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应变之策

等景翠回到府中,顿时陷入忧虑之中。

今日他看到宾馆那边传来的消息,便知道自己被屈原坑了,而且还陷入一个极大的麻烦中。

原本,按照屈原的说法,他向大王提出自荐的策略,试想招募散落各地的游仕者的,尤其是那些刚刚被遗弃的门客。

只是,万万没想到,大王的诏令才公布半日,就出现一股令他惊慌的势力,参与到考核中。

其中许行的那些弟子还好说,左右不过二十多人。但是,那些墨家弟子则不然。楚墨的首领本来就担任着楚国的工尹,这可是楚国的重要职位。

而且,工坊中,还充斥着许多墨家工匠,这些人许多人是墨家自己培养的,然后被工尹已齿投入工坊之中,还有一些原本是楚国的工匠,然后被墨家学说吸引,投入到墨家的怀抱。

可以说,墨家已经在楚国百工中站稳了脚跟。

而这次,若是在让墨家弟子派往各地任职,让他们前往各地发展墨家门徒···

景翠虽然对政事不怎么敏感,但是这点嗅觉还是有的。

尤其是墨家的学说,本来对下层的百姓极具吸引力,而且对上层的吸引同样也不小。昔日鲁阳文君、阳城君等公室便是墨家学说的坚定支持者,朝中的楚惠王大臣穆贺等人,也是信奉墨家学说的,更有数位墨子的弟子在楚国任职。

是以,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楚国很快便成为墨家的活动基地,墨家的中心便从宋国转移到楚国,而墨家的第三代巨子孟胜,也一直活跃在楚国。直到吴起之乱,楚国的墨家弟子包括巨子孟胜在内,惨遭被楚肃王灭团于阳城。

即便如此,数十年前墨家巨子前去秦国,墨家出现分裂的时候,楚墨依旧可以与秦墨齐墨争夺墨家的正统地位。

这些情况,全都告诉景翠,楚墨的实力很强大。不提十年前为楚国赴死的八百墨者,就是楚王在郢都城外划给楚墨的那一块地盘,以及这一次参与考核的百余人,就足以说明楚墨的分量极重。

这一份强大,景翠觉得或许已经危及他们公室在楚国的地位了。

接着,景翠又想起秦墨以及齐墨,顿时打了一个寒碜。墨家虽然三分,但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而且,楚国还是联系各国墨者的重要纽带。

景翠可没有忘记,三十年前,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秦楚两国关系缓和。恰逢墨家打算游说秦惠文王,当时,墨者田鸠无法见到秦王,就是从楚威王手中借了一块将军印,以楚使的名义入秦的。其后,才有墨家巨子入秦一事。

若是楚墨在楚国得到重用的消息,天下各国的墨者纷纷前来楚国。

景翠可以预见,楚墨的实力还将进一步增长,这对他们这些楚国公族来说,这并非好事。

更何况,除了楚墨意外,陈轸的农家昨日也加入了考核。

而楚国各大学派中,道家的实力还是最强的,更别说还有一个实力犹存的儒家。大儒陈良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那些弟子们,还有不少人在。

若是各大学派全都参与进来···

想着,景翠猛然身体一寒,接着直接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动许久,突然大声吩咐道:“来人,请大夫景邵前来一会。”

不久,依旧是这间房中,景翠将昨日报名的名录递给景邵,等景邵看完后,开口问道:“事到如今,已经出乎翠的意料之外,但是,此事大王已经知晓,大局已定,且为之奈何?”

听到景翠的话,景邵不停的扯着自己的胡续,他也没有想到,原本只是景翠无奈的自救之举,竟然演变成这样。

只是,现在的情况,招贤一事已经停不下来,一旦停下,则整个楚国都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而且还会得罪前来参与考核各大学派。

可是,若是坐视不理,一旦这些学派在楚国站稳脚跟,并向朝中发起冲击,这对公族的危害极大。

到时,公族再想保持在楚国的这种地位,那就难了。

想着,景邵一时头大,不禁对各地的县尹与封君充满着怨恨。

原本大王就是让他们举荐一个贤才,结果倒好,他们心有默契的举荐了一群废物,置大王与令尹的权威而不顾。

现在,令尹为了自保,不得不另寻他策。

本想趁时间短缺,从郢都的附近的游仕者中吸取一些人才,以保住楚国的颜面。却不想将楚国的学派牵扯进来,如此,事情瞬间变失去掌控。

那些学派的人,可没有一个好惹的,惹了他们,哪怕是当面喷一国之君,也是家常便饭,国君还得忍着,更何况是区区令尹!

只是,事已至此,该怎么办呢?

景邵皱起眉头,低头沉思苦想。

此时,景翠见景邵以手抚额,做出头痛状,不禁也将心给提了起来。

良久。

景邵才抬起头来,然后一脸慎重的看着景翠道:“令尹,唯今之计,我等已经无法阻止此次的招贤。故,既然无法阻止,那么我们就主动参与进去。”

“参与进去。”景翠一怔,迟疑的看着景邵。

景邵解释道:“令尹,原本各大家族对大王要收回各地县尹的权力,设置属吏一事,并不支持。故而全都不支持,也不反对。”

“只是!”景邵一脸无奈的道:“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继续不支持,那么这次招贤就将撇开我们。如果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各县的县尹大都是各家弟子,这对我们公族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故,依在下之见,既然如此,不如我等也派出族中旁支中下等的子弟,参与这次的考核,与各家相互竞争。”

“派出族中子弟···”景翠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

景氏一脉是楚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但是,景氏在楚国的资源依然是有限的,也无法将所有的子弟都安排在要害上,尤其是那些已经疏远的旁支,就更是如此了。

与其让他们自谋出路,倒不如让他们参与考核,如此,身为主持此事的令尹,还能照拂一二。

想着,景翠便应道:“好,此事可行,稍后我就传讯给族中各脉,让他们发动族中子弟参加这次的考核,还有,请邵前去拜访各大家族,让他们也发动族中子弟参与考核。

这一次,我要让大王知道,我楚国公族以及贵族人才辈出,完全不必向各大学派要人。”

“诺!”

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来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图穷匕见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诈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联军溃败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九百四十五章 两难抉择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风起兮 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九百四十五章 两难抉择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铁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军求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将领调动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
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战胜于朝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来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图穷匕见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诈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联军溃败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九百四十五章 两难抉择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风起兮 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九百四十五章 两难抉择第四百六十三章 广招胡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鲤使秦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压之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铁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军求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将领调动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将军赵雍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