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河以西(一)

“石房店到了!”随着一声清脆短促的汽笛声,文图拉船长扯开嗓子喊了一声。

他的话音刚落,一群穿着棉布衣服、头上裹着汗巾的明人移民便拥了过来。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口袋,眼巴巴地看着船舱内露天堆放着的谷物、高粱、玉米和大豆之类的物事。负责维持秩序的巡警懒洋洋的,只见他们手里握着警棍,将挤得过于靠前的一些人轰了回去,然后气定神闲地站在那里,等待上级的命令。

“好了,一个个来,喊到名字的才能过来。谁要是乱挤让撞,扰乱秩序,一律取消种子分配资格。”一名缺了一条胳膊的中年巡警走了过来,说道。他看起来是一名高级警官,随着他挥手示意,两名年轻巡警立刻小跑着过去将一块小路障挪开,露出了一个可供两三人通行的口子,然后拿着花名册开始点名。

这里是石房店,一个东岸人向西扩张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定居点。她位于后世雅库伊河北岸,特里温福以西、里奥帕尔多以东、瓦利韦尔迪以南,最初是一个伐木场,少许经劳工经纪人介绍来的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在此伐木,以期工作五年以后获得东岸国籍,然后被分配土地和房屋。

后来,随着这里的伐木工人越来越多,政府为了解决这里的日常生活问题,便将河岸边的简易码头改建了一下,使其能够顺利停泊来回运输物资的内河汽船。而在内河汽船的固定航线开通后,托管这里的平安县政府又派人在此就地取材,用石头修建了几间还算气派的两层房屋,既作为管理机构,也作为物资仓库,平时还承担着商店的职能(出售日用品给伐木工人,以回收货币),因此被当地的伐木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石房店”。

到了今年五六月间,石房店的伐木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六百余人,并且清理出了河岸边相当一部分土地,于是,执委会干脆决定将这个伐木场升格为定居点,并通知移民部将其纳入新移民分配计划之中。至于原来的伐木场,当然会继续保留,一方面是不能让这些被东岸《宅地法》吸引来的外国人失去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需要为以后城镇的发展储备土地。毕竟在这个原始蛮荒的地方,除了大河以外就只有森林了,想要有能养活全体居民的耕地,可不就只有向森林要地一条路了么?

很快,移民部就将最后一批四百余明人移民(主要为男性)送到了这里;半个月后,两百多名来自立窝尼亚的男男女女也拎着自己的包裹定居此地;本月(10月)初,三百名波兰女奴也被发送到了码头上。至此,石房店这个新定居点的人口已经暴增到了近千人(不算无国籍的伐木工人),其规模也不算小了。

10月5日,石房店乡被纳入了即将成立的定西县(16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辖定西镇、平西乡、大鼠乡、塔夸里乡和北方植物园五个乡级行政单位,治所为定西镇)的托管范围,尚在筹建中的该县领导班子在农业部的催促下,也派了部分农技站的工作人员骑马来到了石房店乡,指导已经误了秋播的该地农户们进行春播工作。

此外,他们还协调了一下运力,抽出一艘船往这里运送了部分补给和良种,而这就是文图拉船长的“伊运007”号来到石房店的原因了。而在这艘船之后,这两天内还将陆续有船只开来,给石房店乡运来一批肥料。按照东岸农业部的最新要求,全国范围内的耕地都要施肥,如果不施肥就进行掠夺性种植的,将可能会被处以罚款。这条规定一出,东岸境内的畜肥、人粪、豆饼、香油坯、黑豆、炒苏子、猪血、灶土灶灰、池沼河川淤泥的价格全线上涨,各地农民争相购买这些肥料。而石房店乡作为新开拓的领地,自然也要按照国家政策来,因此定西县政府很肉痛地从自己的配额中挤出来了一部分,运到石房店来赊销给当地农民。

而赊销给他们的除了肥料外,还有北方植物园刚刚培育出来的一批良种。这些种子都是该园近年来培育出的良种,且在其他地方试种后发现产量不错,因此开始在鸭子湖流域这种农业重地开始推广。

说到对旧有农牧品种进行改良、优良品种进行增殖,近年来北方植物园可是花了大力气。他们设立了众多的实验田、苗圃,模拟各种土壤环境——如缺乏某种元素或盐碱化程度不一——进行种植实验。同时,他们还承担着进行杂交育种、驯化外来农作物的职责,总得来说工作进行得还不错,出了不少成果,对得起他们现在每月超过一万五千元的经费。

在北方植物园改良的各个种子中,最重要的当属谷物和大豆的改良了。其中,东岸境内播种面积最大、对农民来说经济利益最相关的小麦当属最重要的了。1647年时,北方植物园的农技员们使用原种纯系分离的方法培育出了优良小麦种子“大斗黄47”,这个新品种不但产量比以前的提高了20%,而且口感较好为大家所喜爱。后来,他们又以进一步改良品质和增加产量为目标,同时兼顾抗病性品种的培育,陆续开展了多个项目的实验研究,目前尚未有最新成果出来。

