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过冬

在训练之余,几百号人也被杨应麒组织起来参加各种工作,大体而言分为三类:制造兵器、搭建草棚和寻找燃料。

让杨应麒欣慰的是,他们找到的煤不但能供应锻铁,还足以保证这个冬天的取暖问题。杨应麒和一个叫王大辉的陶匠研究了半天,终于造出了一种可以用于取暖的炉子,同时还制成了蜂窝煤。当折彦冲带领人把草棚都搭建完毕以后,蜂窝煤的储备也差不多了。

入冬后的第一场严寒并没有对谷内康健的人构成任何威胁,却送走了剩下几个苟延残喘的疫病患者——其实这些人的疫病也已经消退了,但在和疫病的对抗中,他们的身体机能却受到严重的破坏。在小雪中葬下那个同胞之后,杨应麒知道:除非契丹人使坏心眼,否则这将是他们埋葬的最后一人。

制成蜂窝煤之后,谷内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那些妇女利用最简单的炉具和陶锅,把那些杂粮尽量做得美味。欧阳适贡献出自己贴身收藏的两颗北珠,通过契丹士兵换到了一批麻布。二十几个妇女中有一半以上懂得裁衣,其中一位顾大嫂更是精通此道。他们把谷中所有多余的衣物收集起来,连同那些麻布制成了一批新衣。有了这批新衣服以后,几百个人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就能出草棚活动了,若遇到恶劣天气就躲起来挨着炉子取暖。

折彦冲的武艺越来越精了,本已具备相当实力的欧阳适和阿鲁蛮也有进步。杨开远武功基础最差,所以进步也最快,练了几个月以后,搏斗和射箭的本领已经在水准之上了。

而杨应麒才“十二三岁”,他又没有像阿鲁蛮那样的天生蛮力,因此只是练了一些扎基的功夫。不过张老余给他造了一支轻弩之后他也来了兴致,在狄喻的指导下把眼力练得很不错。

这几个月下来,在狄喻折彦冲对五百人进行武训的同时,杨应麒也对这些人进行文训。

这五百人中粗识文字的有六十几个,数量超过一成。其中甚至有一个叫胡茂的考过辽国的科举。杨应麒从中挑出五十个较为伶俐的,每天武训与工作之余都把他们叫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算术和文字——其实这些人本来识字知算,杨应麒一来是帮他们整理一遍,同时教会他们一些新的东西,比如1234的印度记数方法,二来则是教他们怎么样去教别人。这些人本来就有些基础,杨应麒教的东西又不难,因此接受得很快。

然后,他又让折彦冲把这五十个人安插进各个小队里去。几个月下来,谷里几百号人基本上都认得简单的文字和一些计算方法。

空闲的时候,折彦冲还会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听杨应麒讲故事——这可是谷中最好的娱乐了。杨应麒讲得最多的是汉族英雄们威震四海的故事,他还让所有不同姓氏的人都报上名来,而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曾经有过了不起的祖宗!许多人听着听着都激动起来,脸上的麻木也一天少似一天。

看着这一切,狄喻等人心中对杨应麒的评价越来越高,连欧阳适也颇为服气,因为杨应麒年纪虽然比他小,但学问就是比他高——两人说起一些海外见闻,杨应麒讲的一些东西欧阳适连听都没听过。谷内的一干人等也都敬重起这个“神童”来,不再把他当作一般的孩子看待。

春节之前半个月天气变得很好,有一个叫陈阿猴的副队长竟然爬上了山谷最高的那座峰顶——这个峰顶虽然最高,但面向山谷这面反而是最平缓的,所以陈阿猴才能爬上去。他在峰顶找一块石头棱角系好草绳,把折彦冲和欧阳适和狄喻接了上来。这时候狄喻的身体已经基本复原了,武功膂力也恢复了六七成。他在峰顶四处眺望,看完后却不禁摇头,样子十分失望,原来他所在的这个峰顶,在另一面却是一片悬崖峭壁,根本就没法下去。

欧阳适指着西南面那座山道:“那座山面向谷外的一面似乎很平缓,如果能登上那座山,出去的可能性很大!”

