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缓

熊槐听到唐昧的话,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昭雎与唐昧的意思。

昭雎一直深恨齐国。

而现在,在齐王地的自负下,齐国内部的两条大腿,田氏宗亲这条腿已经断了,而稷下学宫这条已经断了一半,齐国内部乱象已经显露。

所以,昭雎建议不管齐国对其他的国家的攻伐,甚至还要暗中推波助澜,其目的就是让齐国将周边所有的国家全都得罪了,然后联合各国讨伐暴齐。

至于扶持魏韩两国,其目的除了限制秦国外,更重要的是排挤秦国,然后让各国的怒火集中在齐国身上,以方便伐齐。

但是,昭雎的计划有两个极大的缺陷。

其一是排挤秦国容易,但如何保证秦国在各国伐齐之时,不会趁机出兵攻打各国后方呢?齐国一出兵,那一棍子打死齐国的计划就会破产,战事必定会演变成持久战。

而,熊槐自己决定,他可能已经没那么多时间了。

其二是,过早的推动各国伐齐,这···楚国还没有做好准备。

想着,熊槐不禁用眼睛瞥了一眼昭雎。

昭雎的建议快则快矣,但缺陷明显,以昭雎的才能,应该不会提出如此急促的建议才是。

想着,熊槐心里微微一突。

而唐昧的建议则更合熊槐的心意,他的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秦齐两国合力削弱三晋,然后逼三晋向齐国求援,让齐国出手限制秦国。

至于为什么不是三晋向秦国求援限制齐国,其实很简单,秦国一向都是虎狼之国,对三晋的威胁远远超过齐国。

当然,更主要的是,齐赵两国结盟,在赵国还没有解决内部问题的情况下,赵国是不会与齐国翻脸的。

而赵国依然还是三晋的主导者。

所以,只要齐国出手限制秦国,齐秦两国必定反目,甚至,若是操作得当,还可以让秦国恨上齐国。

如此,一旦各国反齐联盟成立,还可以将秦国拉上战车。这样,一个可能在背后扯后腿的国家,就将成为自己的助力。

最重要的是,有了秦国这个搅屎棍在三晋后面搅风搅雨,可以推延各国联合反齐的时间,给楚国足够的时间稳定内部,推动变法。

对于昭雎与唐昧给出的方略,熊槐自己十分倾向于稳妥的办法。

按他的意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一击必中,不给其他国家任何机会。

另一边,昭雎见唐昧反对自己关于秦魏韩三国的策略,而楚王似乎也认同唐昧观点的样子。

见此,他心中一急。

唐昧的办法好是好,但太慢了,也忘记了楚国自身的情况。

他最担心的就是,楚国可能已经没有那么长时间可以等了。

从最近楚王对太子的态度,他分明嗅到了一股异样的气氛。

若是楚王继续这么对待太子,那太子一定会与楚王离心的。

太子横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同样也监国多年,镇守郢都的景阳乃是太子好友,寿郢的两万楚军也在太子手中,这股实力已经非同一般,而且还要朝中群臣的认可。

而楚王的其余公子,也就一个公子旺财刚刚成年,还无法承担起国家大任。

一旦楚王与太子反目,那楚国极有可能会演变成宋国那样,举国分成两派,楚王一派,太子一派。如此,楚国能自保不被他国攻击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实力去攻打齐国呢?

而如果,楚国发生赵国刚刚发生的事情,那楚国就遭了。

想到这,昭雎看了唐昧一眼,然后又用眼睛的余光看了后侧的公子旺财一眼,然后拱手道:

“大王,臣以为柱国之言不妥,一旦我们不管魏韩两国,以魏国元气大伤的情况,以及韩国实力不足的情况,那么秦国十有八九会彻底突破三晋的封锁。

臣担心,如此一来,三晋会遭到秦齐两国的联合绞杀,然后元气大损。而秦齐两国为了瓜分三晋,恐怕会展开深入的联盟。

秦齐两国联合,一东一西相互呼应,这对我楚国乃是大大的不利。”

唐昧闻言,立即反驳道:“令尹,你太低估三晋的力量了,以三晋之力对抗齐秦联盟,或许不是对手,但也不会出现大溃败。

而且,秦国乃是虎狼之国,一向不与关东各国交往,三晋对秦国的警惕远超齐国。所以,一旦出现秦国势大的情况,或者秦齐两国两强并立的情况,那么以三晋的情况,他们一定会先重礼行贿齐国,然后连齐抗秦的。”

熊槐听到这,立即有了决断,先轻咳两声打断昭雎唐昧的争论,然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没说话的左尹甘茂:“左尹,卿在秦多年,熟知秦国实情,不知卿以为,若是秦国东出,情况会如何。”

