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

李光弼已经屯兵河南,史思明大军也已调至东线,前线战局已经渐定,虽还未到秋日,但收复河北的计划已经渐渐走上正轨。

只要收复了河北,大唐国土便将尽数光复,说起来李瑁近来的心情倒也不差,但就在今日,却偏偏有一件事情坏了他的好心情。

“啪!”

一阵清脆的碎瓷声,一个名贵的青瓷茶碗被李瑁摔落在了地上,茶水溅落了一地,吓地一旁的宫女不知该如何是好。

“秋郎,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动这么大的火?”杨玉环见状,拿出了皇后该有的姿态,一面连忙命人打扫杂乱的地面,一面对李瑁安抚道。

李瑁将手中的密信交到杨玉环的手中,怒道:“范阳卢氏到现在还在为安庆绪供粮,难道他们以为私底下进行朕就不知吗?他们当朕是瞎子、聋子吗!”

杨玉环接过李瑁手中的密信,信中的内容竟是河北安庆绪的粮草情况,其中详细记载了安庆绪各项粮草的由来,其中就有很大一笔是来自范阳卢氏,而且这还不是卢氏第一次为安庆绪供粮,李瑁如何能不动怒。

这本该是河北的绝密消息,可却偏偏到了李瑁的手中,由此可见李瑁对河北势力渗透之深了。

“河北之人不识局势,秋郎何必动怒,平白伤了自己的身子。”杨玉环走到李瑁的身旁,将修长的手指放在李瑁的额头,轻轻地摁压了起来。

杨玉环照顾李瑁多年,她的力度恰巧是李瑁觉得最为舒适的,李瑁缓缓了舒了口气道:“范阳卢氏何等聪明,岂会看不清局势,只是他眼下借着安庆绪的窘境,能用粮草从河北捞得许多好处罢了。”

范阳卢氏在河北盘踞八百年,底蕴之深,其实寻常人所能想象的,这样的家族岂会看不出这点局势,若是范阳卢氏连这点本事都没有,早就身死族灭了。

杨玉环手上的动作未停,却低下头看了看李瑁案前的密信,看了片刻好奇道:“这信中什么都未写,秋郎如何得知?”

李瑁道:“若是凡事都要靠眼睛来看,朕早就死在党争中了,如何能到今日。”

杨玉环问道:“那秋郎以为卢氏能从安庆绪那里得到什么?”

李瑁想了想,口中吐出了两个字:“土地。”

杨玉环听到李瑁的话,顿时明白了过来。

“秋郎的意思是范阳卢氏和安庆绪私下交易,用粮草换官府名下的土地?”杨玉环猜测道。

“聪明。大战在即,安庆绪若败,留着官府名下的土地也无用处,不如趁着自己还能做主,拿这些土地和卢氏换了粮草。到时就算朕收复河北,卢氏已经得了土地,而且手段正当,文书齐备。卢氏乃河北无冕之王,地方官员又能拿他有什么办法。”李瑁幽幽地叹道。

“如此说来,岂非又有许多百姓失耕,流离失所,沦为奴籍了吗?”杨玉环听了李瑁的话,不失时机地提了一句。

谁能说杨玉环可欺,李瑁登基之初,范阳卢氏的所作所为她可都悄悄记在心中呢,她受些委屈倒无所谓,可谁要是想威胁李儴的太子之位,她是万万不答应的。

杨玉环的话看似随意,却恰恰触碰到了李瑁最为敏感的那根神经。

历史之上,大唐之衰,除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因外,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土地兼并,千万百姓流离失所,起义四起。

而大唐土地的兼并,尤以世家门阀和宗室权贵为甚,宗室权贵尚在李瑁约束之内,一道圣旨尚能威慑,唯独这世家叫李瑁尤为头疼。

世家扎根地方,大隐隐于市,李瑁难以雷霆手段治理。

李瑁当即怒喝道:“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大唐国难当头,这些世家门阀的吃相竟还如此难看,真当朕动不得他们吗!来人,传李泌来见朕!”

李泌翰林院使,在延英殿待诏,李瑁传李泌觐见自然是为了商讨削弱世家之力对策,但随即李瑁想了想,李泌出自赵郡李氏,亦是世家子,所见难免偏颇,于是又接着吩咐道:“先去门下省,将门下侍郎高适一并传来。”

皇帝召见,不过过了片刻,李泌和高适便赶到了殿中。

李瑁将手中的密信交到两人的手中,道:“河北传来的密保,你们且先看看。”

高适拿过密信之看了片刻,便不忿道:“大战在即,范阳卢氏竟如此胆大,莫非欺我大唐兵锋不利乎?”

