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惠安馆 (4)

我最记得秀贞说过的话,还是她讲的生小桂子的那回事。有一天,我早早溜到这里找秀贞,她看见我连辫子都没梳,就端出梳头匣子来,从里面拿出牛角梳子、骨头针和大红头绳,然后把我的头发散开来,慢慢地梳。她是坐在椅子上的,我就坐在小板凳上,夹在她的两腿中间,我的两只胳膊正好架在她的两腿上,两只手摸着她的两膝盖,两块骨头都成了尖石头,她瘦极了。我背着她,她问我:

“英子,你几月生的?”

“我呀?青草长起来,绿叶发出来,妈妈说,我生在那个不冷不热的春天。小桂子呢?”秀贞总把我的事情和小桂子的事情连在一起,所以我也就一下子想起小桂子。

“小桂子呀,”秀贞说,“青草要黄了,绿叶快掉了,她是生在那不冷不热的秋天。那个时光,桂花倒是香的,闻见没有?就像我给你搽的这个桂花油这么香。”她说着,把手掌送到我的鼻前晃一晃。

“小——桂——子。”我吸了吸鼻子,闻着那油味,不由得一字字地念出来,我好像懂得点那意思。

秀贞很高兴地说:

“对了,小桂子,就是这么起的名儿。”

“我怎么没看见桂花树?这里哪棵树是桂花?”我问。

“又不是在这屋子里生的!”秀贞已经在编我的辫子了,编得那么紧,拉着我的头发根怪痛的,我说:

“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力气呀?”

“我当时要是有这么大力气倒好了。我生了小桂子,浑身都没劲儿,就昏昏沉沉地睡,睡醒了,小桂子不在我身边了。我睡觉时还听见她哭,怎么醒了就没有了呢?我问,孩子呢?我妈要说什么,我婶儿接过去了,她瞥了我妈一眼,跟我和和气气地说:你的身子微,孩子哭,在你身边吵,我抱到我屋去了。我说,噢。我又睡着了。”秀贞说到这儿停住了,我的辫子已经扎好,她又接着说:

“仿佛我听我妈对我婶说:不能让她知道。真让人纳闷儿,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儿?我怎么到这儿就接不下去了呢?是她们把孩子给——?还是扔——?绝不能够!绝不能够!”

我已经站起来,脸冲着秀贞看,她皱着眉头,正呆呆地想。她说话常常都会忽然停住了,然后就低声地说“真让人纳闷儿,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儿”的话。她收梳头匣子的时候,我看见我送小桂子的手表在匣子里,她拿起手表,放在掌心里,又说:

“小桂子她爹也有个大怀表,可是死了当了,当了那个表,他才回的家,这份穷,就别提了!我当时就没告诉他我有了,反正他去个把月就回来。他跟我妈说,放心,他回家卖了山底下的白薯地,就到北京来娶我。千山万水,去一趟也不容易,我要是告诉他我有了,不也让他惦记着!你不知道他那情意多深!我也没告诉我妈我有了,说不出口,反正人归了他了,等嫁了再说也不迟……。”

“有了什么?”我不明白。

“有了小桂子呀!”

“你不是刚说什么没有了吗?”我更不明白。

“有了,没了,有了,没了,小英子,你怎么跟我乱扰?你听我给你算。”她把我给小桂子的表收起来,然后用手指捏着算给我听:

“他是春天走的。他走的那天,天儿多好,他提着那口箱子,都没敢多看我,他的同乡同学,有几个送他到门口儿的,所以他就没好再跟我说什么。他在头天晚上我给他收拾箱子的时候,我们俩也说得差不多了。他说,惠安的日子很苦,有办法的都到海外谋生去了,那儿的地不肥,不能种什么,白薯倒是种了不少。他们家,常年吃白薯,白薯饭、白薯粥、白薯干、白薯条、白薯片,能叫外头去的人吃出眼泪来。所以,他就舍不得让我这个北边人去吃那个苦头儿。我说可不是,我妈就生我独一个女儿,跟你去吃白薯,她怎么舍得!他说,你是个孝女,我也是个孝子,万一我母亲扣住了我,不许我再到北京来了呢?我说,那我就追你去。

“送他到门口,看他上了洋车,抬头看看天,一块白云彩,像条船,慢慢地往天边儿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就跟没了主儿似的。

