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巨大的收获(上)

“我有一种预感,今天也许我跟奥匈帝国之间能够谈成一笔大生意!”

李汉左手无意识的敲击在桌子上,精神却集中在他右手拿着的一份厚厚的报告书,脑海中一瞬间转过了很多念头。

“关于武隆及綦江县相关地质报告”!

这是他手上的一份地质报告书,是入川之后他从来华洋人中招募的十数位精通地质学的洋人,在他的指点之下,在武隆跟綦江折腾了近一个月之后,做出的一份非常详细的报告书。

李汉将汉阳铁厂跟兵工厂搬运到重庆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后世重庆就是他的老家,他自然记得重庆在中国重工业中的特殊地位,就跟东北老工业基地一般,后世红色共和国建国之初西部重工业的中心便是重庆。

重庆依靠着黄金水道长江,拥有着便利的水运条件跟相对发达的经济以及人口,不远的武隆跟綦江两县内不但拥有海量的煤炭、铁矿储存,更拥有如重晶石、铝土等矿产,是发展重工业的天赐之地!就如后世共和国的工业布局一样,李汉准备提前大半个世纪,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重工业基地!

当然,这一计划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他今晚能不能完成计划,先行拿下奥匈帝国使团,完成分离德奥集团的先手了!

“今晚注定不会那么轻松吧,哼,奥匈银行代表--罗德里斯克子爵、军方代表魏腾克上校、一个没有介绍的戴维斯、自己认识的博德曼中校,还有顾钦斯基跟他的一个书记官...”

外面传来他的副官报告奥匈使团已经抵达的消息,他应了一声,才放下了桌子上摆着的前来拜访他的奥匈使团名单,显然奥匈使团很有诚意,在前来拜访前便将今日前来的所行名单送上,好不至于他到时候会手忙脚乱,准备不足!

“起来嘛,衣服有些褶皱!”

他还正在思考,却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吴侬软语,顿时脸上多了一抹柔情。

“嗯!”

他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笑着拍了拍站在他身后原本为他按摩去除疲劳的女孩,他知道女孩的意思,她在提醒自己该去跟洋人碰面了,莫要让客人等久了!

“蔡庆..”

“是!”

他的副官一直侯在不远处,只是却低着头,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一个聪明人,这是他对自己新副官的评价,说不得好也说不得不好。

他微微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肩膀,前几日因为一直忙着整日处理四川跟湖北两省内的军务,年轻的他似乎都感觉到了脖子跟肩膀处不舒服,这也是女孩为什么会主动来帮他按摩的原因。

“光甫还没到吗?周先生呢?都去请了没?”

今天晚上被他拉上一同参加跟奥匈帝国之间密会的只有这两人,周善培曾经东渡日本,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更对英语也略知一二。而他口中的光甫不是旁人,乃是前段时间‘联合盐业’的招股会上,他才碰到了一个年轻人。姓陈名耀祖、光甫是他的表字。李汉如果没记错,这个年轻人应该是在近代中国金融史上留下重重一笔,被称之为‘中国摩根’的男人,他现在还年轻,也远没有后世的果断与能耐,不过对于这个敢不远千里从江苏跑来投效他的年轻人,他心中说不出的喜爱,也是当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了,便有意扶他做自己一直在筹备中,却一直因为招不到足够的金融类人才而一再被拖延的‘中国银行’的行长。他曾在美国留学多年,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跟周善培一样,日语他也有涉猎,只不过只能说些简单的口语。

日本跟英国这两个国家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仅从这两人身上便可瞧见一斑了!

“回都督,两位已经到了,正在外间等着!”

李汉点了点头,拍了拍女孩的手,道:“诗嫣,你先去休息吧。我这边可能要处理到很晚,洋人太精明了,今晚说不得有一场硬仗要打。晚上可能没时间陪你了!”

“诗嫣懂的,没关系...”