狄喻道:“但那座山面向谷内的这一面却很陡峭,普通人只怕上不去。”说着目视陈阿猴。

陈阿猴会意,说道:“那座山我爬过,只能上到一半,中间有一段特别陡!光滑得像镜子,直得像城墙,过不去。”

欧阳适听了陈阿猴的描述,指了指道:“是那个地方吗?”

陈阿猴道:“没错。”

欧阳适道:“那片峭壁的下手,似乎有一个平台可以着脚,嗯,也许可以在那个地方想想办法。”

几个人下来之后把情况跟杨应麒说了,杨应麒跑到西南面那座山下打量了很久,又让陈阿猴爬上那个平台,再用绳子把自己拉上去。他近距离观看那片大概有十丈左右的峭壁,心道:“这个平台有人帮忙连我都上得来,那其他人就更没问题了。至于这片峭壁,看土质也并不是很硬……”问陈阿猴道:“若有几个支点,你能爬上去吗?”

陈阿猴道:“那要看支点结不结实。”

杨应麒和张老余商量了好久,花了整整九天造出了一张腰开弩。腰开弩是单人弹射力极大的一种步兵弩种,发射时弩手坐于地上,两脚向前蹬弓,用扣系在腰间的拴钩之绳拉弦张弓,由于利用了腰部和两腿的合力,所以弹射力极强。

折彦冲练习了几次之后,便带着腰开弩爬上那个平台,朝着峭壁发射特制的铁箭,但入壁却不够深。把绳子抛上去缠住扯了两扯,发现根本不可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春节越来越近了,天气忽又转冷,开始下雪。一个叫周胜的农奴擅长看天断气候,跑来对折彦冲说天气可能会变得很冷,而且很可能会下大雪,最好做些准备。

杨应麒在旁听说之后灵机一动,搜刮了谷中仅有的相关材料,制成了十几个不大漏水的水袋,又另外制成若干特制的铁箭——这些箭都有薄薄的两翼,便如一把把的扇子一般。

折彦冲把这些箭瞄准了射上去,钉在那片峭壁上,钉成竖直的一行。那薄薄的两翼有些招风,因此这些箭钉入的深度比上次又浅了一些。折彦冲又按照杨应麒的主意,把那些连着水袋的箭也射了上去,钉在每支带翼铁箭之上。那些水袋刚好垂在铁箭的翼上。只不过,这些箭由于带着水袋,入壁就更浅了,在风中有些摇晃,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陈阿猴站在旁边心道:“这些带着水袋的箭只怕一扯就掉下来了,要是让我攀着这些箭上去,我说什么也不干!”

幸好折彦冲并无此意,也没对陈阿猴解释,干完这件事情之后就下去了。

大年初一,杨应麒在一块山壁上写下四个大字,一边是“天地”,一边是“祖宗”。然后由折彦冲和狄喻领着五百多人一起行礼祭拜。五百多人分成五十二个小队,分别站在狄喻、折彦冲、欧阳适、阿鲁蛮和杨开远身后,行列齐整,半点不乱。

这个春节里,五百来人就这样在谷中度过。各种生活材料依然匮乏,甚至能不能活着出谷也大有问题,但大多数人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都隐约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自己都有所依靠了。

众人煮了热水当酒,互相庆祝彼此能在这场大劫中活了下来,同时也一起祈祷春天快点到来。

“啊!好大的雪啊!”有人叫道。

对种田情有独钟的周胜叹息道:“可惜啊!若我在外面,有几亩田地,今年一定丰收!”

雪越下越大,也越来越冷,大家都分别躲进棚里去了。靠着蜂窝煤炉产生的热量对抗风雪的严寒。

大年初三领过新年第一次口粮后,欧阳适探听到了契丹人对他们的处置:契丹人竟然打算把病好了的人卖了。

听了几句杨应麒就惊道:“你说什么?”

欧阳适道:“开春过后,我们中没病的人会被分批卖给高丽和蒙古的王公贵人。就是这样。”

杨应麒怒道:“这消息准确吗?”

欧阳适道:“准不准确不知道,但可能性应该很高。毕竟,我们这群人大多数本来就是头下户,或者干脆就是奴婢或俘虏,契丹人这么做很正常,难道你还希望他们会给我们自由、再分些田地给我们种不成?”

