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人口问题

“听说了么,只要去衙门登记户簿,就能收到一两新盐。”

“真的假的?真的能收到盐吗?”

“这盐要不要钱啊?”

“不要钱,一分钱都不要。”

“居然一分钱都不要,骗人的吧?”

“不骗人,真的一分钱都不要,老牛头说的。老牛头前几日不是带着一家人去登记了么,就在昨日他们家收到了新盐。我跟你们说那新盐雪白雪白的,而且味道非常好,一点都不苦。”

“老李,你骗人的吧,这盐怎么可能不苦?”平日里,沼泽府的百姓吃的盐都是非常苦涩的。

“我骗你做什么,我昨日可是亲眼看到衙门的人亲自把一两盐送到老牛头家。我跟老牛头关系好,他拿了一颗盐给我尝了尝,那味道是真的好啊,一点都不苦,非常的咸,比我大半辈子吃的盐都咸。”

“盐不都是苦的吗?”

“衙门的人说了真正的好盐是一点都不苦的,还说我们经常吃的盐是最差的盐。新盐是汉王爷做出来的,为的就是让我们老百姓能吃上好盐。”老李头神色非常激动地说道,“衙门的人还说了,汉王爷做出来的新盐就卖四百钱一石。还说,去登记户簿的人,不仅能不要钱地收到一两新盐。登记后第一次去买新盐,还会便宜五十钱,也就是三百五十钱一石。”

周围的人听到新盐三百五十钱一石,都惊得倒抽一口冷气,满脸的不敢置信。

“新盐竟然这么便宜!”

“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盐?”

“这么便宜的盐真的好吃么,老李头你骗我们的吧?”

“你们懂什么,衙门的人说了外面的盐都是卖四百钱一石,是之前的狗官们为了把盐卖给那些外邦人,所以才故意把盐的价格抬高,害得我们平民老百姓买不起。衙门的人还说我们现在吃的盐在外面卖的非常便宜,一百钱一石。”

“什么,我们吃的盐在外面卖的这么便宜?!”

“这些天杀的狗官!”

“这些狗官真该千刀万剐!”

“难怪汉王爷一来,就砍了这些狗官。”

“汉王爷杀得好!”

“这些狗官是真的不把我们当人啊。”

“我们真是被狗官们骗的团团转啊。”

“老李头,衙门的人还说了什么?”

老李头见大家都围着他,都翘首以盼地望着他,心里别提多得意。

“衙门的人说了,汉王爷让我们去登记,并不是为了欺负我们,而是为了保护我们。”

“保护我们?”围观的百姓们都满面疑惑,“让我们去登记家里几口人是为了保护我们,不是为了卖我们吗?”

“汉王爷不是为了知道我们家有多人,有几个男人,又有几个女人,然后好卖了我们么。”

“老李头,汉王爷怎么可能保护我们?”

围观的百姓不相信老李头这番话。

“你们知道什么,汉王爷又不是那些狗官。衙门里的人说了,我们去登记,就能知道我们家有多少人,到时候我们家的人要是被人拐走去卖,就能去衙门报案,到时候衙门就能帮我们去找人。如果衙门不知道我们家多少人,衙门怎么帮我们找人。”

这些年,沼泽府每年都有不少人失踪。不少家里每年都会有人“走失”。这些“走失”人基本上都被掳去外邦。有时候,衙门强制地从百姓家里拉走人,比如哪家有漂亮的姑娘,就会被官员们强硬地拉走,然后再也没回来了。所以,沼泽府的百姓都怕了,他们会隐瞒家人,为的就是不让家人被抢走。

“衙门的人还说了,我们现在都是贱民,只要去登记,就能从贱民变成良民。”老李头站着说有些累了,索性就坐下来,一边抽着烟,一边说道,“贱民和良民哪个好,不用我说,你们应该知道。只要成为良民,能免去一年的赋税或者徭役,衙门的人之前说过这个好处。”

“老李头还有什么好处?”

