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大变局前

27日天微放晴,湖北前段时间下了一场中雪,天也跟着阴沉了几日,这样的好天气在过去的半个月内也只出现了一次,实属少见!

今天因为跟英国领事葛福有约,黎元洪一早便起了床,匆匆用了些东西之后,便到了书房,处理了一些文件。

黎元洪最近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凭借着他天下首义第一省湖北军政府大都督的身份,即便是他不是革命党出身,即便他手上曾经沾满了革命党人的鲜血,即便是孙黄之流革命党人瞧他不起,即便这天下大部分的党人都在背后骂他,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手段,挤走了黄兴、并且将汉口、汉阳战事不利的影响全部转嫁到了他的身上。现在他黎元洪忍辱负重这么久,一朝得势谁人还敢小瞧与他。

原本瞧他不起甚至将他当做傀儡的共进会大佬孙武,现在还不是要得到他的帮忙,才能勉强压下同列湖北三武中的其余两个!在南京他之盟友汤化龙上前为他奔走,更是争取来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的荣耀,自从得到了这个身份之后,湖北省内一些原本不屑与他走近的党人,如今不也加入了他提议组建的民社之中,那总干事虽然给了吴稚晖,但是民社现在宣布效忠的却是他黎元洪!

想到这里黎元洪心中便有些得意,不过他的好心情并没能持续多久!

在他的桌案上摆着一扎报纸,最近民国局势风起云涌,稍稍一个不注意便可能错过很多的东西,因此这黎元洪也养成了买报看报,不放过任何一个消息的习惯。不过也是因为这一扎报纸,他那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顿时变得差了许多!

“哼,可笑黄口小儿胆敢欺我!”、

黎元洪拿着一份最新版的‘中国之声’报纸,面皮上气得一阵青紫色。这段时间来报纸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有关四川的那位的事情,对于那位曾经算是他半个下属,如今却跟他一样占据了一省,成为一省都督的年轻人,他们之间只碰过几次面,不过对于那个年轻人,他或许曾经有过些好感,但是现在却只有满满的一腔不忿与忌惮!

横跨四川湖北两省的统治版图,再加上最近一直在传的那位年轻的川督跟美国人私下达成了近三千万美元的铁路建设公债发行方案,种种加在一起,即便是这天下很多人瞧他不起,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川督’这两个字眼已经替代了他的‘鄂督’,有了问鼎南方第一都督的实力!

黎元洪有着他自己的骄傲,尤其是那个年轻人的成就可是拿他当垫脚石爬上去的,一想到这里他的脸上更显阴沉起来。自己这个首义都督的管辖省份,一大半的领土都被一个外省都督占领,尤其是他身上还担着个民国临时副总统的身份,就因为这件事情,大半个月前他在南京参加‘民国成立’典礼的那几天,身边没少听到这样那样的嘲讽声。

黎元洪一直怀疑李汉跟美国代表协议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内幕交易,为此他还指示大汉报揪着这一点对四川炮轰了几天,而他本人则私下拜访了美国汉口领事几次,可惜他虽空有民国副总统之位,但是对湖北的控制权还不如四川的新都督,因此美国领事一开口便把条件要求的十分苛刻,以至于以他副总统的身份根本无法接受那些条件,只能就此作罢。

而这些无疑更加坚定了他心中李汉跟美国人之间达成了什么合作协议的想法了!

“民军招募还是太慢了,楚望台军械所的军械已经基本上搬空了,但是只能装备四镇兼一协民军装备。这该如何是好...”

他最近的烦心事并不少,前段时间眼看着李汉在汉阳大肆拆卸汉阳兵工厂跟铁厂的机器,眼红的他恨不得立刻便将李汉在汉阳驻扎的数千兵力全部驱逐了。可是一来那李汉身上也担着个一省都督的身份,他这个民国副总统担不起主动挑起‘内部战事’的责任;二来李汉手上的兵力不比他手上的差不多,加上在军事会议上,蔡济民、吴兆麟、熊秉坤等不少的民军将领反对对李汉动武,将军团一众为他详细的分析了一番两方的实力对比之后,让他明白了一旦他率先挑起战事,那么结果七成的可能是两败俱伤,给别的有心人留下机会。他这才按耐下了心中的不爽,一边下令加快七镇民军的编练,一边到处拜访汉口各国领事,希望能够尽快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购买军械。

“那英人领事葛福昨日竟然亲自派人来请自己,莫不是他在四川那边碰了钉子,英人的态度有了变化了?”