女孩温柔的任由他轻抚自己的柔荑,双颊之上一朵红霞爬上,想抽出来却动了一下便任由他把玩着,好在李汉却知道不是时间,很快便拿起一旁桌上自己的军帽,给自己带上,然后赵诗嫣上来帮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才跟她点了点头,离开了房间!

“今天晚上有一场硬仗要打!”

他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他今天不知道第几次如是感慨了!周善培跟在他身后,额上微微可见汗珠,这寒冬大冷的天气中额上见汗,却八成是因为心中有事导致血液流通过快引起的,说白一点叫心虚。不过比起他身边一脸兴奋与紧张的年轻后生陈耀祖,无疑当过巡警道甚至四川司务长,现在又任军政府的工商总局局长的周善培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可是一想到都督方才提醒他二位,今晚可能还能跟洋人再谈成一个‘铁路借款’式的千万级协议,尤其对手还是半个世纪来一直令清廷吃亏的洋人,两人心中都说不得要紧张起来。

两人的表现都被李汉看在眼中,眼底微微闪过一些失望,好在今晚他本也没指望这两人能够帮上什么忙,之所以叫上他二人,不过是为了带他们经历一下,全当磨练罢了!

“今晚跟洋人谈判,你二人都会英语,在一旁多看多听。咱们军政府一穷二白的没什么底牌,但是洋人看中了我四川跟湖北的一亩三分地,少不了却是准备捞些好处的。加上前段时间我跟美国人谈成了一笔订单,又晾了奥人一段时间,今天随是我派人过去邀请的,但是主动权却在我手上,也不见得一点优势没有。你二人且记住了,谈判最重要的是要沉住气,等会无论听到了多么气氛的条件什么的,都要压下心中不忿,脸上也不能流露出来,要沉着应对,对付洋人,沉不住气是要吃大亏的!”

到安置奥匈使团的厅堂只有一段并不很长的路,他在路上简短的跟两人又交代了一下,在两人眼中他一脸的轻松与写意,实际上,大衣里面的小袄都快汗湿了!

“是,都督!”

陈耀祖兴奋的应了一声,他到底是个才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本来革命前后他在江苏那边的银行做的不错,但是他却十分不忿洋人借着银行跟诸多国人不懂的手段,每年从国人手中掠夺的财务甚至还在战败赔款之上。可叹国内少有能够看到这一点的人士。他也是个爱国之人,在美国留学几年受够了洋人的傲慢跟鄙夷,谁说手无缚鸡之力便不能精忠报国,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本打算在江苏呆段时间,然后去大上海或者南京碰碰希望,目的却是要建立属于国人自己的银行,赶走洋人,不叫其再利用银行从中国掠夺民脂民膏。

