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杭州事

“臣愿意。”思量了一会儿后,练子宁答应。

“好!”允熥说道,放下心来。虽然他根据练子宁的性格与平时的作为,觉得他八成会答应,但在他答应之前总是不能安心。这下子彻底安心起来。

“练卿,既然爱卿答应了此事,那么宜早不宜迟,明日就去礼部上任吧。”他又道。

“陛下,恐怕陈尚书不会愿意此时就让出礼部尚书之职,会拖延到乡试之后。”应天的乡试也是由礼部操办,这也是礼部少数肉眼可见的实权,即使乡试也仿效殿试将阅卷官、出题官与监考官曲风开来,想要像从前那样与学生有师徒之谊是不太可能了,但礼部尚书也绝对不愿意在乡试之前让出位置。而且一个衙门事务繁杂,随便找点儿事情就能理直气壮的拖延,练子宁的脾气再爆,再能与人争执也没用。

“这好说。明日一早下朝后朕宣陈迪来乾清宫,将此事告诉他,并且对他说,若是想要主持乡试,这件事也必须由你来做。”允熥淡淡的说道。

不过听到他的话练子宁脸上禁不住露出微微笑意。陈迪军户出身,因读书好辟为府学训导。有一年朱元璋过生日,府里进恭贺他生日的表章,选定由陈迪起草。陈迪这篇《贺万寿表》写的很好,史书记载‘太祖异之’,召入朝为官。之后陈迪也算得上官运亨通,但从来没当过实权衙门的掌印官,恐怕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一听允熥的话估计就会答应迅速就让出礼部尚书之职去户部上任。

即使陈迪硬着头皮仍然坚持要等乡试之后再交出礼部尚书之职,那他也就必须将陛下吩咐的那件事扛起来,对练子宁来说也不吃亏。虽然抗下这件事确实可以提高自己在陛下心目当中的位置,但承受的压力太大未必合算。

不过他马上又收起了笑容。在皇帝面前这样幸灾乐祸可不好。

允熥也看到他的笑容了,不过没说什么,而是又道:“练卿在浙江为官这五年,所办下的差事、所取得的成果朕都知晓,也都看在眼里。朕在此要与练卿说一句,你辛苦了。”

“为陛下办差,臣不辛苦。”练子宁马上说道,而且心里颇有些感动,好像这五年来在浙江为官的辛苦,适才被允熥压下这么一个压力巨大的差事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一般。

这可是封建皇权时代,当皇帝的不要说道歉,就是说一句辛苦,也得是地位最高的大臣,练子宁现在的地位可还有差了些。能得蒙皇帝说一句辛苦非常感动。

允熥等他感动完了,继续说道:“可即使奏报上来的文书与奏折朕都一一看过,诸位爱卿写的也十分详尽,但到底有难以用文字描述之情形,有些事情朕想问一问爱卿。”

“陛下想问臣何事?”练子宁说道。

“依你看来,夏原吉与胡广二人何人更适合接任浙江左布政使之职?”

“陛下,依臣看来,若是定要从这二人中挑选一人担任左布政使,夏按察使更加适合。”

“怎么,经过这么多年历练,胡广还是不成么?”允熥问道。五年前就在练子宁出任浙江左布政使后不久他巡行江浙一带,当时就问过练子宁类似的问题,练子宁回答‘胡同知与夏按察使性聪慧、擅理事,若是历练一二年,当可独挡一面’,实际上说他们二人当时的能力不足以为掌印官。可过去了这些年,夏原吉能力得到提升,可胡广还是不行么?

