒光凛冽,十二家大贵族出镇,王畿之中的权力一定会出现真空,他可不是给别人做嫁衣的大善人。

之所以这么礼貌的请你们来喝酒商量,是因为你们联合起来确实强大,但现在你的盟友已经是我的盟友,那伱们这些人不出镇也得出!

……

翌日的摄政会议上,齐侯缺席,其他人包括摄政王太后都在,洛苏将这件堪称三十年内最大的事情说了出来。

“目前的情况是,十二家大氏族愿意派出起码一半的族人出洛,其中嬴姓三家与许氏甚至愿意让七层以上的族人派遣出去,他们派出了家族的嫡子,费氏甚至将嫡长子派了出去,是铁了心要回归祖地。”

摄政王太后是最惊喜的,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昂扬了起来:“洛公真不愧是邦周第一重臣,这些年王畿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本宫一直压着很多采邑没有分封,这些年偶尔也知道有许多怨愤之言,洛公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是了了本宫的一块心病。

不愧是素王之后,能人所不能,昔年武王说素王是邦周之中最有才能的人,有他辅佐天下才能安定,后来素王果然安定社稷,兴盛邦周。

现在天子年幼,有洛公这样的重臣辅佐,他才能安稳坐在王位上啊。”

洛苏微微笑道:“王太后谬赞了,素王是天人化生,岂是臣所能相比的,这些事不过是拾人牙慧,本分之作罢了。”

摄政王太后摆摆手道:“洛公莫要谦虚,这件事涉及的贵族极多,其中关系繁杂,本宫知道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便全权交给洛公了,摄政会议之印,由你一言而决。”

列席的另外几人齐声道:“臣等听命行事。”

如今理论上整个邦周最有权力的人就在这里,王畿庞大的力量在这股政治力量的面前开始展现。

诸侯会议的金玺诏书很快就将这件事情在王畿之中公布,然后让四方信使,到各个诸侯国中,昭告天下。

“寡人曾问政太师,太师曰素王曾言,邦周兴盛的关键就在于任命贤良的人才,制定有益的制度,现在寡人有摄政会议诸侯辅佐,素王后裔洛氏苏,有先祖之风,胸怀经天纬地之才,是能够托付天下的大贤。

素王为邦周定下分封、宗法、礼乐,所以有邦周的兴盛,数十年来,分封废弛、宗法松懈,寡人痛心疾首,这是邦周天命衰落的象征啊。

素王薨前曾言,礼崩乐坏之日,邦周天命即终,寡人授王命于摄政会议,决心振作邦国,再起封建,布告天下诸夏,咸使闻之!”

在南方册封了四位侯爵之后,王畿一次性册封了十二位诸侯,如此大规模的册封,整个邦周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嬴姓费氏来,封为费侯,赐予秦川之地百五十里的沃土,由嫡长子前往封国就封,另外赐下钱粮布帛若干。

姬姓周氏韵,封为西周侯,赐予土地百五十里,封在伊洛之西。

姜姓申氏酉,封为申侯,封在镐京之北,同样赐予土地百五十里。

为了区分申侯酉与先前册封的申侯伯,申侯酉称为西申侯,申侯伯称为南申侯。

姬姓张氏绍,封为张侯,封在晋国以西,镐京以北,赐予土地一百里。

嬴姓徐氏、江氏,封为伯爵,但特别加恩赐予一百里的土地,允许使用侯爵的乐器与鼎器,但不允许使用侯爵的礼器,同样封在秦川,与费国守望相助。

姜姓纪氏,同样封为伯爵,加恩赐予一百里的土地,只允许使用侯爵的乐器。

姒姓陈氏,姜姓许氏、谢氏、高氏,姬姓李氏,全部分封为伯爵,按照旧例赐土七十里。

这十二个封国基本上在镐京与洛邑之间的关键位置上,依山傍水,兵家重地。

【你的家族在历史上重重的留下了痕迹,你的家族再次加速了历史的进程,系统会逐渐的加强历史修正力的存在,你的气运点增幅速度加快了。】

“嗯?”

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动了姬昭。

……

上一次四个侯国的分封完成的很简单,因为三个王子以及余修的人事关系都非常简单,只要带走亲信以及财物就可以。

但是这一次的十二家,各个都是畿内大贵族,不说他们在政治方面的影响,仅仅是经济关系就是极其的错综复杂。

姬昭所设立的宗法制度规定,庶子成年就要分家改氏,另立小宗,成为自己这一脉的始祖,不允许再祭祀主家的祖宗。

嫡子不需要改氏,但是到了第四代就需要改氏,这证明双方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下一代已经不是公室,而只是公族。

现在的邦周之中,为了加强公室的力量,很多都没有严格执行第二条,但即使这样,那些庶子所分出的氏依旧是极多的。

他们中的大多数依靠为主家工作、追随主家为天子服役而生存。

以嬴姓三氏为例,费氏、徐氏、江氏,都是族中的大宗,这些贵族没有生存压力,相当能生,嫡子不多,但是庶子一堆,依附他们生存的小宗有几十个。

同姓不婚,小宗之间因为婚配,经济之间的联系是很复杂的。

……

西周中期曾短暂存在的摄政会议,是中国王制时代第一个具有贵族共和性质的执政机构,在它存在的五年之中,一批思想先进、能力卓绝的奴隶制贵族,推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

