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

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公子旺财道:“现在人人都知道,赵国公子章在朝野以及军中的声望势力全都远远超过了赵王何。可是,现在寡人却要问你,现在赵国之中,在军中声望势力最高的人是谁。”

“是···”公子旺财脸色一变,然后大惊的看着熊槐道:“父王是说赵主父?”

“不错,就是赵主父。”熊槐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寡人再问你,现在赵国之中,在朝野之中,声望势力最大的人是谁。”

公子旺财闻言大吸一口冷气,应道:“还是赵主父!”

“错了。”熊槐摇了摇头。

“错了?”公子旺财一怔,错愕的看着熊槐道:“父王,赵王何尚未行冠礼,现在赵国大权还在赵主父身上啊。”

熊槐冷笑道:“不,若是赵主父尚未退位立赵王何为王,那他自然就是声望势力最大的人,可是,从他六年前退位后开始,赵国朝野中声望势力最大的人就变了,变成了赵王何的老师以及监国重臣相国肥义。”

“肥义?”公子旺财一听熊槐提及,顿时震惊的道:“父王是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错,正是名不正,言不顺。”熊槐笑道:“从赵主父退位开始,先攻打中山国,后攻打秦国,再攻打齐国,他在朝的时间太少了。若非肥义一直对他忠心耿耿,恐怕现在赵国早就出大乱了。

当然,也正是因为赵主父知道肥义对他忠心耿耿,所以才敢将国家与赵王何全都托付给肥义。”

“所以,现在公子章想要谋反,他的对手不仅是赵王何,还有赵主父,以及相国肥义。”

说着,熊槐将目光投向北方:“赵王何就不说他了,毕竟他还未行冠礼。先说说赵主父吧!

现在的赵主父正值盛年,而且他当年力压群臣开展胡服骑射,而后威压北边胡人,扩地千里。数年前又强势灭亡中山国,接着率六国联军败秦军于河东,又率五国联军强取齐国五都之一的高唐。现在,赵主父在国中的威望已经鼎盛到了极点。

而公子章之所以在朝野军中有莫大的声望,其中有七成是赵主父的,因为他是赵主父的儿子,还有一成是属于赵王的,因为他是赵王的哥哥。一旦公子章起兵谋反,背叛赵主父以及赵王,那他在军中以及朝野的声望必将衰弱到极点。”

“所以···”熊槐看着公子旺财问道:“旺财,若是公子章谋反,那么你认为赵国的将士是愿意听公子章的,还是愿意听赵主父的。”

公子旺财想也不想,直接应道:“当然是赵主父的。”

“是啊。”熊槐沉重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若是公子章直接宣布背叛赵主父以及赵王何,那公子章与牛翦手中的兵力肯定不会听他们的。而若是公子章仅仅只是以赵王何为目标,即便是他成功的除掉了赵王何···

可他还要面对赵主父的。

以下犯上,起兵谋反,祸乱国家,有了这样的罪行,若是赵主父还进行妥协,并让公子章继承王位。

那赵国从此必将永无宁日,甚至衰弱与亡国,都将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所以,一旦公子章叛乱,那赵主父只有出兵平叛这一条路。

而只要赵主父出面,宣布公子章为叛逆,那以赵主父在赵国的声望,公子章就只有败亡这一条路。”

熊槐顿了顿,接着道:“不仅是赵主父,还有肥义。

肥义此人,早年曾侍奉赵肃侯,并极得赵肃侯的信任,是以赵肃侯病死之前,曾将赵国与年仅十五岁的赵主父托付于他。而肥义也没有辜负赵肃侯的信任,一面亦师亦父将赵主父培养成才,一面战战兢兢的治理赵国,并让赵国蒸蒸日上。

数年前,赵主父又将赵王何与赵国托付给他,并让肥义以相国之尊治理赵国。如今赵国朝野之中,有一大半的大臣都是肥义提拔推荐的。所以,单论肥义在朝的声望,就算是赵主父也有所不如,更别提他公子章。

一旦公子章反叛,只要肥义振臂一呼,赵国响应的贵族必然成千上万。

甚至,以肥义三朝元老,接连两代赵王之师,监国数十年的威望,只要他出面,说不定公子章手中的军队,也会直接溃散了。”

说着,熊槐不禁感叹道:“所以,寡人才会认为公子章的起事十有八九会失败,因为他的实力太虚假,而他对手的实力太强。

他唯一的机会,就是能同时突袭赵主父、相国肥义、赵王何三人,并能将三人全部捕获。

只要赵主父三人走脱任何一人,那他成功的机会就极其渺茫。

赵主父与肥义就不说,就说赵王何,只要赵王何能逃出生天,他就能凭借赵王的身份,名正言顺的调动整个赵国的力量。因为,他是赵主父亲自确认的赵王,名分已定。而且,从公子章起兵谋反的那一刻开始,公子章就已经失去了他最重要的东西:名分。