本来前段时间南京传出了新民国成立之后,革命党欲成立自己的中央银行的事情,甚至在江苏那位程督的推荐下,他进入其中已经基本被确定了。不过当时正当还是荆楚镇守使的李汉率兵入川争夺川督,当时报纸上一片倒的都在同盟会的影响下大骂李汉不是个东西,但是因为之前荆楚新政的缘故,让陈耀祖记住了那个年纪不比自己大多少的风云人物。他是专业学金融出身的,当时对荆楚新政十分感兴趣,于是花费不少时间搜集了一些有关鄂中的财政经济数据,结果经过他的推算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数据。一旦荆楚新政开始实行之后,鄂中军政府不算无法计算的战事,每月光是经济与财务支出就在八十万银元上下,再算上正在几条战线上开战的事实,鄂中每月财政支出怕是要达到一百五十万银元上下,可能还要高一些。可是整个天下稍微懂点经济知识的都认为一个月后鄂中实行的新政必然要结束,鄂中的财政也将陷入崩溃之中。然而所有人都猜错了,鄂中经济并没有崩溃,并且那个被所有人认为将要拖垮了鄂中财政的新政也被实行了下去,鄂中军政府收拢了大半个湖北省普通百姓的民心,因为他们给了普通百姓一个期盼,并且因为军政府的大量采购,使得源源不断的商贾从各地往荆州、汉川、应城、襄阳等地集中,从河南、到湖北、再到湖南,没有哪个商贾不喜欢跟鄂中军政府交易,不但采购量大、而且充足的财政导致他们并不像其他军政府一样喜欢打白条!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再结合当时报纸上普遍的宣传,陈耀祖心中顿时产生了一个感觉,他认为比起江浙那边只会打仗跟内斗的党人,无疑这位据说在国外待了许久的年轻将军更加有朝气跟手段,果然没多久就传来他攻陷了成都,拿下了四川省的消息。消息一出举国报纸寂声,这一巴掌当真打醒了不少人。有钱、爱民加上年轻有能力,近代中国的土壤实在是太适合培养‘强权领袖’了,连陈耀祖都觉得,李汉未来很有可能走得更远,而四川跟湖北却比上海、江浙更有活力。所以,他下了一个决定,跟朋友、家人借了一笔资本,然而带上行囊一路往四川而来,后来听说联合盐业这个巨无霸将诞生,他想都没想的便拿出了身上大多数原本准备用来开办属于自己的银行的资金,买了下一些股票,就是为了跟那位新川督碰上面。

事实上,他现在感觉自己的确赌对了!

前段时间的三千万美元的大借款,虽然具体协议内容李汉跟美国代表团签署了保密协议,除了一些大势力以外很少有人知道协议的具体内容。三千万美元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务,也因为李汉的手段,让这个年轻人在心中彻底将他摆在了强权人物的位子上,更坚定了未来他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因此,当李汉派人请他前来军政府做事时他果断的应了下来,却不想,李汉竟然是让他来负责着手准备组建属于四川跟军政府自己的中央银行!

三人各自带着不同的心情,很快便抵达了驻地内的由原会议室改成的会客厅!

“好久不见,公使先生!”

李汉带着两人进了屋子,将警卫全都留在了屋外看守,今晚的会议除了他们之外,不需要有太多的人知道。

“请原谅我的迟到,事实上,我在为这种天气用什么饮料来招待诸位而头痛!”

李汉笑着跟他聊了一句,为了照顾他背后的两人,他没有使用自己那半生不熟的德语,而是用英语再跟他交流。

顾钦斯基脸上满是笑容,他显然知道李汉说得是谎话,却依旧顺着道:“如果可以,给我们几杯红茶好了!总督大人”

洋人很少有能喝习惯绿茶的,不过他们倒是对红茶情有独钟!

李汉早有准备,点了点头跟屋外的警卫吩咐了一声,没多久就有下人送来了新沏好的茶水!

“请!”

“请!”

几人客气了一下,李汉也跟着用了些他喝的不是很习惯的红茶。

顾钦斯基小饮了一口便将茶水放在了一遍,抬头目光跟那个叫戴维斯的中年洋人碰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便各自转走。而这一幕当然没能逃过看似在喝茶,其实微微低下的眼睛却一直再顶着顾钦斯基的李汉。因为他从一进屋子便发现了,这一次前来的奥匈使团中多了个新面孔---戴维斯,竟然是他曾经在湖北跟汉口租界的那个奥匈年轻商人卡尔打交道时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中年管家模样的男人,他从很久以前便怀疑那个叫做‘卡尔’的年轻洋人很不简单,只不过一直都不敢确定!

至于奥匈使团的其余几人,都是他曾经见过面的,却不需要再互相介绍了。只有他将带来的周善培跟陈耀祖跟几人介绍了一下,而他在介绍两人时则称周为他的工商总局局长、陈则是他的经济顾问。倒是令他惊讶的是,顾钦斯基介绍戴维斯时称呼他为奥匈在华洋行代表,更加坚定了他心中的猜测。

“公使先生,今天我特别避开了德国使团单独邀请阁下一个,我想我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阁下以为呢!”

