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回 怎知阿姐厉害

此时苏十三轻手轻脚走到崖边,恭声道:“先生,天黑了,要用些膳食吗?”

陆英被此言惊醒,茫然看着他二人对话。苏颂矶道:“不必了,你自去歇息吧。”

苏十三领诺告退,又只留下他们二人。苏颂矶忽道:“你以为十三武艺如何?”

陆英讷讷答道:“十三哥鞭法精妙,拳意威猛,当在我之上。”

苏颂矶笑道:“那倒未必。他虽然自幼得授上乘武功,毕竟不如你天资颖悟,只不过空有一身蛮力罢了。”

顿了顿又道:“你跟随李玄阳道长修道,虽没学得高明武艺,但颇有奇缘。禹王洞破大手印,伊阙龙门遇两位老前辈,加上自身悟性,此刻对武学的领会,当可自成一家。假以时日,定然能够青出于蓝。”

陆英暗暗思索,这苏先生果然对自己知之甚详,恐怕做过什么事都被他了解得清清楚楚。

苏颂矶又道:“老夫闲来无事,颇爱钻研棋局,但却从来不喜对弈,也不喜面对黑白棋子,只在心中布局……

“围棋有九品,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体,四品通幽。八品若愚,九品守拙。依老夫看来,若愚、守拙不该排在末等,应在具体、通幽之前。”

陆英刚要接话,他又道:“但这些无聊之事,世人以为然耳,老夫何必介怀?想奕棋之道,不免跟武学之道比较,老夫以为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不可偏废。是以常思,为何武学没有人定个品级?”

“人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老夫以为,学武之人切忌争雄好胜,为了压别人一头而扰乱心性。乱了心性,修为必不能日进千里。今日无事,老夫与你玩笑一回。你觉得,如果按照世间评定士子品级的方法,将天下武学也分为上中下等,可乎?”

陆英想起九品中正之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自己一认祖归宗,立刻升官加爵。恐怕这分等之法绝难做到公正,又分得什么意义?

苏颂矶不管他答不答,又道:“下品武士老夫不屑置评,中品若分三等,可借鉴棋道之‘坐照、具体、通幽’名号,曰‘上等鉴照、中等具象、下等通明’……

“十三驯鲸鞭、山海月拳皆得其大概,可称为中品中等‘具象’。柔影虽然更有工巧,毕竟年岁尚浅,也算个中中吧!

至于中品上等之鉴照,当有一代宗师之境,如九灵、五溪、崔干、许黄民等等人物可称也。

中品下等曰通明,通晓一门武学,明白上乘内息导引之门,此等门槛低了些,就如步高子、卢月、源一郎之流耳。”

陆英听他说的有趣,也忍不住道:“依苏先生所言,晚辈顶多算个具象,可能还在通明了。”

苏颂矶道:“你与令夫人皆是习武奇才,当在具象之上,即将入中品上之境也。”

陆英摇头自嘲一笑,又道:“那先生之境自然是上品了。不知上品三等如何称之?”

苏颂矶道:“上品三等,老夫只想到了下等或可名曰‘入神’,二等一等还不曾见过,是以不知如何称之。”

陆英听他将棋道第一品“入神”,只放在武道第三等,还说上品一二等从未见过。

那么当今世上高手,最多也只能被他看作上品下等了。不由暗暗好笑,此人着实狂妄!

苏颂矶道:“上品入神,当世寥寥几人,已经羽化的元象山玄英道长,其师妹……,恒山道元和尚。老夫应该也勉强够格。

还有……”

陆英以为他要说天真道长,不由接话道:“自然是天真道长与檀飞熊老伯了!”

苏颂矶摇头道:“檀飞熊前辈老夫不曾见过,天真道长亦不在此列。老夫说的是,你师父玄阳真人……”

陆英惊道:“我师父!他老人家虽也颇习武艺,但绝没有苏先生这般境界,您过誉了。为何天真道长都排不上?难道苏先生以为可以胜过他老人家?”

