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

熊槐见翟章张了张口,但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挥了挥手道:“魏使,寡人给你一夜时间,若是明日楚宋联军攻打薛城时,田文还在薛城中,那就是魏王背叛了寡人。到时,寡人率领秦齐楚三国联军前去大梁讨说法,希望魏王不要闭门不出。”

见楚王挥手赶人,陈轸立即向前一步,来到翟章面前,笑着对大帐外伸出右手:“魏使,请了。”

翟章六神无主的从楚营中走出,满脑子都是秦楚两国胁迫赵韩宋等国围攻魏国的画面,直到离开楚营大门,一阵冰冷的寒风吹在麻木的脸上,打了一个激灵后,这才反应过来,思绪重新变得活跃起来。

本来此行的目的是将楚魏两国翻脸的原因全部推给楚国,但是现在看来,还不能这么做。

不是说魏国不能这么做,而是他翟章不能这么做,魏国已经做好了与楚国翻脸的准备,但是,若是楚国真的与秦国联合,然后秦楚两国合力伐魏,那么,他翟章将会成为其他大臣的替罪羊。

可是,现在魏国已经决定出兵攻打宋国,算算时间,这快出兵了。

若是他没有完成魏王的委托,那么也很难做。

思考间,翟章已经来到自己的马车前,进入车厢后,翟章向车夫道:“走,去宋营哪里。”

宋营中。

翟章站在宋王面前,一脸肃然地开口道:“宋王,当年各国因为燕国的事情而共同伐齐,那时,宋王你站在齐国那边。各国本想先解决宋国这个帮凶,再集中力量对付齐国。宋国危在旦夕之际,是敝国,是寡君出面劝住各国,然后派犀首通知大王,才让宋国免去一难。

不想,魏宋结盟之后,正在与齐国的大战期间,宋国竟然接受齐国的贿赂,独自与齐国进行讲和,继而停兵不前,以致我魏国孤军深入,险些遭遇齐国埋伏。”

宋王脸色铁青地看着下面出言不逊的魏国使者,眼神冰冷,刚想出言反驳,但是翟章却没有给他机会。

“这件事已经过去,我们也不再说它,毕竟宋军也不曾在背后偷袭魏军。只是,接下来,魏宋两国接受楚国的邀请,再次出兵攻打齐国,大战正烈间,宋国又独自与齐国讲和,停兵不前。”

听到这,宋王已经不打算与翟章争论谁对谁错了,既然魏国已经打定主意要攻打宋国。那他这个宋王亲自下场与魏国臣子争辩,只是自掉身价罢了,他宋王还丢不起这人。

那边,翟章见宋王面色冷漠,全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开口道:“如果宋国的所作所为仅仅只是如此,仅仅只是针对敝国,寡君也不会如何。但是,令寡君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滕国并没有挑衅宋国,滕君也不曾得罪宋王,相反,滕君与人为善,在滕国境内广施仁义,乃是天下闻名的贤君。结果,宋国灭亡了滕国,吞并了滕地,杀害了滕君。如此残暴的行径,实在不是仁者所为。

现在,滕国公子几经波折之下,来到敝国境内,向寡君痛斥宋国的残暴。寡君得知此事,又听说宋王打算杀害天下大贤孟尝君,是可忍孰不可忍。寡君决定惩恶扬善,给宋国一个教训,希望宋王你在此事之后能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说完,翟章也不等宋王答复,直接拱手一礼,然后转身就走。

看着翟章离去的背影,宋王勃然大怒:“魏王欺人太甚。”

“传令,派出使者前去楚营,就说寡人要拜访楚王。”

“唯。”

深夜。

熊槐看着匆匆而来的宋王问道:“宋王,连夜来访,不知有何要事?”