“还能读书。”

“读书?”围观的百姓对读书不感兴趣,“读书有什么用。”

大家很不泄这个好处:“读书又不能吃饱饭。”

“读书还非常费钱,我们哪来的钱读书啊。”

老李头磕了磕手中的老烟杆,示意围观的百姓安静下来。

围观的百姓还是很给老李头的面子,纷纷都安静了下来,听他老人家继续说。

“你们真是什么都不懂,那些当官的为什么能当官,不就是因为他们会读书么。”老李头神色严肃地说道,“这读书识字不仅能当官,还能做买卖赚钱。”

“老李头,我们也知道读书能当官,也能赚钱,但是我们哪来的钱读书啊。”

“就是,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钱读书。”

“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读不起书。”他们没读过书,但是也知道读书费钱,只有有钱人才能读得起书。

“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个好处了。”老李头说到这里,故意卖关子不说下去。

“老李头,还有什么好处,你赶快说啊?”

“李叔,你就不要吊我们的胃口了,赶紧说啊。”

老李头见大家都急切地看着他,心里满足了,这才不急不慢地说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日后我们的孩子能去汉王建的学堂读书,不收钱,免费的。”

这话一说,在场的百姓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老李头,你刚才说什么?”

老李头对大家这副惊呆的表情非常满意。他笑眯眯地说道:“衙门的人说了,从明年开始,汉王爷要在沼泽府建学堂,只要想读书的人,都可以去学堂读书,学堂不收钱。”

“不可能?!”

在场的百姓们都一脸不信的表情。

“老李头,你这话连鬼都不信。”

“就是,汉王爷怎么可能这么好?”

“读书可是要花不少钱,汉王爷怎么舍得让我们不要钱去读书。”

“老李头,你吹牛也不能这么吹。”

老李头见大家不相信他的话,狠狠地瞪了两眼他们,板着脸说:“我骗你们做什么,这都是衙门的人亲口说的,你们不信,可以去问。再说,给我一千个胆子,我也不敢说这话骗你们啊。”

围观的百姓被老李头这话说信服了。

“汉王爷真的要让我们读书?”

“这读书可是要花不少钱的,汉王爷竟然这么大方的让我们不要钱地去读书,这汉王爷图什么啊?”

“汉王爷真的有这么好心吗?”

“老李头,你快跟我们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老李头见大家又眼巴巴地等着他的话,一张黝黑又布满皱纹的脸上是满满的骄傲。

“这不要钱的书也不是那么好读的,你们得去登记,然后变成良民,才有资格去汉王爷建的学堂读书。”老李头补充道,“衙门的人还说,到时候学堂会发书,还会发笔墨纸砚,不让我们老百姓花一分钱。”

围观的百姓们又被惊到了,他们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怎么可能会有天下掉馅儿饼的好事?”

“老李头,汉王爷不会是骗我们吧?”

“瞎说什么了,汉王爷可是堂堂王爷,怎么可能会骗我们平民小老百姓。”老李头说着,神色忽然变得神秘起来,声音也不觉变低了,“我偷偷地跟你们说啊。”

大家一瞧老李头要说秘密的模样,都变得严肃起来,然后都不觉地把身子靠近老李头。

“什么秘密?”

老李头压低声音说道:“老牛头他们先前去登记的时候,偷听到衙门那些人的话。”大家非常好奇地问道:“什么话?”

一群人头挨着头,围着一个老头子,神色紧张又激动地等着老李头说话。

“听说汉王爷并不是犯了错被皇帝老爷赶到岭南的。”

有人很给老李头的面子,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汉王爷为什么来我们这穷地方?”

“当然是因为汉王爷心好。”

“心好?”

“听说皇帝老爷知道狗官欺负我们老百姓,特意派他儿子来我们这。你们也知道那些狗官嚣张的很,如果派另外当官的来我们这,那我们这当官的肯定会欺负人家,但是皇帝的儿子就不一样,这可是皇子,身份尊贵,我们这当官的都没有皇子大。”

大家觉得老李头的话说的很对,纷纷点头赞同。

“你们也看到了汉王爷一来我们这,二话不说地就把那些欺负我们的狗官们全都砍头了。”

一提到这件事情,在场的人都觉得十分解气。砍那些狗官的头的时候,沼泽府的百姓们全都跑去看了。等砍下那些狗官的头,百姓们都鼓掌叫好,说砍得好。

“你们想,如果不是皇帝老爷的儿子,谁敢,谁有本事看这些狗贼的脑袋。”

“没错,只有汉王爷才敢也有本事砍了那些狗官。”

“那些衙门的人说汉王爷的本事非常大,他做了很多造福我们老百姓的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啊?”