苏颂矶笑道:“非也!老夫以为,天真道长独成一境!至于比我高一等还是两等,就不得而知了。他老前辈年逾百岁,数十年前就有通天彻地之能,如今不愿显露真境,是以老夫不知。”

陆英恍然,笑道:“如此说,倒也不错。”

他忽然又想起抱朴子仙师,但老仙长不愿世人知道他尚在人世,是以也无法言之于口。转念一想,又问道:“苏先生以为,胡僧那迦,当算上品否?”

苏颂矶道:“其妖法不同武学,老夫亦不知该不该将其归入。这些事留待华亭去印证吧。连同上品一二等,将来华亭若是有幸达到,也好名而称之,教老夫体味体味,到底是何洞天。”

陆英笑道:“苏先生如此人物,聪明才智超我十倍,尚不能突破上品下,晚辈如何奢望那一二等?恐怕,世上本也没有那种境界吧……”

苏颂矶若有所思,面上悠然神往,许久才又道:“你从姚苌手中救出毛氏,如今人家在洛阳宵衣旰食,可以说励精图治,专为报答你恩情。又是一桩情债啊!”

陆英脸上一红,不知如何作答,只得道:“苏先生当年不曾负过人吗?”

苏颂矶道:“花期已误何堪折,潦倒残躯再几年?天性薄凉没人管,一朝故去凭谁怜。辛苦平生多无奈,轻狂年少负几人……”

陆英闻此叹息道:“恐怕那一面宝鉴,就是被……”

苏颂矶苦笑道:“老夫立志兴复,哪肯耽误于温柔之乡。玉英道长由爱生恨,也是应有之义。只是宝鉴被她夺去,却坏了老夫大事……”

陆英笑道:“若是旁人,苏先生一定早就抢回来了,哪能等二十年!”

苏颂矶道:“几十年了,也该有个了断。宝鉴得你与柔影聚合,感而生灵。若是再与另一鉴重聚,或许就能破解其中奥义。”

陆英听到他说柔影,心中又隐隐不快,仍是不愿相信自己是蛮夷所生。

苏颂矶道:“我已联络中原崔、郑、卢、吴以及你们陆家家主,陆续遣人往洛阳助你开拓。

“另外,你此行离去时,让景飞虎、胡顺二人率五百兵士,化整为零,扮作百姓随你同归。再让柔影拣选中院博学士子,经世济民之才,充作你府中幕僚……”

陆英起身施礼道:“多谢先生!晚辈铭感五内,永志不忘。”

苏颂矶又道:“你家朱夫人,或许去了南方……”

陆英听到琳琳消息,不由急问道:“南方何地?请先生告知!”

苏颂矶笑道:“你别心急。老夫只是略闻风声。有人见她曾在建邺露面,与两个南蛮少女一道。”

陆英心念电转,听到两位南蛮少女,不由想起曾在关中见过的绿裙黄裳女子,琳琳也是在关中失去踪迹,难道竟是与她们一道?

因问道:“可是一着绿裙,一着黄裳,个子不高,皮肤略黑,说话口音古怪的两少女?”

苏颂矶见他如此反应,微微诧异,不由捋须笑道:“华亭,你可知姻缘聚散自有定数,强求不得。若该相见时,自然会见,若不能再见,你纵然寻遍万水千山,也是无用!”

陆英低头怅然,道理何尝不懂,但挨到自己头上,毕竟不能如此平淡处之。

他暗暗打定主意,离了郁洲山岛,先往建邺一行。纵然不能碰到琳琳,也要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那两名少女看着天真烂漫,应该不至加害于琳琳。再说琳琳武艺精强,又岂是寻常人能加害的。只是不知她为何要与那二人同行,或许是有极为重要的事。

苏颂矶口中喃喃道:“三江四海一仙山,搅动人间不能安。老夫在这郁洲山,何曾想搅动天下不安!世人诬我,为之奈何。”

陆英听他说起这歌谣,忍不住接道:“东来寇,西来僧,南北几个青袍客。九州同倾覆,四夷乱中原。”

当日曾从道元大师口中听过,不想苏颂矶也知晓这歌谣。正好此时与他探讨一二,看他是否了解其中隐秘。

苏颂矶道:“元象宗、无异门、维摩寺、四夷岛、宙斯教,加上老夫行一学院,还缺两个。却不知所指何意!”

