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闲言

家里的生活渐渐安静下来,西远现在三天做一次烧鸡,泡椒、麻辣凤爪之类的吃食,做好后,由西明文赶着驴车送到聚德楼。生活有了规律,西远就可以把剩余的时间规划一下,其实做吃食的主要工作都是西远爹娘在做,西远也有意识的教他们做法,希望他们能够有一技傍身,不管将来如何总归有好处就是了。所以西远现在的时间很充足,他基本上三天里忙上大半天就可以了。剩下的两天,西远把两个玩野了的小毛头拎回来,开始教他们俩识字。这是西远早就打算好的,以前没事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教西韦卫成一些字,比如家里人的名字怎么写,两个孩子也记得牢牢的,不过因为以前家里没有钱,笔墨纸张又是费钱的东西,所以西远没有系统的教他们。现在有条件了,识字这件事就提到日程上来。

西远特意去了一趟万德镇,给自己、西韦和卫成每个人买了一套笔墨纸砚,白天没事儿的时候,吃过早饭就开始教两个小家伙识字、练字,西远自己的字写的不好看,所以只能教识字,为了不把两个弟弟教得像自己字一样难看,他特意买了描红的本子,一人一本,先教《三字经》。

西远没有像私塾先生那样先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就涉及到的字给解释一下,然后利用两个小家伙熟悉的词汇给组上词,词中不会写的字说说就好,等积累的字多了,碰到学过的就组合到一起,这样既复习了前边学过的字,又理解了新字,同时也理解了句子。有时候西远还结合生活中的事情讲解字义、词义和句意,这样两个小家伙理解起来不吃力。因为这样两个小毛头没有感到厌倦反而越发的喜欢跟着哥哥学习。在此时人看来,学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每次西远教认字的时候两个小家伙都神情严肃,奶奶和爷爷、父母也都尽量不进来打搅他们。

两个孩子学的很认真,也很有天赋,西远每天教的也不多,基本上西远教的他们都能迅速领会并掌握,听着两个孩子童稚的读书声,西远很有成就感。

因为现在是两顿饭,不过西远不想整天拘着两个孩子读书,他不想培养出两个书呆子,所以每天只教一个半时辰,从辰时中(早八点)到午时初(上午十一点),剩下的时间由着西韦和卫成自由支配。

这天上完课,两个孩子跑出去和小伙伴们玩去了,西远自己歪在炕头,似睡非睡的,奶奶进来以为大孙子睡着了,上炕拿个枕头塞到西远脑袋底下,又拿了一个小被子盖在西远身上。然后起身到堂屋忙碌去了。

西远也没起来,在那儿渐渐的要进入梦乡。

这时候,西远听到堂屋的门“吱呀”响了一声,然后王三奶奶的声音传了进来,“哎呀,可气死我了!”因为生气的缘故,所以王三奶奶的声音有些大。

“怎么了这是?西远娘快给你三大娘子拿个凳子。”奶奶应着。

“还不是那些碎嘴子,可真是气人。”王三奶奶边坐下边说,旁边西远娘又从灶上倒了一杯热水给王三奶奶。

“他们嚼谁闲话了?我家的?”看王三奶奶的表情奶奶就能猜出几分。

“你说,我要不跟你说说,我这心里边还憋得慌,不过大妹子,我说了你可别生气。”王三奶奶迟疑道,她有些后悔了,不该来西远家说这些。

“没事儿,你说吧,我知道了心里也好有个数。”奶奶道。

“唉,这不我想着腌点萝卜干嘛,我家老大媳妇听别人说老李婆子家腌的好吃,我这也腿欠,想着今天没事去问问。”王三奶奶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

“结果我进他家一看,嗬,好几个人都在那哪,老张家大媳妇,花家媳妇,还有赵老五媳妇,这跟开茶楼子似的。我一看这阵势,就不想多待,想着说几句话就走。谁知道她们几个臭不要脸的拽着我,非得说没事儿好容易凑一起了,多唠一会儿。”王三奶奶看了看奶奶的脸色,她知道接下来的话西家妹子一定得生气。

“没事儿,你说吧,村里谁啥样咱们都知道,心里都有数。”奶奶说,她其实已经能猜个大概了。

“还不是话里话外的问你家那些来钱道!我跟她们讲了,自己有本事自己想辄过好日子,甭总盯着别人家,又盯不来啥。”西远娘这时把西远做的炒萝卜干拿了一碟过来给王三奶奶。王三奶奶拿起一个放到嘴里。

“哎,还挺好吃,咋做的,我回去也弄些。”

“用油、盐、作料炒的,给那两个小的当零嘴,炒的挺多,家里大人也跟着吃,你别做了,等一会儿走的时候让老大媳妇给你装点。”奶奶说。

“那哪行,我这还又吃又拿的。”王三奶奶不好意思道。

“让你拿你就拿着吧,本来我家小远也合计着让小韦和成子给柱子拿些吃哪。”

“你一提小远我这气又上来了。”王三奶奶也不吃萝卜干了,气的用手直敲凳子。

“咋了,讲究我家小远了?”奶奶这时候方急了。

“可不嘛,你说小远多好的孩子,她们也能给编排出不是来。”