“汉王爷见我们老百姓耕田累,就给我们老百姓做了容易耕田的东西,叫曲辕犁。”老李头见大家都一脸迷茫的表情,心想又得意了起来,“这曲辕犁耕田非常轻便,而且还能把田耕的非常好,还能大丰收。朝廷早就下令让我们老百姓使用曲辕犁,外面的人早就用了,就我们这没用,因为被那些狗官藏起来了。明明是给我们的东西,那些狗官卖到外邦去了。”

在场的百姓听说过这事,现在听老李头说的这么详细,他们心里对之前的官员又多了一分怨气。

“汉王爷还做了新织布机,这织布机也非常好用,还能织出很多的布。”老李头说着,语气沉重地叹了口气,“新织布机也被那些砍头的狗官贪污了。”

“老李头,那什么犁和新织布机,汉王爷会给我们用吗?”

老李头突然拍了下大腿,啪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大家刚准备说他,就听他继续说道:“当然给,衙门的人说了,只要我们去登记,之前那些被狗官贪污的好东西都会拿出来,给我们用。”

“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太好了。”

“汉王爷真是大好人!”

“汉王爷是青天大老爷!”

围观的百姓们都笑的非常开心。

见大家变得闹哄哄,老李头出声让他们安静:“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大家立马安静了下来,都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以前汉王爷做的好东西,会一样不少地给我们用。但是,以后汉王爷再做出对我们老百姓好的东西,我们要比外面人先用。”

“这太好了!”

“汉王爷活菩萨!”

围观的百姓们又开心地欢呼了起来。

“汉王爷是为了救我们这些老百姓才来岭南这个破地方,我们以后要乖乖地听汉王爷的话,汉王爷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老李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像汉王爷这么好的人,如果被我们气走了,那朝廷肯定会重新派人来管我们,到时候又跟那些狗官一样,百般欺负虐待我们。所以啊,你们赶快去登记。”

“老李头,你家登记了吗?”

“我儿子去登记了,我准备过去,你们去不去啊?”

“去去去去,当然去。”

“老李头说的对,不能气走汉王爷这么好的王爷。”

“赶快去登记,不然去晚了,就没有盐领了。”

“对对对,得赶快去登记,不然以后就不能读书了。”

一窝蜂的都拼了命地往衙门跑,生怕跑晚一会儿,就领不到新盐。等他们跑到衙门,发现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他们看到真的有人领到了新盐,并且大家都尝了,都说新盐好吃。

这几日,沼泽府的百姓们不仅乖乖地来排队登记,还一直夸赞汉王爷是活菩萨,特意下凡来到岭南来拯救他们的。

百姓们领到新盐后,立马拿回家做菜,发现新盐做的菜非常好吃。有不少人吃了新盐做的菜后,感动地哭了出来。他们吃了新盐后才知道他们一直以来吃的盐就是石头,现在吃到的新盐才是真正的盐。

岭南的百姓经常生病,一方面是因为岭南有瘴气,还有很多毒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吃的盐不好,每日摄取盐的含量很少,导致他们的身子不好,容易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病。

如今有了新盐,百姓们不用在担心吃不上盐。只要盐吃得好,身子才会好,就不容易生病。最重要的是吃了盐,才会有力气。有力气,就能干活。

当然,在登记过程中,也有人谎报,被查出来后,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其他有歪心思的百姓们得知后,不敢乱来,乖乖地如实地登记户簿。

登记后的百姓,除了得到之前说的好处,他们还拿到了户口本和身份证。当然,户口本和身份证是赵曜弄出来,他觉得这样会方便很多。

这些时日,户部非常忙。不过,有郑谦这个严厉的户部尚书在,户部再忙也没有乱起来。

沼泽府的人口并不多,一段时日后就全部登记好了。

郑谦和手下把登记的名册整理好,这才去见赵曜。

赵曜听了郑谦详细地汇报后,惊掉了下巴。他一脸难以置信道:“整个沼泽府府城的人才两万多,这么少?!”

