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新辽东(二)

但是现在,谢鲲可没有那个胆子说这话了,他估计只要自己这么说,那么旁边的这些宁远旧将可就会直接的将自己等人拿下,虽然不太可能杀了自己,但是自己的额这一趟差事可就办砸了,即使能回到建康,那王导丞相也会不饶他。{免费小说}

而且最主要的是,高士杰、公孙无悔两人也是明显想借自己的手来谋夺辽东的军政夺权,谢鲲虽然担心赵炎的忠心问题,但是他也知道,辽东局势非赵炎不能收拾,如果高士杰和公孙无悔二人掌握了辽东军政,那么谢鲲可就真的不敢想象以后辽东的局面了,辽东丢失事小,但是这里的这么多袍泽可就相当的危险了,自己等人必然难逃史笔的诛罚,所以,谢鲲十分明智的选着了不开口……

不过高士杰和公孙无悔看到谢鲲的表情可就精彩了,两人的面色先是铁青随即又变得惨白起来,显然,两人知道自己在此时说出了话,他们原以为谢鲲和王翰等人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剥夺赵炎的军政权力,那么他们二人就可以趁势取代赵炎的势力。

但是他们没想到赵炎的这些部将竟然这么大胆,而且看谢鲲刚才的表情,明显也是准备抛弃他们二人,继续支持赵炎在辽东的统治,而且,这很可能也是晋庭的意思,但是现在他们二人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表露了出来,可是骑虎难下了。

很显然,他们二人以后的日子将会十分的难过了,高士杰已经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而公孙无悔则是一脸的后悔了,他是真的后悔了,悔不该跟着高士杰说出了这些话,不过,公孙无悔现在说这些话可是有些完了,毕竟木已成舟,不可改变了……

就在冷场的时候,阳裕这个‘狗头军师’一看形势不对,赶紧上前来在赵炎的耳边小声说道:“王爷,晋庭使者在场,裕觉得王爷还是先将谕旨接下,其他的事情容后再议,反正公主是在我们辽东,我们可以从长计议的,王爷”,

赵炎闻言也是微微点点头,虽然阳裕的建议实在不怎么高明,但是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赵炎也就不再僵持,在高士杰、公孙无悔两人惊恐的眼神中接过了谢鲲、王翰手中的太后谕旨以及晋王佩剑、印绶等物品。

看到赵炎接过了谕旨,众人的表情都是各不一样,但是都是一种无奈的表情,高士杰、公孙无悔就不用说了,心中的恐惧之意大增,鲁平、陈浩若等人则是先输了口气,但是心中随即又变得紧张起来。

因为这件事的背后可是牵扯到晋庭、蒙古和辽国的三方关系。(哈十八纯文字)谢鲲、王翰等人也是先是松了口气,但是很快又变得凝重起来,他们当然知道陈浩若等人的心中所想,但是他们更加忧虑的是赵炎对辽东军政的强大的控制力。

众人之中唯一比较高兴的可能就是阳裕和岳布了,这两人虽然都是受到汉文化熏陶的文人,但是两人和陈浩若等人又不一样,他们即是赵炎的死党,又是个人主义者,所以他们心中所想的便是如何帮助赵炎更上一层楼,以便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

因此他们忠于的只是能够用他们的赵炎,而不是晋庭或者别的什么人,这种人反而比鲁平等人更加容易献出更毒辣的计策,所以赵炎才会重用他们二人,但是事实上,鲁平、陈浩若等人才是赵炎班底的核心力量,以陆卓远为首的起家兄弟和以陈浩若为首的宁远汉军则是赵炎统治的中坚力量,这才是赵炎能够长期屹立在辽东的政治和军事资本……

赵炎先是和谢鲲等人寒暄了几句,随即便命令请谢鲲等人去休息,赵炎准备在晚上宴请谢鲲及建安公主等人,谢鲲随即抱拳离去,只剩下一脸铁青的高士杰和公孙无悔等十余位辽东士族‘名士’及赵炎的部将们…

