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久后,正如同楚人预料中的一样,驻扎在叶城外的韩军,在韩将韩忧的率领下,正式对叶城展开了攻击。

不过叶城之内本有两万楚军,再加上城中数万百姓的支持,以及坚固的城墙,韩忧的攻击并没有用。

郢都。

司马翦拿着叶郡的战报禀报道:“大王,叶郡那边传来的消息,韩国已经正式攻打叶城了。不过,叶郡那边早有准备,并没有给韩忧任何机会。”

“开始了吗?”熊槐点了点头,然后沉吟起来。

现在楚国的几处战场,其中淮北战场三国已经打成了一个大烂战,士气已经很低落了。即便齐魏宋三国在向淮北增兵,也难以改变战局,甚至连淮北的联军士气都无法提振。

至于淮水那边,以齐国已经出兵二十万在淮北,再加上还要在北面防备燕国,以齐国之力,以淮水之险,淮阴寿县都没有问题。

所以,现在秦韩联军异动,熊槐并不担心联军在声东击西,也不担心淮北或者淮水一线会出现大的问题。

若是各国有异,那么问题一定就会出现西部。

而且,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秦魏韩三国都还有余力。

秦国关中的百姓最起码在三十万户以上,也就是说在关中每户征兵一人,就可以获得三十万大军,而现在秦国在丹淅的兵力只有二十万,这一点兵力远远没有到秦国的极限,而仅仅只是正常的出兵。

至于韩国,虽然楚国君臣都以为韩国这几年实力有损,但是以韩国的实力,咬紧牙根,动员二十万大军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而现在韩国却仅仅只是出兵五万。

还有魏国那边,现在魏国虽然已经出兵十五万了,但这还不是魏国的极限。

想着,熊槐看向司马翦问道:“贤卿,你以为接下来五国的目标将会在哪?”

司马翦对于楚王的询问早有准备,立即应道:“方城。”

“方城?”熊槐点了点头,又问道:“为什么不是叶郡?”

司马翦闻言,知道楚王心中还拿不定主意,当即解释道:“大王,原因有二,其一是叶郡距离秦国太远,其二是叶郡之后还有坚固的方城,方城之固不在鲁阳之下,走鲁阳一线只需攻破一道关邑,而走叶郡一线则需要接连攻破两座坚城。

就凭这两个原因,臣以为若是接下来五国出现的增兵是秦韩两国,那秦韩两国必然会强攻鲁阳。”

熊槐闻言并没有点头,而是迟疑的道:“若是只有秦韩两国出兵,那么两国出兵鲁阳并没有大的问题。可是,如果魏国也出兵呢?

寡人不担心齐宋两国会增兵叶郡,但却担心魏国。

须知,魏国虽然现在已经衰弱,但是魏国近年来也修养多年,实力强劲,几乎不再秦国之下。以魏国之力,全力而战调用三十万乃至四十万兵力都不成问题,就算劳师远征不能全力出动,但出动三十万兵力对魏国而言只是小问题。

现在魏国攻打我楚国的军队不过才十五万,所以,以魏国之力,完全还可以出动十五万大军。”

“如果加上魏国···”司马翦当胸有成竹的道:“若是魏国举国而来···如果魏国大军增援淮北,那么以令尹之力,未来或许不会这么轻松,但也足以守住淮北。如果魏国大军杀向叶郡,那么我楚国就需要向叶郡增兵。”

熊槐一听,面色沉重的问道:“增兵?寡人哪来的军队?”

“有,还有两处兵力可以调动。”司马翦立即拱手道:“若是魏军杀向叶郡,以方城叶郡之力,必定难以抵挡秦魏韩三国的围攻。

而汉北一失,我楚国不仅会失去重镇宛城,而且还会导致郢都不稳,所以,臣以为汉北不容有失。

同时,现在淮北那边,令尹已经打出了我楚军的威风,已经为淮北楚军树立了信心,并且仅凭淮北士气低弱的三国大军,已经无法攻下巨阳。

是以,臣以为此时此刻,我们已经可以从黄国调兵了,毕竟用十万楚军镇守黄国,这军队的数量也太多了一些。而黄国距离叶郡不远,我们完全可以从黄国调出五万大军前往叶郡布防。”