“我送他出去,回到屋里来,恶心要吐,头也昏,有点儿后悔没告诉他这件事,想追出去,也来不及了。

“日子一天天地挨,他就始终没回来,我肚子大了,瞒不住我妈,她急得盘问我,让我说不出道不出的,可是我也顾不得害臊了,就告诉了我妈。我说,他总有一天回来,他不回来,我去!我妈听了拿手堵住我的嘴,直说:姑娘,可别这么说了,这份丢人呀!他真要是不回来,咱们可不能嚷嚷出去。就这样,把我送回了海甸。

“小桂子生下来,真不容易,我一点劲儿都没有,就闻着窗户外头那棵桂花树吹进来的一阵阵香气,我心说,生个女的就叫小桂子。接生的姥娘婆叫我咬住了辫子,使劲,使劲,总算落了地,呱呱呱,哭声好大呀!”

秀贞说到这儿,喘了一大口气,她的脸色变青了,故事接不下去,就随便说了,她说:

“小英子,你不心疼你三婶吗?”

“谁是三婶?”

“我呀!你管思康叫三叔,我就是你三婶,你还算不过这账来。叫我一声。”

“嗯——”我笑了,有些难为情,但还是叫了她:“三婶。秀贞。”

“你要是看见小桂子就带她回来。”

“我怎么知道小桂子什么样儿?”

“她呀,”秀贞闭上眼睛想着说:“粉嘟嘟的一个小肉团子,生下来我看见一眼,我睡昏过去那阵儿,听我妈跟姥娘婆说,瞧!这真是造孽,脖子后头正中间儿一块青记,不该来,非要来,让阎王爷一生气用手指头给戳到世上来的!小英子,脖子后头中间有指头大一块青记,那就是我们小桂子,记住没有?”

“记住了。”我糊里糊涂地回答。

那么,她现在问我说的事记住没有,就是这件事吗?我回答她说:“记住了,不是小桂子那块青记的事吗?”

秀贞点点头。

秀贞把桌上的蚕盒收拾好,又对我说:

“趁着他睡觉,咱们染指甲吧。”她拉我到院子里。墙根底下有几盆花,秀贞指给我看,“这是薄荷叶,这是指甲草。”她摘下来了几朵指甲草上的红花,放在一个小瓷碟里,我们就到房门口儿台阶上坐下来。她用一块冰糖在轻轻地捣那红花。我问她:

“这是要吃的吗?还加冰糖?”

秀贞笑得呵呵的,说:

“傻丫头,你就知道吃。这是白矾,哪儿来的冰糖呀!你就看着吧。”

她把红花朵捣烂了,要我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夹子,挑起那烂玩意儿,堆在我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叫我张着手不要碰掉,她说等它们干了,我的手指甲就变红了,像她的一样,她伸出手来给我看。

我的手,张开了一会儿,已经不耐烦了,我说:

“我要回家去了。”

“你回家非弄坏了不可,别走,听我给你讲故事儿。”她说。

“我要听三叔的故事。”

“小声点儿。”她向我摆手,轻轻地说,“让我先看看他醒过来没有,他要不要喝水。”她进去了一下,又出来了,坐下后,手支撑在大腿上托着下巴颏儿,忽然向着槐树发起呆来。

“说呀!你。”我说。

她惊了一下,“嗯?”好像没听见我的问话,但跟着眼泪掉下来了,“还说呢,人都没影儿了,都没影儿了!老的!小的!”

我一声不响,她自己抽抽噎噎地哭了一会儿,才又大喘了一口气,望我笑了,那泪坑!我就觉得在什么地儿看见过秀贞这个人,这个脸。

秀贞用手指抹抹泪,拉过我的手托在她的手上,这样,我就轻松点,不觉得张开染指甲的手很累了。她又侧起身子看着跨院门,好像在张望什么人。她自言自语地说:

“就是这时节他来的,一卷铺盖,一口皮箱,搬进了这小屋里。他身穿一件灰大褂,大襟上别着一支笔。我正在屋里没打扫完呢!爹领他进来的,对他说,‘会馆里正院房子都住满了,陈家二老爷让给您腾出这两间小屋来。’他说:‘好,好,这样就很好。’爹给他打开行李,把那床又薄又旧的棉被摊开,我心想,他怎么过这北京的大冷天?小英子,住在会馆念书的学生,有几个有钱的?有钱的就住公寓去了。我爹常说,想当年,陈家二老爷上京来考举,还带着个小碎催伺候笔墨呢!二老爷中了举,在北京做官,就把这间会馆大翻修了一回,到如今,穷学生上京来念书,都是找着二老爷说话。二老爷说,思康是他们乡里的苦学生,能念出书来,要我们把堆煤的这两间小屋收拾了给他住。

“我还在赶着擦玻璃呢,没正眼看他。我爹对他说,这床被呀!过不了冬。爹真爱管人家的事,他准是不好意思了,就乱嗯嗯啊啊的没说出什么来。爹又问他在哪家学堂,他说在北京大学,喝!我爹又说了,这道不近,沙滩儿去了!可是个好学堂呀!