赵炎冷眼看了高士杰等人一眼轻声说道:“高大人、公孙大人,你们等人今日就不要回去了,炎今晚宴请特使大人,你们就留在这里等候宴会开始,然后就在王府暂住几日吧,呵呵,你们诸位也都辛苦了,就都留在这里吧”。

听到赵炎的话后,辽东的士族们全部都是脸色大变,但是随即都是一脸的灰暗,他们知道,自己可能再也走不出这道门了,而且很有可能会连累到自己的家族,高士杰和公孙无悔等人心中的悔意可不是一般的浓郁,真的是后悔到骨子里了,公孙无悔恨不得亲手杀了高士杰这个混蛋…

不过高士杰等人还是没有敢说什么反对的话,毕竟赵炎在辽东的权力是绝对的,现在他们又得不到晋庭的支持,况且就算晋庭支持他们夺权,公孙无悔的心里也是清楚的,他们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掌控着辽东军政大权的赵炎旧部是不会放过他们的,只是公孙无悔先前被高士杰的话给迷惑了,没有想到这一点而已…

当然,更重要的是,辽东的公孙世家一直有着恢复自己对辽东的统治,想当年,公孙世家的公孙瓒、公孙康等人都是威震一方的豪强,世代镇守着辽东的土地,而公孙瓒甚至是进入了中原地区,以强大的白马骑兵成为了威震中原的幽州白马公孙瓒……

公孙无悔的目标就是超过自己祖父公孙康,他没有公孙瓒那样的雄心壮志,只想着像公孙康那样成为辽东的掌舵人就可以了,但是可惜,他现在可能连公孙康都远远赶不上了,而且这次的事情过后,他们已经没有在辽东继续争雄的资本了,能不能继续活下去都还是未知之数更别提什么在辽东大展拳脚了…

当然,公孙无悔现在的心中是十分的懊悔的,想他公孙世家多年来一直是辽东的豪强,其家族势力远远的超过了高氏、成氏等辽东豪门,虽然这些年来在崔毖主政辽东下,由于崔毖的刻意打击,公孙世家已经远远的不如从前了。

现在,甚至高氏这种当年的二流家族也在崔毖分任提携下成为辽东的豪强,并且已经隐隐有甩开公孙世家的态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公孙世家经营辽东多年,其家族势力早已遍布辽东的各个层面,就算是新近崛起的高氏家族也远远不能与公孙世家相提并论,这就是老牌的辽东豪强。

毕竟公孙家族已经苦心经营了数十年,而且就算是崔毖在任的时候,也仅仅是压制公孙世家的发展,而不敢真正的对公孙世家出手,毕竟崔毖也知道,那是个马蜂窝,一捅可是会翻天的,想想看,数十年来,从公孙世家出来了多少人才,多少的门生故吏,那等威力,足以掀翻整个辽东…

待这些辽东的士族们被赵炎的亲兵们带到后院软禁后,赵炎转过身来看着自己麾下的这些文臣武将们,脸上不由得带上了阵阵的笑意,在赵炎的心里,他情愿带领着这些智谋勇武之士去面对着强大的胡寇敌人,他也不愿意耗费精力的去应付那些心思深沉的政客,赵炎在想,可能他更适合当一名统兵的将军,而不适合去当什么裂土封疆的王爷,毕竟,勾心斗角的内斗是赵炎最不喜欢的…

赵炎和众人相视一笑随即跟着赵炎走进了王府的地下议事厅,最近的事情太多,他们必须要好好的整理一下,并且这次的事情他们也需要合计一下,在相互寒暄了一下后,众人都是满脸的笑意,毕竟目前站在这里的额都是赵炎的核心幕僚和将领….

