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北线攻势

窝阔台汗13年(1241年)冬,蒙古西征大军和他们的盟军已经做好了发起冬季攻势的一切准备。从波罗的海的冰原森林,到巴尔干半岛的浓雾霪雨,到小亚细亚的峭壁和阳光,在3千公里的广阔战线上,百万大军枕戈待旦,等待着拔都王爷的进攻命令。

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一次民族大迁徙的浪潮,整个欧亚大陆上60多个民族,数百个部落参加到盟军队伍中。目的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和君士坦丁堡这两条古老的贸易航线,重新分配东西方贸易财富。建立以工业化的蒙古为主导,自由贸易为理念,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取代持续数百年的宗教迷狂和对抗,消除封建制度和贵族、国王还有教士们的特权。

为了这场改变人类历史的战争,蒙古黄金家族和他的精英领袖们,用了6年的时间,足迹遍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为了这场战争,蒙古建立了庞大的工农业体系,无以伦比的金融贸易系统,和深入每一个乡村、惠及各族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体系,集中了全世界顶尖技术人才的科研和高等教育体系。当然,还有一支用机枪大炮和强大战舰武装起来的,不可战胜的军队。

为了这最后一击,蒙古囤积了百万吨物资,组织起了百万盟军。在第一线,蒙古大军装备了2千余门各种口径的大炮,3千余挺机枪,3万余吨海军战舰和40余万吨运输吨位,30余万匹战马,和50余万头驮马、牛、驴、骆驼等大型牲畜。为了维持住这庞大的队伍,蒙古沿着战线建立了百余座补给仓库和海上前进基地,修建了4万余公里的简易公路,200余做桥梁。

在后方,至少400万人为这场战争做着不懈努力。他们或者奔忙在道路上运输物资,或者在车间里缝制衣物,装配弹药,或者在谷仓里,在粮食加工厂奋力工作,或者在海上驾驶船只,在道路上指挥交通。蒙古,体现出了震惊世界的实力,和令人嗔目结舌的管理水平。轰隆隆的半工业化战争机器一旦走上轨道,除非碾压掉一切敌对力量,是不可能停下来的。

这股强大力量真正的缔造者巴根台,就是在这一刻听到了莫秃干的死讯,他的心是何等的悲痛。他们一起从石盘口的荒山野岭之中走出来,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用了25年时间走到世界尽头。他们就要站在人类的顶峰了,他的战友,他同生共死的兄弟在最后这一刻倒下了,他能不发狂么!

只有严酷的战争,那大炮的轰鸣,尸山血海,战火硝烟,生死系于一线的紧张气氛,才能让他忘掉那刺骨的悲痛。。。。。。

战争首先从兵力最弱,却非常重要的北线开始打响。12月初5日,乌恩司令长官接到拔都王爷的命令,立即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

北线集群冬季攻势的主攻方向是右翼,乌恩司令长官亲自指挥特战旅旅部,特战旅二营,水上警察部队,奇斯托波尔民兵团,北俄罗斯联军第一师,第二师,总共3万6千余人将横越冰冻的楚德湖,攻占距离湖西岸30公里的塔尔图,然后直插立窝尼亚骑士团在整个中爱沙尼亚的防御核心维尔扬迪、,最终的目的是波罗的海海岸。

中央,乌其恩旅长将指挥特战一营,巴库民兵团,和北俄罗斯联军第三师从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之间的乌兹缅出发,攻克湖对岸的赖皮纳,掩护乌恩主力的左翼。待北路军攻克塔尔图之后,向珀瓦尔-瓦尔加一线攻击前进,摧毁维尔扬迪以南的基督教殖民地,牵制中爱沙尼亚对维尔扬迪可能的增援。中路军总兵力1万8千人。

