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

田需回答:“大王,有三种可能,其一是齐国,这可能是齐国离间秦魏的离间计。也有可能是秦国,打算牺牲张寿,寻找借口击杀犀首。”

“以微臣的愚见,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张寿等人自导自演的一场苦肉计。”田需语出惊人。

见魏襄王诧异的看过来,解释道:“大王,如果是其他人出手刺杀张寿,布局不会如此简陋,更不会区区一人行动,导致张寿伤而不死。”

“所以依微臣看,这事就是张寿的苦肉计。原因就是今日朝议之时,犀首大肆渲染秦国威胁论,张寿无力对抗犀首,只好出此下策,用自己的受伤,借秦国的势力,向我们魏国施压,要求驱逐犀首。”

“要知道张寿被刺,犀首的嫌疑最大,凶手无论是不是犀首,张仪肯定会把这笔账算在犀首的头上。”

魏襄王听到田需的说法,觉得好像有点道理,又好像有些问题,一时间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快步走进来,向魏襄王道:“大王,刚刚张寿府上传说消息,大臣张寿医治失败,失血而死。”

魏襄王:“···”

田需:“······”

魏襄王好奇的看了看田需,见田需面不改色,心中惊叹,不愧是老臣,好心性。

田需沉默数息,立即开口道:“大王,张寿是张仪的人,现在我们魏国急需秦国助力,一同攻打齐国。”

“要是因为张寿的死,而影响到秦魏两国的关系,导致张仪大怒出兵攻打魏国,那就大事不好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找到杀害张寿的凶手,为张寿报仇,以平息张仪和秦国的怒火。”

魏襄王立即从张寿之死的消息中反应过来,现在秦国已经和楚国讲和,秦国接下来的出兵方向还没有确认,天知道秦国得知张寿之死,会不会攻打魏国。

想到这一节,魏襄王急忙问道:“谁是凶手?刺客已经逃走,如今下落不明,轻易之间如何找到凶手。”

田需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拜倒在地,语气低沉道:“公孙衍。”

魏襄王闻言打了一个冷颤,猛地摇头道:“不可,犀首不是杀害张寿的凶手。”

田需急道:“大王,张仪和秦国所亲近的是张寿,秦国和张仪所痛恨的是公孙衍。如果张寿的死,会让张仪恼怒魏国,那么公孙衍的人头,必然能让张仪和秦王欣喜若狂。”

“如今我魏国以及和齐国交难,如果再同秦国交恶,一旦秦齐两国同时进攻,大王,我们魏国应该如何是好。”

魏襄王闻言一惊,随即摇了摇头,道:“不可,此事断然不可。相国你先退下,寡人···”

“大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是公孙衍乘机跑了,我们魏国就没有第二个公孙衍可以向秦国交代了。”

魏襄王愣住,呆呆的道:“这···相国你先退下吧,寡人需要考虑一番。”

“唯。”田需见魏襄王态度动摇,不再强劝,行礼告退。

田需从魏宫出来,眼中泛着寒光,对一名门客吩咐道:“传我命令,公孙衍在刺杀大臣张寿一案中有重大嫌疑,你立即拿着我的令符,前往大梁令哪里,征调一队大梁守卫,包围公孙衍的府邸,许进不许出。”

田需的门客接过递过来的令符,大声道:“诺。”

公孙衍得到张寿死去的消息,顿时大吸一口冷气,张寿的死,顿时令事情变得紧迫起来,留给他运作的时间基本已经没有了。

田需那个混蛋,肯定落井下石致他于死地的。

也不知道是谁,居然想出这么一个恶毒的计策,在见不到魏王的情况下,空有一身计谋,全都用不出来。

有田需那个老匹夫在魏王面前造谣中伤陷害,加上这几年魏王一直对他不信任,尤其是去年面对秦国再次惨败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魏王迫于压力,一旦会杀他讨好秦国的,就算魏王心软,田需身为魏国的相国,极有可能会先斩后奏,先取他的项上人头,在回去禀报魏王,那他公孙衍可就死的冤枉了。

公孙衍和田需打交道数十年,对田需极为了解。

公孙衍此时的第一个念头,那就是立即逃跑。

只是如今他还能跑到哪去。

天下虽大,但是和秦国敌对的,也就那几个国家。

几年前才从韩国跑出来,韩国如今是秦国的盟国,而且韩王恨死他了,肯定不能去韩国。赵国朝议上已经说清楚了,靠不住的。

齐国虽然远离秦国,但是秦齐之战一触即发,如果去齐国,很有可能会赶上这一场大战。

可是如今楚国态度不明,而且秦楚之间因为巴蜀问题,烽烟密布,秦国爆发第一战的国家,极有可能是楚国,而不是齐国。

那么究竟是楚国,还是去齐国?

这个问题以后再考虑,当务之急是先离开大梁,免得成为替罪羔羊。

魏国大梁宾馆,昭滑得到张寿被刺身亡的消息,思考这一件事对楚国的影响。

毫无疑问,张寿之死,影响最大的还是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张寿是张仪提拔上来的人,张寿死了,为秦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对于楚国来说,一方面可以将秦国的注意力转移到魏国上,如此一来对于楚国的外交局势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如果秦魏关系破裂,秦国肯定不会再越过魏国,劳师远征攻击齐国,对各国合纵伐齐是不利的。

现在魏国的最需要做的是立即修复秦魏关系,消除张寿之死的不良影响。

怎么消除,昭滑立即想到了一直致力于合纵抗秦的公孙衍。

要是魏国干掉了公孙衍,那么秦王和张仪应该做梦也会笑醒,秦魏关系会立即变得亲密。

公孙衍要是死了,魏国就失去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抗秦派。

这对楚国联合三晋对付秦国不利。

想到这,昭滑下定决心,公孙衍肯定要被当做杀害张寿的凶手,但是也不能被魏国杀了。

只要公孙衍被魏国驱逐,那么对秦国来说,张寿就算是死的有价值。对于楚国来说,活着的公孙衍,远远比一个死去的公孙衍要有价值,这天下谁也不会怀疑公孙衍对抗秦国的决心。

纵观张仪一直以来的外交策略,都是以争霸为核心,具体的策略上,就是亲魏善楚,利用楚魏两国,夺取天下的霸权。

而秦王利用司马错的策略,率先攻下巴蜀两国,是对张仪交好楚国外交策略的严重破坏,而魏国因为屡次遭到秦国的攻击,以及公孙衍等人的阻挠,一直在合纵连横中摇摆不定。

所以公孙衍无论是被杀,还是被驱逐,对秦魏两国来说,都是亲近交好的伟大进展。

就在昭滑思考如何帮助公孙衍逃离魏国时,一个门客走了进来,道:“君上,魏国犀首公孙衍来访。”

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三章 王佐陈轸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三百二十一章 离间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军到来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两百二十六章 出宫慰问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 出面调停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进为退第八章 今时往日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三百二十四 赏赐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零七章 卒飘如风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弃河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连下三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气郁于内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军到来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齐赵结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开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军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进滕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兰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动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
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三章 王佐陈轸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三百二十一章 离间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军到来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围一城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两百二十六章 出宫慰问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 出面调停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进为退第八章 今时往日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一百一十章 连横之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五十三章 景鲤请谥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三百二十四 赏赐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鲤归来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零七章 卒飘如风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弃河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连下三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气郁于内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军到来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两百四十四章 齐赵结盟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开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军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进滕城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兰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长人口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动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