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兴教十五年

永初十一年,大汉帝国又设立了西亚二十一省,派过去了大量的地方官员。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地方官员就是关外学校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到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永初十一年的时候,大汉帝国在西方又扩张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领土的边缘已经连接到了另外两座大陆。

那些石油储量很大质量又很好的地方,已经被大汉帝国给占领,并且很快的成立了采油公司。

这已经进入到了大汉帝国立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建立了西亚二十一省之后,朝廷没有短时间内再继续西进的打算,决定在这一个五年里面好好的发展经济,发展工业。

现在停止继续扩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少了,而在大汉帝国内地的生活水平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生活都变得很富足,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愿意迁移到更远的地方。

扩张也有这一定的限制,不只是武力的问题,还有维持当地稳定的问题。

没有更多的主体民族迁移过去,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

现在大汉帝国的汉人数量确实很多,占据了总人数的多半,但是更多的是新生婴儿。

大汉帝国立国之后出生的儿童,占据了汉人总数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还有大半是异族女人跟汉人所生的。

只有等到那些人都成长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口填充新扩张的领土,让新的领土彻彻底底的变成大汉帝国的领土。

当然,战争目前是停止了,并不等于放弃了以后的战争。

只是在这一个五年之内,不会再发动任何的战争。

日常的军事训练并没有停止。

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还有多少领土等着他们去征服,还有多少功业等着他们来争取。

更大更好的军舰的制造也没有停止,还有能够在北方大洋上面航行的船只的研究制造也没有停止。

有着几座新的大陆等待着大汉帝国士兵的征服,等待着迁移更多的人口过去。

当上皇帝十来年,方浩也陆陆续续的有了十几个子女,在关外出生的子女,年纪大的甚至已经在读大学了。

他们也一样的参加高考,都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录取分数线,不过因为私下里还接受了别的教育,他们的成绩比一般学生要好。

昭宁生的那一个孩子被方浩立为太子,但是这个太子什么时候能够登基当皇帝,那真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的子女该封王的封王,该封公主的封公主,不过也只是一个封号,享受一定的待遇,并没有让他们去国就位。

他们都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城里,和普通人一样接受教育。

方浩可不想好不容易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帝国,又在自己的子女手中分裂。

他那几个在国外出生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时间比较早,当上皇帝之后新出生的子女,有,还在上幼儿园的,也有上小学的,当然还有在襁褓之中的。

他也不知道以后自己到底能够生出多少的子女来,还是尽量的克制着自己,尽量的用一些办法来控制。

如果没有克制的繁衍后代,以他后宫规模之大,再加上寿命之长,恐怕敷衍出一个全部都是帝王血脉的民族都不是问题。

当上皇帝之后出生的那些子女,都是控制失败的产物。

虽然他鼓励民间多生子女,但是他自己并不想多生子女。

帝王家不比普通百姓家,子女多了就会有这更多的财产诉求以及权力诉求,会形成一个特别的阶层,这个阶层太过庞大的话,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吸血鬼。

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一点倒不是他如何的大公无私,不为自己的子女后人考虑,而是因为自私。

这个世界是他的,不是他的子女的。

他不想因为过多的子女后代因为是特权阶层而胡作非为,毁坏掉他在民间的声誉,破坏他功德续命的大计。

所以他必须要控制子女的数量。

而且还主动提议,以朝廷立法的方式通过了爵位代降制度——除了朝廷特许世袭罔替的爵位,其余的爵位包括王爷的爵位,都是每传一代,下降一次,一次次的下降到平民。

王爵过一代下降为公爵,公爵过一代下降为侯爵,侯爵过一代再下降为伯爵,五代之后,是为平民。

而且哪怕是代降,也只有嫡长子才有代降的资格,其余庶子庶女,自出生就是平民。

这样的制度推出来,而且是有方浩主动要求的,也让他又刷了一波好感——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皇帝,为了大家的幸福,牺牲掉了自己家应该拥有的权利。

方浩那些子女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有什么特权思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只是一个凡人,不要想着凌驾于众人之上。

这些子女大学毕业之后,有的留在了学校做大学教师,有的出去办起了工厂,有的则是做起了科学研究,和普通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王爷,公主,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头衔。

他们也算是有史以来最平民化的贵族了。

当官的没有,这个是不被允许的。

皇帝的儿子来当官,那些同僚们就没有办法愉快的相处了。

做一个普通人对他们来讲更好。

对方浩也更好。

在大汉帝国建立之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有不少的大学生毕业了。

有的继续在大学深造,有的进了一些大的工厂,有的进了大的科研机构,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则成为了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

