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九)

“堡里面的粮食够不够吃?”吃完午饭,蒙虎给自己点了个烟斗,惬意地眯着眼睛问道。

“现在人少,上头又有补贴,吃饱问题不大,毕竟我们还能捕猎嘛。”一名兵团堡出身的民政官员答道,“但在我们这里,面粉和大米永远只是金贵的奢侈品,吃得最多得仍然是土豆、红薯,另外夹杂着一些鱼肉、骆马肉、海豹肉、海狮肉、海狗肉、海獭肉等等,但数量很不稳定。而且,乡里面获得捕猎牌照的猎人并不多,数量也有限,因此这些来自海洋的肉食在我们这里其实也很紧张;唯一不缺的也许就是骆马肉了,毕竟这里到处都是这玩意儿,可这里的男丁平时要进行定期军事训练,要种植牧草、大麦,还要饲养驯鹿和狗群,冬天还得进山伐木,实际上抽不出太多时间出外捕猎的,所以……”

“所以没有南铁公司的粮食补贴你们就很难坚持下去了?”蒙虎皱着眉头说道。

“这倒不至于。”民政官员很快答道,“随着森林的砍伐,我们开春后会清理更大面积的耕地出来,然后种上土豆、大麦,当然还有牧草——这是牲畜过冬的必备之物。至于说驯鹿的食物嘛,我们可以到北边去,那里到处都是苔藓,驯鹿可爱吃了。而且现在它们的种群数量还不够大,饲料问题还不足以构成麻烦。总而言之,如果正常发展下去,山毛榉堡这个定居点在三年补贴期结束后,应当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从本土再运来大量谷物。但问题是,随着太平洋造船厂的筹建,上头要求我们扩大原木采伐量,并且还要在码头边建一个木材加工厂和一个烘干厂,这势必会占用大量的人力,导致我们无法开辟足够的耕地。”

这位年轻的官员嘴里说的太平洋造船厂位于阿劳坎港,目前仅仅是一个修船厂。执委会短期内并不打算将其升级为造船厂,但南铁公司对此很是热衷,因为莫茗想自己掌握一家造船企业,免得受制于他人。目前双方正在来回扯皮呢,这事短期内估计没影。

“粮食的问题不必担心。”蒙虎闻言摇了摇头,安抚众人道:“就我所知,太平洋造船厂短期内没戏的,你们开春后主要的任务还是扩大耕地面积,种植更多的大麦和牧草。大麦部分自用,部分出口回本土——这玩意儿在本土价格不错,牧草则用来喂养牲畜,这里条件这么好,没理由不发展畜牧业的。另外,南铁公司目前银根紧张,开春后可能会集中发一大批捕猎牌照下来,允许大家在指定区域内敞开捕猎海豹、海狗、海狮和海獭,一方面给新来的定居者提供足够的肉食,一方面生产更多的优质皮革和润滑油出来,这都是很赚钱的项目,而公司恰恰很缺钱。”

话说火地岛及其周边岛屿,因为万年来人迹罕至,再加上渔产不错,因此一直是海豹、海獭、海狮、海狗等动物的乐园。在南太平洋航线开通后,南铁公司手头的人口数量大增,目前他们打算往岛上派遣更多的人手定居,以捕猎此地丰富的海豹等资源,给公司发展换取足够的资金。要知道在如今的东方港,随着居民手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一张一等海獭皮的拍卖价已经飙升到了五十元左右,二等海獭皮也有二三十元,就连海豹皮目前也涨到了八元钱一张,利润极大。

更何况在这过程中还能产生大量堪比鲸油的高级润滑油,卖出去也是一大笔收入,而火地岛上这些动物的数量据估算加起来可能足有七八十万头之多,如果定下规矩限量捕猎的话,这就是一个长期生意。法国人千辛万苦到魁北克去是干什么的?获取皮毛啊!法国人都对这些优质皮革趋之若鹜,那相对富裕的东岸百姓难道就不消费了?怎么可能!

不过虽然打定主意捕捉这些两栖生物,但为了避免滥捕滥杀导致种群灭绝,必要的章程还是得制定出来的。比如捕猎过程中不得使用火枪(死于火枪下的基本都是行动不便的母兽,另外还会有海兽尸体沉入海底,太过浪费,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火枪捕杀效率过高)、不得捕猎母兽、只准捕猎一定岁数以上(一般是三岁)的海兽、部分地区设定为禁猎区、每个海兽栖息地的捕杀数量由农业部官员每年实际视察后确定等等。如果这些章程都能被严格遵守的话,那么理论上来说,海兽的数量不会减少,东岸人每年仅仅只需要动用“利息”就足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财富了——如果将海兽的总数视为“本金”的话。

当然就蒙虎的个人意见来说,他是很不赞成这种捕猎行为的,他是个“驴友”,更是个环保主义者,对动物也很喜爱。在他看来,虽然划定了种种所谓的“规矩”,即便不能使用火枪,但他相信在那些山丹老猎人的带领下,蜂拥而至的明人移民肯定会极有效率地大肆捕杀这些海兽,从而使得它们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他可是看过那些山丹人是如何捕猎海兽的:薄薄的一张网往往就能很轻易地网住一头海豹;几个人从海上一围,惊慌失措的海狗就会朝岸上游去,然后他们只需拿着木棒猛击海狗的头部就能获得完整的优质皮毛,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总而言之,他是绝对不会相信这些人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法律来捕杀海兽的,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在南铁公司的默许下,肯定会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对海兽展开滥捕滥杀。

