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幕后台前

在回去的路上,允熥说道:“平日里你也确实见自己家人时候少了些。从下月起,每月十五许岳父、煕冉、熙扬兄弟入宫觐见,不必再每次都报我。”

允熥对于熙瑶的感受很能理解。这并不是感同身受,他只要想一想自己在亲征路谢之乱时对家人的思念就理解了。

所以允熥决定放松对于熙瑶父亲和亲兄弟入宫的管制。当然,仅限于父亲和亲兄弟。

“谢陛下恩典。”熙瑶十分高兴的就要跪下谢恩,脑袋一转已经屈膝半蹲了才发现自己此时还在大街上,忙止住。不过她还是又道:“臣妾谢过陛下。”

“你我乃是夫妻,不要总说谢字。”允熥说道。

不一会儿他们回到了皇宫,留守宫中的太监王喜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皇帝皇后同时出宫微服,这要是出了一点什么纰漏他就是万死莫属了,即使他其实影响不了允熥的决定。

王喜凑过来一边对允熥诉说着自己的后怕,一边说道:“陛下,今晚的宴饮已经准备好了,人也都入宫了。”

允熥点点头:“让他们再等一会儿,先上一些甜点,朕换一身衣服再过去。”

之后他们回到坤宁宫,允熥在熙瑶的服侍下换了一身常服,去了那个位于乾清宫内,今晚他宴请了一些人的小宫殿。

……

……

此时这间殿阁之中,七八位年纪都已经不小了的书生模样的人正坐立不安的待着,虽然身旁的桌子上摆放有点心,但是大多数人一口未动。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一个已经年过花甲、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淡定的坐在椅子上,不时拿起身边的点心吃着。

他旁边另外一位年纪也不小了的人呵呵笑道:“罗兄,都这个岁数了还吃这么多的甜点,也不怕贵公子所说的糖尿病?”

被称之为罗兄的人也笑道:“我也认识过不少名医,从来没有听过什么糖尿病。况且就算是真有糖尿病又如何?我今年已经六十六了,也没几年好活了,也不用害怕。”

他们两个平静的人这样平静的聊天,其它坐立不安的人终于忍不住了。一人说道:“贯中兄,玉朝兄,今日陛下召见咱们,你们两个就丝毫不紧张?”

“虽然平日里王爷贵公子也召见过咱们,但是一个王爷如何可以与皇帝相比?”

平静聊天的二人就是罗贯中与吴玉朝了。其它人也都是允熥这二年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专业编写剧本话本的人,搁在后世就是全国著名受人尊敬的剧作家、作家、编剧等。

罗贯中听了这人的话,即不生气也不辩白,只是说道:“过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然后他还与吴玉朝相视一笑。

那人有些生气,正要再说,就听到门口有人通传:“陛下驾到!”

这下子,不管刚才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人都站了起来,紧张的整理衣服和帽子,生怕有一点点的不恭之处。就连刚才十分淡然的吴玉朝和罗贯中也颇有一些紧张,双手不经意的抓住了衣服下摆。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皇帝常服的人走了进来。他们马上跪下说道:“草民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一个声音从他们身前传来。

他们又跪了跪,之后才站起。不过有人马上暗想:“这个声音怎么这么熟悉?”

他们都站起来之后,也不敢过于放肆的抬头看皇帝的脸,只是稍稍扫了一眼。但是就这一眼,有人就顿时呆立在了原地。即使是那些表面上并未呆住的人心下也非常惊讶,心思转的最快的张耳转过头偷偷看了一眼罗贯中:“原来如此,所以他才不会像我们一样紧张。只是,吴玉朝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允熥对于那些呆呆的看着他的人也并未责怪,自己坐了下来然后笑道:“怎么,不认得朕了?”