狄喻点头道:“我觉得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即使不中,亦不远矣。把我们卖到蒙古和高丽,一来可以赚点小钱,二来万一我们中还有人有疫病,也可以嫁祸给远邦。”

阿鲁蛮道:“那我们还是杀出去吧。”

杨开远道:“我也不愿再做奴隶,宁可战死!”家破人亡两年多来,这个斯文的少年脸上已有风霜之色。

杨应麒道:“守在谷口的契丹人不知有多少,再说他们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杀出去可不是最好的选择,嗯,最好……”他忽然跑了出去,狄喻等人愣了一下也跟了过去,来到那片钉着铁箭的峭壁下面。

“看!”杨应麒有些兴奋地叫道:“也许我成功了!”

那些水袋的隔水功能很一般,因此早渗出了一小半,流在下面铁箭张开的两翼上,天气一转冷便都结成坚硬的冰块,黏附着飘雪,被寒风吹着冻在崖壁上,便如一个个冰做的阶梯一般。

折彦冲道:“不知道够不够结实。冰很滑,只怕不好攀登。”

杨应麒道:“那些箭的末梢我都留有一个孔可以穿绳子。再说,只要有人能爬上去找到一个支点结好绳子,就能把我们一个个吊上去。”

折彦冲道:“好,我这就去找陈阿猴试试。”

狄喻道:“等雪停了再说,雪中登山,你们不要命了?”

初五大雪稍停,但天气依然寒冷。一行人登上那个平台——这个地方一直有绳子垂着,因此虽有积雪,上来不费多少力气。

最下面那支铁箭只有一人来高,伸手就能碰到,陈阿猴摇了摇大喜道:“好啊,坚固得很!小杨公子真是厉害!这种办法也能想出来,一定是诸葛亮转世!”说着带着绳子攀了上去,一边上去一边把绳子扣在每一支箭末梢的孔上。他上去之后,又找到一块岩石的棱角,用早就预备好的长绳子绑好了垂下去。

上边风大,但狄喻等人一上来却几乎就要欢呼起来:这座山的另一面果然是个缓坡!

欧阳适笑道:“行了行了!这山坡缓得很!一定可以下去的!”

狄喻道:“用眼睛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一切还有待勘查。这样吧,彦冲、欧阳你们先下去,把情况和应麒说说,商量一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我和阿鲁蛮、阿猴去探探路。”

下了山,欧阳适把上面的情况跟杨应麒说了,杨应麒沉吟了片刻道:“这路多半能走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对大伙进行动员了。”。

狄喻等三人直到第二天才回来,他们出去的时候没带口粮,但在路上打了一只野兔充饥,回来的时候只是疲惫——他们在外面不敢睡觉,在这大冷的天,没有炉火的话只怕一觉睡下就醒不来了。

狄喻喝了几口热水,说道:“我知道大家很急,不过我现在真的很累,等我睡上一觉再说。别担心,是好消息。”

这个草棚中有一块向上部分十分平坦的石头,两个月前狄喻发现后特地找人搬进来的。他醒来之后,便拿起炭条在石头上画了一个简略的地形图:“我们已经找到出路了,而且沿途作了标识。”

杨应麒在狄喻睡前听他说是“好消息”已经猜到一些端倪了,但听到这句话还是忍不住欢呼。

狄喻道:“燕云一带我往来得多了,大路小路都很熟悉。因此一走出到这个地方……”他在地图上一点:“我就确定了我们的位置。”

杨应麒道:“具体的路我不懂,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我们能去什么地方。”

狄喻道:“你想去什么地方?”

杨应麒道:“这一天我想了很多,虽然我说过不喜欢赵家,但中原毕竟是我们的故乡。再说我们这一走,在契丹就变成了逃奴,是没法在北方立足的,因此只好南下了。”

狄喻点了点头,在地图上一指,说道:“我们的人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现在辽国防务废弛,远不如当年严密。我知道有一条小路,如果顺利的话,四天内可以到达雄州。”

杨应麒道:“四天是指步行的时间吗?”