甘茂闻言,沉吟了一下,拱手道:“大王,如今秦国已经控制魏国河东的汾阴等地,并且也控制了韩国的焦城等地,其实三晋对秦国的封锁,已经出现了缺口。

但是,对于秦国东出的事情,臣以为以秦国之强大,依然不容乐观。”

“哦?”熊槐一怔,注视着甘茂:“左尹,愿闻其详。”

“大王,秦国伐魏,那就只能渡河走河东地,所以,臣以为秦国夺取魏国河东,乃至蒲阳等地,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其后,秦国就将面临险地上党。

上党之地,地势险要,且被赵魏韩三国瓜分,秦国攻其一,则唇亡齿寒的其他两国必定出兵救援。

如此,秦国以一国之力攻打坐拥险要雄关的三晋,则必定会头破血流而无功。”

咽了咽口水后,甘茂接着道:“而韩国那边,秦国一旦东出函谷关,必定能横扫渑池新城等地。然后,秦国就将面临韩国重镇宜阳。

宜阳乃是韩国故都,池深墙高,易守难攻。而且,宜阳还有韩国最大的铁矿,最大的冶铁作坊,最多最优秀的工匠。所谓天下强弓劲弩利剑皆出于韩,说的就是宜阳,失去了宜阳,韩国就失去了自保的根基。所以,宜阳对韩国而言,不容有失,而三晋也不会坐视秦国夺取宜阳之地。

是以,臣料定,若是秦国攻打宜阳,三晋必定不会坐视不理。

而韩国的宜阳铁军本来就是一支劲旅,除非秦国全力以赴,否则秦国将难以攻克宜阳,而秦国全力以赴,只要赵国给予援手,那秦国很难会有成果。”

熊槐听到这,则直接开口道:“既然秦国东出并不容易,那我楚国也不必干预了。”

此时,唐昧听到甘茂说秦国东出并不容易,而楚王直接宣布不干预后,略一沉吟,便拱手道:“大王,公子富(公子旺财字富)已经行冠礼,但尚未婚配,臣听说这段时间大王与夫人一直在为公子富挑选良配。”

此时,在群臣后侧的公子旺财一听,顿时不解的看向自己的老师唐昧,不知道唐昧在说国家大事的时候,突然扯到他的婚姻干什么,这走题走得太远了吧。

“不错,是有这回事。”熊槐点了点头,瞥了一眼不明所以的公子旺财后,目光转向唐昧,笑道:“柱国身为旺财之师,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唐昧笑道:“大王,秦楚两国世代联姻,现在太子之妻乃是魏公主,而大王诸公子还未有秦妻者。

而公子富之母本来就是秦公主,与秦国有亲,乃是联姻秦国的绝佳人选。

是以,大王何不为公子富娶一位秦女为妻,以续秦楚之好呢!”

熊槐听到这,已经明白过来,这次联姻的目的,其实是加深秦楚两国的关系,并让秦国放心大胆的攻打魏韩,并且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魏韩两国。

同时,这也是担心秦国东出失利,所以才扶持秦国。

而扶持秦国的目的,则是担心秦国不能给三晋太大的压力,如此,则不能瓦解秦齐联盟。

当然,熊槐已经想到了之后的伐齐之战,一旦楚国大破齐国,那这个猛虎出笼的秦国,则将为楚国分摊相当大的压力,毕竟秦国出关的路就那几条。

只要秦国出关,那第一时间面临秦国压力的,那十有八九就是魏韩两国。

只要楚国获取齐国大部分领土,得到齐国的财富土地人口,那即便是秦国猛虎出笼,那也已经晚了。因为,时间已经站在楚国这边了。

所以,现在已经到了放秦国出来的时候了!

想着,熊槐立即笑道:“善,柱国言之有理!”

唐昧笑道:“大王英明。”

接着,熊槐看着三闾大夫屈署道:“贤卿,有劳你走一趟秦国,为公子旺财说一门亲事。”

屈署立即拱手应道:“唯。”

此时,大殿中群臣见楚王与唐昧三言两语间为公子旺财确定了联姻方向,不禁愣了愣。

而昭雎与甘茂两人还大有深意的看了唐昧一眼。

此时,昭雎见楚王已经决定采取唐昧的办法了,心中默默一叹,然后他看了看楚王,又看了看殿中群臣,最后瞥了一眼公子旺财。

而后一咬牙,在群臣诧异的目光中,走到大殿中间,拱手道:“大王,臣有话说!”

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四百五十二章 赵王之问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五百七十八章 断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君臣试探 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将近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七百零四章 动作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军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六百六十七章 败退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一千零一章 布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独行之始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六百章 心伤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议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国叛齐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结束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九百七十三章 游说第六百零五章 备战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
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四百五十二章 赵王之问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五百七十八章 断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君臣试探 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将近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七百零四章 动作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军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六百六十七章 败退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一千零一章 布防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独行之始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六百章 心伤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势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议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国叛齐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结束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九百七十三章 游说第六百零五章 备战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