“陛下,胡同知建业二年才考中进士入朝为官,至今不过五年,时间还短,虽然杭州府事已经能够处理妥当,但掌管浙江一省恐怕仍力有不逮。”练子宁回答。

“那命夏原吉接任浙江左布政使,命胡广正式接任杭州知府可好?”允熥又道。

“以夏按察使为浙江左布政使臣无异议,但臣以为,胡同知其才虽然能够掌管杭州府,但调回京城为好。”

“为何?”允熥这次真的有些惊讶了。你说胡广的才能暂时不足以掌管浙江一省允熥不是很奇怪,但认为他能够掌管一府,却又建议将他调回来允熥就十分不解了。

“陛下,臣斗胆。”练子宁先说了这一句,之后才说道:“浙江的人口赋税仅次于直隶,陛下还在杭州设立产业园区,鼓励当地的工商业发展。维喆(夏原吉字)久在朝中为官,于洪武年间就与陛下多有接触,陛下继位后也颇重用其,是以维喆能够明白陛下所下之旨意所为何,办差事半功倍。”

“可光大(胡广字)建业二年才考中进士入朝为官,虽曾在陛下身边为中书舍人,可不过数月,陛下即命光大为杭州府同知,在陛下身边,在朝为官之时都太短,臣恐其有时难以明白陛下的深意。”

“然光大其人确实颇有才能,其才能远胜过臣,必定能够成为朝廷肱骨,是以臣请求陛下将其召回朝中教诲,待以后大用。”

“嗯。”允熥沉思起来。听了练子宁的话,他才反应过来,胡广虽然曾经在他身边当过中书舍人,但时间很短,自己的思想也不知明白了多少。这玩意儿凭借看邸报自己领悟可远远比不上在身边。自己一道旨意下去领悟错了,做的南辕北辙也不奇怪。

而且,‘朕这些年的想法与前些年又有所区别,虽然区别不大,但也是区别。前些年派到地方上的亲信未必能够体察朕的意思。要不要将他们都召回京?’

‘罢了,朕的想法变化也不大,对大多数地方的施政也并无变化,这样做未必好。’

至于胡广很有本事值得培养,这也用不着他提醒。允熥虽然对于前世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因为这几年一直在写前世的记忆,想起什么写什么,之后再理顺,所以还记得历史上胡广当到了内阁首辅,并且是善终,肯定很有本事,不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很高。

“既然如此,朕就将胡广召回京城,寻一衙门安排;任命夏原吉接替你为浙江左布政使。”允熥最后说道。

“臣遵旨。”练子宁下意识说道。

“哈哈,练卿,你也不是吏部尚书,答应着做什么?”允熥笑道。

“臣失言了。”练子宁自己也失笑道。他之前为浙江左布政使,省里与军事无关的所有事情都由他负责处置,允熥的圣旨也是头一个聆听接旨,所以习惯了。

“臣请陛下恕罪。”他又道。

“罢了,爱卿也不过是无心之失,朕不会苛责。”

之后允熥问了问他对于浙江省衙门与各府知府官员的看法,练子宁一一作答,谁应当升官,谁更适合担任什么官职,谁无过无失,谁虽然考评尚可但应当降官都十分认真的说了出来。

允熥听得也很认真。左布政使作为一省的行政最高官员,对于省内官员的了解无出其右者,很有价值。允熥会拿来与考评及锦衣卫的秘密奏报联合起来看,确定应当如何任免官员。

说完这些,允熥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读了一遍,将一些要点记在纸上后,将这张纸对折收起来。

练子宁一口气说了这些内容,口有些渴,拿起茶杯“咕嘟咕嘟”将一杯茶都饮了进去。小宦官赶忙上前来添茶水。

练子宁见允熥正在沉思,也想起自己的事情来。‘说过此事,陛下应当就没什么要问得了吧?就是有,现下,时候也已经不早了,据说还有人在谨身殿等着陛下召见,也应当先召见他们才是,毕竟我所说的事情陛下早就知晓了,只是不知细节罢了。’

他正想着,允熥已经回过神来,又对他说道:“练卿,现下时候也不早了,朕还有最后一件事要问爱卿,之后就让爱卿回府。爱卿的家人虽然还未到京城,但朕赐给爱卿的府邸也要收拾一番才能入住,正好让爱卿回府安排下人先将府邸清扫一遍。”

“新设立的杭州产业园区,发展的如何?”