这个时代的繁盛,证明了由一群经验丰富的职业官僚掌控国家,是可行的,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通史·西周卷二》

第321章 孝第279章 吕雉摄政,封侯拜相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56章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502章 人世间的悲哀第253章 攻楚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开启(卷末)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113章 邀请墨家入洛第679章 英侯国,风云下,公子在等你!第21章 四姓公卿第47章 管吕之交第444章 触动灵魂的问题第410章 准备迁徙列侯第920章 死亡之语(不够3000字,今天会再补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第978章 诸事落毕第570章 洛川上书!第972章 让子孙万代享福第332章 阴云第99章 楚国:中原,我又回来了第34章 镐京大战第812章 手掌江左权!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962章 秦国第584章 大汉诸豪门第203章 韩信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924章 进宫第88章 楚国项刺,为王赴死第621章 洛空你个王八蛋!第447章 高低端路线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883章 洛苏第二次讲道,开明政治!(8400第734章 全都在超神!第958章 就由你来做皇帝吧第418章 一切的结束第420章 番外:姬昭见刘彻第775章 风雪间吾族于此而立!第591章 贾文和夜奔洛子明第20章 齐侯向西第139章 大齐和大魏都天下无敌第639章 看看人第720章 怎能不复仇呢?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第291章 恐怖的功臣集团第52章 合纵扼楚第300章 洛仲堪第330章 薨第553章 洛琪谋皇宫第210章 诸夏,洛氏回来了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第49章 三战定乾坤第707章 洛燕献策第283章 汉廷的对洛人大杀器第104章 晋国人最强的天赋:内斗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640章 蔡琰与洛女第136章 燕国惊变第385章 匈奴小霸王第506章 薨!第442章 风暴第11章 祁岩之盟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414章 进击的霍去病第399章 为盟主竹兰白菜加更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400章 为盟主运营官早睡少睡加更第274章 风雷雨雪,听吾号令第816章 践踏庙号体系!第631章 谥号第425章 惊变第804章 卷终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第340章 夺权第724章 赵国艰难!第246章 韩信表示听洛采的第611章 洛空指点刘玄德第570章 洛川上书!第981章 本地主义,诸国伐唐!第19章 洛邑与镐京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672章 皆大风起!第545章 旧的时代结束了!第256章 我是楚人的王,诸夏的天子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诸侯第956章 天下暗流第587章 李文忧选贤举能,贾文和欲图大事第768章 支线番外:素王神庙大祭司洛星第410章 准备迁徙列侯第57章 晋国五公子第951章 蓬莱道大行台尚书令第96章 宋国下场,筹谋周天子第425章 惊变第631章 谥号第82章 我吴国又没参加弭兵之盟,打楚国没问第408章 刘彻的宏伟计划和觉悟
第321章 孝第279章 吕雉摄政,封侯拜相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56章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502章 人世间的悲哀第253章 攻楚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开启(卷末)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113章 邀请墨家入洛第679章 英侯国,风云下,公子在等你!第21章 四姓公卿第47章 管吕之交第444章 触动灵魂的问题第410章 准备迁徙列侯第920章 死亡之语(不够3000字,今天会再补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第978章 诸事落毕第570章 洛川上书!第972章 让子孙万代享福第332章 阴云第99章 楚国:中原,我又回来了第34章 镐京大战第812章 手掌江左权!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962章 秦国第584章 大汉诸豪门第203章 韩信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924章 进宫第88章 楚国项刺,为王赴死第621章 洛空你个王八蛋!第447章 高低端路线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883章 洛苏第二次讲道,开明政治!(8400第734章 全都在超神!第958章 就由你来做皇帝吧第418章 一切的结束第420章 番外:姬昭见刘彻第775章 风雪间吾族于此而立!第591章 贾文和夜奔洛子明第20章 齐侯向西第139章 大齐和大魏都天下无敌第639章 看看人第720章 怎能不复仇呢?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第291章 恐怖的功臣集团第52章 合纵扼楚第300章 洛仲堪第330章 薨第553章 洛琪谋皇宫第210章 诸夏,洛氏回来了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第49章 三战定乾坤第707章 洛燕献策第283章 汉廷的对洛人大杀器第104章 晋国人最强的天赋:内斗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640章 蔡琰与洛女第136章 燕国惊变第385章 匈奴小霸王第506章 薨!第442章 风暴第11章 祁岩之盟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414章 进击的霍去病第399章 为盟主竹兰白菜加更第317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400章 为盟主运营官早睡少睡加更第274章 风雷雨雪,听吾号令第816章 践踏庙号体系!第631章 谥号第425章 惊变第804章 卷终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第340章 夺权第724章 赵国艰难!第246章 韩信表示听洛采的第611章 洛空指点刘玄德第570章 洛川上书!第981章 本地主义,诸国伐唐!第19章 洛邑与镐京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672章 皆大风起!第545章 旧的时代结束了!第256章 我是楚人的王,诸夏的天子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诸侯第956章 天下暗流第587章 李文忧选贤举能,贾文和欲图大事第768章 支线番外:素王神庙大祭司洛星第410章 准备迁徙列侯第57章 晋国五公子第951章 蓬莱道大行台尚书令第96章 宋国下场,筹谋周天子第425章 惊变第631章 谥号第82章 我吴国又没参加弭兵之盟,打楚国没问第408章 刘彻的宏伟计划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