而我之所以认为公子章必定会失败,那是因为公子章的实力并不足以兵分三路,且一战功成。

但公子章的力量太弱了,我从子青的信中看到公子章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赵主父。而他们忽略的赵主父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此事,而是因为他们实力不足。

因为公子章一旦谋反,就不能保证麾下的军队是否真的愿意跟随他们去攻打赵王乃至赵主父,而不是倒戈一击。

这就是他们不可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说完,熊槐转头看向公子旺财,语重心长的告诫道:“旺财,为父跟你说这么多,其实说的不仅仅只是公子章,而是在说所有的战事。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所以,每次主动发动战争,都必须要经过周全的考虑,而不能只浮于表面。

就好比攻打韩国,那就必须要先考虑赵魏两国的态度,然后探查秦国的想法,甚至,也不得不考虑韩国贿赂齐国的可能。

所以,每次面临战争,其实你的对手并不仅仅只是眼前的对手这个一个,还有隐藏在他身侧背后的旁人。

所以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说到这,熊槐看着公子旺财,告诫道:“旺财,我希望你能记住我今天的话,不要跟子青一样,将楚国以及楚国将士,当作自己的晋身之资。”

“多谢父王教诲,儿臣必铭记在心,不敢或忘。”公子旺财慎重的行了一礼。

顿了顿,又担忧的道:“父王,若是公子章会失败,那···三兄那边···”

熊槐想了想,然后叹道:“子青那边···只要他没有紧跟在公子章身边,远离最激烈的战场,只要他不拼死作战,那也不是事。

而寡人能做的,除了劝他,那也就只能给他配上一副上好的铠甲,并给他一笔金钱,让他多招募几个勇士护卫他了。”

公子旺财:“······”

数日后,陈轸归来。

“大王。”此时陈轸坐在台下,一身轻松的复命道:“自臣离楚去齐,前后一年有余,花费三万余金,珍宝数十件,终于让齐王与田氏宗亲分裂。

之前,田甲叛乱,田文出逃,而后齐王驱逐田氏宗亲,不久前,齐王正式下诏罢黜田骈祭酒职位,导致田骈愤而出走,投奔孟尝君田文。

现在,随着田文与田骈二人到处散播谣言,加上我们的推波助澜,齐王地与田氏矛盾彻底激化,短时间内,甚至十年内,他们都不会和好如初。”

“好好好,数年的努力,现在终于有了成果!”熊槐大喜的看着陈轸道::“有劳贤卿了。”

此时,陈轸又拱手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一怔:“贤卿何出此言。”

陈轸惭道:“先前臣并不知道大王有意让公子子鼠拜慎子为师,是以,臣在齐王地罢黜田骈后,便让人散布了慎子道德败坏的谣言,以阻止慎子接替田骈担任祭酒。

故而,虽然臣成功的让慎子失去了做祭酒的机会,但也让慎子谣言缠身,德行不存。

现在大王让公子子鼠拜慎子为师,这是臣的罪过。”

“无妨。”熊槐毫不在意的道:“也算是给子鼠的一个考验吧,若是他人云亦云,心有抵触,不能诚心拜在慎子门下,那也是他心遮眼盲。”

陈轸闻言心中更加过意不去了。

顿了顿,陈轸又开口道:“大王,臣这段时间在齐国,听说过齐王地的一个秘闻。

据说,自齐王地被田甲劫持之后,虽然齐王地很快便被解救,但是也落下了一个病根。

据说,齐王地现在得了心悸脑疾之政,常常与半夜惊醒,并且时常脑痛欲裂。

虽经齐国群医诊治,但是齐王地的病情却并没有好转。而且,随着齐国大败于五国,齐王地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熊槐一怔,立即盯着陈轸问道:“此言当真?”

“十有八九。”陈轸点头道:“臣离开齐国之前,齐国太子荣已经开始四处求医了,虽然太子荣打着给自己治病的旗号,但经过臣查探,太子荣根本就没病。

是以,臣推测,齐王地患病的传闻,应该是真的。”

熊槐愣了愣,然后笑道:“心悸,脑疾,有意思!”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剑的问题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心窄误己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乱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见鄂君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苏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财第八百一十八章 吴侯献女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一千两百六十八章 试之以喜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起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两百里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来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寿县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选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国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剑的问题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君择臣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心窄误己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乱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见鄂君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变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苏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财第八百一十八章 吴侯献女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一千两百六十八章 试之以喜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起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两百里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来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国联军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寿县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选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九百七十二章 后招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国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