“陛下,”练子宁觉得有关杭州产业园区的事情他都已经在奏折上写过了,没什么可说的了,但皇帝询问他也不能不答,只能说道:“杭州产业园区发展的甚好,如今有许多商人将自家的产业迁入产业园区,朝廷的赋税增加了不少。”

“建业二年,杭州府一年的商税十万七千六百余贯,至去年建业六年,杭州府商税计二十万五千七百余贯,不过四年增加一倍多。”

明代虽然以田赋为主、商税等税收为辅,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大明初年全国定下的商税额度是二百多万两白银,比起超过三千万石的粮食,折合铜钱或白银也在五百万以上的田赋当然比不上,但也是朝廷的一笔重要收入。

在商税中,京城占了绝对大头,一年好几十万,次一等就是杭州这样的较为发达城市,原本一年十万贯左右。

“这些朕已经知晓了,你说说别的。”允熥说道。这些数字他当然知道。

“其余,”练子宁有些犯难。他是浙江左布政使,不是掌管产业园区的杭州府官员,也只知道大面上的东西,对于具体详情也不太明白。

他只能拼命回想自己仅有的两次视察产业园区,其中还有一次是伪装成外地来杭州游学的举人暗访的情形。“陛下,产业园区内自然也有管事之人,也有维持治安的警察。不过因园区内乃是商人产业聚集之处,掌管的官员管理严格,基本杜绝了警察向商户收受贿赂之事,各种陋规也一一清除,是以产业园区内商户的负担要轻得多,是以许多商人都愿意将自家的产业迁入园区。”

“其中经营刺绣的商户最为积极,几乎全部将产业迁入园区内。因有商户向主管的官员说了不同产业做工时间不同,杂乱安置有所影响后,园区内对产业分布进行改变,同一产业放在一处,刺绣在其中占了最大一处,每日走进那里女人说话的声音充斥耳边,永不停歇……”

“自从上海开市舶司已来,虽然市舶司并未开在杭州,但杭州的商户多有远去上海做买卖的。大明的刺绣十分受外番商人喜欢,尤其他们听说杭绣乃是大明最出名的刺绣后,只要是杭州出产的刺绣不论品质如何都会买走,杭绣在上海一度供不应求,甚至到了浙江地面上都难寻上等杭绣的情形。”

“编制刺绣的各家为了多赚钱,不得不变了从前的规矩。他们将一些独有的刺绣的法子交给招募来的女工,让女工刺绣,自家只将最为复杂的刺绣手艺仍然保密不交给女工。”

“这样一来,会刺绣的女工人数大增,杭绣的出产数量也大增,逐渐能够供应得上上海市舶司和大明国内的需求之数。”

“不仅如此,因女工出门外在做工抛头露面,许多人不愿意,甚至去产业园区门口堵门抗议,见到好似刺绣商户的人上去就打,警察疲于奔命。……”

“而刺绣的各商户又不愿意将绸缎交给女工回家做活,所以此事臣一直不知如何解决,与浙江的同僚商谈后他们也不知如何是好,还请陛下教导臣。”

他说道这里顿了顿,见允熥仍在倾听没有说话的意思,继续说道:“另外,因此事,商户能够招募到的女工人数也不多。虽然现在暂且供应得上上海市舶司和大明国内的需求之数,但各家商户一方面不断招募女工,另外也想其它法子解决此事。”

“有些商户就想出将裁减布料之事专门交给几个女工,她们只做裁减布料不做其它;而其余的女工只刺绣,不再动手裁减布料。甚至有些商户想要让男工来裁减布料,但做的不好只能罢了。”

