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赐名朝鲜

九月初二,这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本来正和大臣们讨论如何安抚降而复叛然后又被打平地区百姓的安抚工作。『这领头反叛的肯定是统统干掉,但是百姓不能都干掉啊,都干掉了谁来交税养活官员。然后突然接到一份紧急公文,原来是李成桂废掉了高丽国王的王位,自立为王,又怕国内人民不服(好吧,其实是怕贵族不服),向老朱请封为国王。

老朱看完公文后,把公文给大臣们传阅,然后说道:“李成桂废掉冒我大明天威的高丽王,自立为王,诸位认为该如何对待?”

高丽的事是这样的。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蓝玉等出兵东北,纳哈出投降,东北平定。高丽国王知道了,提出明、高丽两国边界应以辽河为界,就是想让大明把辽东白送给他们。老朱岂是会让出自己地盘的人?当然不许。高丽国王任命李成桂为大将,统兵四万,于洪武二十一年出兵进攻辽东。朱元璋命令刚刚在捕鱼儿海打败北元的蓝玉统兵二十万到辽东迎战。双方对峙一段时间后,李成桂左思右想,最终下定决心,杀了副将,带兵回高丽府幽禁高丽王,并以国王的名义投降,东北的战事结束。在观察了各方反应四年以后,现在终于是要正式要篡位了。

大理寺卿李士鲁道:“高丽国王虽犯我大明天威,但毕竟为高丽国主,彼时高丽未臣服我大明,当可恕其罪。李成桂作为臣下,以下犯上,甚为罪无可恕,当驳其奏请,并大军剿之。”

朱元璋脸色马上就黑了。他都已经说了高丽国王犯我大明天威,自认为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能当上大官的都是聪明人,能领会自己的意图。不料竟然让榆木脑袋的李士鲁先说话了,还没能领会自己的意图,真是就像吞了只苍蝇一样难受。并且竟然还建议还大军征剿,你知道大军一动是多少钱粮的消耗,这笔钱你出啊!

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不能领会领导意图的情况,要不是老朱需要几个敢于直言的人来表现自己有容人之量,要不然估计李士鲁就要去昌平挖沙子了。各位客官不论男女,找对象一定要避免这样情商低的人哦!

在老朱脸色黑到底之前,贯会察言观色的礼部尚书任亨泰赶紧出来救场。他说道:“这李成桂虽冒犯了其国主,当定其罪,但情有可原;是其国主冒犯我大明在先,成桂此举,乃是舍小义就大义也,我大明当宽恕之,并许其称王,并赐予国名。”任亨泰的意思就是李成桂干翻了他的国王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他这个行动是基于高丽国王先冒犯我大明,所以他的举动是忠于我大明的,是犯小错误成就大义,所以是对的。

老朱的脸色马上又恢复正常了,所以大殿上的群臣马上群起响应任亨泰的建议,各种“任大人说的对啊!”、“任大人真是神机妙算”、“任大人建议神妙”之类的话穿插其中,层出不穷。李士鲁面色变幻,甚为尴尬,呆立了片刻,退了下来。

吏部尚书詹微咳嗽一声,大家忙回过神来,重新眼观鼻,鼻观心的侍立起来。老朱说道:“那就依礼部任尚书之话,允其王位。他还请赐国名,各位爱卿有何好建议?”

这种问题,一般是大儒的回答时间了。刘三吾站出来,说道:“高丽其地,古有三韩之称,不如赐其名为韩国。”老朱觉得可以接受,但还不太好。

鲍恂说道:“高丽国之前为新罗国,新罗国是大唐属国,不如复其名为新罗。”老朱想要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还没有说话。

又6沉说道:“高丽人祖上是商王后裔萁子,萁子有同宗兄弟为周代宋国君主,可赐其名为宋国。”

然后又有其他人根据不同的理由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名字,朱元璋都不满意,并且这个事情弄得他很烦躁,连之前商议如何安抚叛民的事情都没有心情继续讨论了,挥挥手宣布下朝。

下朝可以,但是问题还得解决,名字还得想好。既然对于大臣们想的名字都不满意,老朱就得自己想。但是老朱自己想了大半天也没有好主意,下午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叫来一块儿想。儿子们也各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但老朱还是都不满意。老朱一边想,一边批折子,结果是名字没想出来,奏折也批的慢。

晚上老朱吃过了晚饭,暂时把这事放下。想着有几天没有见到允炆和允熥了,让人把他们俩个叫来,要看看他们现状如何。

允炆和允熥没一会儿就到了,先后向老朱行个礼,找地儿坐下。老朱先唠了两句家常,就问他们道:“你们这几天在部里都干什么了?觉得有不好的地方吗?”

