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

尤登阁到碧落城之后,也被安排到了碧落学校住。

碧落学校的建设规模很大,现在就读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还有着大量空余的房间,安排一些人过来住宿没有问题。

现在这座学校能够容纳这一片区域的学生读书,还有着大量的冗余教室和宿舍。

但是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未必能够容纳的过来,到时候还得继续建设学校。

现在这个世界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才刚刚起步,想要达到全民普及教育的地步,怎么也得要几十年的时间。

不只是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建设那么多学校,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老师的数量严重的不够。

现在方浩这边,小学老师这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再多十倍的生源都能够解决,毕竟小学方面的难度并不大,培养小学教师比较容易。

可是中学老师的数量还有问题。

现在虽然能够应付下去,但是每一个中学老师都非常的忙,除了繁忙的课程之外,还得忙着给自己充电,免得没有东西可以教给学生。

而且这还是建筑在中学入学考试的时候,淘汰掉了一大堆的小学生,等于是剥夺了很多小学生继续求学的机会,这才能够应付下来。

非常时期,只能够行非常之策,让那些更有学习天赋的人来接受学习,学习天赋不是那么高的人,学一个小学就可以了。

大学现在已经在筹备建设,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大学教师的问题。

盖一座大学并不要多长的时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合格的大学老师。

现在不只是等待着那些中学生念完中学的课程,才能够有大学生出现,还要等待着那些中学的老师,蜕变出一些能够教大学的老师出来,哪怕只是从大一开始。

大学的教材,方浩已经弄出来了,所有的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都可以去学习,他希望的是能够在里面挑选出一些合格的大学老师出来。

将第一座大学命名为理工大学,这也代表着方浩更注重于理工。

而这方面尤其难学。

仅仅是面对关外那几百万人口,就有着这样的师资问题。

如果得到了天下,老师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在这方面方浩倒是挺感激池旭的。

池旭在尧国大力的推行教育改革,虽然目的是为了让尧国的国运绵长,但实际上对他以后得到天下推行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尧国那边还是有着不少人才的,那些人才读圣贤之书很厉害,读这些现代的教材,理解能力也远远的超过普通人,可以很快速的培养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

尤登阁自己愿意创办一所兼顾中学和小学的学校,方浩当然非常的支持。

说实在的,尤登阁想要当官他也会有一些犹豫,因为尤登阁在官场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多的门生故吏,都继续当官的话,就有可能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会影响到他行使权力。

他更希望让裘伯贤这种在官场上没有太大影响的人来做首相,不能够允许存在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被他影响更大的人来担任那样的职务。

尤登阁表示已经不想当官了,又愿意投身于教育,这正中方浩的下怀,也让方浩对尤登阁的政治智慧非常的佩服。

一般的人未必就有那么灵敏的嗅觉,沉湎于权势之中不可自拔,最终惹来杀身之祸。

显然,尤登阁就不会有这样的危险。

因为尤登阁已经表态不会再当官,裘伯贤也没有了心结,两个人都住在学校,又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来往比较频繁。

尤登阁在这期间,还找过一些老师,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到内地做老师,帮助他一起创办学校。

碧落学校是原来碧落草园那一大片地方最高等级的学校,这里的任何一个老师都是老师中的精英,如果能够挖几个人过去,创办学校的底气就更足了。

尤登阁也有他的傲气在,他要是创办学校,就要创办出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学校出来。

所以他想挖一些老师过去。

这里老师的待遇很高,他想挖老师过去,就要开出比这里的老师待遇更高的待遇。

那将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但是他敢开那个口。

因为他有最优质的生源。

他创办学校,要走最高端的路线,不会做免费的教育,要收费,而且要收很高的费用。

他的目标则是他的那些门生故吏。

他相信他派系的那些人会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他创办的学校接受教育。

那些人的骄傲,不会忍受让自己的子女和那些平民的子女一起接受教育,他们愿意出很多的钱,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优秀的教育。

只要他能够提供更优秀的教育内容。

他的路线就是,私人学校,精英学校。

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教育界,掌握到更大的话语权。

以前的世家能够长盛不衰,靠的也是垄断教育权,垄断知识,只有那些世家的子弟才有资格获得教育。

书籍是很珍贵的东西,只有那些世家才能够拥有更多的书籍,才能够让他们的子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了摆脱世家对这个天下的控制权,尧国后面开始科考选士,只以几本圣人之书来选拔人才,所有的科考题目都只能从那几本圣人之书里面出,读别的书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这也就使得读书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使一些寒门也拥有了通过读书参加科考上进的道路,形成了一个新的读书人阶层,将上一个朝代控制朝政的世家门阀给替代掉了。