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节号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040章 铁门关之战——赐水第1560章 印度之战——酝酿第647章 新入上直卫第1050章 最终决战——铁笼子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第1319章 金融改革——钱庄总行会与新窝本制第1227章 抵达周王府的路上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153章 谁指使的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250章 副校长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第671章 经纬西南——回师田地与佛第234章 事前准备不敢懈怠第262章 医学进步第152章 追悼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248章 龙潭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贤彩第450章 得知意图东侵第435章 还有番外23:我说了真话你也不会相信的第651章 岷州第79章 下乡进村第913章 对战程朱理学(二)第1180章 婚礼的次序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传第999章 来自撒马尔罕城的决策——蒙古炮灰?番外19:奇怪的问话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289章 生擒第218章 从前之事第492章 阅卷第600章 三家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160章 平阳昭公主第1216章 家话第1111章 宴饮后的吩咐第238章 杨任来沪第1663章 巴布纳——跟随萨尔哈的理由第915章 偶尔也有关心则乱的时候(补昨日欠更)第1235章 没有时间只能快说了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78章 祭祖第639章 粮食和军歌第136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六)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490章 薛氏第1288章 传授两门技术的缘故和西学课(六千字章节)第767章 大案——冲着谁来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394章 燕军第810章 战安南——出发前第634章 横滨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412章 合围第850章 总之效仿就对了第80章 下基层上第1141章 善后第370章 统帅平叛之人第657章 攻缅——江头城第1102章 伊吾之战完全结束该封赏了第1061章 决战——阻拦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622章 继续训练番外1:四百年后的世界第549章 再见与玉佩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第901章 庆功宴——杂谈结束第1508章 苏州惊变——结束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张碳的任命第492章 阅卷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564章 吴王府第228章 文学泰斗第1417章 意外的访客第23章 重阳节——其他人的心思第1401章 格致监河南分监监正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502章 苏州惊变——李家的决断第55章 ……阴谋——误事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723章 等到夺取埃及后父亲再告诉你第1525章 见面第280章 心得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282章 年前第1273章 家话第168章 海第75章 常母密谈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954章 续婚姻第232章 收侍卫和考证
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节号第869章 同样过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040章 铁门关之战——赐水第1560章 印度之战——酝酿第647章 新入上直卫第1050章 最终决战——铁笼子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第1319章 金融改革——钱庄总行会与新窝本制第1227章 抵达周王府的路上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153章 谁指使的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250章 副校长第734章 武郑敏瑶举兰福第671章 经纬西南——回师田地与佛第234章 事前准备不敢懈怠第262章 医学进步第152章 追悼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248章 龙潭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贤彩第450章 得知意图东侵第435章 还有番外23:我说了真话你也不会相信的第651章 岷州第79章 下乡进村第913章 对战程朱理学(二)第1180章 婚礼的次序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传第999章 来自撒马尔罕城的决策——蒙古炮灰?番外19:奇怪的问话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289章 生擒第218章 从前之事第492章 阅卷第600章 三家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160章 平阳昭公主第1216章 家话第1111章 宴饮后的吩咐第238章 杨任来沪第1663章 巴布纳——跟随萨尔哈的理由第915章 偶尔也有关心则乱的时候(补昨日欠更)第1235章 没有时间只能快说了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78章 祭祖第639章 粮食和军歌第1368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六)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490章 薛氏第1288章 传授两门技术的缘故和西学课(六千字章节)第767章 大案——冲着谁来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394章 燕军第810章 战安南——出发前第634章 横滨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412章 合围第850章 总之效仿就对了第80章 下基层上第1141章 善后第370章 统帅平叛之人第657章 攻缅——江头城第1102章 伊吾之战完全结束该封赏了第1061章 决战——阻拦第882章 终于要解决这个久拖不决的案子了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622章 继续训练番外1:四百年后的世界第549章 再见与玉佩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第901章 庆功宴——杂谈结束第1508章 苏州惊变——结束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张碳的任命第492章 阅卷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564章 吴王府第228章 文学泰斗第1417章 意外的访客第23章 重阳节——其他人的心思第1401章 格致监河南分监监正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502章 苏州惊变——李家的决断第55章 ……阴谋——误事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723章 等到夺取埃及后父亲再告诉你第1525章 见面第280章 心得第1154章 被唤醒的噩梦第282章 年前第1273章 家话第168章 海第75章 常母密谈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954章 续婚姻第232章 收侍卫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