黎元洪心中暗暗猜测,顿时感觉心情好了几分,他跟葛福约好今日中午前往汉口租界区相会,算一算时间,现在差不多可以出发了!

将手中影响自己心情的报纸扔在了书桌上一扎报纸的上面,可惜因为着急着去拜访那位极有可能会支持自己的英人领事,他却没有看到,被他压在中国之声报纸下,那一份一同送来的‘申报’上大大的标题---‘同盟会杀手团再建奇功,年轻将领良弼战死,北国局势或大变在即!’

“什么,良弼死了?”

由于太过惊讶,李汉不小心用力过大,结果正坐在他怀中,刚刚昨天晚上才刚刚抵达重庆的赵诗嫣秀眉一蹙,却是被他的手无意识的一动弄痛了!

“是的,大都督,这是刚送来的申报,据说是昨个早朝之后遭到了同盟会暗杀团的伏击,当场被炸弹炸成重伤,晚上不治而亡的。报纸上都有详细的报道!”

蔡庆将刚送来的‘申报’放在了两人旁边的茶桌上,很识相的敬了一礼之后便退出了屋子,把私人空间留给了两人!

“诗嫣,等会再陪你了..”

亲昵的在怀中佳人的耳垂上轻轻吻了一下,他有些歉意的轻声道了一句。

“嗯!”

佳人在他怀中轻声应了一声,李汉呼出的暖气吹在她的玉珠一般莹润的耳垂上,顿时令她面上多了一抹红霞,想起身不过浑身上下却软软的好像失去了气力一般,动都动弹不得,只得继续任由他抱着了!

佳人在怀,李汉脸上尽是笑意,拿起他的副官刚送来的申报看了起来。

‘同盟会杀手团再建奇功,年轻将领良弼战死,北国局势大变在即!’

良弼在这个时候死了,他有些意外又不意外。对于这位清末旗人中少有的军事奇才,他有些遗憾未能与之相见一面,却更多的是松气,清廷的顶梁柱少一根便要加快灭亡时间,他巴不得这时候整个清廷旗人贵族都死光了才好的!

前年曾经随载涛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的他无疑是清廷除了铁良之外的最后一位能够亲自指挥领兵打仗的将领了。只不过铁良因为南京失陷的时候弃城逃走,虽然事后再良弼等的请命之下清廷收回了惩戒,但是也被剥了所有官职,更不要说还能继续被皇室所信任了!

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反对革命,冀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十一月,袁世凯进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调冯国璋任禁卫军统制,良弼被夺去统领禁卫军实权;十二月,授军谘府军谘使,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袁世凯对良弼,说来早年也有些知遇之恩,但以良弼的满臣身份,注定不会感恩戴德。当时如奕劻、那桐这样,贪袁世凯之财,畏袁世凯之威,或明哲保身,或颟顸昏昧的满人,已是充斥朝野,良弼则独持异议,疑袁最深,反袁最力,坚称“亡清必袁”。

袁世凯怂恿朝廷接受南北议和之后,这良弼便察觉到了袁世凯怕是生了二心了,尤其是唐绍仪自作主张接受了南方的‘共和制度’之后,他更是将这件事情也怪罪到袁世凯的身上了。

于是便密谋联络整个旗人贵族,拉拢了不少如小恭王之流的宗族皇室宗亲,并在1月12日,良弼与溥伟、铁良等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妄想集结整个宗亲贵族们手上的力量,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反袁保清。昨个,顶着北方招讨使头衔的同盟会暗杀团名将--彭家珍在总结了前段时间暗杀袁世凯的失败经验之后,决定对良弼再一次下手。事实上从前几天开始,彭家珍便安排了眼线一直盯良弼的举动了。掌握了他每日的行踪之后,昨天得知良弼等27日将在集内庭计议军事以对付南方革命力量,并且已经同日俄等洋人碰面数次。恐持久生变加清廷跟洋人达成合作协议的同盟会北方支部终于下定决心要对他动手,而彭家珍主动请缨,做了暗杀的执行者!