认得,怎么会不认得?虽然这半年多的时间他们没有见过允熥,但是之前几乎每个月都要见他一次,怎么会不认得。只是这个已经认识了两年多的人忽然变换了一个更加尊贵的身份,他们一时之间无法接受。

‘怪不得从八月以后就没有见过那位贵公子,当时我还以为是跟随着陛下去亲征了,原来王爷贵公子就是陛下。’马成想着。

允熥有些享受他们的反应。允熥现在身份贵重,轻易不会在民间之人面前显露身份,也基本没有‘扮猪吃虎’的机会。而允熥一直以王爷的身份在这些‘御用作家’面前露面,今日是首次以皇帝的身份召见他们。他望着这些目瞪口呆的表情,很享受这一刻。

过了一会儿他们消化了这个消息,表面上平静下来。说起来,虽然允熥一直以来都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在他们面前出现过,但是一直以来显露的王爷身份也挺高贵的,所以他们调节的还不算慢。

允熥吩咐道:“都坐下吧。”同时吩咐王喜:“叫御膳房上菜。”

几人先后忐忑的坐下。允熥笑道:“几位先生,不必如此拘礼,就如同之前朕召见你们之时即可。”

他们几人心下稍缓,稍微放松了一些。不过另外一个疑问也在他们心中冒出:‘陛下为何要在此时向我们显露真实身份?就为了在我们面前装逼不成?’不说皇帝没有这样肤浅的,就是根据从前与允熥打交道是对他的了解,他们都能确定允熥不是这样的人。就连熟知允熥身份的吴玉朝和罗贯中心中也很疑惑。

允熥当然不会如此肤浅,他之所以不再隐藏,公开以真身示人,之后还会给予他们公开的身份,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已经藏不住了。

京城甚至整个直隶地区越来越多的从《大诰》中取材的案子改编的戏曲、话本,层出不穷的表现蒙古人占据中原之时多么残暴的戏曲、话本,以及各种展现太祖陛下神威的小故事,还有在允熥宣布承认传国玉玺之后迅速出现、包括大量连六部尚书都不知道的细节的关于传国玉玺重新问世的戏曲,都让京城的人不可能不注意到他们。

在京的文官们虽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允熥还想继续偷偷地让他们写新的话本、剧本是不可能了。

既然已经无法隐藏在幕后,那么干脆让他们转到前台。特别是虽然这些人已经放弃了文人的尊严从事了正统文人看不起的剧本创作,但是也希望自己能够如同正常的文人一样获得荣誉。允熥适时的将他们转到前台,即能满足他们的希望,同时鼓励那些暂时得不到官位的人更加努力。

允熥一边让御膳房的宦官一道道的上菜,一边说道:“你们这二年也是劳苦功高,书写剧本、话本教化世人,善莫大焉。”

他们几个顿时激动起来,还有人激动的浑身颤抖,几乎要昏过去了。戏曲、话本一向是被认为低人一等的东西,虽然普通百姓挺喜欢,至少比看《三字经》什么的有意思,但是就连普通百姓也认为戏曲、话本低人一等,更不必说其他人了。

但是允熥现在竟然说他们教化世人、善莫大焉!这是能够给他们的评语吗!

允熥还在说着:“那些经典之作,一般百姓岂会通读?就算是小时候读过,除非是走科举或者学校的人,其他人多半长大以后就会忘光了。”

“平日里大家看的最多的,还是戏曲;听得最多的,还是说书人说的话本。”

“你们写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让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也能受到教化。若论教化,你们比蒙学的塾师、亲民的知县要大得多!”

这些人更加激动。对于人来说,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之后,需要的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了。若是能够当官,他们当然会感到满足,可是绝对不会比允熥这一番对于他们半生或者一生的事业的肯定更加满足。

一般情况,就算他们混到了一官半职,仍然是受到主流文官鄙视、瞧不起的、不愿与之为伍的,心里上的满足更多的来自于家乡那些无知乡亲的称赞,京城的人就算是不为官的举人甚至秀才都可能瞧不起他们。

但是允熥称赞了他们。这可是来自大明皇帝陛下的称赞,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情形就这样发生了。

