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

听着周围的声音,屈原连忙向人群看去,却见众人团团围住的一个高台上,正站两个四五十岁左右的人,见此,屈原立即将注意力向台上投去。

此时,季子注意到屈原的目光,立即解释道:“最近一段时间,天下最大的事情,无非就是淮北之战,是故学宫的诸子以及学子时常都聚在一起议论。

至于台上的两人,其一是孟子弟子滕子更,滕国复国后,新任滕君为感谢先王,特将其弟送来齐国侍奉先王,先王因以为稷下先生。”

“原来是孟子高徒!”屈原看着那个穿着儒袍的老者点了点头。

“至于与滕子辩论的人,则是宋子高徒墨家田子离。”

“原来是宋子高徒。”屈原又点了点头,宋子宋钘乃是学宫中与楚国太傅环渊齐名的宗师学者,精通道墨名三家之学,对于宋子教出一个墨家弟子,屈原也能理解。

毕竟,稷下学宫虽然以黄老之学为主流,但是墨家思想同样也充斥在学宫中,是以当年孟子游于学宫之时,还曾感叹说,杨朱墨翟之言流于天下,天下学说不归于杨即归于墨。

孟子所说的,正是墨家的思想在学宫中广为流传,甚至连宋钘等一些道家宗师也颇受墨家影响。

就屈原所知,宋钘就曾在楚国伐齐期间,曾通过楚墨的通道,去楚国游说楚王,大谈非攻之道,试图阻止楚国伐齐。

只是···据说楚王没理宋钘,让他失望而归了。

此时,季子见屈原有所意动,立即开口道:“屈子,何不近前一观。”

“善。”屈原点了点头,他也想听一听齐国关于五国伐楚之战的论断。

待屈原跟着季子靠近辩论的中心后,正听到滕更向田离问道:

“田子,你时常说战争符合道义就会胜利,不符合道义就会失败。可是,就在下所见,五国伐楚之战,却并不如同先生所说,符合道义就会胜利啊。

那楚国乃是蛮夷之国,不通礼仪,不知教化,苛待群贵,奴役百姓,各国之中,也只有秦国比楚国更野蛮了。

可是,我五国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存亡续断,以义军解救楚国百姓,复立越国,乃是师出有名的义军,可是接连三次与楚国大战,全都未能速胜暴楚,反而还连连打成了持久战,而且第三次大战,还以三国大败而告终。

敢问田子,这是何故?按照先生的理论,难道苛待臣民,灭亡越国的暴楚才是义军,而我存亡续断的五国联军才是不义之师吗?”

此时,刚刚来到台下的屈原听到滕更张口闭口全都是暴楚,不仅摇了摇头。

一直关注屈原的季子见状,立即小声的问道:“屈子何故摇头,是滕子所言大谬吗?”

屈原闻言笑着摇头道:“在下之所以摇头,乃是因为滕子心神动摇,神智已昏矣。我曾经听说,孟子曾告诫门下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想来孟子说的就是滕子这样的人吧。”

季子听着屈原对滕更的贬斥,只是笑了笑却并没有反驳。

当年滕文公拜访请教了孟子后,为孟子所折服,回国后再滕国大行孟子的王道,而这滕更也就是那时候投入孟子门下。

当时滕国上下都以为,滕国大行王道,必能以百里之地立足于世,说不定各国百姓还会如同百川归海一样归附滕国,然后滕国就可以不战而称霸天下。

结果,就在滕国日益富强之际,上下都做着春秋美梦的时候,宋国入侵滕国,并以极快的速度一战而吞滕国。

这样的结果,不仅令所有的儒者下巴掉一地,更是让信奉儒学的滕国学者崩溃。然后滕国复国后,就由极度信奉儒学的国家变成了极度排斥儒学的国家,而这滕文公的亲弟弟,孟子的弟子,就被滕国赶到了齐国。

而这个来齐国的滕更,也因为滕国灭亡的缘故,而信念崩溃。来齐十几年,这滕更试图找到贤名之君仁义之国不敌昏庸之君残暴之国的原因。

于是,滕更便隔三差五的找各大学派的人来辩论,以试图从其他学派找到滕国灭亡的原因。

只是···

季子摇了摇头,信仰崩溃的滕更,在一股脑接受了十几个截然不同的思想后,原本就思想混乱的他,变得更加混乱了。

若不是滕更背后还有滕国,他根本就无法在学宫中立足。

可滕更即便滞留学宫十几年,却也从来没有在学宫之中收过门人弟子,至今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另一边,台上的田离听到滕更的置疑,张口反驳道:“滕子此言差矣,夫战,义则胜,不义则不胜,这乃是战争的基本准则,怎么会有错误呢。五国伐楚失败而归,也正是符合这一条战争的规律。”

滕更一听,立即讥笑道:“田子是说五国吊民伐罪,为了给千里之外的越国复国是不道义的事情了。而那个灭亡了越国的暴楚,反倒是正义的一方?”

