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

原中山国都城灵寿外,邯郸赵军大营。

此时,赵相赵成看着王位上那年仅十六岁,正与国尉李兑侃侃而谈的的赵王何,心中实在是复杂极了。

几个月前,李兑游说他站在赵王何那边,并许诺他赵相的位置。

原本,他以为李兑劝他站在赵王何那边,是出于投机。

而且,他也认为李兑也说的对,公子章强壮跋扈,有赵主父之风。

一旦公子章即位,他肯定会沦为路人的。

而赵王何则不然,赵王年纪小,手中又无权无势,只要出面并成功的保住了赵王的位置,那他就是挽救赵王的功臣,挽救赵国的功臣,再加上他赵王亲叔祖的地位,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不是赵王的赵王。

所以,为了满足自己朝思暮想数十年的赵相位置,他被李兑说动了,站在了赵王何那边,并成功的坐上了赵相的位置。

然后,他发现自己之前想多了。

赵王何虽然年幼,但赵王在平定公子章之乱后,先让国尉李兑接管了军权(他现在还搞不清楚李兑是什么时候投靠赵王何的),然后又接收了前相国肥义的遗产,加上赵王大义在身,导致他原本想做不是赵王的赵王的心思全部落空。

虽然赵王何已经将国事全都托付给他了,但他现在只是一个赵相,权力还没肥义大的赵相。

想着,赵成看着赵王何的目光充满了异色。

之前,他是看着侄子赵主父赵雍长大的,现在,他又是看着侄孙赵王何长大的。

而这两个人,都在束发后不久便遇到了重大的危机。

而侄子赵雍解决问题,靠的是肥义与韩国。

但,侄孙赵王何却靠的是他自己。

这样一对比,赵成觉得自己即便在年轻二十岁,就算是正值盛年的时候,可能都搞不定赵王何。

毕竟,他壮年的时候,就没有搞定赵主父,而且还被赵主父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赵王何比他爹赵主父阴险多了。

想着,赵成看着赵王何越发恭敬了。

此时,赵王何与李兑说完军情,便开口道:“相国,国尉,齐军停留扶柳不前,这是想要让寡人与父王两败俱伤啊!”

赵成闻言,立即开口道:“大王,这肯定是齐国想要趁火打劫,想要再从我们身上割下一块来。毕竟,以主父的威望,若是没有齐军的帮助,我们恐怕不是对手。”

李兑也点头道:“相国言之有理,看来我们还需备上一份重礼给齐国。”

“不,这样不妥。”赵王何摇头道:“之前邯郸接连发生两场大战,已经让我赵国元气有损,若是此时我们再与父王开战,那赵国必将陷入虚弱。到时,我们可能连中山国都守不住。

所以,寡人沉思许久,决定与父王面谈,说服父王放弃兵权,然后回宫颐养天年。”

赵成闻言瞬间变了脸色,他刚刚还想着赵王何比赵主父强,现在赵王何就做起了说服赵主父的春秋大梦。

要知道,赵主父还正处在身强力壮的盛年呢,怎么可能会接受回宫颐养天年的结果。

而且···

赵成看了看赵王何那小身板,他觉得一旦赵王何出现赵主父身边,那一定是羊入虎口。

想着,赵成立即开口劝阻:“大王,主父身边小人甚众,现在主父听信谗言,已经认定是臣等谋害了公子章,他是不会听劝的。”

“不。”赵王何自信的摇头道:“若是你们去劝说,那父王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但是,寡人不同,寡人乃是父王的亲儿子,以子劝父,父王一定会听的。”

说罢,赵王何直接开口道:“此事就这么决定了,相国,国尉不必劝了。”

说着,赵王何对赵成道:“相国,明日你随寡人一起去见父王。”

“···”赵成僵在原地,以为赵王何要卖他了。

“相国放心,寡人保你安全,与你同生共死。”

“···”赵成虽然不愿,但他一见赵王何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得应道:“唯。”

赵王何看向李兑道:“国尉,稍后你备上一份重礼,大张旗鼓的送往齐国。并率领大军谨守军营。”

“唯。”

次日,灵寿城中。

赵主父得知赵王何与赵成带着一屯将士在城外求见,先是一怔,然后又大怒道:“那逆子与叛逆不是给齐国送礼去了吗?现在齐军未来,他们就敢来见寡人!好,好得很,传令,让他们来。”

不久,赵王何与赵成来到大殿中。

礼毕。

赵主父看了看自己的儿子赵王何,然后又看了看自己的叔叔赵成,冷笑道:“好好好,不愧是寡人的好叔叔,不愧是寡人的好儿子,你们竟然还有脸有胆的来见寡人。”

赵成见到赵主父后,本来就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赵主父杀他为公子章报仇。现在一听赵主父将自己放在赵王何前面,立即便知赵主父将自己当成了主谋。

冤啊!

