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弘文阁

设在思善门的弘文阁是仁宗朝所立。之后虽说在宣德初便罢了弘文阁,但地方终究仍然在。由于昔日的首要目的不仅仅是助益学问,还有广知民事的作用,所以那些一度被选入这里的翰林五经学士,如今都各有各的用场,有的在翰林院,有的在太常寺,甚至还有的在都察院巡查学政,总而言之,弘文阁虽已经不在了,那些曾经在其中呆了几个月的人们,却很喜欢在见人的时候自陈出身。

“想当年,我可是弘文阁的!”

这句豪言壮语原本只有十几二十个人敢说,但如今皇帝将在弘文阁开经筵,并将单纯的讲学变成讨论国事,这个消息一出,首先炸开的就是今科进士,然后是翰林院,最后才轮到都察院六部。那些曾经以为要在翰林院苦熬岁月的新科进士们,那些还在苦苦研读学问的庶吉士们,如今突然有了这么一个舞台。哪怕是旁观的舞台,自然是喜不自胜。然而,朝廷毕竟有律例制度,从前文华殿的经筵尚且要筛了再筛人,更何况如今更小一圈的弘文阁?

于是,当消息传出,说是阁臣和部堂重臣各行荐举的时候,那些往日就门庭若市的地方差点就没被人挤破头,甚至冷冷清清的杜学士胡同亦是如此。张越虽还不是尚书,可他毕竟正管着兵部,虽不至于如会试殿试前满满当当的墨卷,可上门拜访的同乡同年仍是不少,就连兵部的陈镛史安等等亦是领会到了一把狐假虎威的意味。

杨士奇等人都是极其注意人才的人,第二天就把荐举的名单交了上去;张越亦是和其余部堂一样交了自己的——除此之外,他早在几天前就通过王瑾另外递进去了一份,这上头的名字皇帝必定会通过东厂反复审核,这便是所谓的御准。上上下下加在一块,除却部阁重臣之外,此次经筵的讲学官加上特召官,竟是不下于六七十人。

所幸当初弘文阁虽开了没多久,里头的地方比文华殿小,但好在还能容得下这么多人。这天早朝之后,奉诏的官员就都赶到了这里,这时候也没人在乎时辰是不是到了。而由于皇帝又说在京官员皆可旁观,因而哪怕是不少没资格的人,也都撂下事情赶来了。

更诡异的是,往常虽有勋贵知经筵。可这只是一个名头,除却那个不得不来听文官讲学的倒霉蛋之外,别人都不会来,可这一回,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就连定国公徐景昌也过来凑热闹了。而鲁王世子朱泰堪以及祥符王朱有爝的到来,则是让议论纷纷的人们稍稍安静了一会,但也只不过是让那些商量声变成了窃窃私语。

原因很简单,今次的议题除了藩王,还有厘定天下田亩和武举法,宗室文武都涉及到了,谁敢不来看看究竟会有人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毕竟,谁也不知道天子会听谁的。

巳时二刻,张越和刚刚接任吏部尚书的郭琎一块进了思善门。两人资历年龄相差甚多,但圣眷上也是相差甚多,郭琎这尚书之位才坐上没多久,就在选官上吃了当头一棒——原先他在署理吏部事务时曾经亲手放掉了三品以上的选官权,如今坐稳了位子,这权力仍是要不回来。他自己倒也罢了,可吏部之内的其他官员却是抱怨连连。所以他刚刚和张越这一路走来,忍不住边走边叹气,又是大倒苦水。

别人乐意找自己诉苦,张越这个听众也颇为称职,嗯嗯啊啊附和一阵,时不时还劝解两句。想想郭琎也是可怜,分明已经熬够了资历年限,可人望两个字偏偏是卡了他多年,如今成了尚书还是战战兢兢。更何况,兵部右侍郎之职无疑是如今吏部最头疼的,郭琎虽不得做主,部阁大佬们也已经各自推选了人,奈何这些人竟是没一个能在皇帝那儿过关的。而且极其古怪的是,往日一个侍郎出缺,人们甚至会明争暗斗打破头,这次候选人自个也热情不高。

“元节,说实话,上头杨阁老他们还以为是我在使绊子,天知道我夹袋里头也多半是些四五品的低品官,你要是自己有人不如知会一声,免得我难做。”