有了他们的存在,这个五年时间之内,新建立的十所国立大学以及扩建的高级中学,就拥有了更多的教师。

基于这样的情况,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对于下一个五年里面,大学以及高中的扩建扩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能够在下一个五年里面做到每一个省都有一座国立大学存在。

兴教十五年,再加上关外的十年,二十五年的时间里,终于让大汉帝国的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一一七章 水泥路第三十八章 又到了抄袭的时候第五十三章 服软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二十七章 搬家第三十四章 身无彩凤翼第十章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第三十六章 布裙荆钗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们赢了第二十三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七十五章 朝廷任命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一百二十章 选址第四十五章 站队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京述职第三章 请辞第五十五章 条件第四十七章 他走不了的第一四七章 前后夹击第一四八章 划分地盘第五十三章 服软第八十四章 精密仪器第五十二章 管教公主第三十七章 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八十一章 夜半敲门声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一三一章 新鲜的玩意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个春天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京述职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第七章 制衡之道第七十九章 阿桑的表姐第四章 吃空饷月末感言第十七章 盛世影像第一五六章 更改商路第四章 疯狂的皇帝第一五八章 战争动员第七十三章 机会来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五十章 掀盖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十章 洞房之夜(二)第一零四章 势如破竹第十章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第八十一章 改造大草原第二十四章 千里镜第八十九章 想种地的沙鲁第一零五章 大势已去第一五一章 大结局第一三一章 新鲜的玩意第二十章 被拐来的太学生第一二七章 恩荫制第五十八章 杀光山贼第十六章 碧落大草原第六十六章 奴籍第十三章 温棚技术第七十章 洗澡第四十章 变故第一章 仁德之君第一章 老将军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的感觉第一二一章 成绩单第一一八章 人口换技术第二十二章 醉话第四十三章 热爱和平的沙鲁第一四八章 大学第八十五章 抢劫第七十三章 女仆(五)第五十二章 昭宁的问题第八十一章 仪式感很重要第十五章 回门第八十六章 回家过年第一三四章第六十二章 赠词第八十八章 压箱底的手段第九十章 事情败露第十九章 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二十五章 烫手的山芋第一三五章 开炮第七十三章 玉门关第六十一章 无情最是帝王家第十八章 借种第五十一 审讯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二十一章 寒碜的教育体系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一四章 龙城学校第十三章 分家第一百零二章 储位之争第一二九章 陆路第六十七章 太不矜持了第一五五章 人口要求第三十八章 什么是仁政第二章 慧眼识人裘伯贤
第一一七章 水泥路第三十八章 又到了抄袭的时候第五十三章 服软第一二八章 难以选择第二十七章 搬家第三十四章 身无彩凤翼第十章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第三十六章 布裙荆钗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们赢了第二十三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七十五章 朝廷任命第四十一章 活捉第一百二十章 选址第四十五章 站队第六十八章 尤登阁捎来的话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京述职第三章 请辞第五十五章 条件第四十七章 他走不了的第一四七章 前后夹击第一四八章 划分地盘第五十三章 服软第八十四章 精密仪器第五十二章 管教公主第三十七章 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十四章 参观温棚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八十一章 夜半敲门声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一三一章 新鲜的玩意第一六七章 又是一个春天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京述职第一百四十六章 揽功第七章 制衡之道第七十九章 阿桑的表姐第四章 吃空饷月末感言第十七章 盛世影像第一五六章 更改商路第四章 疯狂的皇帝第一五八章 战争动员第七十三章 机会来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五十章 掀盖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十章 洞房之夜(二)第一零四章 势如破竹第十章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第八十一章 改造大草原第二十四章 千里镜第八十九章 想种地的沙鲁第一零五章 大势已去第一五一章 大结局第一三一章 新鲜的玩意第二十章 被拐来的太学生第一二七章 恩荫制第五十八章 杀光山贼第十六章 碧落大草原第六十六章 奴籍第十三章 温棚技术第七十章 洗澡第四十章 变故第一章 仁德之君第一章 老将军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的感觉第一二一章 成绩单第一一八章 人口换技术第二十二章 醉话第四十三章 热爱和平的沙鲁第一四八章 大学第八十五章 抢劫第七十三章 女仆(五)第五十二章 昭宁的问题第八十一章 仪式感很重要第十五章 回门第八十六章 回家过年第一三四章第六十二章 赠词第八十八章 压箱底的手段第九十章 事情败露第十九章 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二十五章 烫手的山芋第一三五章 开炮第七十三章 玉门关第六十一章 无情最是帝王家第十八章 借种第五十一 审讯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二十一章 寒碜的教育体系第六十一章 池派第一一四章 龙城学校第十三章 分家第一百零二章 储位之争第一二九章 陆路第六十七章 太不矜持了第一五五章 人口要求第三十八章 什么是仁政第二章 慧眼识人裘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