“这不想挑拨我们两家关系嘛,就跟我说,说你家小远心眼多,夏天的时候放鸭放鹅,净指使跟他们玩儿的几个小子干活了,让人家孩子给撵鸭撵鹅,他自己躺柳树下躲清闲;还说小远那么大点的孩子就敢拎着斧子砍人,长大了说不上得多豪横哪;出出(离间的意思)我别让我家柱子上你家玩,说跟着小远学不出来好,这么点就敢砍人,长大了不得杀人啊。”王三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看奶奶的脸色。

“这些不要脸的臭婆娘,等哪天我不撕烂她们的嘴,让她们败坏我们小远名声。”奶奶气得把手里的玉米扔到笸箩里。

家里现在刚秋收不久,别的粮食还好说,趁着天气好晒干就能脱下来,玉米可是要拿着玉米棒一穗一穗的把玉米粒搓下来,基本上是一手拿玉米芯,一手拿玉米棒,两个互相别(四声)着把玉米粒弄下来,也有嫌慢的,就两手都拿玉米穗互相往下搓,不过这得有手劲儿,难度比较大。现在家里只要一有空闲,奶奶他们就坐在炕上或者堂屋里搓玉米。

“我就知道跟你说你就得气的不得了。”王三奶奶看奶奶的反应是真后悔了。

“你呀,也别这么生气,我一开始也气够呛,后来想想,她们也就背地里说说,当着面可不敢,再说,就她们那几个人,说啥谁能信!她们想挑拨,我也得听,明儿我领着柱子天天上你家来,让她们瞅瞅,别眯(四声)着心眼啥都瞎说。”王三奶奶劝到。

“行,明儿你天天让柱子来,我家小远现在天天上午教小韦和成子识字那,算柱子一份,让柱子也跟着学。”奶奶说道,她心里合计,这要让那几个人得了逞,西远以后在村里的名声可就不好了,大孙子才十一,以后还得结亲哪,可不能如那几个人的意。

“哎,老嫂子,我可不是为了这个,我真不是,这识字得拜先生的,可不是轻易就能定的事儿。”王三奶奶虽然很心动,但是又有些不敢相信。

“没事儿,你只管让柱子来,我大孙子孝顺,我答应了他就不会反对。”奶奶给王三奶奶打包票。

“那小远真的能答应?”王三奶奶又确定了一遍。

“能,咋不能,本来我家小远就挺喜欢你家柱子的,说柱子这孩子义气。”奶奶道,刚刚说完这话,突然猛拍一下大腿,趔趔趄趄就往东屋跑,她怎么忘了呢,西远在东屋睡觉呢,她们这么大声西远一定听到了,这话叫孩子知道,心里不定怎么难受那。

西远本来就没睡着,王三奶奶进来那一声大嗓门就把他喊精神了,不过他没有起来,听到奶奶的脚步声,西远连忙闭上眼睛装睡,他不想让老人家担心。

奶奶进屋,到西远头前站了会,俯下身子看西远还在睡,估计没听到她们说的那些话,心里松了口气,伸手给西远拽了拽小被子,转身又出了东屋。

其实西远一点儿都没把这些话当回事,两世为人,生死都经历了,谁还会在乎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的所谓虚名;况且,几个庄户婆娘的碎嘴话,不值得他费脑筋。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那,何况一个几百人的村子,哪里都会有一些自己懒惰没本事,又看着别人眼红背后说坏话的人。这在现在职场当中更是司空见惯的,所以西远跟本不在意。

奶奶出来和王三奶奶又唠了一会磕,眼看着要做晚饭,王三奶奶早都坐不住了,一想到大孙子也能识字认书,恨不得马上回家跟家里人说,不过又不好意思立刻走,所以坐在那心神不属的和奶奶说话,奶奶也看出来了,因此王三奶奶张罗要走的时候也没留她,只叫他明儿把柱子领来。

王三奶奶回去把事情跟家里一讲,王顺伯伯和王大娘欢喜的,不知道怎么乐好喽。王三爷爷却把老伴儿数落了一顿,怪她不该跟西家娘俩学那些人的话。王三奶奶也实实在在后悔了,有些话没听着就可以当做没有,这知道了说是不当回事也不可能。

“咱村谁没被那几个碎嘴婆娘讲究过,咱们只要别把这些话当真,以后好好跟西婶子家处就行了。”王家大娘看老爷子数落老太太劝解道。

“我也说呢,别看她们穷挑拨,我们该处处我们的,眼气死她们,还打量着我猜不透她们那点心思呢,不就是怕以后小远家帮衬我们嘛,趁现在先来挑拨,咱可不能上那当。”王三奶奶道。

“帮不帮的都是人家的心思,咱可不能强求。小远要是肯教柱子识字就行,我大孙子以后识字了,咱倒是不奔着考个举人秀才的,以后只要能去镇里当个伙计,就比别的孩子强。”王三爷爷开始为大孙子打算未来了。

