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裂土封疆(二)

||体验更多快乐读书功能

赵炎知道,历史上,在公元321年祖逖将军郁郁而终后,东晋的士族权贵们依然不放过他的亲信部将,祖逖将军之弟祖约以侍中出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统领祖逖余部,朝廷先是假意召他回淮南,百般刁难后迫使祖约与苏峻等谋反,而后晋庭出兵直接剿杀,直到祖约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胡寇石勒,使祖逖将军的一世英名蒙上了灰尘,祖逖幸苦九年建立的军事力量土崩瓦解,晋庭里的那些豪门名士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祖逖之弟祖约做了汉奸,但是在东晋的权臣们安心了,没有人能威胁到他们的偏安统治了,君臣上下再也没有北伐的雄心壮志了,所以之后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朝廷上下都没有北伐额勇气了,勉强的北伐即使在前期获得了一些战果,那么最后也只有失败…

当然,祖逖将军九年北伐的成果也在祖约失败后立刻分崩离析,曾在祖逖将军旗下英勇奋战的河南、淮北百姓也被迫沦为胡寇的奴隶,汉家袍泽中又少了位真汉子,但是为此,晋庭的豪门世族权臣们却弹冠相庆,为此欢欣不已。

祖逖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要想乱世求生,绝不能仅仅依靠晋庭,也不能奢望深受儒学熏陶的衣冠世族能够矢志北伐,匡扶中原,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手中的雄兵,所以赵炎必须靠自己,他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能在辽东存活。

公元317年9月底,赵炎一行人离开襄平,开始了巡视的路程……

辽东自古以来就地广人稀,在五胡乱华的中后期,整个淮河以北的大地上,只有一千万左右的人口,平均起来每平方公里不过三四人。在中原,后赵石勒死后,其子石虎的统治下的中原甚至出现了一个旷古绝今的、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兽园,如此大的兽园里没有一人居住,居住的全是石虎圈养的野兽。

而现在虽然人口要比后来多,但是地处苦寒之地的辽东、千山山脉一带的辽河平原人口大概也和后来的中原差不多,而辽河平原则是赵炎巡视辽东的第一站,也是发展辽东经济重要的一环…

赵炎一行人从襄平南下后经过侯城再向南行百里,那里就是肥沃的辽河平原,盆底状的辽河平原一面临海,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后世的中国将这里建设成了一个巨大的商品粮基地。

而在几十年后,日益壮大的慕容鲜卑部族大举南下,独占了这片肥沃的平原,这才使慕容鲜卑有了挑战天下的实力,而那位威名赫赫的民族英雄也是死在了慕容鲜卑的刀锋下,当然他那武悼天王的名号也是慕容鲜卑君主迫于民愿而追封的。

清晨,赵炎看着眼前广袤的平原久久的不能平静,陆卓远则兴奋的看着眼前仙境一般的土地,不由得有些痴迷了,则就是我们的土地,而哈齐儿则更是感到一阵阵的震撼,因为在远处,还有着大片大片的草原,这里可是天然的马场…

“主公,这里的土壤如此的肥沃,如果我们有着二十万的百姓在此处屯田,开垦千亩良田,那么我们辽国仅凭这里就几乎可以养活全部的百姓和军队了”岳布看着眼前的土地若有所思的说道。

赵炎闻言点点头,但是这个耕种方法却需要商榷,不过他对这个方面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所以只好看着岳布,岳布也微微一笑:“主公,在耕种方法上,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牛拉耕犁,直辕犁倒是很好,但是我的师傅曾今收集并设计了几种农业器械,有石磨、风车、双轮双铁犁、连枷、纺车、草鞋器、碓、打谷板等,还有他精心写的一部书,阐述农业技术和耕种技术,我相信这会给主公很大的帮助的”。

赵炎闻言大喜,想不到自己还在为农技的问题烦心,但是现在马上就有了一位专业人士了,“岳布先生,看来辽东屯田的事情需要你和工部、户部的人一起负责了,呵呵,岳布先生,麻烦你了”!