陆英道:“东来寇,当是指倭奴海寇。西来僧,是指西域维摩寺妖僧。那南北几个青袍客,又是指谁人呢?”

苏颂矶笑道:“此歌谣忽然传布,不知谁人所造,意欲何为。华亭以后当用心体会,除患于未然,消弭于无形。护我九州华夏,万不可致其倾覆!”

陆英郑重点头,算是答应接过苏颂矶的使命。两人忽然沉默,再不知谈些什么。枯坐了许久,陆英辞别苏颂矶,从神女峰下来,回到中院客舍中。

第二日,陆英决意辞别,找到贺柔影与她商量学子、士卒支援之事。

两人定下大略,约定陆英先回洛阳,贺柔影与中院学子及景飞虎等随后启程。

末了,陆英踟蹰良久,才问道:“柔影,你早就知道了?”

贺柔影一怔,盯着他望了片刻,忽地转身,好似在擦拭眼角。

陆英心中极不是滋味,只得劝道:“若此事为真,你我重逢也算天可怜见……我自幼孤苦,无亲无故,能得你为妹妹,本是幸事……”

贺柔影转头笑道:“谁是你妹妹,叫阿姐!”

陆英难得看她展颜欢笑,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竟从心底忽地涌出。 终于不再纠结母亲是不是蛮夷,父亲为何会与贺兰氏女子有染,此刻只想好好享受来自一母同胞姐妹的温情。

他笑着言道:“想做我阿姐,总要文才武略皆胜过我,令我心服口服才行!”

贺柔影锤他一拳,扬起下巴道:“你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在阿姐面前,不过尔尔。”

陆英道:“你第一次见我,就用毒箭伤人,第二次又使诈用静女霏烟把我迷倒。还有你那驯鲸银鞭,大陆泽诡计,宇文家力敌惊马,虽说手段层出不穷,可却没有个姐姐样!”

贺柔影仍笑道:“不让你吃些苦头,怎知道阿姐厉害!”

陆英道:“身为大兄,吃些苦头也无妨。”

贺柔影嗤了一声,自顾走到外间不再理他。陆英笑着跟上,两人漫步水潭楼榭之旁,俯仰神山嘉木之景,再无须多言,自有深深亲缘在彼此心内交融,此生再也割舍不断。

走过水榭看到寇谦,仍是低头默算,忽而皱眉忽而展颜。陆英忍不住道:“寇公子,可有所得?”

寇谦抬头见是陆英,不由喜色涌起,上前道:“陆兄,你那本算书何时借我一观?”

陆英无奈道:“那书我遗忘在了洛阳,现在实无法呈送于君!”

寇谦满眼失落,又施一礼,自顾自坐在木廊边发呆去了。陆英苦笑摇头,只得继续往前行。

走到海港边,陆英看着船只欲言又止,还是贺柔影道:“今天就走吗?”

陆英一笑,回身抱拳道:“后会有期。大兄告辞了!”