俄国人当年在科曼多尔群岛的往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年俄国人一样制定了很多限制捕杀海兽的措施,但在金钱的魔力下依然无可挽回地溃败了。比如在1892年之前的时候,他们每年只获得了几千只海兽,但随着海兽皮毛在伦敦市场的走俏,1892年俄国人疯狂地捕杀了8万只、1893年为10.2万只、1894年为14.1万只……

如此几年之后,捕猎量骤然下降到了一万只出头,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事实上不光俄国人如此,当年美国人在阿拉斯加也是如此,随着滥捕滥杀导致海兽濒临灭绝,最后他们只能无奈中断捕猎许多年。蒙虎不相信南铁公司的莫茗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的双眼已经被金钱蒙蔽,如之奈何。再加上他蒙虎也只是一个人,撑死了有三五个好友,胳膊扭不过大腿,根本无法制止南铁公司的决定——即使每年捕猎只三万只海兽的话,期间的利润很可能也超过五十万元了,是一笔任何人都无法轻易舍弃的财富——因此只能眼不见心不烦了。

“放开捕猎海兽?”众人闻言后都精神一振。海兽的利润几何他们当然极为清楚,山毛榉堡内就有一个小型炼油厂,每月炼制的海豹油能为南铁公司带来数千元的收益,这已经足够支撑南铁公司在这座岛上到目前为止规模不大的(八百多人)探险和经营活动了。

相信如果放开捕猎限制的话,这个炼油收益恐怕能够暴增数倍乃至十倍以上,毕竟如今东岸国内能够炼制高级油脂的企业就两家,即南海渔业公司(鳕鱼内脏炼油、鲸鱼脂肪炼油、马岛须鲸港海豹炼油)和南铁公司(海兽脂肪炼油),其中南海渔业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油脂对于华夏东岸共和国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其可用来制作优质食用油、优质无烟蜡烛、高级润滑油、高级肥皂、高级奶油(黄油)等,用途十分广泛,市场需求非常之大,利润非常之高,没有人能够等闲视之。

在看到一帮人见钱眼开的兴奋劲后,蒙虎心里暗暗一叹,为整个群岛及附近海域数目近八十万头的各种海兽(海豹、海狮、海獭、海狗等)未来悲惨的前景而默哀。幸好拉普拉塔地区瓦尔德斯半岛以及马岛上面那几十万头海兽暂时还没什么人前去捕猎,这些海中生灵们总算还有个安全的栖息地。

“早就该放开捕猎限制了。”一些人兴奋地说道,“另外捕鲸活动也该开展起来了,附近的鲸鱼资源其实非常丰富,每年都有很多鲸鱼被波涛抛掷上岸,有的发现晚了只能任其腐烂,没能好好利用起来,实在是可惜啊!”

历史上后世19世纪的时候,俄罗斯帝国勘察加半岛附近,几乎每年都有几十条鲸鱼被海浪推上岸搁浅,是当地原住民们极为重要的食物来源。白令海都这样了,在鲸鱼资源更加丰富的南大洋附近,每年被抛上岸的鲸鱼数量就更为客观了。事实上火地岛上的原住民如奥纳人也一直通过捕杀搁浅鲸鱼的方式来过活,当然他们也会勇敢地驾驶独木舟,闯入波涛汹涌的麦哲伦海峡以及比格尔海峡一带,用木矛或石矛捕捉鲸鱼。

“放开海兽的捕猎限制,再添置几艘捕鲸船,火地岛肯定慢慢就能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一个富饶之地了。”一些本地官员情不自禁地展开了某些幸福的联想。

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七十五章 决战:尾声(二)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二十二章 进击的舰队(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九十一章 登莱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一百十五章 曾抚台的忧心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线(续五)第九十一章 表兄(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桥口屋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二十五章 百万法郎战争(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七章 狼群(二)第十七章 混乱与秩序(三)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线(续五)第七十三章 海军与海盗(八)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场(三)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三十七章 战争机器(六)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势(二)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经济工作(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八十六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三百十九章 传教实践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五章 鸭子湖(一)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
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东线无战事(三)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四百十六章 抱犊崮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七十五章 决战:尾声(二)第十一章 外交抗议第二十二章 进击的舰队(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九十一章 登莱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一百十五章 曾抚台的忧心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线(续五)第九十一章 表兄(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桥口屋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岛,新生活(四)第二十五章 百万法郎战争(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七章 狼群(二)第十七章 混乱与秩序(三)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费站(一)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线(续五)第七十三章 海军与海盗(八)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场(三)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十五章 军部的独走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八十二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三十七章 战争机器(六)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势(二)第三百四十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四)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二章 安齐拉纳纳(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经济工作(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二百六十一章 舆情汹汹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八十六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筚路蓝缕(四)第三百十六章 军队与财政(一)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三百十九章 传教实践第一百四十章 乌江之畔(八)第五章 鸭子湖(一)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