“愿为主公效劳”岳布也微笑着答应了赵炎的委派…

辽东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有经验的农夫、农业技术的改良和牲畜的数量,大量胡人的归来带来了先进的畜牧技术,也带来了大量的畜力资源,以前辽东的农夫都采用人力拉纤耕作,但现在好了,以后工部下面的工场可以根据岳布的设计,打造出“双轮双铁犁”与其它的耕种器械。

将来辽东的百姓可以使用双轮双铁犁,让耕牛能够在田地里快速的作业,顿时令耕作效率比普通牛耕提高二十余倍,此后,辽东地区的农夫可以耕作比以前多八倍的田地。同时,境内的胡人牧民也依靠畜力的使用,彻底与辽东百姓融合到了一起。

在赵炎的记忆里,根据史书的记载和后来的推算,英国一个劳动力就能耕种一百二十亩旱地,每年至少收获一万两千斤粮食。

在中国,一直到了到了清代,在中国古代农业最发达的江东地区,一个采用牛耕的劳动力能耕十二至十三亩水田,岁收米二十至三十石,合稻谷四千五百至六千七百五十斤,虽然单个的劳动力生产效率上,英国农夫远远比不上中国农民,但总产出上,英国农夫的成果是中国农民的一倍以上。

而现在辽东的情况则和英国类似,拥有广阔的可耕地,但是劳动力不足,而且大部分是旱田,所以赵炎首先想到的就是改进农业技术,因为辽东的旱田广布,单位生产再高也不可能比不上南方的水田,所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生产方式不适合辽东的农业生产,而大农场似得经营方式更适合辽东的现状……

而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就是税收的问题,赵炎和鲁平等人商议了很久,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好先进行巡视,看看实际的情况再商定税收的比例,但是刚才岳布的话,让赵炎想起了一个完美的税率…

‘三十税一’,这是一个古老的税率,但是也是一个合理的税率,既可以分享农业、商业发展的成果,也可以促进农业、商业的发展,休养生息,而且赵炎一直认为,农业的税收只是象征性的,真正创造国家财富的,还是商业的发展,同时,鉴于辽东税制的混乱,赵炎决定借用明朝的一条鞭法,按亩征税来整顿税收…

主要内容有三个: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负相对均衡;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负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而对于商业的税收,赵炎是决心将其变成国家的主要税收,并且由于工部、户部的存在,赵炎准备大力建设国有的手工工场,创造国家财富,鼓励明间的商业发展,之前赵炎整顿全国的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同时取消辽王属地境内的全部流通税收,同时对出口、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为了防止商贾势力的过度膨胀,赵炎还准备设立梯级税率的制度,向高收入商人征收高额的税收,但是说到商业,赵炎就感到一阵的无奈,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币制最混乱的时候,很多国家甚至民间都大造五铢钱,缺乏流通性,所以在民间甚至国家里面,大部分人都愿意用绢帛来作为计价单位,这是十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的…

但是赵炎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因为想要代替绢帛就只能铸造大家认可的钱币,当时的五铢钱主要是用铜铁铸造的,而人们能够信任的货币材质就三种,战国出现的黄金、西汉开始流通的白银,还有就是铜钱。

赵炎将他的想法与岳布一说,岳布也感到十分的棘手,这时关系到辽东大局的事情,而且赵炎在之前也向陈浩若、鲁平、王累、赵平等人提出过,但是都没有什么好的意见,赵炎也知道这事情得慢慢来,但是目前的情况又容不得他慢慢来改革币制,如果钱的问题不解决,那么发展辽东经济就只是一句空话…

最后,赵炎和岳布决定,立即开工铸造黄金、白银,虽然辽东的府库中,这两种储备很少,但是赵炎知道,在东北有着还算丰富的黄金、白银矿脉,而钱的铸造就使用铜来铸造,按照常例,分文、吊、贯计算,而白银、黄金则以两计算,由于储备不多,暂时收归王府储备,同时在辽东境内推行方孔制式铜钱,并逐渐推广……

而说道铸造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冶金业的发展了,而提到这个铸造业,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龌龊的国家,中国的冶金工业在两汉时期就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东汉末年,倭国尚处于青铜器时代末,而两汉的钢铁花纹剑刀却以其无与伦比的锐利精致而冠绝世界,后来倭国曾挖掘出当时贵族陪葬的“汉刀”,这柄刀深埋于地下千百年依然锋刃如新,绚丽夺目,使中外人士叹为奇观!

赵炎和岳布在解决了农业的问题后又谈论起了牧业的发展,作为骑兵出身的陆卓远、哈齐儿谈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战马阉割的,众所周知,不阉割的战马每年春季都要发情,如果发情的战马上了战场,对方阵营中的异性战马稍加引诱,战马便会闻风而去。