第68回 长生教主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142回 国子学和简静寺第97回 肯为堂倌刺伪帝第46回 吐谷浑叶奚第41回 衣锦未还乡第19回 鲜卑凤凰儿第101回 黄雀还在后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88回 平生奔忙只为饥第94回 帝出五将久长得第188回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第13回 神树老妖僧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与京师暗流第144回 云梦双翅虎,汉南地上蛟第181回 初回陆家第174回 大玄洞外闻隐秘第60回 金谷兰亭之会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45回 云梦之泽第131回 男儿意气自横行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55回 万寿节第54回 三个臭皮匠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192回 夜会中领军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166回 洞房香暖帐 鸳鸯散第57回 朕则崩矣 终不改号第10回 钢刀怒斩单于头第116回 何不收为己用?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第22回 长安扬波楼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第132回 左右为难第75回 上清宗万宁宫第50回 腊日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74回 咄咄怪事第34回 龙门杀贼烤锦鸡第47回 风雨欲来第2回 华亭由来,汤山别业第68回 长生教主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陆泽第116回 何不收为己用?第99回 元象宗二道士第55回 万寿节第93回 月下闲话第37回 白马泉寺宋演擒敌第68回 长生教主第86回 太子大胜高尚书 王子再败慕容永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66回 何可一日无此君第112回 北魏立国第190回 建邺诸人第112回 北魏立国第19回 鲜卑凤凰儿第73回 新建道场寺第43回 再遇朱琳琳第18回 丞相陈景略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69回 县令明日卖宠姬第62回 土豪刁氏第54回 三个臭皮匠第8回 八公山上老君庙第109回 你与他结为兄弟第155回 江陵城遇旧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170回 阿淼与阿鑫 绿裙和黄衫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个古怪人第90回 夜会凤凰儿第24回 昆明池贵游田猎第23回 可敢与我射猎?第107回 胡僧那迦初现迹第104回 不好惹的朱琳琳第69回 县令明日卖宠姬第14回 “禹山至宝”第58回 忠义,奸佞?第108回 代国王孙年一十五第112回 北魏立国第10回 钢刀怒斩单于头第6回 奉命北上第42回 父为九州伯 我为五湖长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42回 国子学和简静寺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172回 斩去贼头一剑,换孤心,十年苦恋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节太守第48回 半渡而击之?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4回 武冈候府戏佳人第35回 含章拳意第146回 襄阳城外第89回 忠臣爱子第112回 北魏立国
第68回 长生教主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142回 国子学和简静寺第97回 肯为堂倌刺伪帝第46回 吐谷浑叶奚第41回 衣锦未还乡第19回 鲜卑凤凰儿第101回 黄雀还在后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88回 平生奔忙只为饥第94回 帝出五将久长得第188回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第13回 神树老妖僧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191回 瓦官寺疑案与京师暗流第144回 云梦双翅虎,汉南地上蛟第181回 初回陆家第174回 大玄洞外闻隐秘第60回 金谷兰亭之会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45回 云梦之泽第131回 男儿意气自横行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55回 万寿节第54回 三个臭皮匠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192回 夜会中领军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166回 洞房香暖帐 鸳鸯散第57回 朕则崩矣 终不改号第10回 钢刀怒斩单于头第116回 何不收为己用?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第22回 长安扬波楼第56回 皇帝酒醉封官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第132回 左右为难第75回 上清宗万宁宫第50回 腊日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74回 咄咄怪事第34回 龙门杀贼烤锦鸡第47回 风雨欲来第2回 华亭由来,汤山别业第68回 长生教主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陆泽第116回 何不收为己用?第99回 元象宗二道士第55回 万寿节第93回 月下闲话第37回 白马泉寺宋演擒敌第68回 长生教主第86回 太子大胜高尚书 王子再败慕容永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66回 何可一日无此君第112回 北魏立国第190回 建邺诸人第112回 北魏立国第19回 鲜卑凤凰儿第73回 新建道场寺第43回 再遇朱琳琳第18回 丞相陈景略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69回 县令明日卖宠姬第62回 土豪刁氏第54回 三个臭皮匠第8回 八公山上老君庙第109回 你与他结为兄弟第155回 江陵城遇旧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170回 阿淼与阿鑫 绿裙和黄衫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个古怪人第90回 夜会凤凰儿第24回 昆明池贵游田猎第23回 可敢与我射猎?第107回 胡僧那迦初现迹第104回 不好惹的朱琳琳第69回 县令明日卖宠姬第14回 “禹山至宝”第58回 忠义,奸佞?第108回 代国王孙年一十五第112回 北魏立国第10回 钢刀怒斩单于头第6回 奉命北上第42回 父为九州伯 我为五湖长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42回 国子学和简静寺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172回 斩去贼头一剑,换孤心,十年苦恋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节太守第48回 半渡而击之?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4回 武冈候府戏佳人第35回 含章拳意第146回 襄阳城外第89回 忠臣爱子第112回 北魏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