而他现在就是复制世家精英教育的那一套模式。

因为他看准了方浩对未来教育的期望,是让那些人接受更多的知识,用那些知识来改变这个世界,而不是局限在几本圣贤之书上面,一千多年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进步可言。

他要用精英教育的方法来打造出新的世家,他有那个把握说服他的那些门生故吏,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他创办的学校来读书。

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些优秀的老师,他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二二章 秘密部队第一四四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九十三章 迎敌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第八十二章 不讲理第七十二章 监控第五十七章 疯子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九章 请教第一百五十一章 嚣张的沙鲁第一一六章 国策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追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约定的信号第一一二章 祥瑞纷呈第一三八章 南行的震撼第一四九章 从小孩子抓起第四十五章 行政体系第四十章 攻防兼备第三章 姐妹好(祝大家购物节快乐!)第九十一章 送人工第四章 待君归(光棍节,一定要快乐!)第一百三十七章 撤退第一零三章 开战第十五章 虚弱期第七十二章 女仆(四)第七十章 洗澡第五十四章 负责交易的人第九十七章 胜利(祝大家除夕快乐!)第六十七章 礼教杀人第一五八章 再度升级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八十九章第四十五章 探望公主第一百章 东进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请求第六十八章 感觉有一些不对劲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气第一五一章 搬迁第九十二章 种地小能手第十八章 分配女人第一五二章 不幸的消息第三章 请辞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四十二章 幽戎总督第八章 操练第五十章 掀盖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筹划第十八章 诗人方浩第一三七章 防守第五十三章 大丰收第七章 选择技能第四十四章 堵门第一四七章 让贤第一六零章 大转移第十四章 夜谈(四)第二十四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击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们赢了第一零六章 以前的身份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细第二十章 第一场雪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一二八章 发动战争第五十章 纠结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五十一章 我可以给,你不能要月末感言第一四七章 让贤第三十章 收拢人心第一四五章 消费时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意外的提拔第十五章 学习技术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的感觉第六十四章 提条件第九十三章 前途光明第五十章 纠结第二十一章 工业体系第一章 行路难第七十三章 机会来了第八十章 表态第一三零章 出兵的想法第五十九章 卢总兵的反对第四十四章 记仇第五十七章 朝廷的决议第一零一章 榜眼第二十九章 春梦第七十五章 抢劫第二章 没钱娶媳妇第十章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第八十六章 回家过年第八十八章 出路与后路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九十章 教育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四十章 过度解读
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二二章 秘密部队第一四四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九十三章 迎敌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第八十二章 不讲理第七十二章 监控第五十七章 疯子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九章 请教第一百五十一章 嚣张的沙鲁第一一六章 国策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追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约定的信号第一一二章 祥瑞纷呈第一三八章 南行的震撼第一四九章 从小孩子抓起第四十五章 行政体系第四十章 攻防兼备第三章 姐妹好(祝大家购物节快乐!)第九十一章 送人工第四章 待君归(光棍节,一定要快乐!)第一百三十七章 撤退第一零三章 开战第十五章 虚弱期第七十二章 女仆(四)第七十章 洗澡第五十四章 负责交易的人第九十七章 胜利(祝大家除夕快乐!)第六十七章 礼教杀人第一五八章 再度升级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八十九章第四十五章 探望公主第一百章 东进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请求第六十八章 感觉有一些不对劲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气第一五一章 搬迁第九十二章 种地小能手第十八章 分配女人第一五二章 不幸的消息第三章 请辞第十章 工分制度第四十二章 幽戎总督第八章 操练第五十章 掀盖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筹划第十八章 诗人方浩第一三七章 防守第五十三章 大丰收第七章 选择技能第四十四章 堵门第一四七章 让贤第一六零章 大转移第十四章 夜谈(四)第二十四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击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们赢了第一零六章 以前的身份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细第二十章 第一场雪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一二八章 发动战争第五十章 纠结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五十一章 我可以给,你不能要月末感言第一四七章 让贤第三十章 收拢人心第一四五章 消费时代第一百一十六章 意外的提拔第十五章 学习技术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的感觉第六十四章 提条件第九十三章 前途光明第五十章 纠结第二十一章 工业体系第一章 行路难第七十三章 机会来了第八十章 表态第一三零章 出兵的想法第五十九章 卢总兵的反对第四十四章 记仇第五十七章 朝廷的决议第一零一章 榜眼第二十九章 春梦第七十五章 抢劫第二章 没钱娶媳妇第十章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第八十六章 回家过年第八十八章 出路与后路第六十八章 送别第九十章 教育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四十章 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