而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低调华丽,尊享文学乐趣! 读客吧小说阅读网

推荐小说

小说所有的文字及均由书友发表上传或来自网络,希望您能喜欢小说。

第210章 东进!东进!(四)第203章 平叛(一)第138章 东进!东进!(一)第202章 营救行动(六)第85章 墓府(七)第73章 盛京风云(四)第37章 危局(十八)第144章 东进!东进!(四)第80章 墓府(五)第280章 燕王(七)第108章 战备(四)第199章 中原暂定(二)第167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79章 墓府(四)第172章 战备(四)第197章 营救行动(三)第62章 危局(十二)第199章 营救行动(四)第176章 困龙升天(二)第49章 东征(六)第191章 威压(三)第40章 裂土封疆(三)第172章 襄国攻防战(六)第157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98章 营救行动(四)第202章 平叛(一)第140章 东进!东进!(二)第97章 查拉河谷(二)第241章 困龙升天(二)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176章 困龙升天(二)第143章 东进!东进!(三)第248章 困龙升天(五)第262章 中原暂定(二)第49章 东征(六)第126章 威压(三)第108章 战备(四)第231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82章 墓府(六)第153章 墓府(九)第202章 平叛(一)第159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207章 东进!东进!(三)第52章 危局(七)第228章 襄国攻防战(一)第215章 前进!前进!(一)第16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82章 东征(一)第71章 盛京风云(二)第82章 东征(一)第174章 集 结南下(一)第76章 裂土封疆(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备一上第194章 营救行动(二)第69章 危局(十六)第260章 中原暂定(一)第156章 大改革(一)第2章 初次交战第54章 危局(八)第53章 新辽东(二)第45章 东征(二)第203章 平叛(一)第155章 大改革(一)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207章 东进!东进!(三)第156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24章 威压(二)第211章 东进!东进!(五)第150章 前进!前进!(一)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82章 东征(一)第175章 集 结南下(一)第62章 危局(十二)第83章 墓府(六)第47章 东征(四)第123章 威压(二)第169章 战备(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备二上第200章 营救行动(五)第12章 关键时刻(一)第134章 营救行动(四)第244章 困龙升天(三)第176章 集 结南下(二)第119章 羊皇后(三)第224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68章 危局(十五)第192 章 困龙升天(十)第152章 前进!前进!(二)第76章 墓府(二)第140章 东进!东进!(二)第85章 墓府(七)第39章 裂土封疆(二)第53章 危局(八)第202章 营救行动(六)第158章 大改革(二)第83章 东征(二)第70章 盛京风云(一)第164章 襄国攻防战(二)
第210章 东进!东进!(四)第203章 平叛(一)第138章 东进!东进!(一)第202章 营救行动(六)第85章 墓府(七)第73章 盛京风云(四)第37章 危局(十八)第144章 东进!东进!(四)第80章 墓府(五)第280章 燕王(七)第108章 战备(四)第199章 中原暂定(二)第167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79章 墓府(四)第172章 战备(四)第197章 营救行动(三)第62章 危局(十二)第199章 营救行动(四)第176章 困龙升天(二)第49章 东征(六)第191章 威压(三)第40章 裂土封疆(三)第172章 襄国攻防战(六)第157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98章 营救行动(四)第202章 平叛(一)第140章 东进!东进!(二)第97章 查拉河谷(二)第241章 困龙升天(二)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176章 困龙升天(二)第143章 东进!东进!(三)第248章 困龙升天(五)第262章 中原暂定(二)第49章 东征(六)第126章 威压(三)第108章 战备(四)第231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82章 墓府(六)第153章 墓府(九)第202章 平叛(一)第159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207章 东进!东进!(三)第52章 危局(七)第228章 襄国攻防战(一)第215章 前进!前进!(一)第16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82章 东征(一)第71章 盛京风云(二)第82章 东征(一)第174章 集 结南下(一)第76章 裂土封疆(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备一上第194章 营救行动(二)第69章 危局(十六)第260章 中原暂定(一)第156章 大改革(一)第2章 初次交战第54章 危局(八)第53章 新辽东(二)第45章 东征(二)第203章 平叛(一)第155章 大改革(一)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207章 东进!东进!(三)第156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24章 威压(二)第211章 东进!东进!(五)第150章 前进!前进!(一)第62章 声东击西(二)第82章 东征(一)第175章 集 结南下(一)第62章 危局(十二)第83章 墓府(六)第47章 东征(四)第123章 威压(二)第169章 战备(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备二上第200章 营救行动(五)第12章 关键时刻(一)第134章 营救行动(四)第244章 困龙升天(三)第176章 集 结南下(二)第119章 羊皇后(三)第224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68章 危局(十五)第192 章 困龙升天(十)第152章 前进!前进!(二)第76章 墓府(二)第140章 东进!东进!(二)第85章 墓府(七)第39章 裂土封疆(二)第53章 危局(八)第202章 营救行动(六)第158章 大改革(二)第83章 东征(二)第70章 盛京风云(一)第164章 襄国攻防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