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新辽东(一)

||体验更多快乐读书功能

王翰在听到祖逖的这些话后感到十分的无奈,又感到阵阵的心疼,自己效力多年的朝廷竟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袍泽父兄受尽胡寇的**,也不愿意发兵北伐去剿灭胡寇,这让王翰感到十分的难过与对晋庭做法的不解……

在特使房间的旁边就是蒙古大汗哲别的特使也是蒙古的汗弟铁不真,而此时的铁不真正是一阵的苦恼,他苦恼的倒不是什么安全问题,而是他得到的一个消息:晋庭派特使送公主至辽国,准备嫁于赵炎为王妃…

铁不真想不到自己的妹妹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怎么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兮月的愤怒肯定会很大,毕竟自己的妹妹等了赵炎这么多年,现在赵炎却不得不先娶公主,就算自己的妹妹愿意嫁给赵炎,那也只能做小了,一想到这里,铁不真的心里就感觉到不舒服,毕竟兮月是自己的亲妹妹……

不过此时最高兴的还是辽国的诸位重臣了,就在铁不真、谢鲲等人在苦恼的时候,尚书令鲁平、中书令陈浩若、尚书仆射阳裕、户部尚书赵平、工部尚书王累、左都御史陈征、兵部尚书杨杰、北府大都统王烈、虎贲军都统仲玄、虎贲军都统哈齐儿等人均在坐,他们都在商议着王爷大婚的事情,本来特使刚到时没有说公主的事情,而是后来才告诉了陈浩若等人,所以他们在先前给赵炎的额信中并没有说公主到了的事情……

不过陈浩若此时倒有点担心,因为陈浩若此时在想的是辽国和周围部族的关系,这之中,蒙古部族是最重要的,但是蒙古的公主兮月要是知道了赵炎的婚事,那…陈浩若简直不敢想下去了,只得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阳裕等人倒是觉的无所谓,不过杨杰、仲玄等人倒是觉得此事不好办,毕竟他们都见过那个敢爱敢恨的姑娘……

公元317年12月1日,赵炎率领的东征辽军终于从朝鲜半岛返回了盛京城,而赵炎在率军到达盛京城郊外的时候就见到了大批的迎接人群,在听到赵炎东征大军返回的消息后,数十万盛京袍泽纷纷赶到道路两旁迎接自己的子弟兵凯旋归来,而赵炎也对这些袍泽的欢迎感到了万分的激动,赵炎回师的这一路上可是已经非常的吃惊了…

在返回的途中,赵炎特意到辽东顺路视察了一下,在辽河平原上,大批的乞活袍泽在平原上按照鲁平等人的部署设置了大批的居民点和屯田区,无数的袍泽都在快乐的翻新着自己的土地,准备在来年播种,而由于赵炎的提前命令,鲁平等人已经开仓赈济难民,很多的驻地兵站都将大批的粮食送到了民众的家中,让他们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而在辽河的牧区,赵炎分批的看了十三个牧区,大批的良马在这里繁衍,而且也将牧马送到兵站,准备成为军马,当然更多的还是耕牛和羊群,这些动物将成为明年开春耕种的动力和今年年末新春袍泽的口粮…

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三山和马石津地区,随着工匠的到达和和尚工程队的建设,整个马石津要塞的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完成,而在两地的港口和造船厂、制铁工场也已经得到完成,对倭国和高句丽、新罗、百济的贸易也已经初步的展开,三山工场的大批铁器、日用品销售到了朝鲜半岛的南部,而与倭国的贸易开展的也很顺利,辽东的商品已经在倭国进行了销售,随着贸易的进行,在上述两地的贸易口岸也即将开通……

最令赵炎感到满意的就是三山盐场的建设和辽河平原工厂群的建设了,在三山,民众按照赵炎的建议在冬季大建盐场,准备在来年秋季进行晒盐,大批的盐场矗立在海岸合适的地方,显示着这个海港的繁荣。

而在辽河平原的中部地区,数十个超大型的工场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按照赵炎的建议,鲁平等人下令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制铁工场、纺织工场、瓷器工场、采矿场等大批的手工工场。

赵炎准备在这一地区建成巨大的工业区,使辽东的商品能够在这一地区销售出去,以及在倭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倾销的效果,从这些国家的手中换取辽国需要的粮食,最终占领这一地区的市场,为辽东积蓄起足够的发展资本,使辽国能够将更多的青壮年招募起来,为赵炎日后的南下创造条件…….