“是的,主公。”郑谦当初整理时候,也被惊到了,不敢相信沼泽府的人这么少。

“整个沼泽府所有县和村的人加起来还没有到十万?!”赵曜简直不敢相信,“人口竟然这么少?!”

“臣也没有想到。”

“不可能这么少啊,人都哪去了?”沼泽府在整个岭南算是中等大的府城,人口不可能这么少。

“主公,沼泽府的人口流动非常大,您也知道沼泽府的百姓经常消失。”郑谦说道,“还有,每年沼泽府有不少人病死。”

“我料到会有这两方面原因,但是我没想到人口居然这么少。”赵曜有些头疼,伸手扶额道,“沼泽府的人口少,那其他州府的人口也多不了多少。”

“主公,太川府和韶州府,还有端州府的人口应该会很多。除了这三个州府,其他州府的人肯定不多。”

赵曜听后,感慨道:“幸好我当初让百姓登记的时候,没有多一条让他们自由出入沼泽府的好处,不然百姓们肯定会跑出去,到时候人会变得更少。”因为朝廷有律法规定,岭南各个州府的百姓不能随意出入岭南。赵曜原本打算等他来了岭南后,就废除这个规定,但是后来他想了想,如果他让百姓自由出入岭南,那岭南的百姓一定会跑到其他地方谋生,不愿意继续待在岭南。虽然他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但是绝不会比岭南差,说不定跑去外面还有命活。如果继续留在岭南,生生世世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赵曜担心百姓们全都跑出岭南,这才暂时放弃废除这条规定。现在看来,他这么做是对的。整个岭南的人口太少了,这对岭南的建设很不利。

“看来,我还得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引进人口。”不过,就目前沼泽府的情况,根本没法从外引进人口,主要是外人不愿意来岭南。只能等沼泽府变有钱,才能吸引外人。

“主公,我们可以从外邦那些国家买奴隶。”郑谦已经打听清楚了,“外邦那些国家的奴隶卖的很便宜。”

赵曜思索了片刻,随即赞成郑谦的提议:“那就先去外邦那些国家买些奴隶回来用,不过这奴隶也不能随便买,不然买了些有病的奴隶回来,会传给沼泽府的百姓,到时很有可能会闹瘟疫。”

郑谦没有想到这一点。现在听赵曜这么说,觉得是不能随便买。

“主公思虑的是。”

赵曜又沉思了一会儿活:“这样吧,等明年那些外邦商人来沼泽府做生意,跟他们混熟了,通过他们的关系买些奴隶回来。”

他又说:“他们为了能继续跟我们做生意,肯定不会卖有病的奴隶给我们。”

“主公英明。”

赵曜又想到了通婚。他刚刚想着要不放开通婚,让岭南老百姓能随意跟外邦人成婚,但是他又想了想,觉得有些不妥。等日后时机成熟再说,现在就先这样吧。

“这样吧,鼓励百姓多生孩子,生五个孩子就能领取福利。”要先解决岭南人口少的办法,最简单的就是鼓励百姓多生孩子。只要百姓们愿意多生孩子,人口会慢慢变多。当然,福利只能是暂时的,不能永久,不然百姓们会源源不断地生孩子,到时候他可供不起福利了。“我们可以先给他们一两盐,或者半斤粮食。具体的章程,你回去想想,然后呈给我。”