脸上带着笑容,李汉先开了口。

“是的,总督大人的意思,我方十分清楚。不过总督大人,您的政府所公布的四条铁路修筑计划,最大的一块肥肉已经被美国人抢走了。请恕我冒昧,事实上剩下的三条铁路恐怕也有一条已经敲定了国家了吧?最近一段时间日本松琦领事脸上笑容多了不少,在租界区,有消息再传,贵军政府已经就‘成渝铁路’跟日本人之间达成了多项共识,如今缺少的就只剩下签署合约了。您认为,您现在还有什么能够打动我们的条件吗?”

这一次的谈判,顾钦斯基一改往日的谈判方式,上来便直奔主题,对准了军政府开炮!

“呵呵!”

李汉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抹阴霾。他的确跟日本人接触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也明白日本人对‘成渝铁路’的渴望程度。在跟美国达成了合作协议之后,日本重庆领事松琦正便匆忙第一个沉不住气来拜访了他,因为他知道日本相比较英法德等几国根本没有优势,所以原本一条条苛刻的条件,如今已经减到了勉强可以接受的地步了,只要日本不再坚持在‘成渝铁路’沿线驻兵,并且扩张重庆日租界这两个条件,协议随时可以签署。跟日本人打交道是每个知道近代史的国人最鄙夷的一件事,可是他却知道只要他还在这个位子上,跟日本人打交道时必须的。甚至,为了换取更多的崛起时间,他不得不从身上割下肉来扔的远远地让它暂时没有盯着自己的精力,好争取更多的时间。

“公使先生似乎忘记了我之前提过的一些话了吧...”

心中虽然转过很多念头,但是李汉已经逐渐的适应了自己政客的身份,倒是没有令旁人瞧出他的不对来!

“铁路的确能够创造巨额的利润,但是,跟贵国的交易之中,军政府能够让贵国赚到的钱可不止铁路一条!”

奥匈帝国作为世界性的强国,经历了大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到了现在,国内已经不可避免的跟法国等国一样沾染上了大国病,即国内堆积了太多的雄厚资本,但是因为国内的复杂环境跟欧洲基础建设投入后需要很久才能获得一些虽然长久但是开始却比较微薄的利润。资本不具有耐性,因此这些资本除了投入军备之中外,就只有战争才能在短时间之内创造出资本家跟金融寡头们所需要的巨大利润!

李汉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点也没错,没有什么比投资一个国家更赚钱的。事实上,在欧洲建设一条铁路因为高昂的建设成本、公路的相对便捷、汽车跟马车的分流,导致铁路的收益早就没有铁路出现之初的那种暴利。但是在‘铁路’还是个新事物的中国。铁路,确实是最为赚钱的生意之一。

早在1863年,老牌的帝国主义者---英国人就已经拟定过在中国建设一个大型铁路网的计划。他的方案以武汉为中心,拟建一条东通上海,西经四川、云南,直达印度的国际大铁路。1897年和1898年两年间,英法两国先后取得了修筑滇缅、滇越铁路的特权后,得寸进尺,表示要把铁路延筑至四川成都和重庆两地,然后再与长江流域铁路对接。庚子之乱后,眼见中国这块大肥肉的潜在利益越来越大,各个列强一涌而上,纷纷争夺中国的铁路建筑权,并强加借款特权。