宋王摇头道:“无他,方才魏使翟章代表魏国正式向寡人宣战,故而,寡人特前来与楚王商议,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熊槐一惊,诧异的道:“不久前魏国使者才从寡人这里离去,接着又连夜向宋国宣战,翟章如此急促,这说明魏国已经快准备好,可能将在明后两天内就会发动对宋国的袭击。”

宋王点了点头,忧色重重的道:“寡人也是担忧这一点,翟章今日才到薛城,结果当晚就先后拜访楚宋两国,如此急不可耐,足以说明问题。故而,寡人才会连夜前来与楚王一商。”

熊槐对宋王的话不置可否。

翟章在楚营虽然没有同楚国宣战,但那也是被吓住罢了,至于对宋国宣战的事情,魏国可是毫无顾忌的。

“大王,宋王。”此时,公孙衍出声道:“既然魏国出兵在即,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今夜部署针对田甲的计划,悄悄的从军中抽调主力前往齐营外埋伏。

接着,明日的时候,楚军以给魏国面子为由,楚宋暂停进攻薛城,并督促新任魏国相国田文尽快离开薛城前往魏国。”

“等等。”宋王正听着,突然开口打断道:“犀首,你刚刚说田文是魏国相国?”

想起今天魏国百辆车进入薛城的消息,宋王大惊道:“难道今天魏使进入薛城,就是为了聘请田文担任魏相?”

宋王说完,有种心惊肉跳之感。

楚宋两国攻打薛城,宋国是主力。无论有没有攻下薛城,田文心中肯定都恨死宋国了。

若是田文成为魏国相国,那么···

宋王就算用脚想,也想出来田文在齐魏两国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伐宋浪潮的场景。

想着,宋王倒吸一口冷气。

接下来的日子,宋国有的玩了。

听着宋王的询问,再见宋王脸上的横肉一跳一跳的模样,公孙衍诧异的问道:“宋王,难道魏使没有将这个消息通知宋国,就直接对宋国宣战了。”

宋王无语的点了点头,魏国对宋宣战,用的理由全都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对田文的事情,只是一语带过,对田文担任魏相的事情,更是提也没提。

现在,宋王心中怒火潮涌,魏国对楚国宣战,还得遮遮掩掩,唯恐落人口实,但是对宋国宣战,竟如此蛮横无礼。

魏国欺人太甚···

公孙衍本想将魏国没敢向楚国宣战的事情说出来,但是见宋王的怒火快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便没敢提这事情。

不是担心宋国对魏国的仇恨不够,而是担心宋王的理智被怒火烧光,不再出兵针对田甲,而是直接回军与魏国交战。

这对楚国不利。

宋王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对公孙衍道:“犀首,你继续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是,宋王。”公孙衍咽下一口口水,继续道:“魏国让田文为相,目的除了加强齐魏两国的关系,更重要的就是将联盟破碎的责任推给我们楚宋两国。更何况,薛城还是田文的根基所在。所以,田文肯定是不会离去。

当然,这也是我们明日停停止攻城的目的所在,大王以及宋王在薛城外吸引齐魏两国的注意力,替今夜撤离的楚宋主力争取时间。明日休战一日之后,到了夜里,我们将剩余的这小部分兵力,采用广布旗帜的办法,并且准备一些稻草人,穿上楚宋两国的军服,一个将士挑两个稻草人,营造楚宋联军主力向北转移的迹象。

等我们在薛城外的空营被发现,那时,田文在薛城北部,滕地之南发现我们的疑兵,肯定会通知田甲,而田甲也会毫无顾忌的进兵。”

公孙衍说完,景翠沉吟了一下,拱手向熊槐道:“大王,臣也以为此时应该开始行动了。”

“好。”熊槐点了点头,而后想宋王问道:“不知宋王以为如何?”

宋王亦点了点头:“寡人以为可行。”

不提楚宋两国连夜调兵的事情。

第二天。

楚国出兵一万在薛城东门两里外摆开阵势堵门,宋军出兵一万,堵住西门,楚宋两国各出兵一万堵住南门,依旧留下北门。

而后,楚王与宋王的大旗同时在南门外现身。

过了一会儿,等田文的旗帜出现在南面的城墙上后,公孙衍孤身一人从阵中出来,来到南门外,冲田文大喊道:“孟尝君,老朽公孙衍,代表楚王宋王而来,还请孟尝君出城一会。”

田文带着门客与翟章并列而立,听到公孙衍的喊话后,面面相觑。

原本,楚宋联军只派出少量军队堵门,就引起田文的猜疑,现在,公孙衍孤身一人来喊话,令田文更加迟疑。

虽然田文也在想,会不会是楚宋两国知道魏国即将出兵后,考虑到攻下薛城的机会太少,所以才暂停攻城。

但是,薛城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田文根本就不敢往好的方向想。

万一···

这是楚宋两国的阴谋呢!