郭琎趁着其他人还远,很是无奈地低声说:“如今吏部的选举渐渐分了京城和地方,布政使回来要是能任侍郎,他们就该高兴得跳起来,所以往日争的人多,可兵部这个侍郎之位……不是我说,人人都觉得,要不是你这个年纪,尚书就是你的;可就算你如今没挪动一步。尚书也还会空着等你,没个盼头,所以,倒是刑部那边的缺口人人都盯着,兵部这平日最顶尖的好地方反而没人肯来。而且,兵部这几年的光景有些微妙,甚至有人说不是善地。你在京官任上几乎都是在兵部,应当知道怎么回事。”

张越当然知道怎么回事。自从方宾自杀之后,接下来是赵羾,赵羾之后是李庆,李庆之后是张本,就没一个人能把尚书之位稳稳当当坐长久的,就连冯侍郎这个倒霉的侍郎也没干上三年。对于矢志稳中求进的京官来说,兵部不是善地这个原因,大约和他张越名声在外一样,并列排在兵部官不好当原因排行表的前列。

所以,这回倒是轮到张越无奈了。冯侍郎出缺,他倒是提过一个中规中矩的人选,可皇帝那儿似乎不太满意,所以兵部只是补了武选司和职方司的几个缺,部堂高位不但空着尚书,就连右侍郎也是留白。想想刑部那边因为尚书金纯出缺而挤破头的场面,他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头疼。要知道,兵部的司官加上他,平均年龄大概是部院之中最低的。

眼下时辰还没到,高官们自成体系,翰林们各自扎堆,至于其余有闲的司官们或是依同年,或是依同乡,三三两两凑在一块,寻思着待会该说什么。至于勋贵们,则是全数围在英国公张辅身边,离得文官们老远。显得泾渭分明。

“对了,还有你提的这武举法。”郭琎平日和张越抬头不见低头见,可却很少有这样大段大段的空余时间可以聊天,所以话匣子渐渐有些刹不住车的架势,“元节,说一句实话,你家里头出了两位顶尖的勋贵,可你得记着自己是文官。文武殊途,武举怎能和文举相提并论?当初立国之初就在黄册上单列出了军户,要选武官只要在武选上头多花些功夫就行了,何必再过五关斩六将设什么武举,这得花费多少钱?再说了,别说咱们,就是英国公他们,只怕也觉得这是多事,难道你还打算砸了军户的饭碗?”

文贵武贱虽说曾经被明朝中后期的文官们奉作是祖宗家法似的金科玉律,一省总兵到了兵部甚至要行下跪礼,但在如今这个最好的时代,武官虽说在实权上并不占优势,却仍旧享受着超品的待遇,路上遇着部阁台院的大佬们,甚至可以安然享受让路。所以,多年来苦苦挣扎提升地位的文官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希望在科举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挤进一个武字来。

“郭尚书的意思我明白,只不过,武举之法是本朝初就定下的,只不过六岁一考,如今早已经名存实亡。再者,若是一味军职世袭,过了两代三代,再没了先前的尚武传统又如何?须知文官虽有恩荫之法,正一品也只得荫一子正五品用,如此尚能激励后人分发。只升不黜,无异于鼓励人浑浑噩噩。”

“可是……咳,我也不说了,待会你听听经筵上头别人说什么。总之,这事情牵扯大了。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人说了一阵话,又有其余几位尚书陆续来到。须臾,便有一个太监一溜小跑上来传话,说是圣驾已经起行,众人自然从刚刚有些杂乱无章的排班中退了出来,各自依着品级和往日的站次等等站着迎候,只是彼此间仍是少不了眼神交流。

尽管经筵从明初就有,但素来是无定日,完全都是凭天子心情。按照这次礼部紧赶慢赶上呈的仪制,地方应该定在文华殿,诸官在丹墀下五拜三叩头之后,然后按照繁复的规矩展书奏讲。只不过,那题奏上去没多久就被皇帝驳了,说这是讲书,不是磕头,再说地方已经定了设在弘文阁,还提文华殿干什么?于是,此时此刻御驾行来,众人不过是一叩头,便依次按照官阶高低进了弘文阁,但更多的人却是挤在外头。