狄喻道:“我把我们气候以及五百众的体力都计算在内了。”

杨应麒道:“我们五百个人攀上这峭壁要费半天时间,走到你说的这个路口,怕也要半天时间,那么一共要五天以上。”

欧阳适道:“契丹人十天发放一次口粮,我们完全可以瞒过他们。不过问题是,雄州的守将会放我们过去吗?”

杨应麒道:“若雄州不行,别的边关只怕也一样。若不能南下,还能往哪里走?”

欧阳适道:“能否到海边去?”

狄喻奇道:“海边?”

欧阳适道:“我有个叔父……”说到这里忽然摇头道:“不行,不行,没人通信息,他如何能来接应!再说,他会不会接纳我们也难说得很。”

狄喻道:“除了南下,就只有北上了。仍然是走小路,避开大道,过紫荆岭,从僻道偷过蔚州,渡过桑干河,绕过大同府,翻过长城,就可以进入草原了。”

第一三一章 兵谋再定第二六七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第三一九章 云中黄河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战第九十二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第四章 过冬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问密使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十九章 议婚姻第三十二章 始议封侯第一八九章 国债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七十四章 李师师的邀约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第九十三章 书生仗剑北游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议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五四章 究竟谁控制谁第三三零章 秘策发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难言第一八四章 战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从怅惘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一八零章 异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九十六章 亦图力挽狂澜第三四二章 议战第二一一章 激苍鹰第二三二章 秦桧南行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凉第二六五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第二三二章 秦桧南行第二三六章 连环计中计第一五二章 舟中议第三章 论武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凶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七十章 相国寺一日游第二七七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二三章 王侯无家事第二十二章 立法规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第四章 过冬第二四九章 兵机顺藏变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四章 过冬第九十二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第一五九章 针锋楔子 终极游戏第二八一章 南北两种人心第一五一章 夕下论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第三十三章 虚实反复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二九零章 小辈新人新事第四十八章 寄篱的麻烦第二九八章 萧帅的大意第二八零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第三四三章 罢相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二七九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第二七一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第一二九章 仁义之师第四十九章 复杂的政治第三二八章 胡虏会第八十七章 问将军房事能否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零五章 大祸常在墙内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将相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二十章 下聘礼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三三九章 民之贵第九十七章 拦路石眼中钉第三零七章 理想与现实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约新议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盘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二四七章 回首实有怨第一四九章 民之弃第三一五章 兵来将挡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诱和解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七八章 会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军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无百年第二六五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第十章 绝地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二六章 汉部见闻第三三三章 灵寿坟
第一三一章 兵谋再定第二六七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第三一九章 云中黄河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战第九十二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第四章 过冬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问密使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十九章 议婚姻第三十二章 始议封侯第一八九章 国债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七十四章 李师师的邀约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第九十三章 书生仗剑北游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议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五四章 究竟谁控制谁第三三零章 秘策发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难言第一八四章 战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从怅惘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一八零章 异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九十六章 亦图力挽狂澜第三四二章 议战第二一一章 激苍鹰第二三二章 秦桧南行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凉第二六五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第二三二章 秦桧南行第二三六章 连环计中计第一五二章 舟中议第三章 论武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凶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七十章 相国寺一日游第二七七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二三章 王侯无家事第二十二章 立法规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第四章 过冬第二四九章 兵机顺藏变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四章 过冬第九十二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第一五九章 针锋楔子 终极游戏第二八一章 南北两种人心第一五一章 夕下论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第三十三章 虚实反复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二九零章 小辈新人新事第四十八章 寄篱的麻烦第二九八章 萧帅的大意第二八零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第三四三章 罢相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二七九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第二七一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第一二九章 仁义之师第四十九章 复杂的政治第三二八章 胡虏会第八十七章 问将军房事能否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零五章 大祸常在墙内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将相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二十章 下聘礼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三三九章 民之贵第九十七章 拦路石眼中钉第三零七章 理想与现实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约新议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盘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二四七章 回首实有怨第一四九章 民之弃第三一五章 兵来将挡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诱和解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七八章 会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军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无百年第二六五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第十章 绝地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二六章 汉部见闻第三三三章 灵寿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