“并非如此。”田离摇头道:“虽然我五国伐楚救越乃是正义的事情,但是其细微之处还有区别。

越国位于楚国东部,濒临大海,而上次五国伐楚之时,我们攻打的目标却是淮北之地。

那淮北之地,已被楚国统治数百年,乃心腹之地,民心归附。我们进攻淮北,对于当地的楚人来说,这是敌国入侵,是来欺凌他们妻女,抢夺他们的财物土地的恶徒。所以在楚人看来,五国伐楚的真正目的乃是为了夺取楚国的淮北地,而不是为了复健越国。

是故,我五国大军一到,便引起了楚人的激烈反抗,这就是我五国伐楚不能速胜,而陷入苦战的原因。

而淮北一战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苏代此人不走堂堂正正之道,不想着通过道义说服楚王以及楚相昭雎让越国复立,反而想着通过阴谋暗害楚相昭雎,以致楚相昭雎世子嫡孙惨死,从而激起昭雎决死之心,不惜以身为饵,引诱我三国联军。”

台下的季子听到田离的话不由嘴角一抽,当初苏代去楚国的计划,可是稷下学宫诸子谋划的,现在田离公然攻击暗算昭雎的计划,这分明是对拍板计划的他不满。

此时,田离在台上接着道:“所以,在下以为,五国伐楚虽然是占据道义的行为,但是攻打淮北却是不道义的。

要我说,若是当初五国以越国淮南地为目标,让天下看到五国复立越国的决心,让楚人也知道五国伐楚不是为了攻打楚国,而是为了复立越国,如此,楚人岂会为了越国而与我五国死战。

如此,楚人五死战之心,而我复立越国的意志坚定,只需与楚国对持三月,则前线的楚人必然战心尽失,而越地的百姓必然群起响应。

内有忧患,外有强敌,而自身却无死战之心,如此,我五国又岂会担心战争不胜,有岂会担心难以击败楚国,有岂会担心无法复立越国。

所以说,我们五国当初要是攻打淮南,第一次伐楚之战时就已经胜利了,根本就用不着三次。”

田离话音一落,台下的一众墨者立即响应道:

“不错,先生之言在理,攻打淮北乃是不义之战,所以楚国守卫淮北之时,才有众多舍生取义的义士为了心中的道义而为楚国防守淮北。所以说,这并非我墨者无义,而是我墨者心中存有天下大义。”

“对,若是当初攻打淮南,我们早就胜利了。”

滕更一听周围全是赞扬田离的声音,顿时大怒道:“岂有此理,这简直是强词夺理,师出有名,合乎道义就是合乎道义,岂有攻打淮南就是有理,而攻打淮北就是无理的说法。

伐楚救越乃是大节,无论攻打淮北还是攻打淮南,那都是小节,只要大节不亏,区区小义根本就无法影响大义。

你们这些墨者总是只看到区区小义,却不见天下大义,人们常说墨守陈规,诚不我欺!”

田离见滕更对他甚至是对墨者展开攻击,心中一怒,讥讽的笑问道:“既然先生说攻打淮北也是合乎大义的事情,那先生倒是说说,我们五国伐楚为何会失败?

还有,当年滕国大行仁义之道,为何会被桀宋一战而亡?”

“你···”滕更大怒,但却又无法反驳。

按理来说,滕国大行王道,只需五十里地就可以称王天下了,但结果却是一战而亡。

这一件事,他想了多年都没有想明白,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此时,田离见滕更哑口无言,微微一笑,正欲乘胜追击,大谈墨家非攻大义,以推广墨家学说,但开口的一瞬间,他忽然见到台下季子身侧有一个一幅楚人打扮的俊朗楚人。

见此,他略一沉吟便知道这人的身份。

于是,他冲屈原拱手道:“可是楚国大贤屈子当面?”

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八百二十九章 吴侯之死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七十八章 丹阳大营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驰援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四国齐至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章 请诛屈原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九百九十二章 还有一招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一千零八章 卒飘如风 中第五百零六章 维稳之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义献宝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头初现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鱼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诏令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齐越再战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进为退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围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三百七十章 会师第一百三十二章 农家许行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厌诈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七百零九章 揭开序幕
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乱而退第八百二十九章 吴侯之死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七十八章 丹阳大营第一千两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驰援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四国齐至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六百零八章 宋国内争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章 请诛屈原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九百九十二章 还有一招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三十六章 赵国齐国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一千零八章 卒飘如风 中第五百零六章 维稳之策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两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义献宝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头初现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鱼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诏令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齐越再战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韩国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进为退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围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三百七十章 会师第一百三十二章 农家许行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桀宋纣齐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厌诈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七百零九章 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