熊槐闻言心中一动,看着司马翦的目光也越加满意了。

不久前,熊槐本意为司马翦只能勉强胜任左司马的位置,但现在看来,司马翦做为左司马甚至做为司马而言是合格的。

五国伐楚之前,司马翦在朝议中力主在黄国布下重兵,以控制淮水上游。

熊槐本以为司马翦这么做,是因为收了黄君等两淮封君的重礼,所在才力主留十万大军镇守黄国,一则镇守黄国,二则从令尹昭雎手中分兵。

若不是巨阳不比陈城,放不下三十万大军,若不是司马翦没有反对自己升昭雎为淮北总指挥,将巨阳黄国两地的兵力全都交给了昭雎,当时熊槐就想直接呼他一脸。

现在看来,司马翦在黄国留下十万大军还是有用意的。

在黄国留下十万大军,一则可以安抚两淮的封君,二则也可以以防不测,就如现在这般,若是叶郡有事,不愿的黄国楚军完全可以迅速北上叶郡,然后补上楚国防御网上薄弱的一环。

如此一来,楚国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五国想要快速攻克楚军防线,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样一来,楚国与五国的战争就演变成持久战了。

虽然熊槐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这种那人力物力财力与五国血拼,并且还看到希望的策略,不是熊槐想要的。

对比一下的昭雎的计策,熊槐更倾向于昭雎。

只是,昭雎的计划现在整个楚国加熊槐自己也只有四个人知道,而司马翦并不在这四人之中。

想着,熊槐摇了摇头道:“不可,黄国那边事关我楚国在淮北的大局,哪里的楚军万万不可调动。”

司马翦闻言顿时僵住。

刚刚他看楚王的眼神,分明对他的策略很满意,怎么突然之间楚王就拒绝了他的建议呢。

而且,现在楚王看他的眼神也没有变化,好像依然很满意的意思。

楚王对自己的建议很满意,但是楚王却拒绝了自己的建议,这是一种什么情况。

楚王究竟是满意呢,还是不满意呢?

一时间,司马翦心中顿时惶恐起来,因为他突然间觉得,眼前楚王的心思实在太难猜。

顿了顿,司马翦擦了擦头上的汗,继续道:“若是大王不愿从黄国调兵,那臣以为我们还可以从江东调兵。江东···”

熊槐一听从江东调兵,顿时摇了摇头,司马翦的想法虽好,但无论是黄国的楚军,还是江东的楚军,不久后都是令尹昭雎要用的,这两地的兵力,可不能调到叶郡去。

想着,熊槐不等司马翦说完,直接打断道:“江东新附,事关楚国大局,那里的楚军万万不可轻动。”

司马翦一听,全身瞬间僵硬,顿了顿,才慌乱的看着楚王道:“可是大王,现在我楚国除了黄国江东两地还有余力,其他地方的楚军都只是勉强够用而已。若是不从黄国江东调兵,我楚国已无兵可用了。”

熊槐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为难的地方。

现在楚国能调的兵,都已经征用了。

就算再次从江南征兵,以江南的实力,剩下区区一万出头的楚军,面对秦魏韩三国数十万大军,,那也是杯水车薪。

想着,熊槐期待的看着司马翦道:“贤卿,你的能耐寡人还是知道的,除去黄国江东,卿一定还有办法调出一些军队的,寡人相信你,你能行的。”

“我···”司马翦闻言看了一眼楚王,然后深深的低下头,他好像辜负了楚王的信任。

熊槐见状,笑了笑道:“贤卿,现在还不急,眼下秦魏韩三国的大军都还没出现,咱们还有时间想,贤卿就算现在暂时想不出好办法来,那也不急,寡人可以给贤卿更多的时间,让贤卿仔细想想。”

司马翦:“···”

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七百七十章 惊变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并施第二百六十六章 义渠求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风起兮 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产神器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四百五十二章 赵王之问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忧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公子宪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粮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八百一十五章 吕氏兄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五章 请诛屈原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七百五十三章 战事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来楚 下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第五十二章 鸟毛插冠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动散布第一百七十六章 说越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
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七百七十章 惊变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并施第二百六十六章 义渠求和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败得失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风起兮 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祸相依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八十五章 会师丹汉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产神器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三百九十七章 换将?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四百五十二章 赵王之问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忧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公子宪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粮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联姻燕国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八百一十五章 吕氏兄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五章 请诛屈原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七百五十三章 战事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来楚 下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证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议第五十二章 鸟毛插冠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动散布第一百七十六章 说越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