第173章第25章 到此为止第323章 不要小看女人第322章 原来用一招第69章 三皇子的秘密第336章 皇帝对楚王的试炼第219章 五公主的心思第301章 孙奎的惊恐第82章 第二更第355章 逃出第173章第447章 种牛痘第216章 新纸第23章 出事519.第519章 操控人的蛊第81章 第一更第86章 第三更第432章 魏王的怒火第317章 金山和银山第213章 自以为是的七皇子第482章 贸易大会的影响第158章 学兵法第295章 太子越来越蠢第341章 楚王终于能放心了第344章 制衡第6章 今晚这场戏真是好看第181章第247章 镇国公还真是敢第167章 皇上的老丈人第5章 高帽子第134章 探险古怪的宅子第379章 出局第221章 被吓到的贺莲芳536.第536章 抵京531.第531章 回京第398章 改革官制第170章 谢皇后的怒火第482章 贸易大会的影响第165章 自缢第239章 帝王之术第482章 贸易大会的影响第211章 拼爹第378章 解脱了第489章 早稻大丰收第278章 必打不可第358章 无动于衷的皇帝第273章 挑拨离间第79章 第二更第171章 自作聪明的谢皇后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第20章 密道第354章 被贺莲芳嘲笑的皇帝499.第499章 禁药第22章 烈火第203章第132章 四个小弟第133章 裴府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第309章 不碍事第35章 训练大妞和小妞第251章 荒谬的赐婚旨意第236章 怪物第12章 换汤不换药第452章 韩王的用意第65章 功勋第360章 难搞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第480章 阅兵仪式开始第402章 两全其美第197章第38章 栽培第346章 楚王的叮嘱第319章 护龙卫第485章 赵曜的计划第99章 修史第365章 偏心偏到爪哇国第37章 想做纨绔子弟第222章 输得心服口服第221章 被吓到的贺莲芳第282章 八哥跟南魏又有什么关系?第288章 主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第443章 沼泽府的规划第375章 让小十那个臭小子回来521.第521章 水磨坊第132章 四个小弟第492章 事情难办了第271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第153章 扬州的门阀世家第314章 赵曜的提议第219章 五公主的心思第382章 未来王妃第56章 四皇子的外祖家523.第523章 她没吃神丹前就疯了,还需要吃第53章 挖坑第228章 十殿下的命运第166章 抄家525.第525章 真病or假病?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508.第508章 送神难啊第227章第51章 出宫迎接代王
第173章第25章 到此为止第323章 不要小看女人第322章 原来用一招第69章 三皇子的秘密第336章 皇帝对楚王的试炼第219章 五公主的心思第301章 孙奎的惊恐第82章 第二更第355章 逃出第173章第447章 种牛痘第216章 新纸第23章 出事519.第519章 操控人的蛊第81章 第一更第86章 第三更第432章 魏王的怒火第317章 金山和银山第213章 自以为是的七皇子第482章 贸易大会的影响第158章 学兵法第295章 太子越来越蠢第341章 楚王终于能放心了第344章 制衡第6章 今晚这场戏真是好看第181章第247章 镇国公还真是敢第167章 皇上的老丈人第5章 高帽子第134章 探险古怪的宅子第379章 出局第221章 被吓到的贺莲芳536.第536章 抵京531.第531章 回京第398章 改革官制第170章 谢皇后的怒火第482章 贸易大会的影响第165章 自缢第239章 帝王之术第482章 贸易大会的影响第211章 拼爹第378章 解脱了第489章 早稻大丰收第278章 必打不可第358章 无动于衷的皇帝第273章 挑拨离间第79章 第二更第171章 自作聪明的谢皇后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第20章 密道第354章 被贺莲芳嘲笑的皇帝499.第499章 禁药第22章 烈火第203章第132章 四个小弟第133章 裴府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第309章 不碍事第35章 训练大妞和小妞第251章 荒谬的赐婚旨意第236章 怪物第12章 换汤不换药第452章 韩王的用意第65章 功勋第360章 难搞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第480章 阅兵仪式开始第402章 两全其美第197章第38章 栽培第346章 楚王的叮嘱第319章 护龙卫第485章 赵曜的计划第99章 修史第365章 偏心偏到爪哇国第37章 想做纨绔子弟第222章 输得心服口服第221章 被吓到的贺莲芳第282章 八哥跟南魏又有什么关系?第288章 主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第443章 沼泽府的规划第375章 让小十那个臭小子回来521.第521章 水磨坊第132章 四个小弟第492章 事情难办了第271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第153章 扬州的门阀世家第314章 赵曜的提议第219章 五公主的心思第382章 未来王妃第56章 四皇子的外祖家523.第523章 她没吃神丹前就疯了,还需要吃第53章 挖坑第228章 十殿下的命运第166章 抄家525.第525章 真病or假病?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508.第508章 送神难啊第227章第51章 出宫迎接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