众人先是对高句丽的战事进行了一番总结,并且着重称赞了黄梦杰、钟炎以及陈浩若等人的功劳,随即在鲁平的建议下,赵炎决定调整众人的职务,便于往后的行动,最终决定了众人的新职务…

赵炎决定,任命鲁平为辽王府内府长史、外府尚138看書网令兼吏部尚138看書网房大学士;任命陈浩若为辽王府内府司马、外府辽军大都督房都督,并担任南书房大学士,作为辽军仅次于赵炎的二号人物;任命岳布为辽王府内府从事郎中、外府辽军大都督房副都督,并担任南书房大学士,任命阳裕为辽王府内府军咨祭酒、外府中138看書网令领导中书堂,并担任南书房学士。

任命杨杰为内府从事郎中、外府尚138看書网仆射兼兵部尚书;任命王烈为内府军咨祭酒、外府大都督房折冲府军(北府兵)大都统;任命赵平为内府记事参军事、外府尚138看書网;任命王累为内府记事参军事、外府尚138看書网;任命陆卓远、黄梦杰、钟炎、仲玄、哈齐儿、刘传等十二人为内府诸曹参军事、陆卓远四人为外府大都督房虎贲军四大都统,哈齐儿、刘传等八人为虎贲军八都统……

新任中书令阳裕是由陈浩若等人举荐的,赵炎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最终的决断,同时,赵炎为了防止阳裕以后搞内部派系斗争,所以便将原中书令下面的都察院独立出来,将都察院纳入赵炎直辖,专门监督官员政绩和贪污。

而在陈浩若的建议下,赵炎将这个职位交给了原左都御史陈征,同时,经过这次的事件后,赵炎决定设立由他自己统领的黑衣卫,守卫王府及出行的任务,下辖一万人的黑衣卫,作为王府的守卫力量,同时将虎贲军从守备任务中调出来,专门作为出征使用,以加强辽军的作战能力。

原由辽东豪门高世杰担任的外府尚书仆射兼礼部尚书、公孙家主公孙无悔担任的刑部尚书两职由原辽东府知府寒门名士皇甫康和辽西府知府王安接任,三山地方官王浩出任辽东府知府,其父王谷出任工部侍郎兼辽东工业总管,辽西知府由陈浩若麾下程杰接任,辽东寒门名士杨烨、向毅、卢汉五人分任玄莬、乐浪、带方五府知府…

同时任命鲁平之弟鲁量担任辽河屯田总管,掌管屯田及牧区事务,同时,玄布大和尚出任工部建造总管,以后常驻盛京,赵炎为了笼络玄布大和尚,决定在盛京城外建造一座巨型的佛寺,命名为‘少林寺’,但是赵炎规定,少林寺不得在辽国传教,只能在朝鲜半岛三国和倭国传教,只有高僧才能在少林寺修行…

虽然不能在辽东传教,但是玄布还是非常的高兴,因为佛教还没有传到朝鲜半岛和倭国,那么他玄布将会成为上述地区的第一代高僧。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哈十八”查找本书最新更新!(下载本书请进入或者搜索“书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北地烽烟 哈十八”查找本书最新更新!