25日晚,彭家珍取炸弹及手枪返寓所,嘱咐同志立刻前往天津避难,当夜自留宿友人,意在免致出事。26日天还未亮他便换上了一身军官服,藏妥武器,出门雇车。为防敌探,并不直奔良弼宅第,却到金台旅馆,持良弼在沈阳的心腹崇恭的名片登记住宿,声称有紧要军情去见“良大人”。然后换乘金台旅馆马车到良弼光明殿胡同新宅,候良弼未回,驱车往耆善府,未远即逢良弼归来,乃下车先堵在良宅大门外,良弼至,即自报崇恭求见。良弼闻声打开车门下车要见他,未想到下了马车之后看到来人身材不如崇恭高大,惊呼“不好”!彭家珍却没给他任何机会随手掷出炸弹一枚,把良弼炸成重伤,不幸的是,一块弹片从下马石回弹进他的后脑,当场牺牲。良弼虽然遭了重伤,但是本来却不该那么快死去的,只是这一段时间来被良弼跟他组织的宗社党闹得十分头大的袁世凯知道了他遭暗杀并受重伤的消息之后顿时大喜,暗中吩咐他之心腹赵秉钧买通了为良弼治疗的一名中医,将给他调补吊命的一位补药换成了药性截然相反的东西,结果导致他在二十六日晚上因血流不止导致失血过多逝去。

袁世凯、良弼、载泽最近一直被北方报纸称为北国清廷三支柱,可惜载泽老迈又跟庆亲王奕劻乃是死敌,根本无力支撑清廷局面;袁世凯乃是汉人出身,又老奸巨猾,一见形势对清廷不利便欲转换阵营,不为清廷所信任;三人中就只有良弼对于保清廷出力最多,如今他这一根支柱一道,只怕用不了多久,宗社党的一帮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旗人贵族们就要作鸟兽散了吧!

李汉拿捏着手上的申报,一瞬间,他便想到了许多东西。良弼一倒清廷再无可用之将,又加南方最近都在鼓吹北伐,只怕用不了多久清廷就要不甘不愿的接受‘退位’的要求,正式结束对这个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了吧!

那么,他是不是也该准备了?清廷一旦退位,北边的那位就将窃夺革命果实了。以那人的心机跟手段,还有自己这段时间来的表现,他十分怀疑历史上西南王蔡锷遭遇的事情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即北边的那位极有可能会选择利用各种手段将他调离四川、前往北京,那么...他该如何应付呢?

居危思安、思则有备方可有备无患、安方可安。

正是因为这种顾虑,27日下午李汉便重新向德奥使团,准确说是奥匈使团扔出了橄榄枝,撇开了德国使团,同前任奥匈驻华公使顾钦斯基带领的奥匈使团秘密碰面!

第二日晚上八点,重庆临时军政府驻地。

奥匈帝国全权特使顾钦斯基的马车在军政府驻地卫兵的导引下,缓缓驶入了重庆临时军政府驻地的大门。

自达抵达重庆之后,这已经是顾钦斯基第四次踏足这里了!在前三次同这座巨大官邸的主人交涉的过程中,他跟德国特使非但没能获得任何的好处,反而被美国人后来居上,竟然先拔了头筹。吞了下四川军政府公布的四条铁路修筑计划之中难度较低也是最长并且能够创造最多经济价值的一条铁路!

这,无疑令他跟德国特使格尔斯克憋了一肚子火气。要知道德奥两国特使团在抵达上海之后便秘密的达成了共识,为了对抗在湖北、四川有着巨大利益跟影响力的英日等势力,将由德奥这两个同为日耳曼人民族的兄弟国家共同联手争夺对李汉这个新崛起势力的影响力。当然,两个国家都想将李汉跟他统治下的四川和大半个湖北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因此决定先打压一下李汉的傲气,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分量之后,两国才能从他身上获得最大的收益甚至特权!