战线左翼,由脱尔赤参谋长率领特战旅第三营,配合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指挥南俄罗斯联军第一师、第二师,从普斯科夫出发,攻击普乔雷-沃鲁一线,总兵力2万2千余人。夺取沃鲁之后,直插斯特伦奇、采西斯和锡古尔达,切断整个立窝尼亚骑士团的退路。如果立窝尼亚骑士团向西撤退,缩回立窝尼亚地区,试图夺回里加城。南路军将继续向里加城方向的拉脱维亚解放军靠拢,将整个立窝尼亚骑士团合围在道加瓦河东岸。

波罗的海东岸战役,联军总兵力7万多人,由内河舰队司令长官乌恩统一指挥。苏勒哈尔之子,当年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小小少年,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大军统帅。这是怯薛军百夫长苏勒哈尔永远也没有机会取得的成就,远在三河源头的父亲,一定为儿子骄傲和自豪吧。

12月初6日晨5时,乌恩下达了攻击命令。20分钟之后,近8万蒙俄联军在长达150公里的战线上,冒着狂风暴雪向十字军发起了全线进攻。

最先开火的不是炮兵,因为联军司令部不敢肯定楚德湖-普斯科夫湖冰冻的湖面经的住大炮的轰击,如果冰面断裂,将阻断联军前进的道路。为步兵和骑兵提供火力支援的,是600余挺机枪。马拉雪橇载着机枪伴随步兵攻击前进,狂暴的弹雨将横扫一切抵抗,炮兵和辎重兵拖着沉重的车辆,跟随大部队前进,这都是为十字军在爱沙尼亚的堡垒精心准备的礼物。

对面的十字军拥有1万3千德意志骑士和他们的侍从,这是敌人最有战斗力的部分,身披重甲的骑兵如果全力冲锋,那威势非同小可。此外,敌人还有8千北德意志-瑞典雇佣兵,和3万立窝尼亚仆从军,6千爱沙尼亚仆从军。敌军总兵力5万7千余人,不过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只有2万1千德国-瑞典基督教信仰战士,当地土著部队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他们不乏武勇之人,但是纪律涣散,各个部落缺乏统一指挥,战斗意志也不强。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诺夫哥罗德人、拉多加人、伊若尔人、卡累利阿人和弗拉基米尔步兵团组成的联军,在第二年春天于楚德湖击败了立窝尼亚骑士团,暂时保证了俄罗斯地区和芬兰地区的安全。但是杰尔普特主教区不是孤立的,她的背后还有里加大主教,波罗的海的天主教兄弟会,还有整个基督教化的北德意志地区。即使暂时击败了这些十字军战士,从海上源源不断的基督教传教者和冒险家最终会淹没这里,暂时的挫折改变不了大局。

蒙古不要这种虚假的胜利,蒙古人要永远的掌控这里,掌控这条重要的东西方贸易通道。他们已经控制了里加城和道加瓦河西岸,将立窝尼亚骑士团和在波兰征战的条顿骑士团主力分割开来。蒙军右翼的重拳将攻克维尔扬迪,直插波罗的海海岸,将北欧的天主教国家瑞典和丹麦与立窝尼亚骑士团彻底分割。这些北方十字军和他们的走狗将被三面包围,像被堵在风箱里的老鼠,除了奔向波罗的海无处可逃。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表现出了杰出的战术才能。他利用春季楚德湖冰面薄脆的机会,引诱十字军骑士在冰面上作战,这大大抵消了十字军重骑兵集团冲击时候的优势。在作战中,他利用十字军战阵两翼的薄弱,任由中路的重骑兵突破自己的中路,然后在两翼的白刃战中击溃天主教仆从军。在最后的决战中,他投入了自己最精锐的弓箭手,将敌人逼迫在冰湖上的角落,那些沉重的十字军骑士终于把冰面压破。。。。

但是很显然,在这个位面,联军并不需要一个伟大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蒙古强大的工业实力,可以使他们用钢铁的弹雨湮灭那些看起来不可战胜的十字军重甲骑士,蒙古能够动用的人力和物力也远远不是历史上俄罗斯联军能相提并论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只要执行他在联军左翼的任务就行了。