允炆老老实实的回答,都干了什么,没什么不好的,大家都很有善等等。

在允炆回答的时候,允熥腹诽:“老朱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到底都干了什么,再问一遍有意思吗?”

老朱确实知道他们都干了什么,甚至比他们自己的记忆还清楚,但是见面了不先说说这个说什么?并且,也通过他们的叙述与自己的得到的资料对比,听听有没有美化,修饰的部分。

所以老朱听允炆的回答就不太满意,因为这段话里有误导性的话,误导性的话当然不是错的,但是很容易引导人们想到别处去。

允炆的误导性的话当然是黄子澄教的,本来的目的也不是对付老朱的,而是教他如何看出别人的条陈里那些地方有问题的。结果允炆下意识的就用在了老朱这里。

老朱到没有责怪允炆的意思,只是心想这个肯定是黄子澄教的,他对允炆的影响太大了,要是以允炆为太孙,一定要除掉黄子澄!

允炆说完了,该允熥了。允熥一开始也就是说自己干的事,然后最后他说道:“皇爷爷,孙儿觉得有一个问题。”

老朱说道:“欧,什么问题?”

“兵部的吏员,都在兵部日久,工作熟练,但因为无法升官,所以干活均不积极;孙儿以兵部推其他五部,应大略一样。如果每年选一名工作最好的吏员,升其为官,并赐予同进士出身或国子监读书,很可能可以刺激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国家各部门的运转效率。”

其实明代是有吏员升为官的制度的,但是都是九品官或八品官,也基本不可能再升,论实惠还不如当吏员,所以刺激效应不大。允熥的建议是不仅升官,还给出身,意味着他们可能当七品以上的中等官员,很可能大大刺激他们。

老朱觉得建议不错,每年就一个人,也影响不了什么。又看了允熥一眼,听说允熥最近每每读书到半夜,看来允熥挺聪明的,就是以前不认真读书,现在努力了,看起来比允炆强一点了。

老朱当场同意了建议,并且马上就干,叫宫中留守的翰林学士萧用道过来,草拟诏书。萧用道一开始以为是允炆的建议,知道是允熥的建议后很是诧异,觉得完全不符合允熥的初始设定啊!谁把设定给改了?

草拟了诏书,老朱想起来翰林院多是博学之人,随口问道:“萧学士,你可有好名字来赐给李成桂为国名?”萧用道思索片刻,回道:“臣赞同刘前辈,觉得韩国不错。”

允熥问道:“什么好名字赐给谁?”萧用道一看,在场的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我可以解释了,不可能让朱元璋解释吧。就说了一下上午上朝时的这个突事件。

允熥心想不是最后赐名朝鲜吗?怎么还没有人提出来?那可就便宜我了。说道:“不如取名朝鲜如何?”

“朝鲜?取何意?”老朱问道。

允熥还没回答,萧用道赞道:“殿下这个名字妙啊!如臣猜的不错,应是取的‘朝日鲜明’之意。朝鲜居于大明之东,先迎日出,正和其意。”

允熥哪儿知道这朝鲜两个字怎么取出来的。幸亏萧用道给解释了,要不然他就得凉在这了。看来以后不仅得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说。允熥总结到。

听萧用道这么一解释,老朱也觉得很不错,更是自己孙子提出来的,那没别的了,再拟一个圣旨吧。解决了一个困扰了一整天的大问题,老朱心情大好,夸奖了允熥几句。然后看着天晚了,让他们俩回去了。

允炆无遗是今天晚上最悲剧的人,没有之一。先是叙述工作情况被老朱觉得不好(虽然他不知道),又让允熥当着他的面提出了两点好的建议,把他比下去了。如果他是现代人,估计要说‘宝宝心里苦’了。