规划中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就是肥肉中那块肥的冒油的上等肉

以川汉铁路为例,最初预定设计路线,从成都起,经内江、重庆、万县、奉节、秭归、宜昌、至汉口,全长1500公里左右。由于鄂、蜀两地山川险峻,修筑如此长的铁路线,初步预算也要达5000万白银之巨。粤汉铁路,起于广州广东,经韶关、衡阳、长沙、岳阳、咸宁到武昌,全长1200多公里,旅经广州、湖南、湖北三地,预计建设成本也在三千万两上下。这两条铁路修筑的费用就在八千万两白银上下,光靠清廷的财政支出,至少要天下太平十年才能挤出钱来修筑,清廷若真要修建,少不了还要跟洋人借款。清廷一般跟洋人借款年息都在5%-6%之间,而借款的抵押更是整条铁路,修筑完成至少要五到十年,再加上洋人从中耍些手段,少不了又要多花不少钱不说,可能工期还要再拖延几年。到最后八千万的工程可能光利息清廷就得给洋人这么个数字,清廷显然短时间之内还不上,就只能将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的铁路交给洋人先经营,不但又白给洋人赚了一大笔经营费,借助着铁路,洋人还将他们的影响从沿海渗到了内陆,更加加剧了对华掠夺!

第304章 荆楚新政(二)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550章 战车第437章 我们的‘普鲁士’第724章 偷袭战果(1)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721章 决定国运的一战第668章 国会第389章 交底第508章 雷霆(4)第570章 山东危机(2)第449章 大战(六)第638章 中俄之战4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477章 战后新气象第235章 战起(4)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362章 余波(中)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528章 和谈(二)第70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上)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2章 这里是哪?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2章 这里是哪?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686章 借刀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413章 生产建设兵团与供销社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574章 山东危机(6)第319章 袭击第三百二十三章第167章 又见阴谋(上)第537章 宣言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263章 伏击李纯第293章 会第556章 相见第85章 宴请第81章 第八镇残兵第601章 日本反应第458章 呼声第480章 打陆唬龙(上)第743章 旅顺陷落1第284章 血战光化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360章 湖北变(下)第268章 滦州兵谏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210章 汤黎之谋(下)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88章 应城风云(1)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296章 何进续职第47章 吴兆麟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七百二十二章第325章 棋局第328章 四川变局第六百零六章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506章 雷霆(2)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182章 打草惊蛇(上)第476章 分离情报机构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649章 库洛帕特金第13章 义庄(上)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怀第六百一十三章第236章 证据第727章 辽东恶战2第611章 一年第344章 交锋(1)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74章 紫禁城内(上)第409章 诉状与刺猬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123章 兵围杜家庄(下)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89章 应城风云(2)第145章 酒宴(2)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670章 新德里风云
第304章 荆楚新政(二)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550章 战车第437章 我们的‘普鲁士’第724章 偷袭战果(1)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721章 决定国运的一战第668章 国会第389章 交底第508章 雷霆(4)第570章 山东危机(2)第449章 大战(六)第638章 中俄之战4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477章 战后新气象第235章 战起(4)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362章 余波(中)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303章 荆楚新政(一)第528章 和谈(二)第70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上)第314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中)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2章 这里是哪?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2章 这里是哪?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686章 借刀第569章 山东危机(1)第434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413章 生产建设兵团与供销社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574章 山东危机(6)第319章 袭击第三百二十三章第167章 又见阴谋(上)第537章 宣言第115章 扫平内患(1)第263章 伏击李纯第293章 会第556章 相见第85章 宴请第81章 第八镇残兵第601章 日本反应第458章 呼声第480章 打陆唬龙(上)第743章 旅顺陷落1第284章 血战光化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360章 湖北变(下)第268章 滦州兵谏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210章 汤黎之谋(下)第265章 重火力网压制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88章 应城风云(1)第274章 武胜关大捷第296章 何进续职第47章 吴兆麟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七百二十二章第325章 棋局第328章 四川变局第六百零六章第272章 喜讯!捷报(上)第506章 雷霆(2)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182章 打草惊蛇(上)第476章 分离情报机构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649章 库洛帕特金第13章 义庄(上)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怀第六百一十三章第236章 证据第727章 辽东恶战2第611章 一年第344章 交锋(1)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36章 成都战役(二)第74章 紫禁城内(上)第409章 诉状与刺猬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690章 暗流涌动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123章 兵围杜家庄(下)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89章 应城风云(2)第145章 酒宴(2)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670章 新德里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