柱子一听奶奶说明天可以去跟西远哥识字,乐得直摸脑袋。他早就羡慕西韦和卫成识字念书了,还偷偷让西韦帮着问小远哥自己名字咋写,西韦给问了,他心里记得牢牢的。现在能跟小远哥识字,他也可以背《三字经》了!更多的,念书有什么好处,这个朴实的庄户人家孩子还想不出来,只知道只要识字了,村里的大人们都会高看一眼,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天,柱子就到西远家跟着西远学识字了,王顺伯伯和王大娘带着去的,还提了两包糕干。这是王三奶奶的闺女过中秋节回来看母亲给买的,王三奶奶没舍得吃,时不常的给孩子们分一块,如今都拿来西远家了。他们再没见过世面也知道拜先生识字要给束脩,西家没提,他们也不能装糊涂一点表示没有,数数家里能够拿出手的东西也就这两包糕干,家鸭鹅什么的人家西家根本不缺。三爷爷和三奶奶没出面,他们俩怕他们去的话,老西头他们不会收这份礼物,还是让小辈们出面比较好。

西远昨天听奶奶说柱子跟着识字的事,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明白奶奶的心思,也喜欢柱子这个孩子,反正对他来讲,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多一个少一个没什么区别。

因为柱子没有笔墨纸砚,西远把自己的那份给了柱子,王顺伯伯争的脸都红了,非要给钱,西远说不用,就当是他给柱子的认师礼好了。尽管没有正式拜师,在王家人心中西远就是柱子的小先生了,先生说话还是比较有力度的,王顺伯伯才不吭声了,心里想着笔墨纸砚可不便宜,以后怎么找机会给西家兄弟找补回来。

柱子同西韦、卫成在东屋随着西远识字,王顺两口子也没走,坐在堂屋帮西家搓玉米,听着东屋里传来儿子朗朗的读书声,心里、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止不住。

第19章 迎接第38章 头疼第87章 挨打第37章 春日第28章 契约第78章 和离第143章 聘礼第175章 起因第133章 来兮第188章 任职第97章 心意第133章 来兮第84章 大妮第67章 强悍第102章 不点第104章 恨嫁第37章 春日第65章 姥家第114章 分离第131章 相别第165章 叫哥第155章 愧疚第73章 鸟笼第81章 喂鸡第158章 邀请第98章 砚台第51章 程义第136章 二爹第1章 穿越第17章 麦收第180章 愈合第30章 腊八第59章 果树第35章 商议第107章 失踪第128章 相诉第63章 了解第173章 及第第142章 媳妇儿第71章 狗蛋第185章 对策第183章 安庆第169章 赶考第37章 春日第129章 相遇第9章 野鸡第161章 吃醋第121章 相惜第102章 不点第64章 纠结第134章 黎练第140章 日常第113章 激化第64章 纠结第111章 脱险第119章 相见第145章 娃娃第181章 心伤第4章 赚钱第68章 解决第150章 夜问第148章 重逢第28章 契约第68章 解决第6章 卫成第143章 聘礼第153章 冬日第175章 起因第133章 来兮第38章 头疼第132章 归去第10章 识字第33章 赶集上第129章 相遇第85章 傍晚第58章 小林第108章 寻路第15章 羊奶第145章 娃娃第45章 盖房2第54章 吵嘴第94章 郊外第39章 算账第115章 找寻第88章 夺子第149章 把酒第96章 补救第104章 恨嫁第154章 卫喜第25章 借钱第124章 相守第6章 卫成第111章 脱险第164章 心事第21章 合作第45章 盖房2第90章 田间第49章 懒病下
第19章 迎接第38章 头疼第87章 挨打第37章 春日第28章 契约第78章 和离第143章 聘礼第175章 起因第133章 来兮第188章 任职第97章 心意第133章 来兮第84章 大妮第67章 强悍第102章 不点第104章 恨嫁第37章 春日第65章 姥家第114章 分离第131章 相别第165章 叫哥第155章 愧疚第73章 鸟笼第81章 喂鸡第158章 邀请第98章 砚台第51章 程义第136章 二爹第1章 穿越第17章 麦收第180章 愈合第30章 腊八第59章 果树第35章 商议第107章 失踪第128章 相诉第63章 了解第173章 及第第142章 媳妇儿第71章 狗蛋第185章 对策第183章 安庆第169章 赶考第37章 春日第129章 相遇第9章 野鸡第161章 吃醋第121章 相惜第102章 不点第64章 纠结第134章 黎练第140章 日常第113章 激化第64章 纠结第111章 脱险第119章 相见第145章 娃娃第181章 心伤第4章 赚钱第68章 解决第150章 夜问第148章 重逢第28章 契约第68章 解决第6章 卫成第143章 聘礼第153章 冬日第175章 起因第133章 来兮第38章 头疼第132章 归去第10章 识字第33章 赶集上第129章 相遇第85章 傍晚第58章 小林第108章 寻路第15章 羊奶第145章 娃娃第45章 盖房2第54章 吵嘴第94章 郊外第39章 算账第115章 找寻第88章 夺子第149章 把酒第96章 补救第104章 恨嫁第154章 卫喜第25章 借钱第124章 相守第6章 卫成第111章 脱险第164章 心事第21章 合作第45章 盖房2第90章 田间第49章 懒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