赵炎率军很快回到城内,来到了刚刚新建的辽王府,而鲁平等人则在城门口迎接了赵炎的回师,并且将赵炎引为王府,而晋庭特使谢鲲和蒙古特使铁不真也到了王府外迎接赵炎,双方寒暄一番后就来到了大堂……

谢鲲笑着和赵炎寒暄了一下后就站到了大堂的中央,而赵炎则率领麾下众人跪在了谢鲲的面前,谢鲲满意的点点头,很满意赵炎对晋庭的尊重,谢鲲从袖筒中拿出晋王的谕旨说道:“晋王有令,辽王赵炎忠君体国,前有击破三部鲜卑抚慰蒙古之功,后有击破高句丽宣扬国威之劳,睿心甚慰,封大司马,授车骑大将军印绶,出镇燕云十六州,赐御用佩剑持节都督河北、关东诸军事,以燕云十六州加辽王封地,望炎卿再立战功永镇北方!”

赵炎闻言也是领旨谢恩,不过谢鲲此时倒没有下来,而是从左袖筒里又掏出一份谕旨念到“王太后有旨,赵炎听令”,闻言赵炎只得又率领众人再度跪下听旨,不过赵炎此时的心里可是感觉有些不爽,有什么事情不能写在一起吗?非要写两份,这不是在麻烦人吗,真是的,不过这些话赵炎也只是在心里说而已,他倒没有对此表示什么颇为不满的意思,不过心里还是有点疑惑…

谢鲲念到“奉王太后圣谕,辽王赵炎镇守辽东有大功于我朝,特以睿王妹建安公主司马婉儿下嫁辽王赵炎,望辽王再见功勋光耀门楣”。

谢鲲说完便紧紧的盯着赵炎,他知道,身旁的蒙古特使铁不真也必然是为了和亲而来,蒙古汗妹兮月和辽王赵炎的传奇故事现在都已经传到江东,就连建安公主在临行前也向晋王求证过此事。

谢鲲清楚的记得公主在听到司马睿无奈的肯定回答时,司马婉儿那无奈的眼神,谢鲲知道,即使此次赵炎同意迎娶公主,那么建安公主往后的日子可能也并不好过,原因嘛,很简单…

就因为赵炎当年救过兮月三兄妹,就因为兮月在宁远危难时和其兄铁不真千里出击赶到宁远救援,就因为赵炎在得知哲别部族危急亲自率领汉军主力不顾危险前往大漠支援,就因为辽军的将领们、特别是宁远的旧将都认为兮月是赵炎当然的正室王妃……

赵炎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不由得的一阵愣神,他倒真的没有想到司马睿竟然会下嫁公主,但是赵炎的心里始终只有兮月一个人,不由得抬头看了看一旁的铁不真,铁不真也是一脸的无奈,但是赵炎还是读懂了贴补真的意思,没办法了,晋庭的命令没法不接受,况且你还是异姓王爷,唉!你还是想好怎么和兮月说吧……

赵炎此刻还是没有去接旨,谢鲲的脸色已经开始有些变了,而厅下众将也是感觉很棘手,也是感到很无奈,毕竟包括陈浩若、杨杰、王烈等人在内,对于王妃的人选都是倾向于兮月的,毕竟兮月的身后可是站着蒙古。

而且在这些宁远旧将的心中,兮月对他们可是有着救命之情的,如果当初宁远被攻破,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今日的辽国,所以。兮月对于他们是真正的有着救命的恩情的,这些宁远旧将中有学问的不多,但是每个人都是豪气冲天的……