在楚德湖-普斯科夫湖西岸的十字军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的后路已经断绝,里加城被联军突袭占领,阿尔伯特大主教被乱兵所害,他们的精神家园圣雅各布大教堂成了蛮族们纵酒狂欢的乐园。击破当面的敌人,回师里加,夺回圣雅各布大教堂,把那些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蛮族杀个干净,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骑士团总兵力虽然达到了5万7千余人,但是他们派出了2万立窝尼亚仆从军和4千强悍的雇佣兵攻打锡古尔达,试图打通通往里加的道路。拉脱维亚民兵在锡古尔达顽强抵抗,至少目前为止,十字军看不到回到里加城的希望。那些拉脱维亚蛮族虽然人数不多,却非常顽强,有组织性,尤其是还有蒙古大炮和机枪的支援,这不是冷兵器的乌合之众能抵挡的。

这样,立窝尼亚骑士团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2万3千人,其中爱沙尼亚和立窝尼亚仆从军战斗力底下,只能用于守卫中爱沙尼亚到普斯科夫的一系列城堡。真正能够用于野战的,只有1万3千十字军骑士和他们的侍从,还有4千天主教雇佣军。

兵力悬殊,但是格罗宁根大团长不打算退却,他也没有地方可退。他知道对面的蒙古-俄罗斯联军人多势众,而且蒙古人火力强大,但是他相信他勇敢的重甲骑士。他认为那些铅做的子弹无法打穿骑兵的重甲,他的重骑兵足以击败那些可恶的异教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想法没有错,铅弹在百米距离上很难击穿2层重甲。但是机枪的动能何其强大,子弹一旦击中人体躯干,如同重锤敲到人身上一般,足以伤到人的内脏,使人重伤吐血,丧失战斗力。

与联军司令部不谋而合,格罗宁根大团长的意图,也是集中他的重骑兵主力于左翼,不顾右翼联军的包抄,在楚德湖的冰面上首先击破乌恩部联军主力。然后乘胜前进,占领或者破坏蒙军右翼背后的乌兹缅。一旦这个联军的前线补给基地遭到破坏,联军将很快丧失战斗力,多么巨大的兵力优势都无用。

联军右翼3万大军从冰湖上铺天盖地而来,高举着红色的旗帜。这可不是格罗宁根大团长印象里的俄罗斯乞丐军队,对面的联军队形严整,训练有素,长矛兵在前,长刀手在后。即使是普通一兵也头戴钢盔,身披锁子甲。除了锋利的冷兵器,长矛兵还配有2颗威力巨大的手榴弹,长刀手配5颗。没有盾牌兵,因为数百挺机枪为他们提供了钢铁的盾牌。

对面的十字军同样装备精良。在中央,3千重甲长矛骑士突前,1万侍从轻骑兵在他们身后。这是十字军主要的突击力量。在他们的侧后方,4千凶悍的北德意志-瑞典重步兵掩护着十字军骑士的两翼。

这就是格罗宁根大团长排出的楔形阵型,立窝尼亚骑士团百战百胜的法宝。可惜,他面对的不是波罗的海东岸的蛮族,而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支军队,世界的征服者!