至于水稻么,投入则略微小了一些,不过也不是没有成绩。一些穿越众带着一帮朝鲜过来的农民,在北方植物园成立前就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并且培育出了一种籽实饱满的“薄地租48”(意为自己的收获变多了)种子,在西湖县推广种植后反响良好。此外还有玉米种子“大穗黄”、“小穗黄”,高粱种子“小黄谷”、“大黄壳”、“大黑壳”,旱稻种子“雀不知”、“定西无芒”,大麦种子“福民”等谷物种子,在民间小规模种植,名声不显,但却也使得农户们的产量扎扎实实地提高了。

而关于对东岸经济存在特殊意义的大豆种子的培育,东岸人更是倾注了无尽的心血。比如,他们将自己带来的东北大豆种子(近年来品种已有所退化,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良种)为原种,进行纯系分离,选出了优良品种“黄宝珠”。“黄宝珠”属于中熟种,粒大,色泽艳丽,产量较原来的增产三到四成,含油量也比原品种增加了3%左右,经济价值很高。

近两年来,已经全部搬迁到北方植物园的原大豆育种站又在实际推广中发现了一些新的优良品种,比如伊河地区大沼乡种植的耐湿、含油量高的品种(后被命名为“满仓金”),比如峡谷镇种植的耐旱品种(后被命名为“满仓黄”),再比如适合制造大酱、酱油和豆制品的品种(后被命名为“满地黄”),当然还有适合南方寒冷地区种植(生长期短)的品种(后被命名为“克霜47”)等等一系列种子。

就目前农业部从各县乡汇总回来的数据看,农户们改种新大豆种子的比例越来越高,经过这些年来的推广,其播种面积已经占到了总面积的45%,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各地对种子需求的逐渐增大,北方植物园也在不断地招兵买马、扩大地盘,准备在全国境内挑选合适的地方建立苗圃、原种圃,用来生产改良大豆及其他种子的原种。本月上旬,该园更是征得农业部同意,成立了一家名叫“北方种子公司”的企业,并将各地的苗圃、原种圃等资产全部置入,以后就专司改良种子的生产及销售了,以造福国内的广大农户们。

言归正传。种子分发完毕后,本地的居民们便带着种子纷纷返家。他们现在几乎一无所有,就连日常所需的口粮也需要政府救济,不然根本捱不过去第一年,就连第二年恐怕也得问西北垦殖银行借贷度日,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还有盼头。脚下的耕地是他们自己的,如今又有上头发下来的良种,这些来自东方的明人移民们觉得,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至多两三年,这家业就能有所起色。然后再花钱娶上一房色目媳妇,再生一窝娃,然后再赎买一些土地,这根就牢牢扎下了。

而在以这样一种方式占下了雅库伊河中上游的石房店乡后,东岸政府显然还没有满足,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国内土地开发的速度不够快。因此,他们要求那些活跃在东岸国内的外国经纪人们从旧大陆“坑蒙拐骗”更多老实本分的农夫来到东岸,让他们到西部的蛮荒地区去伐木、种地、与野蛮人进行战斗。而等这些地方都清理得差不多后,东方的明人移民差不多也就到了,然后就是往这些新开发地区大举移民、建设,将其变为自己的熟地,同时也将东岸共和国实际控制的领土边境一步步向内陆地区延伸。

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第八十六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一)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六十九章 海军与海盗(四)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九章 大建设(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与马政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六十四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网(四)第五章 无意中的闯入者第二百五十八章 与生意人的外交(一)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二十八章 圣奥古斯丁(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场(三)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章 非洲航线(二)第五十三章 追逐战(二)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布城,不堪一击!(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七十一章 决战:高潮(一)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来(三)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四百零八章 风吹麦浪(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争催化(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矿(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一百十五章 河间奴(二)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七十章 决战:间奏(三)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七章 狼群(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区(一)第五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
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七十三章 乌江之畔(四)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鸟第八十六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一)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六十九章 海军与海盗(四)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六十一章 炮舰外交(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六十二章 炮舰外交(二)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准备(三)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果阿(一)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一百章 本土的准备(一)第九章 大建设(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与马政第四百七十三章 从南到北(二)第六十四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网(四)第五章 无意中的闯入者第二百五十八章 与生意人的外交(一)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二十八章 圣奥古斯丁(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场(三)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二章 非洲航线(二)第五十三章 追逐战(二)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布城,不堪一击!(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七十一章 决战:高潮(一)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来(三)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第三十四章 南铁速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七十四章 决战:尾声(一)第四百零八章 风吹麦浪(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争催化(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与突破(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乱局(二)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矿(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一百十五章 河间奴(二)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七十章 决战:间奏(三)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七章 狼群(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二十九章 大开发:贸易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区(一)第五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六十七章 决战:主题(五)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