很多人激动地不能自己。这时突然响起了“哐当”一声,众人回头看去,原来是罗贯中激动地昏过去了,椅子坐不稳倒在了地上。

允熥马上命令太医过来。罗贯中已经六十六了,这么摔一下可不是能够轻忽的。

好在宫里每日都有太医值守,很快今日值守的太医就匆匆赶来,弄醒了罗贯中并且给他检查了一下,确认他无碍之后才离开。

经过罗贯中这么一出,大家激动地心情梢解,虽然不可能完全平静下来,但是总算能够坐在椅子上听允熥说话了。

第1811章 新的轨道列车第1562章 巴布纳——朱楩第1259章 翻开新一篇第776章 解惑(一)第362章 撤退第1200章 殷商后裔?第22章 重阳节——齐泰夫妻第881章 一件藏头露尾的事情第819章 战安南——登陆第1401章 格致监河南分监监正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033章 见到之后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531章 产业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664章 攻缅——火器的胜利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074章 决战——包围与中心开花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349章 文会的意外第796章 最后醒来感谢和求订阅第392章 辽王的反应第104章 鱼之有水第238章 杨任来沪第718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安南谈论第656章 岷王——孟养的最后一天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1177章 演戏第1009章 出发前的准备——视察第816章 战安南——仪第64章 新的开始第1677章 与明国决一死战第1143章 悬赏第1410章 接见——税警第638章 三地的粮食第161章 祖制第1429章 联姻与打通航路第661章 攻缅——人口和规划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281章 流放与换人第322章 后续发展第939章 铸炮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474章 第三次第115章 兖州事件——开始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第354章 前夜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984章 愿意打仗第540章 昀芷微服与宣锦衣卫问话第1153章 谁指使的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593章 两处思量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483章 沿着旧航路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第1491章 苏州惊变——开始第739章 色目后裔(完)——儒学第1120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白帐与蓝帐第431章 惊到的蛇第507章 秦淮第1417章 意外的访客第765章 做梦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第586章 五皇子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186章 吃起来有流泪的感觉第367章 济南城中的官员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616章 齐步走第1121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丝绸之路第652章 岷王——过兵第214章 论迹论心第1783章 格致院视察——为女儿高兴与长相第1500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1149章 谈笑,之后转折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68章 四名太监第1435章 如何团结第207章 ‘西征’与‘东征’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1216章 家话第527章 习武与礼第1195章 何为人第1087章 谎言的目的第1334章 南洋风雨——下一步第110章 见蓝珍第319章 内宫贪腐案(三)第851章 忘了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996章 玉佩第1546章 印度之战——军械第1519章 发现第292章 过年了
第1811章 新的轨道列车第1562章 巴布纳——朱楩第1259章 翻开新一篇第776章 解惑(一)第362章 撤退第1200章 殷商后裔?第22章 重阳节——齐泰夫妻第881章 一件藏头露尾的事情第819章 战安南——登陆第1401章 格致监河南分监监正第19章 重阳节——一逛京城第1033章 见到之后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531章 产业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亚人与英格兰人第664章 攻缅——火器的胜利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074章 决战——包围与中心开花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349章 文会的意外第796章 最后醒来感谢和求订阅第392章 辽王的反应第104章 鱼之有水第238章 杨任来沪第718章 不约而同的目的——安南谈论第656章 岷王——孟养的最后一天第983章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1177章 演戏第1009章 出发前的准备——视察第816章 战安南——仪第64章 新的开始第1677章 与明国决一死战第1143章 悬赏第1410章 接见——税警第638章 三地的粮食第161章 祖制第1429章 联姻与打通航路第661章 攻缅——人口和规划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281章 流放与换人第322章 后续发展第939章 铸炮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与山海关往事第1278章 练子宁的新差事第474章 第三次第115章 兖州事件——开始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第354章 前夜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984章 愿意打仗第540章 昀芷微服与宣锦衣卫问话第1153章 谁指使的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593章 两处思量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483章 沿着旧航路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538章 昀芷之言与宝庆之语第1491章 苏州惊变——开始第739章 色目后裔(完)——儒学第1120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白帐与蓝帐第431章 惊到的蛇第507章 秦淮第1417章 意外的访客第765章 做梦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第586章 五皇子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186章 吃起来有流泪的感觉第367章 济南城中的官员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616章 齐步走第1121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丝绸之路第652章 岷王——过兵第214章 论迹论心第1783章 格致院视察——为女儿高兴与长相第1500章 苏州惊变——决断第1149章 谈笑,之后转折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68章 四名太监第1435章 如何团结第207章 ‘西征’与‘东征’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1216章 家话第527章 习武与礼第1195章 何为人第1087章 谎言的目的第1334章 南洋风雨——下一步第110章 见蓝珍第319章 内宫贪腐案(三)第851章 忘了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996章 玉佩第1546章 印度之战——军械第1519章 发现第292章 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