第104章 战备(二)第88章 墓府(九)第96章 查拉河谷(一)第116章 羊皇后(一)第87章 墓府(八)第159章 大改革(三)第275章 燕王(二)第154章 墓府(九)第80章 裂土封疆(三)第52章 危局(七)第199章 营救行动(四)第3章 辽西宁远第33章 危局(十四)第27章 危局(八)第53章 危局(八)第153章 墓府(九)第261章 中原暂定(二)第57章 危局(十)第159章 大改革(三)第79章 墓府(四)第157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63章 危局(十三)第142章 东进!东进!(三)第17章 围点打援(四)第82章 墓府(六)第202章 平叛(一)第231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185章 羊皇后(三)第222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03章 战备(二)第84章 东征(二)第265章 中原暂定(四)第64章 围魏救赵(一)第96章 查拉河谷(一)第78章 墓府(四)第85章 墓府(七)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165章 襄国攻防战(二)第121章 威压(一)第167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264章 中原暂定(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查拉河谷三上第186章 威压(一)第30章 危局(十一)第245章 困龙升天(四)第92章 东征(六)第46章 东征(三)第92章 大改革(二)第193章 营救行动(一)第235章 襄国攻防战(五)第172章 襄国攻防战(六)第71章 危局(十七)第102章 战备(一)第22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41章 东进!东进!(二)第178章 困龙升天(三)第171章 战备(三)第26章 危局(七)第186章 困龙升天(七)第212章 东进!东进!(五)第253章 困龙升天(八)第44章 东征(一)第128章 营救行动(一)第185章 困龙升天(六)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17章 围点打援(四)第224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275章 燕王(二)第110章 集结南下(一)第140章 东进!东进!(二)第190章 威压(三)第130章 营救行动(二)第182章 困龙升天(五)第128章 营救行动(一)第6章 古老的残图(一)第27章 危局(八)第282章 唐帝(一)第182章 羊皇后(二)第217章 前进!前进!(二)第75章 裂土封疆(一)第66章 围魏救赵(三)第276章 燕王(三)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147章 东进!东进!(五)第83章 东征(二)第16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267章 平叛(一)第162章 襄国攻防战(一)第88章 墓府(九)第267章 平叛(一)第89章 墓府(九)第55章 段氏鲜卑(一)第120章 羊皇后(三)第137章 营救行动(六)第184章 困龙升天(六)第53章 新辽东(二)第254章 困龙升天(八)第74章 盛京风云(五)第66章 危局(十四)第121章 威压(一)
第104章 战备(二)第88章 墓府(九)第96章 查拉河谷(一)第116章 羊皇后(一)第87章 墓府(八)第159章 大改革(三)第275章 燕王(二)第154章 墓府(九)第80章 裂土封疆(三)第52章 危局(七)第199章 营救行动(四)第3章 辽西宁远第33章 危局(十四)第27章 危局(八)第53章 危局(八)第153章 墓府(九)第261章 中原暂定(二)第57章 危局(十)第159章 大改革(三)第79章 墓府(四)第157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63章 危局(十三)第142章 东进!东进!(三)第17章 围点打援(四)第82章 墓府(六)第202章 平叛(一)第231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185章 羊皇后(三)第222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03章 战备(二)第84章 东征(二)第265章 中原暂定(四)第64章 围魏救赵(一)第96章 查拉河谷(一)第78章 墓府(四)第85章 墓府(七)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165章 襄国攻防战(二)第121章 威压(一)第167章 襄国攻防战(三)第264章 中原暂定(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查拉河谷三上第186章 威压(一)第30章 危局(十一)第245章 困龙升天(四)第92章 东征(六)第46章 东征(三)第92章 大改革(二)第193章 营救行动(一)第235章 襄国攻防战(五)第172章 襄国攻防战(六)第71章 危局(十七)第102章 战备(一)第22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141章 东进!东进!(二)第178章 困龙升天(三)第171章 战备(三)第26章 危局(七)第186章 困龙升天(七)第212章 东进!东进!(五)第253章 困龙升天(八)第44章 东征(一)第128章 营救行动(一)第185章 困龙升天(六)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17章 围点打援(四)第224章 羯族中的能人(二)第275章 燕王(二)第110章 集结南下(一)第140章 东进!东进!(二)第190章 威压(三)第130章 营救行动(二)第182章 困龙升天(五)第128章 营救行动(一)第6章 古老的残图(一)第27章 危局(八)第282章 唐帝(一)第182章 羊皇后(二)第217章 前进!前进!(二)第75章 裂土封疆(一)第66章 围魏救赵(三)第276章 燕王(三)第98章 查拉河谷(二)第147章 东进!东进!(五)第83章 东征(二)第161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267章 平叛(一)第162章 襄国攻防战(一)第88章 墓府(九)第267章 平叛(一)第89章 墓府(九)第55章 段氏鲜卑(一)第120章 羊皇后(三)第137章 营救行动(六)第184章 困龙升天(六)第53章 新辽东(二)第254章 困龙升天(八)第74章 盛京风云(五)第66章 危局(十四)第121章 威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