而且在他们的心中,晋庭毕竟太过遥远,而蒙古就在身旁,要说帮忙,肯定是蒙古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晋庭,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晋庭的那些权臣士族们只是想利用辽国来拖住胡人,使其不敢南下,他们不想北伐,只想偏安江东……

正当赵炎在大殿上犹豫着是不是要拒绝谢鲲时,辽东的两位士族家族的首领却在此时开口了,当然,高氏和公孙氏的两位首领高士杰和公孙无悔却在此时做了出头鸟,而他们的这举动也让这两大家族在之后几乎陷入了绝境……

高士杰、公孙无悔两人见赵炎在犹豫着,知晓内情的两人不知死活的开口说道:“王爷,这指婚可是晋王殿下的意思,你今日要是不接受可就是欺君啊,呵呵,我辽东士族可不会坐视不理的,谢大人,不如就让王爷随您去一趟建康,在晋王的见证下完婚,也好让王爷能够得到晋王的赏识,而辽东嘛,在我们辽东士族的帮助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赵炎闻言一变,他没想到这两人竟然想夺权,而鲁平、陈浩若等人则是一脸的不满了,至于岳布、杨杰、王烈等人则是一脸的愤怒了,这些宁远旧将在前线用自己的命在搏斗,而这些所谓的士族却还想夺权,简直是…

而在高士杰说完话后,公孙无悔也跟着说道:“是啊,王爷,你放心,你就跟着谢大人去建康完婚吧,辽东有我们呢,出不了事”,这话一说可就让赵炎的不讲们感到极其的不满了,但是赵炎还是没有说什么…

岳布冷冽的朝着陆卓远和黄梦杰使了个眼色,会意的两人随即拔出了腰间的利剑,就向前来吼道:“王爷,辽东重地,不可一日无王爷你,现在四夷窥视,如果有逆臣胆敢蛊惑王爷南下,我二人必将斩之”。

陆、黄二人的这番表态立刻在大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是岳布、陈浩若、鲁平等人的一脸冷笑,一方面是高士杰、公孙无悔等人的一脸铁青,最后就是谢鲲等人的一脸凝重,他没想到赵炎的这些部将竟然敢当着他的面说这些。

赵炎不待谢鲲等人说话便是吼道:“卓远、梦杰二位退下,在特使面前不得无礼,有什么事等之后我们再处理,逆臣什么的都是我们辽国内部的事务,不得惊动了谢大人和王大人,你们退下”,陆卓远、黄梦杰二人闻言立即领命退下。

这一切看在谢鲲的眼里可是相当的震撼,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王爷在辽东的威望如此之大,只是一句话就让这些骄兵悍将心服退下,不敢再说什么,而在刚才高士杰提出意见后,谢鲲本来还想借坡下驴将赵炎弄到建康去,再请王室派大将前来统御…低调华丽,尊享文学乐趣! 读客吧小说阅读网