赵成觉得自己冤死了。

想着,他一抬头,然后他就看到了自己侧前方那赵王何瘦弱的身躯,然后,他眼睛顿时一缩,然后就把话给咽了回去。

另一边,赵王何没有注意到落后自己半个身位的赵成,而是看了一眼殿中的大将军牛翦,又看了看殿中的其他大臣,面不改色的拱手道:“父王,儿臣上对得起赵国社稷,下对得起赵国列祖列宗,问心无愧,当然能理直气壮。”

与此同时,本来就关注着赵成的赵主父,先是见赵成用敬畏眼神看了自己儿子一眼,似乎是想要反驳却不敢开口的模样,接着,本不该开口的赵何竟然开口了。

见此,赵主父微微一怔后,立即意识到他好像弄错了一个问题。

想着,赵主父立即大骂道:“逆子,还敢狡辩,你随寡人来。”

说罢,赵主父立即起身向侧殿走去。

赵王何闻言,也跟着向侧殿走去。

侧殿。

父子二人相对而坐。

良久,赵主父用陌生看着面前的赵王何,问道:“为何要杀你哥哥,他已经失败了,你完全可以放他逃亡国外的,他可是你哥哥啊!”

赵王何看着自己面前的父王沉默了许久,认为要说服父王,绝对不能巧言令色。

于是,他实话实说:“若是父王你不偏心,儿臣自然愿意放大哥出国。

但,大哥身为代君,大哥之师大将军牛翦又手握重兵坐镇中山,儿臣为赵国考虑,不得不如此。”

“寡人偏心。”赵主父哈哈笑道:“寡人已经让你即位为赵王了,将整个赵国全都给你了,你竟然会认为寡人偏心,这是寡人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

赵王何看着有些疯狂的赵主父,听着耳边传来的疯笑声,认真的点了点头:“不仅儿臣是这样想的,兄长也是这么想的,我们都认为父王你偏心。”

此言一出,赵主父的笑声顿时戛然而止。

“父王,十年前,兄长还是太子,是一个受尽苦难、身强力壮、众望所归的太子。在兄长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在群臣的反对浪潮中,父王因为母后的一句话,就废了兄长的太子之位。

从那时起,兄长就一直在心中认为父王你偏心。”

说着,赵王何看着沉默不语的赵主父笑道:“当然,兄长不敢说父王你怎么怎样,也不敢对父王你怎么怎样,但是,兄长却敢对儿臣这个刚刚失去母亲的稚子如何!”

赵主父闻言,心中一痛,眼中也微微发酸。

此时,赵王何见赵主父不开口,便继续道:“一个人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那他一定会有祸患;而一个人失去他不应该失去的东西,那他心中一定会有怨恨。

所以,从儿臣即太子位的那一天开始,赵国失去了两个人,一个是疼爱弟弟的好兄长,一个是崇拜兄长的好弟弟。

而后,等儿臣即赵王位,赵国便多了两个人,一个失去所有且满怀仇恨的恶毒兄长,以及一个得到所有却日夜恐惧的羸弱稚子。”

说到这,赵王何看着赵主父笑道:“父王可知,这十年来,儿臣是怎么过的?”

“子何你···”赵主父看着脸上还留有惧色,仿佛还未从回忆中缓过劲来的赵王何,顿时心如刀绞,然后说不出话来。

“父王,你可知道,这十年来,儿臣最轻松的日子,便是父王你率军出征的时候。因为父王你每次率军出征,都会带着兄长一起走,而兄长一走,儿臣就不必再面对兄长那恶毒的眼神了。

而只要兄长待在邯郸一日,儿臣就常常于睡梦中惊醒,甚至寝食难安。

十年来,随着儿臣一天一天的长大,兄长对儿臣的仇恨与怨毒也一天一天的增长。

等到儿臣十二岁的时候,儿臣已经明白兄长仇恨我的根源所在,所以,从此以后,儿臣再也没有再向兄长示好,因为儿臣知道自己的任何是好都没用了,甚至将赵王之位还给兄长也没用了。

不过,儿臣也曾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等到儿臣行冠礼后,只要父王不幸,那儿臣不会对兄长下手,而是会像父王对待相国成那样对待兄长。

因为这是儿臣还有父王欠兄长的。”

赵主父听到这,心中微微一暖,但···

“可是···”此时赵王何话锋一转,用冷漠的眼睛看着赵主父道:“可是就在不久前,儿臣从老师肥义哪里得知,大王要立兄长为北赵王。

此事虽然失败,但父王你还是将兄长呆了多年的代地封给了兄长。

父王你可知你封给兄长的不是代地,而是给了兄长一个机会。”

赵王何冷笑道:“从那时起,儿臣就知道,儿臣与兄长之间,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同归于尽,要么只能活下一个。

而导致我兄弟反目,甚至势不两立的,不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都是身不由己。

这一切的一切,其背后的根源都在父王你这里。

因为你的偏心,因为你的儿女情长,让我们兄弟二人走上不归路。

最终导致儿臣与兄长在邯郸血战四日,将士百姓死伤惨重,甚至兄长也死了。”

此时,赵王何看着沉默不语又面色苍白的赵主父,接着道:“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

所以,兄长虽然是死在儿臣手中,但杀兄长的那个人,却是父王你啊!”

赵主父听到这,顿觉赵王何的话如同一把尖刀一般,狠狠的扎向自己的心口,然后···一刀两刀三四刀······

然后,他的心都碎了。

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悬第五百九十七章 请辞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计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二百四十五章 离间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阳君薨第八百七十三章 剑指顾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国请罪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赵国争韩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视淮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战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谋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驰援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九百章 人心难得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剑指张仪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
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悬第五百九十七章 请辞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计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营第二百四十五章 离间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十八章 封君贵族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阳君薨第八百七十三章 剑指顾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国请罪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四百四十二章 议论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赵国争韩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娲皇纸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视淮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战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谋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驰援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王孙乂归第九百章 人心难得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国退兵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剑指张仪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