经筵从前每年都会开上好些次,但素来都是以讲四书五经为主,而且是往往那些圣贤书上简简单单的一条经义,口若悬河的翰林讲读们能引申出一大堆拗口的大道理来。而讲史的时候就更加繁复了,讲官们往往会事先预做准备,把历朝历代那些昏君奸臣的事反反复复讲上多遍,无非就是提醒皇帝以此为鉴。只不过,相比汉唐时的盛况,在宋朝确定了讲官侍立之后,如今的讲官地位大不如前,不但只能站着听讲,而且展书时必定跪进,因而在旁边站着的其他官员无法轻易动弹,脖子一个个都酸得很。

张越已经是有些昏昏欲睡了,只能靠不时轻轻攥紧拳头来提醒自己千万别真的睡过去——再看御座上天子那说不上很美妙的表情,他哪里不知道朱瞻基也不耐烦得紧。果然,当今天例行的半个时辰讲书结束之后,那讲官才退下去,朱瞻基旁边侍立的王瑾便立时宣布今日商议那三件事的章程。尽管这是事先已经公布过的,但此时重申一遍,上上下下自是听得仔仔细细。

其一,掣签论国事。其二,不得擅自咆哮喧哗。其三,言之有物者赏,言之有过者不罚。其四,部院阁臣只听不语。其五,哗众取宠者逐……

林林总总一共九条规定,虽还谈不上十分健全,但也防范了不少只会抨击不会建设的那些大嘴巴。所以,当上首的王瑾亲自掣签的时候,廷下经荐举可以发言的官员们无不是翘首企盼,尤其是那些三四十的壮年人,就连站在后排的张赳和顾彬也忍不住往那只掣签的手瞧去。他们一个只是存着来学习的念头,另一个则是杨士奇的举荐。尽管知道未必有建言的机会,但连着几个晚上,顾彬都在努力准备,毕竟,他不为自己也得为了杨荣着想。

“翰林侍读学士,李骐!”

这个名字虽不算耳熟能详,但只要是经科举出身,亦或是在朝中留心人事的,都知道那是谁。就连张越也忍不住举目望去,要知道,那竟是自己那一科的状元。说来至今不过九年,李骐因状元而得赐翰林院修撰,之后又主持过应天府乡试,兜来转去都是在翰林学官上转悠,九年资历熬下来,还是因为学问扎实而特赐翰林侍读学士。此时,见那个面色沉静的中年人出列行礼,朗声出言,张越不禁想起了自个的那些同年们。

“……然我朝太祖皇帝制度,宗室其生请名,其长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然数十年来贤愚杂出,多有祸害百姓为乱地方者……然宗藩事乃祖制,若轻言因罪废黜,则无有彰亲亲之谊,且诸兄弟中未必无有贤者……”

毕竟是曾经殿试策论第一的状元,一番言语并不长,却是点出了…要旨:第一,宗藩中有贤有愚,贤者只靠俸禄过得清苦,愚者却可能横行霸道欺压地方因而豪富,惩罪的同时还应该奖贤;第二,因罪除藩容易,但若是宗藩尚有贤明的兄弟子侄,不能因此继位,则有失公允;第三,镇国将军以下宗藩可耕读有违祖制,至少也得改成镇国中尉以下。

倘若说李骐还只是有所节制,接下来其他人就没那么客气了。由于宗藩事和天子家事有涉,一个不好就可能牵连深广,因而没几个人敢揪着这件事不放;而厘定天下田亩,重绘鱼鳞册则是关系着各家的活路,所以他们都是本能避开;这样一来,武举事就成了炮轰的重点。当一个白胡子一大把的翰林院老学士因为过于激动,不合说出了一句“侠以武犯禁”时,勋贵那边不知是谁冷笑了一声。

“指量咱们这些老粗没读过韩非子不成?侠以武犯禁前面可是还有一句‘儒以文乱法’!”(!)