老朱当然看到了允炆的落寞神情。但是他怎么劝解?这是在争储位的时间中,任何劝解都不好用。‘必须尽快决定是谁来当储君了,不能再拖了。’老朱想着。

第99章 通知第1100章 战乌鲁木齐——死难第1470章 大吵第285章 意图去平江第1712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第1157章 追与逃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1369章 欧洲的反应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1301章 简化字与标点符号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选第1347章 汉洲攻略(十二)答复本章说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369章 京城的反应第659章 攻缅——沐昂和那罗塔第829章 多邦城——谋划献城第1349章 汉洲攻略(十三)第1346章 南洋风雨——三宝垄守城第380章 嘱咐大臣第1184章 所有学校的变化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第161章 祖制第72章 人力资源最大化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兑换第364章 逃亡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价攻城啦第1817章 大结局第1035章 铁门关第981章 本第1422章 朱赞仪的遗嘱与十年前的诏书第1327章 汉洲攻略(二)第1812章 与商人共天下?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第934章 科学的开端——完结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第898章 庆功宴(一)第533章 府试第1119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沙使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539章 答应第964章 钢铁厂续第1041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转换地方第1281章 安排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604章 对西北卫所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311章 杨栽第723章 不约而同——夺命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548章 高科技产业园区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第449章 二十八个番国第1514章 议论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290章 谁中了举人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坏消息第1755章 开罗——潜入第1357章 南洋风雨——新的地方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节)第164章 各种事第160章 祖陵第1234章 足球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第1151章 会见前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451章 接见使者——朝鲜、扶桑、阿依努第3章 彻底融合第868章 反应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669章 从一个小消息看到的第53章 面馆以及徐家初出场第204章 弥勒佛第1664章 巴布纳——第一声大笑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1025章 卡拉维约东游记(一)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91章 允炆救母失败第1113章 继续谈论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467章 幕后台前第317章 内宫贪腐案(一)第1049章 最终决战——夜袭?番外12:政府、政党与辩论第517章 律法严苛么第650章 秦肃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119章 兖州事件——问题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张无忌第1350章 南洋风雨——援兵是怎么来的第1773章 对昆仑奴的缘故与文坻一二三事第1124章 傅安(一)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灵庙150章 挖坑
第99章 通知第1100章 战乌鲁木齐——死难第1470章 大吵第285章 意图去平江第1712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第1157章 追与逃第904章 反游击战与中毒第1369章 欧洲的反应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1301章 简化字与标点符号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选第1347章 汉洲攻略(十二)答复本章说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369章 京城的反应第659章 攻缅——沐昂和那罗塔第829章 多邦城——谋划献城第1349章 汉洲攻略(十三)第1346章 南洋风雨——三宝垄守城第380章 嘱咐大臣第1184章 所有学校的变化第1110章 伊吾庆功宴——被动与主动第161章 祖制第72章 人力资源最大化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兑换第364章 逃亡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价攻城啦第1817章 大结局第1035章 铁门关第981章 本第1422章 朱赞仪的遗嘱与十年前的诏书第1327章 汉洲攻略(二)第1812章 与商人共天下?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942章 三杨之一回京啦第934章 科学的开端——完结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第898章 庆功宴(一)第533章 府试第1119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沙使第1131章 克拉维约东游记——丝绸之路北线的意义第1539章 答应第964章 钢铁厂续第1041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转换地方第1281章 安排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604章 对西北卫所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311章 杨栽第723章 不约而同——夺命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548章 高科技产业园区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第449章 二十八个番国第1514章 议论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290章 谁中了举人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坏消息第1755章 开罗——潜入第1357章 南洋风雨——新的地方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节)第164章 各种事第160章 祖陵第1234章 足球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第1151章 会见前第1786章 工业时代——文垣的意见第451章 接见使者——朝鲜、扶桑、阿依努第3章 彻底融合第868章 反应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669章 从一个小消息看到的第53章 面馆以及徐家初出场第204章 弥勒佛第1664章 巴布纳——第一声大笑第159章 还是朝鲜第339章 举荐与偶遇第1025章 卡拉维约东游记(一)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91章 允炆救母失败第1113章 继续谈论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467章 幕后台前第317章 内宫贪腐案(一)第1049章 最终决战——夜袭?番外12:政府、政党与辩论第517章 律法严苛么第650章 秦肃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119章 兖州事件——问题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张无忌第1350章 南洋风雨——援兵是怎么来的第1773章 对昆仑奴的缘故与文坻一二三事第1124章 傅安(一)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灵庙150章 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