“爹帮着他收拾好了那几件破行李,就出去了,临走看见我还在擦玻璃,他说,行啦,姑娘。我跟出来了,回头看了他一眼,谁知道他也正抬眼看我呢!我心里一跳,迈门坎儿差点摔出去!看他那模样儿,两只眼儿到底有多深!你还没看清楚他,他就把你看穿了。回到屋里来,我吃饭睡觉,眼前都摆着他的两只那么样看人的眼睛。这就是缘分,会馆一年到头,来来往往的大学生多了,怎么我就——我就,……咳!”

秀贞的脸微微红涨,抬起我的手,看我染的指甲干了没有,她轻轻地吹着我的指甲,眼皮垂下来,睫毛像一排小帘子,她问我:

“小英子,你明白了吗?缘分?”她并不一定要我回答她,我也没打算回答她,只是心里想着,这样的长睫毛,有一个人也有的,我想到西厢房我那位爱哭的朋友了。秀贞又接着唠叨:

“我天天给他送开水去,这件事本该是我爹做的。早晚两趟,我们烧了大壶开水,送到各屋里给先生们洗脸、泡茶。爹走惯了正院,就是把跨院给忘了。有时候思康就自己到我们窗根底下来要。‘长班。’他就是这么轻轻地叫一声,‘有滚水吗?’爹这才想起来,赶紧给人家补送去。有时爹倒是没等叫就想起来了,可是他懒得再走,就支使我去。一来二去,这件差事——到跨院送开水,仿佛就该是我做的了。

“我送水,一句话也没跟他说过,我进了屋,他在书桌前坐着,就着灯看书呢,写字呢,我就绷着脸儿,打开那茶壶盖儿,刷——的,就听见开水灌进壶的声儿。他胆子小着呢,连眼都不敢斜过来,就那么搭拉着眼皮坐着。有一天,我也好新鲜,往前挪了一步,微探着身子看他写什么,谁知他也扭过头来了,说:‘认得字吗?’我摇了摇头。打这儿起,我们俩就说话了。”

“那时小桂子在哪儿呢?”我忽然想起这个跟秀贞有关系的人。

“她呀!”秀贞笑了,“还没影儿呢!对了,小桂子到底哪儿去了?你给找着没有?那是我们俩的**呀?我还没跟你说完呢,他有一天拉起我的手,就像我这么拉你的手,说:‘跟了我吧!’他喝了点儿酒,我也迷糊了,他喝酒是为的取暖,两间屋子,生一个小火,还时有时无的。那天风挺大,吹得门框直响,我爹跟我娘回海甸取地租去了,让舅妈来陪我,她睡了,我就溜到这跨院里来。他的脸滚烫,贴着我的脸,他说了好多话,酒气熏着我,我闻也闻醉了。

“他常爱喝点儿酒,驱驱寒意,我就偷偷地买了半空儿花生,送到他的屋里来,给他下酒喝。北风打着窗户纸,响得吹笛儿似的。我握着他的手,暖乎乎的两个人,就不冷了。

“他病了,我一趟趟地跑,可瞒不住我妈了。那天我端着粥,要送给他吃,妈说:‘避点儿嫌疑,姑娘,懂得不懂得?’我一声也没言语。”

我从秀贞的眼里,仿佛看见了躺在里屋床上的思康三叔了;他蓬着头发,喝水也没力气,吃饭也没力气,就哼哼着。

“后来呢?好了没有?”我不由得问。

“不好怎么走的?我可要倒下了!原来是小桂子来了!”