只是,既然公孙衍一人前来,而且楚宋两国的军队还在两里之外,田文自负没有危险,而且也不能在气度方面输给公孙衍,于是,下令道:“传令,打开城门,本君要出城与犀首一会。”

“君上,小心有诈!”齐貌辩立即在田文身旁提醒道。

“先生放心。”田文摇了摇头道:“犀首乃是天下名士,今孤身一人前来,且楚宋联军还在数里之外,本君怎能胆怯。”

说着,田文便坚定不移的走下城墙。

不多时,薛城大门缓缓而开,田文独自走出城门,来到公孙衍身前三丈远的地方,以晚辈的礼节拱手行礼道:“文见过犀首。”

虽然田文与公孙衍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公孙衍曾与匡章田婴打过交道,并且,齐魏两国相互尊王的时候,公孙衍还曾与匡章率齐魏联军一同讨伐赵国,最后因为赵国打输后耍赖,挖开河水冲击赵国境内的齐魏联军而结束。

因为这一层关系在,故而田文主动向公孙衍行礼,而且还是晚辈礼。

公孙衍见田文竟然也独自而来,点了点头,接着,见田文能坦然的用晚辈的礼节行礼,没有因为二人敌对,就有所怠慢,不由暗叹,田文能从田婴的庶子变成名满天下的孟尝君,也不是全靠吹。

最起码,这胸襟气度,就不是常人能比。

“孟尝君不必多礼。”

田文直起腰来后,开口问道:“不知犀首独自前来有何指教。”

公孙衍摇头道:“不敢称指教,孟尝君乃是天下闻名的贤士,寡君对孟尝君的声名也早有耳闻。昨日,寡君听说孟尝君能弃暗投明,抛弃齐王,转而担任魏相,心中不胜欢喜。与贤者敌对,这是寡君所不愿意的,如今孟尝君成为魏相,而魏国乃是楚国的盟友,所以寡君不希望因为薛城而伤及楚魏两国的交情。”

说着,公孙衍笑道:“想必孟尝君也不想还未上任就破坏了魏国与楚国的盟约吧。”

听着前面的话,田文还以为楚国因为魏国对宋国开战,而打算放弃攻打薛城。

只是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发现公孙衍的话越来越歪,什么叫还未上任就破坏魏国与楚国的关系?

想着,田文郑重的开口问道:“不知犀首是什么意思。”

公孙衍应道:“很简单,那就是寡君希望孟尝君能尽快离开薛城,前往魏国。考虑到孟尝君家眷全在薛城,所以,寡君决定给孟尝君一天时间,希望孟尝君能早早离去才好。”

“这不可能。”田文一字一顿的道:“薛城乃是先父交给文的封地,文怎敢弃城而去。”

公孙衍点了点头:“寡君也知道薛城乃是孟尝君的封地,理解孟尝君对薛城的难舍。故而,寡君与宋王商议一番后,决定两国各自拿出一城,在楚宋魏三国边界的地方,分出一块地方,送给孟尝君以为封地。当然,孟尝君乃是魏相,寡君与宋王也会向魏王去信,让魏王同样也拿出一座城池分给孟尝君。

如此,孟尝君用一座即将被攻破的薛城,不仅换的楚宋魏三国的庇护,还能得到三座城池,这就是福运当头啊!”

田文一听脸色大变,深知公孙衍这话看似一番好意,实则包藏祸心,而且还是往死里逼那种。

放弃薛城,这就是背叛齐国,接受楚宋两国的城池,这就是投敌,而向魏国索要城池,这不仅是无功受禄,而且还是借敌国要挟。

如果他田文真的听公孙衍的,那么就算楚宋两国言出必行,那他田文也离身死族灭不远了。

想着,田文大义凛然道:“犀首,若是这次你是来跟文说这种事情的话,那就请不要再说了。文先父受命先王镇守薛地,先父战战兢兢,保住薛地不失,并将薛地完整的传给文。文虽不肖,但也不敢抛弃先王赋予我父子的责任,别说三座城池,就是三十座城池,文也不敢换。”

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四十章 欲废肉刑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罚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灭族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魏国求和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国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权宜之计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术士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议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气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七百六十九章 阆中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书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
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四十章 欲废肉刑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战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罚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灭族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魏国求和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国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权宜之计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术士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九百六十九章 进谏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议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气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七百六十九章 阆中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书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约决战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齐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