第八十三章 灭金之后第五章 敌友之间第五十五章 工业控制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十一章 为帝者师第七十章 决死冲锋第十八章 水晶商厦第七十五章 储备银行第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五十九章 破釜沉舟第七十七章 内部分裂第六十二章 淮西休整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二十章 伯牙乌人第六十四章 绝不妥协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七十七章 总有麻烦第三十七章 两面作战第八十三章 计划出炉第六十一章 血战叛军第三十七章 死有何惧第二十五章 没有桃园第六十六章 铁骨柔情第三十六章 舍生忘死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九十八章 违令刺杀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三十八章 混乱局势第八十四章 奋勇攻城第五十章 战略侦察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四十四章 林中激战第二十六章 庙算多胜第八十六章 总攻前夜第一章 拖雷监国第五十三章 岗位培训第五章 百炼钢弩第九章 一场屠杀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三十六章 可汗之怒第七十五章 百年大计第七十三章 内部瓦解第七十二章 狙杀计划第三十六章 顽强防御第三十一章 以一当百第八十章 整饬军备第十二章 琼山屠凶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二十二章 初露峥嵘第八章 遭遇强敌第五十四章 工业动力第四十六章 威服奸雄第五十二章 奇尔克伊第十四章 不得不战第八十五章 乱世阳谋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六十一章 团长不死第十一章 战略基地第八十一章 现代军队第四十一章 狼群战略第三十九章 决一死战第五十六章 布尔加斯第六十八章 决战前夜第四章 山东红袄第五十一章 金石为开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五十五章 真的勇士第三十六章 可汗之怒第四十九章 攻克凤翔第三十五章 首战梁赞第九十二章 艰难和平第六章 两世兵王第六十九章 中央局势第六十六章 无处可逃第五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三十七章 死有何惧第二十三章 商业战争第六章 一盘散沙第三十章 耶律楚材第三十五章 荣耀大婚第六十五章 山岳倾颓第八章 草原约孙第六十一章 杀出重围第三十八章 混乱局势第五十六章 两线作战第四十一章 决策向东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十一章 生死开拓第八十一章 生离死别第六十四章 再战邓州第四十九章 人间悲剧第二十章 难于登天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五十六章 压榨车间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二十三章 血战浮桥第二十六章 庙算多胜第二十五章 伊斯马因第六十一章 团长不死
第八十三章 灭金之后第五章 敌友之间第五十五章 工业控制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十一章 为帝者师第七十章 决死冲锋第十八章 水晶商厦第七十五章 储备银行第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五十九章 破釜沉舟第七十七章 内部分裂第六十二章 淮西休整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二十章 伯牙乌人第六十四章 绝不妥协第七十八章 英雄无族第七十七章 总有麻烦第三十七章 两面作战第八十三章 计划出炉第六十一章 血战叛军第三十七章 死有何惧第二十五章 没有桃园第六十六章 铁骨柔情第三十六章 舍生忘死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九十八章 违令刺杀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三十八章 混乱局势第八十四章 奋勇攻城第五十章 战略侦察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四十四章 林中激战第二十六章 庙算多胜第八十六章 总攻前夜第一章 拖雷监国第五十三章 岗位培训第五章 百炼钢弩第九章 一场屠杀第三十二章 威尼斯人第三十六章 可汗之怒第七十五章 百年大计第七十三章 内部瓦解第七十二章 狙杀计划第三十六章 顽强防御第三十一章 以一当百第八十章 整饬军备第十二章 琼山屠凶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二十二章 初露峥嵘第八章 遭遇强敌第五十四章 工业动力第四十六章 威服奸雄第五十二章 奇尔克伊第十四章 不得不战第八十五章 乱世阳谋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六十一章 团长不死第十一章 战略基地第八十一章 现代军队第四十一章 狼群战略第三十九章 决一死战第五十六章 布尔加斯第六十八章 决战前夜第四章 山东红袄第五十一章 金石为开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五十五章 真的勇士第三十六章 可汗之怒第四十九章 攻克凤翔第三十五章 首战梁赞第九十二章 艰难和平第六章 两世兵王第六十九章 中央局势第六十六章 无处可逃第五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三十七章 死有何惧第二十三章 商业战争第六章 一盘散沙第三十章 耶律楚材第三十五章 荣耀大婚第六十五章 山岳倾颓第八章 草原约孙第六十一章 杀出重围第三十八章 混乱局势第五十六章 两线作战第四十一章 决策向东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十一章 生死开拓第八十一章 生离死别第六十四章 再战邓州第四十九章 人间悲剧第二十章 难于登天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五十六章 压榨车间第七十九章 决定关头第二十三章 血战浮桥第二十六章 庙算多胜第二十五章 伊斯马因第六十一章 团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