可惜,英日俄等几国的确如他们所想那般,分不出太多的精力,也拿不出更多的利益拉拢李汉,于是两国特使团便一再压低了早前制定好的计划草案,准备跟往常一样联手从李汉身上狠狠刮上一层油水,却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十几年来在华发现陷入步履维艰之中的美国竟然从他们早就内订的蛋糕上,狠狠割下了一大块,吃掉了!

三千万美元,顾钦斯基头痛了!这么一大笔资金,那位野心勃勃的年轻总督还能不能再瞧上他的底牌呢?他现在有些后悔自己在接到了李汉的邀请之后,下令封锁了消息,撇开了德国使团自己前来了!

进入了驻地之后,马车停了下来,顾钦斯基下了马车,今天同他一道而来的共有六人,都是奥匈特使团的成员。在警卫的引导下,几人步入了李汉的会客厅之内。此时,他早已收起了原先对于李汉的小觑之心。在昨日通过现任驻华公使纳色恩发回国内的报告中,他沉吟了许久,用‘拿破仑’这个在欧洲有着特殊意义的名字来形容李汉,寓意已经十分的明显了。他认为李汉跟他的势力崛起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事情,而在未来,这一位很有拿破仑风范的年轻总督,将会对这个国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此,他认为之前国内裁定的对华方针跟底线都已经过时了,他在报告中请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尽管,他已经得到了‘全权特使’的身份!

“帝国的主要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欧洲和西亚等环地中海地区,好处是在发生战争或特殊情况时,帝国军队可在第一时间捍卫帝国在外一切特权,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帝国不但需要面临来自贪婪北极熊的竞争、高卢雄鸡的觊觎,更要兼顾应付我们的盟友德意志帝国跟小伙伴儿意大利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故有地区的兴趣。欧洲强敌环绕,帝国面对诸多强国的环视,因此很难再获得一次飞速的发展机会。但是在远东,这个自去年十月便开始混乱起来的地方,这个拥有着超越帝国二十五倍领土的富饶地方发生了革命,更难以置信的是革命起始于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内”顾钦斯基在报告中如此写道,“革命开始之后,虽然革命党人一再向英法等国表示善意,但是面对着自己的利益可能遭到损害,英法等国傲慢的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革命党人的善意,他们选择了北边的那位沉寂了三年的袁大人,并愿意出资扶持他,以帮助他获得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然而英发等国包括我们的那位兄弟国家都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那位袁大人的实力短时间之内无法完全摧毁已经占领了整个南方十数省的革命党人。所以这个远东第一大国的混乱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那位袁大人的势力超过南方革命党之和!”

“在革命党人之中,有些留学日本,对于这个东亚第一强国表现出令各国不安的亲切;也有亲近英美等国的党人,他们或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君主立宪或希望能实现共和,但是很少有革命党人表现出对沙俄、德国以及帝国的亲切感。很显然,北极熊这些年来通过一次次的吞并,从这个国家割走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国家革命党人的眼中,它只有可能成为敌人。德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陆军、第一流的海军跟工业,但是因为十二年前的那一场战争,这个国家永远不会忘记挑起战事的主盟国是德国;可是相比较这两个国家,帝国未在远东获得跟帝国一样的影响力,这无疑是历年来帝国在华政策失误的一个重大讽刺,我认为帝国对华政策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足够的智慧、能力跟野心,短短四个月内掌握一个面积几乎相当于帝国的统治区,同时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对帝国的亲善,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很值得帝国大力扶持,这也许将是帝国打破如今帝国在欧洲大陆的不利局面,从远东摄取更多的营养来反哺帝国!”

毫无疑问,在远东待了几年,亲自经历了这几年来这个远东第一大国每况日下的衰落跟躁动,并且甚至亲身经历了武昌乱起之处一个多月时光的顾钦斯基无疑要比国内的那帮政客们更加了解远东。同时,回国述职的这段时间内,他也重新审视了这几年来帝国的情况,发现帝国现在的局势竟然跟他几年前离开前往远东担任驻华公使时没多大变化,甚至更加混乱了起来。

在其他国家都迈着大步前进的时候,帝国却仍在原地踏步走,无形中帝国已经跟其他国家包括俄国都拉开了一段距离了!