推荐小说

小说所有的文字及均由书友发表上传或来自网络,希望您能喜欢小说。

第16章 围点打援(三)第78章 墓府(四)第122章 威压(一)第73章 危局(十八)第93章 大改革(二)第146章 东进!东进!(五)第148章 东进!东进!(六)第37章 危局(十八)第186章 威压(一)第144章 东进!东进!(四)第66章 围魏救赵(三)第36章 危局(十七)第20章 危局(一)第91章 东征(六)第148章 东进!东进!(六)第135章 营救行动(五)第234章 襄国攻防战(四)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备二上第174章 困龙升天(一)第169章 襄国攻防战(四)第14章 围点打援(一)第258章 困龙升天(十)第18章 围点打援(五)第261章 中原暂定(二)第189章 威压(二)第193章 困龙升天(十)第67章 围魏救赵(四)第73章 危局(十八)第175章 集 结南下(一)第204章 东进!东进!(一)第200章 中原暂定(四)第59章 段氏鲜卑(五)第84章 东征(二)第108章 战备(四)第222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87章 墓府(八)第201章 营救行动(五)第72章 危局(十七)第84章 墓府(七)第195章 营救行动(二)第259章 中原暂定(一)第202章 平叛(一)第201章 中原暂定(四)第93章 东征(七)第154章 墓府(九)第205章 平叛(二)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37章 危局(十八)第199章 中原暂定(二)第10章 段氏之乱(三)第179章 困龙升天(三)第186章 威压(一)第72章 危局(十七)第273章 平叛(四)第55章 危局(九)第103章 战备(二)第179章 集 结南下(三)第103章 战备(二)第163章 查拉河谷(二)第61章 声东击西(一)第265章 中原暂定(四)第141章 东进!东进!(二)第67章 围魏救赵(四)第166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11章 后院起火第74章 危局(十八)第254章 困龙升天(八)第198章 营救行动(四)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57章 危局(十)第244章 困龙升天(三)第107章 战备(四)第88章 东征(四)第70章 盛京风云(一)第207章 东进!东进!(三)第53章 危局(八)第186章 威压(一)第216章 前进!前进!(一)第3章 辽西宁远第148章 东进!东进!(六)第180章 羊皇后(一)第151章 墓府(八)第234章 襄国攻防战(四)第87章 墓府(八)第174章 集 结南下(一)第6章 古老的残图(一)第84章 东征(二)第56章 危局(九)第232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53章 新辽东(二)第198章 中原暂定(三)第246章 困龙升天(四)第178章 困龙升天(三)第188章 威压(二)第75章 裂土封疆(一)第39章 裂土封疆(二)第239章 困龙升天(一)第270章 平叛(二)第39章 裂土封疆(二)
第16章 围点打援(三)第78章 墓府(四)第122章 威压(一)第73章 危局(十八)第93章 大改革(二)第146章 东进!东进!(五)第148章 东进!东进!(六)第37章 危局(十八)第186章 威压(一)第144章 东进!东进!(四)第66章 围魏救赵(三)第36章 危局(十七)第20章 危局(一)第91章 东征(六)第148章 东进!东进!(六)第135章 营救行动(五)第234章 襄国攻防战(四)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备二上第174章 困龙升天(一)第169章 襄国攻防战(四)第14章 围点打援(一)第258章 困龙升天(十)第18章 围点打援(五)第261章 中原暂定(二)第189章 威压(二)第193章 困龙升天(十)第67章 围魏救赵(四)第73章 危局(十八)第175章 集 结南下(一)第204章 东进!东进!(一)第200章 中原暂定(四)第59章 段氏鲜卑(五)第84章 东征(二)第108章 战备(四)第222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87章 墓府(八)第201章 营救行动(五)第72章 危局(十七)第84章 墓府(七)第195章 营救行动(二)第259章 中原暂定(一)第202章 平叛(一)第201章 中原暂定(四)第93章 东征(七)第154章 墓府(九)第205章 平叛(二)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37章 危局(十八)第199章 中原暂定(二)第10章 段氏之乱(三)第179章 困龙升天(三)第186章 威压(一)第72章 危局(十七)第273章 平叛(四)第55章 危局(九)第103章 战备(二)第179章 集 结南下(三)第103章 战备(二)第163章 查拉河谷(二)第61章 声东击西(一)第265章 中原暂定(四)第141章 东进!东进!(二)第67章 围魏救赵(四)第166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11章 后院起火第74章 危局(十八)第254章 困龙升天(八)第198章 营救行动(四)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57章 危局(十)第244章 困龙升天(三)第107章 战备(四)第88章 东征(四)第70章 盛京风云(一)第207章 东进!东进!(三)第53章 危局(八)第186章 威压(一)第216章 前进!前进!(一)第3章 辽西宁远第148章 东进!东进!(六)第180章 羊皇后(一)第151章 墓府(八)第234章 襄国攻防战(四)第87章 墓府(八)第174章 集 结南下(一)第6章 古老的残图(一)第84章 东征(二)第56章 危局(九)第232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53章 新辽东(二)第198章 中原暂定(三)第246章 困龙升天(四)第178章 困龙升天(三)第188章 威压(二)第75章 裂土封疆(一)第39章 裂土封疆(二)第239章 困龙升天(一)第270章 平叛(二)第39章 裂土封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