第616章 更高明的对手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128章 世间自有缘份在第276章 人争一口气,不过为面皮第743章 小人物的厮杀第500章 这买卖谁也不亏第97章 师妹留口信,兄弟传心意第61章 贵贱之间第48章 都撞在一块了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无权第474章 报喜报忧,大喜大惊第89章 顺路蹭饭第626章 孰为豺狼?第283章 老祖宗的求亲第640章 最后的等待第146章 心意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133章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第42章 恰是双双衣锦还乡第162章 前倨后恭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769章 入交第805章 石破天惊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260章 识大体知进退第707章 速决第708章 民生民计第788章 无法无天第752章 词严义正,千帆蔽日第189章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79章 关门打狗,黑云压城第485章 愈挫愈强方是好汉第660章 伤心人别有怀抱(下)第240章 静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闲第836章 婚事,保媒第301章 贫家子和富家子第522章 好人有好报第85章 一个名字第363章 察人心性第433章 规矩都是人定的第93章 群英汇聚栖霞寺第588章 人生在世须得一搏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823章 只羡读书郎,无须耕织忙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纷争第439章 长策,挑唆第660章 伤心人别有怀抱(下)第136章 危境之下见真心第18章 人有亲近远疏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575章 以德报德,将心比心第224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346章 各自奔走的兄弟们第411章 东边打雷西边晴第847章 亲提点,心叵测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连襟好了第303章 幸遇天子第881章 虎父无犬子第857章 拖延时间,三王求见第569章 夜深人静处,荣辱未定时第350章 不止脉脉是温情第417章 乱事,兵事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193章 准岳父的心思第634章 峥嵘岁月老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882章 终是兄弟第579章 其情可悯,其人可交第118章 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第196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第431章 妄动杀机,皇帝宣召第256章 衣锦还乡和相互提携第119章 佳人赠箴言第529章 骚乱第844章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第473章 大局为重第329章 上阵父子兵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138章 阖家团圆日第543章 分别和征程第244章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第831章 夜温情,朝警醒第714章 拿个正着第796章 “妄言”国本,上门堵截第164章 渡口起纷争第630章 迎来送往第187章 无冕钦差第298章 师生长谈,亲戚闹心第9章 厚此薄彼第652章 伯侄筹谋第162章 前倨后恭第376章 纷乱第28章 收,还是不收第903章 大明军校第37章 发榜第257章 兴衰荣辱第305章 权阉相忌第337章 食盒与东番第468章 不咸不淡,欲哭无泪
第616章 更高明的对手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128章 世间自有缘份在第276章 人争一口气,不过为面皮第743章 小人物的厮杀第500章 这买卖谁也不亏第97章 师妹留口信,兄弟传心意第61章 贵贱之间第48章 都撞在一块了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无权第474章 报喜报忧,大喜大惊第89章 顺路蹭饭第626章 孰为豺狼?第283章 老祖宗的求亲第640章 最后的等待第146章 心意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133章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第42章 恰是双双衣锦还乡第162章 前倨后恭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769章 入交第805章 石破天惊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260章 识大体知进退第707章 速决第708章 民生民计第788章 无法无天第752章 词严义正,千帆蔽日第189章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79章 关门打狗,黑云压城第485章 愈挫愈强方是好汉第660章 伤心人别有怀抱(下)第240章 静夜起相思,何事不得闲第836章 婚事,保媒第301章 贫家子和富家子第522章 好人有好报第85章 一个名字第363章 察人心性第433章 规矩都是人定的第93章 群英汇聚栖霞寺第588章 人生在世须得一搏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823章 只羡读书郎,无须耕织忙第94章 桃花林中的纷争第439章 长策,挑唆第660章 伤心人别有怀抱(下)第136章 危境之下见真心第18章 人有亲近远疏第182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575章 以德报德,将心比心第224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346章 各自奔走的兄弟们第411章 东边打雷西边晴第847章 亲提点,心叵测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连襟好了第303章 幸遇天子第881章 虎父无犬子第857章 拖延时间,三王求见第569章 夜深人静处,荣辱未定时第350章 不止脉脉是温情第417章 乱事,兵事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193章 准岳父的心思第634章 峥嵘岁月老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882章 终是兄弟第579章 其情可悯,其人可交第118章 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第196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第431章 妄动杀机,皇帝宣召第256章 衣锦还乡和相互提携第119章 佳人赠箴言第529章 骚乱第844章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第473章 大局为重第329章 上阵父子兵第646章 居心何在第138章 阖家团圆日第543章 分别和征程第244章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第831章 夜温情,朝警醒第714章 拿个正着第796章 “妄言”国本,上门堵截第164章 渡口起纷争第630章 迎来送往第187章 无冕钦差第298章 师生长谈,亲戚闹心第9章 厚此薄彼第652章 伯侄筹谋第162章 前倨后恭第376章 纷乱第28章 收,还是不收第903章 大明军校第37章 发榜第257章 兴衰荣辱第305章 权阉相忌第337章 食盒与东番第468章 不咸不淡,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