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说越

昭滑解释道:“大王,越国的本土在会稽,而吴国的故土在吴,越王勾践灭吴后,迁都琅琊,这期间吴人的谋反,对越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派兵镇压即可。”

“但是,自从越国内部频频出现内乱之后,吴人开始出现在越国的朝政之中。尤其是越国将都城从琅琊迁至吴地之后,当地吴人在越国都城的实力很强大,迅速在越国的朝政中冒头,并且开始掌握权力,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出吴人立越王的事情。”

“时至今日,吴人在越国的实力已经不算小了,如果不是越人甚至越王一直在防备吴人,恐怕现在越国朝政内已经出现吴人掌权了。”

熊槐点点头:“也就是说越国将都城迁至姑苏城后,越国内部的吴越之争已经被激化。”

“正是如此。”昭滑顿了顿继续道:“大王,吴人越人两党之争对越国来说还不是大毛病,真正令越国混乱的乃是越王长子公子玉与次子公子蹄之争。”

“越王在太子人选上久久不决,公子玉身为长子占有天然大义优势,本应得到越人的支持,但是越王偏爱次子,许多越人体会到越王的意思,纷纷倒向公子蹄。而公子玉不愿坐以待毙,身边纠结了一大帮吴人,二者针锋相对,纷争不断。”

“若不是越王掌握着大部分的军权,说不定现在就有人效仿前人弑君了。”

熊槐闻言张大了嘴巴,背后冷气直冒。

“寡人听说国有四乱,并后、匹嫡、二政、耦国,一个国家一旦出现这四种情况中的一个,国内就会大乱。”

“现在越王的长子与次子地位相当,这就是匹嫡。而一旦越人在都城无法压制吴人,恐怕就会出现国内有两个大臣领袖分庭抗礼的情况,这就是二政。”

“现在这个战争不断的天下,一国国内出现一种动乱,就有战败亡国的风险,更何况越国内部有两个大的动乱,越国真的危险了。”

说着,熊槐双眼看向昭滑,问道:“贤卿,你与越王接触数月之久,觉得越王其人如何。”

昭滑将这几个月与越王接触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想一遍,而后答道:“回大王,越王贪名好利,进取虽然不足,但是作为守成之君还是合格的。”

“哦!何以见得。”熊槐问道。

“大王。”昭滑拱手答道:“自从十年前越王接受赵王贿赂开始,越国骚扰我楚国长达十年,楚越两国可以说得上是世仇,但是齐国灭燕之后,楚越两国能迅速和解并结盟,越王能亲近微臣这个楚臣,这不仅仅是大王高瞻远瞩,也有越王能看清大局,能迅速调整越国的国策。”

“而越国内部的吴越之争,由来已久,和越王没有多大的关系,吴越之争在越王手中之所以出现糜烂趋势,这是因为这场纷争与越国的夺位之争搅到一块去了。”

“但是即便如此,越王始终掌握着越国的大部分权力,如果不出意外,再过数年,公子玉的势力将会被越王进一步削弱,到时越国的内争也会告一段落,越国也会稳定下来。”

熊槐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喃喃自语:“也就是说越王能守得住越国了!”

昭滑摇头道:“大王,虽然越王是一个守成之君,但是越王依旧难以守住越国。”

“哦。”熊槐好奇的看着昭滑问道:“请贤卿细说一二。”

昭滑拱手道:“大王,微臣请用刚刚亡国的滕国举例,滕文公是天下赫赫有名的贤君,手下亦有为数不少的名臣,滕国国富民强,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国家凭借五十里地就足以自保了。”

“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仅仅两个多月,在齐越大战期间,我楚国未干涉的情况下,就被一个宋国灭掉了。所以说国家的存亡,归根结底和国君的贤明,大臣的贤能,国家的富强没有关系,最根本的还是国家的实力。”

熊槐闻言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最初听说宋国伐滕的时候,自己也以为凭借滕国的君明臣贤以及国富民强,最起码能硬顶宋国好几月的,结果出人意料之外,众志成城的滕国,在宋国的全力进攻下,只坚持了两个多月就灭亡了。

滕国的灭亡不仅仅只是滕国的灭亡,还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孟子的那一套也破产了。

这年头,什么帝道王道霸道,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其他的,全是虚的。

想到这,熊槐摇头道:“贤卿说的虽然有理,但是滕国实在是太小了,很难与越国形成对比。”

昭滑停顿了一下,看着楚王道:“大王,如果认为滕国小,臣请以与我们楚国并列的齐国进行说明。”

“齐国大国也,齐王同样也是一代贤君,无论是迎娶钟无艳,还是之前在齐国提倡节俭之风,都说明了齐王的贤明。而齐王大力发展的稷下学宫,更是聚集了天下的一大半大贤,但是齐国一朝决策失误,同样兵败地削,连齐王都守不住齐国,更何况远不如齐王的越王,以及实力同样远不如齐国的越国。”

听到昭滑的举例,熊槐还想到了以前的楚国。

先前吴楚交战之时,楚国强而吴国弱,当时楚国有贤君昭王在位,令尹子西同样也是一代贤相,虽然是在为平王背锅,但结果却是楚国连都城都丢了,若不是秦国出兵相救,越国在后攻击吴国后方,楚国恐怕就灭亡了。

所以说现在这战争频频地天下,战争就是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的,内乱会导致亡国,国小同样也会亡国。

想到这里,熊槐眼中精光一闪,而后面无表情的看着昭滑道:“贤卿的意思是,我楚国可以攻打越国。”

昭滑闻言心脏猛地剧烈跳动两下,长拜道:“大王,越国国力远不如我楚国,而现在越国内部又出现混乱,并且越国新得齐国的淮北地,主力都驻守在淮北地,现在正是攻打越国的良机。”

“若是一战而胜,我楚军顺江而下,越国都城都将不保,届时吴国故土都将归我楚国所有,越国退回越国故土,一个贫弱的越国,从此将不再成为我楚国的后患。”

熊槐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声可惜,摇头拒绝道:“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胜负各半,同样的道理知彼不知己,胜负各半,寡人有心无力啊。”

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宝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八百五十章 编户分田第二百五十六章 机会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六百四十二章 恶战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齐 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难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请杀郑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鸟之飞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锁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四百六十章 议定婚期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谋中山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陈轸之死 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罢免田骈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围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四十七章 昭阳遗言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连下三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杀的曹贼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八百五十二章 颁布爵位 中
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抢劫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宝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八百五十章 编户分田第二百五十六章 机会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六百四十二章 恶战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齐 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约宋国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六百八十章 为人软弱公子稷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难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三百八十二章 奸情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请杀郑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义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鸟之飞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锁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四百六十章 议定婚期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谋中山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陈轸之死 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一千两百三十五章 罢免田骈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围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四十七章 昭阳遗言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连下三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杀的曹贼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八百五十二章 颁布爵位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