高适生于河北渤海,祖上虽是高官,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已经没落,高适出身与寒门无异,他年少时所经历的事情也让高适对世家门阀颇无好感。

不过李泌却生于赵郡李氏,亦是七宗五姓之一,他对这些东西倒是见怪不怪了,李泌看了看道:“世家敛财聚势,大抵如此,不过卢氏的吃相未免太过难看了。”

李瑁听了两人的话,也不做点评,只是问道:“世家门阀乃我大唐陈疴,朕欲借此事一扫而清,二位以为可否?”

李泌闻言,凝眉问道:“陛下欲借卢氏之事清算天下世家,核查官私土地交易之事?”

李瑁点头道:“不错,朕正有此意。”

李瑁想借此事大作文章,牵连天下世家,以重手段治理一番。

李泌一脸正色地回道:“陛下这样做虽然成效极快,但恐引起世家反扑,不利于地方安稳。”

高适自少年始便受世家所压,他对这些把持权力的世家门阀从无好感,高适道:“世家子不耕地织丝,却独有富贵,乃地方毒瘤,吸食百姓血肉而存,除之虽有短痛,但总好过放任自幼,千年留疾吧。”

李泌笑道:“达夫之言谬矣,世家子虽不事粗鄙之活,但却习武从文,多有经世安邦之才,岂是毒瘤,若无世家,地方何以为安,朝堂何以为治?”

高适性格执拗,虽与李泌乃是至交好友,但在自己的政见面前,也是丝毫不让。

高适坚持道:“如此说来,寒门便出不得经世安邦之才,朝官尽在世家之内了?”

高适的话虽然有些强势,但李泌素知高适的性子,也没往心里去,只是接着道:“世家重文武之教,藏各方典籍,其下子弟多受其益,教化之深,远胜旁人。在下生于赵郡李氏,李泌方是李泌,若非李氏家学,若无李氏藏书,李泌不过是河北一农夫罢了。”

第十章 位次之争第八章 李林甫的试探第三十一章 强取奴契第六章 卢婠婠第二章 贵妃产子第三十一章 郭子仪南下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十章 决策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二章 诚节出城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九章 蜀商求见第十章 决策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五章 立储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第一章 北上之议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十三章 赠剑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六章 终破僵局第九章 城破第五章 立储第三十四章 斩首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九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败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五章 兵围范阳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请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三章 威慑第四十章 潼关战起第三章 问安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十三章 急报入京第四十一章 禄山拜母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十二章 赐婚第五十六章 破剑川第八章 回府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章 布局耳目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章 陇右军报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四十五章 安庆绪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声第二十八章 靖王纳妃第二十五章 密谋封后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章 范阳之争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一章 义子第三十章 内斗第十七章 监国太子第五十八章 俟罗君授首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九章 蜀商求见第二十二章 决战将临第三十二章 别苑密谋第四十七章 威胁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四十八章 安禄山生恨第五十一章 寿国公第二十四章 松洲司马第三十二章 骗城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二十章 赈灾第二十三章 机会第十六章 谋退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三章 谋算第十八章 揽东风第二十六章 灾民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三章 吊唁第八章 南诏秘闻第三十章 威逼利诱第十章 谣言四起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三章 机会第三十一章 屠杀第十一章 定议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将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二章 八姐乔迁第二十五章 密谋封后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八章 设计
第十章 位次之争第八章 李林甫的试探第三十一章 强取奴契第六章 卢婠婠第二章 贵妃产子第三十一章 郭子仪南下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十章 决策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二章 诚节出城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九章 蜀商求见第十章 决策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五章 立储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第一章 北上之议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十三章 赠剑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六章 终破僵局第九章 城破第五章 立储第三十四章 斩首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九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败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五章 兵围范阳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请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三章 威慑第四十章 潼关战起第三章 问安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十三章 急报入京第四十一章 禄山拜母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十二章 赐婚第五十六章 破剑川第八章 回府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章 布局耳目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章 陇右军报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四十五章 安庆绪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声第二十八章 靖王纳妃第二十五章 密谋封后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章 范阳之争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一章 义子第三十章 内斗第十七章 监国太子第五十八章 俟罗君授首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九章 蜀商求见第二十二章 决战将临第三十二章 别苑密谋第四十七章 威胁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四十八章 安禄山生恨第五十一章 寿国公第二十四章 松洲司马第三十二章 骗城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九章 粮仓第二十章 赈灾第二十三章 机会第十六章 谋退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三章 谋算第十八章 揽东风第二十六章 灾民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三章 吊唁第八章 南诏秘闻第三十章 威逼利诱第十章 谣言四起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三章 机会第三十一章 屠杀第十一章 定议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将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二章 八姐乔迁第二十五章 密谋封后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八章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