第64章 雨第14章 兰姨娘 (3)第5章 惠安馆 (4)第12章 兰姨娘 (1)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0章 台湾民俗杂辑 (1)第10章 我们看海去 (2)第43章 秋游狮头山第12章 兰姨娘 (1)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89章 “野女孩”和“严肃先生”第32章 虎坊桥第73章 母亲是好榜样第12章 兰姨娘 (1)第85章 宜兰街上一少年第30章 台上台下第50章 台湾民俗杂辑 (1)第7章 惠安馆 (6)第71章 萝卜干的滋味第69章 两粒芝麻第23章 看华表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9章 爱与牵手第60章 迟开的杜鹃 (2)第80章 略记梁实秋先生的几封信第83章 沈从文和他的作品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9章 迟开的杜鹃 (1)第61章 金鲤鱼的百裥裙 (1)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90章 亮丽且温柔第46章 竹第46章 竹第56章 母亲的秘密第24章 蓝布褂儿第36章 家住书坊边 (1)第89章 “野女孩”和“严肃先生”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57章 小红鞋第8章 惠安馆 (7)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4章 惠安馆 (3)第88章 念远方的沉樱第58章 堕胎记第30章 台上台下第70章 贫非罪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25章 排队的小演员第46章 竹第80章 略记梁实秋先生的几封信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24章 蓝布褂儿第44章 台南“度小月”第49章 爱与牵手第77章 生命的风铃——敬老四题 (2)第40章 友 情第47章 爱玉冰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9章 我们看海去 (1)第29章 卖冻儿第48章 新竹白粉第43章 秋游狮头山第61章 金鲤鱼的百裥裙 (1)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7章 惠安馆 (6)第40章 友 情第83章 沈从文和他的作品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2章 未了的情缘——爱情的散步第32章 虎坊桥第85章 宜兰街上一少年第31章 一张地图第59章 迟开的杜鹃 (1)第81章 关于许地山第84章 女子弄文诚可喜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8章 惠安馆 (7)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第56章 母亲的秘密第82章 谈老舍及其文体第30章 台上台下第51章 台湾民俗杂辑 (2)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74章 蟹壳黄 (1)第24章 蓝布褂儿第77章 生命的风铃——敬老四题 (2)第8章 惠安馆 (7)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第33章 天桥上当记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1章 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第64章 雨第75章 蟹壳黄 (2)第47章 爱玉冰第86章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第63章 奔向光明
第64章 雨第14章 兰姨娘 (3)第5章 惠安馆 (4)第12章 兰姨娘 (1)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0章 台湾民俗杂辑 (1)第10章 我们看海去 (2)第43章 秋游狮头山第12章 兰姨娘 (1)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89章 “野女孩”和“严肃先生”第32章 虎坊桥第73章 母亲是好榜样第12章 兰姨娘 (1)第85章 宜兰街上一少年第30章 台上台下第50章 台湾民俗杂辑 (1)第7章 惠安馆 (6)第71章 萝卜干的滋味第69章 两粒芝麻第23章 看华表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9章 爱与牵手第60章 迟开的杜鹃 (2)第80章 略记梁实秋先生的几封信第83章 沈从文和他的作品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9章 迟开的杜鹃 (1)第61章 金鲤鱼的百裥裙 (1)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90章 亮丽且温柔第46章 竹第46章 竹第56章 母亲的秘密第24章 蓝布褂儿第36章 家住书坊边 (1)第89章 “野女孩”和“严肃先生”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57章 小红鞋第8章 惠安馆 (7)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4章 惠安馆 (3)第88章 念远方的沉樱第58章 堕胎记第30章 台上台下第70章 贫非罪第11章 我们看海去 (3)第25章 排队的小演员第46章 竹第80章 略记梁实秋先生的几封信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24章 蓝布褂儿第44章 台南“度小月”第49章 爱与牵手第77章 生命的风铃——敬老四题 (2)第40章 友 情第47章 爱玉冰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9章 我们看海去 (1)第29章 卖冻儿第48章 新竹白粉第43章 秋游狮头山第61章 金鲤鱼的百裥裙 (1)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7章 惠安馆 (6)第40章 友 情第83章 沈从文和他的作品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2章 未了的情缘——爱情的散步第32章 虎坊桥第85章 宜兰街上一少年第31章 一张地图第59章 迟开的杜鹃 (1)第81章 关于许地山第84章 女子弄文诚可喜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8章 惠安馆 (7)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第56章 母亲的秘密第82章 谈老舍及其文体第30章 台上台下第51章 台湾民俗杂辑 (2)第17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74章 蟹壳黄 (1)第24章 蓝布褂儿第77章 生命的风铃——敬老四题 (2)第8章 惠安馆 (7)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第33章 天桥上当记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1章 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第64章 雨第75章 蟹壳黄 (2)第47章 爱玉冰第86章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第63章 奔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