再加上奥皇弗朗茨\x{2022}约瑟夫一世的身体老迈已经成为了帝国一大不安的因素之一,而皇储斐迪南大公虽然能力不凡,但是经验却还不够老道。这一次的巴尔干事件,正是由奥皇放权,由他经手主持的,本来只是为了磨练磨练他,并为他获得更多的威望,却不想差一点引起了帝国跟北极熊之间的战争。为此,国内已经有不少不满的声音了!

内忧加外患,这是他对于现在国内局势的分析,顾钦斯基认为必须尽快为帝国在远东找寻一处‘金矿’用源源不断的利益来暂时压下帝国内部的忧患,并且强大帝国自身才是现在最该多的事情!

因此,在昨天接到了李汉秘密派人传来的邀请之后,他便撕毁了之前他的随从人员们所指定的几份不具有可行性的计划,重新草拟了一份,而今天,他认为帝国必须要从这位年轻的东方总督身上,获得更多的可能!

对于这一次的碰面,他十分的期待。

第655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7第398章 吞并甘肃(一)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28章 密信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681章 刀第298章 河南举义第447章 大战(四)第645章 南北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596章 反攻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531章 应对(上)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142章 三个坏消息(下)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6章 方老第528章 和谈(二)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675章 阅兵第445章 大战(二)第645章 南北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361章 余波(上)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401章 吞并甘肃(四)第355章 大变局前第708章 郑和计划第321章 动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2章 这里是哪?第268章 滦州兵谏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112章 杜家龌龊(3)第246章 县城第2章 这里是哪?第261章 争分夺秒(上)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80章 汉江之上第506章 雷霆(2)第388章 来与去第67章 低调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535章 进京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101章 张梅生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172章 河口之变(下)第499章 为我鱼肉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708章 将战第471章 现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枪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305章 荆楚新政(三)第728章 辽东恶战3第33章 买枪(下)第172章 河口之变(下)第645章 南北第739章 抉择上第82章 步步为营第624章 三路开战(3)第607章 和谈第117章 扫平内患(3)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538章 巨头北上第35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2)第645章 南北第148章 买卖(下)第211章 特别军务会议第617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2)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249章 暗杀之变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644章 好坏消息第250章 三路人马第131章 西进第188章 血书残卷第178章 全云南第647章 反攻2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411章 大选第558章 银元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551章 妥协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49章 中和门阻敌第30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中)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505章 雷霆(1)第49章 中和门阻敌
第655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7第398章 吞并甘肃(一)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28章 密信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681章 刀第298章 河南举义第447章 大战(四)第645章 南北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596章 反攻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531章 应对(上)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142章 三个坏消息(下)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6章 方老第528章 和谈(二)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675章 阅兵第445章 大战(二)第645章 南北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361章 余波(上)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401章 吞并甘肃(四)第355章 大变局前第708章 郑和计划第321章 动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2章 这里是哪?第268章 滦州兵谏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112章 杜家龌龊(3)第246章 县城第2章 这里是哪?第261章 争分夺秒(上)第633章 中俄之战1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80章 汉江之上第506章 雷霆(2)第388章 来与去第67章 低调第648章 捷报频传第535章 进京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101章 张梅生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172章 河口之变(下)第499章 为我鱼肉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708章 将战第471章 现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枪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305章 荆楚新政(三)第728章 辽东恶战3第33章 买枪(下)第172章 河口之变(下)第645章 南北第739章 抉择上第82章 步步为营第624章 三路开战(3)第607章 和谈第117章 扫平内患(3)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538章 巨头北上第35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2)第645章 南北第148章 买卖(下)第211章 特别军务会议第617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2)第369章 升官与报复第249章 暗杀之变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149章 恶战一家岭(1)第644章 好坏消息第250章 三路人马第131章 西进第188章 血书残卷第178章 全云南第647章 反攻2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411章 大选第558章 银元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551章 妥协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49章 中和门阻敌第30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中)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505章 雷霆(1)第49章 中和门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