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托付后事

楚国寿郢。

甘茂与鹖冠子以及黄歇率军离开寿春的第十天,楚国的五十万大军终于聚集完毕。又数日,就在距离出兵之日还有五天的时候,屈氏旁支,宋国屈氏子弟屈误来楚访亲。

屈原府中。

屈误对屈原道:“左徒,在下在宋国的时候就听说了楚国变法的事情,知道因为变法的事情,君与国中贵族闹得很不愉快。

而且,在下来楚之前,还听说了君不久前重提吴起变法旧事,打算执行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律令,为此,国中贵族对君等很是不满。

在下今日来到寿春城,城中到处都在议论合纵伐齐以及新法太过残暴的事情。于是,在下知道,虽然以为伐齐的事情,导致大王并没有继续推动三世而斩的新法。

但是,自从这条法律被人从尘埃中找出来后,它就如同一根刺一般,深深的扎进贵族的心中,让贵族念念不忘,寝食难安。”

顿了顿,屈误见屈原沉默不语,便继续道:“贵族寝食难安,恨不得将君生吞活剥,将君挫骨扬灰而后快。

而在这紧要关头,大王却因为一时之怒,尽发国中之兵伐齐,造成国中异常虚弱。

当此之时,只要有人串联,国中贵族必定群起响应,效仿昔日吴起之变,以除新法。”

说着,屈误见屈原依旧不开口,便直接劝道:“此时此刻,君何不效法左尹甘茂,向大王请求领兵伐齐,或者请求出使燕国为公子彘迎亲,如此,君才能得以保全。

否则,若是君继续呆在寿春城中用不了多久,君一定会被愤怒的贵族袭杀,然后分而食之。”

屈原闻言,长叹一声,然后看着屈误问道:“先生言辞恳切,拳拳之心,平甚是感激。但是平有一问,还请先生赐教。”

屈误见屈原语气突然变得疏远,不如初见时那般亲切,便知道屈原根本就没有听进自己所说的话。

但屈误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拱手道:“不敢,请君赐教。”

屈原沉吟道:“既然先生说起吴起之事,那在下便以吴起之事问先生。昔日,魏伐赵,围邯郸,赵求救于楚,吴起力主伐魏救赵,先王悼王许之,然后在伐魏途中,先王突然驾崩。

是时也,吴起南征洞庭,苍梧归楚;东伐越国,楚地东至于海,至使越国南北两分,从此大衰;北战魏国,收复陈蔡,饮马于河,此等赫赫功勋,足以报先王大恩。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吴起将会再次背弃国家,远走赵国之际,吴起却率兵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而且还只带了少数人进入王宫为先王陪葬。”

说到这,屈原看着屈误道:“君之先,曾参与射杀吴起之事,不知君还有君之先以为,薄情寡恩的吴起,为何明知必死也要返回楚国,而不是如抛弃魏国那样,一走了之,远走他国呢?”

屈误闻言,默认不语。

此时,屈原露出了一丝追忆:“平当初年少,因微末功勋,而被大王召见,然后大王与平一见如故。那年,平刚刚行冠礼,然后便被大王任命为县丞。

而后,平治鄂一年,鄂邑大治,有功,大王升平为左徒,那年,平二十一岁。

三年后,大王为群臣贵族所困,然后听从了平的建议,并任命平开始变法,那年,平二十四岁。

然平年少无知,不知世事险恶,变法很快失败,但大王却没有放弃驱逐我,先让我先为三闾大夫,熟知人事,后为襄阳守,熟知事事,等到平立功,再举为左徒。

平再为左徒,大王先拖以国事,再将变法之事再次托付于我,这些年来,平风头无二,虽令尹柱国也有所不及,此非平的才能远超令尹柱国,而是大王信任的缘故啊。

大王如此信我,平岂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弃大王而去。

当年,吴起乃是一个背弃了三个国家的人,连他一个外人都能慷慨赴死,而平身为楚国宗室,深受大王知遇之恩,岂能遇难而避,见死而走。”

说到这,屈原声音突然变得大起来,如同宣誓一般:“不久后,平要让国中贵族都知道,大义所在,能人志士必前仆后继,前有吴起,后有屈平,而平之后,还有更多人。”

屈误闻言,张了张口,露出羞愧钦佩之色,但想起自己接受委托,不得不开口道:“今君一死,求仁得仁,必名传千古。只是,君死后,奈新法何,奈社稷何,奈屈氏何?”

屈原笑道:“令尹的才德是我所钦佩的,柱国的才华是我所佩服的,有他们二人辅佐大王,平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至于屈氏,难道屈氏就仅仅只有我屈平一人吗?屈氏在楚国立足四百年,根深蒂固,岂会因为屈平一人的缘故而衰亡···”

楚宫。

熊槐看着手中的情报,感动的泪流满面:“寡人都不要脸了,但没想到,左徒竟然将寡人的脸面看的比他的生命以及一生清誉都要贵重。他这不是在陪寡人赴死啊,他这是在用自己一切,来保全寡人那虚假的脸面以及虚幻的名声。

只是,他错了,他以为他给太子一个清君侧的名义,就可以为寡人遮羞,但其实遮不住的。

寡人的所作所为,必定全部记录于史,然后为后人所知,这岂是用他的名声和生命就能遮住的呢!

况且,寡人做都做了,难道还在乎他人评说吗?”

心中感叹着,熊槐定了定神,然后吩咐道:“传召,请左徒来见寡人。”

不久,后宫花园的亭中。

熊槐与屈原相对而坐。

此时,熊槐看着屈原斑白的鬓角,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自己的头发还没白,反倒年纪比他小很多的屈原却先开始白头了。

想着,熊槐长长一叹,然后开口道:“贤卿,接下来征伐齐国,乃是提拔新锐贵族的重要一环,也是彻底为新法奠定根基的关键一环。

而贤卿身为新法的主持者,也需要用这一场战争来奠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所以,寡人打算将寿春的军队全部托付于卿,让贤卿率领大军北上攻打彭城,然后攻鲁,绕开齐国长城,从西部杀入齐国境内。”

屈原闻言一怔。

原本,他以为不久前游说他的屈误是太子的人,目的是彻底孤立楚王,但现在,他明白了,屈误应该是接受楚王的命令去劝说他的。

想到这,屈原心中感动,却摇头拒绝道:“大王,臣不通兵事,难以承担西路大军逼齐国退兵回长城以北的重任,还请大王另择良将。”

熊槐笑道:“贤卿不必自谦,昔日贤卿以十九之龄,招募勇士丁壮抗击秦军,并且还能击退秦军入侵的壮举,寡人可是还记得的。”

屈原继续拒绝道:“大王,臣既无军功,也无指挥大军的经验,必难以服众。”

“贤卿何必如此谨慎,谁又没有第一次呢!当年商君率军伐魏,不也是第一次吗?寡人以为,贤卿的才能决不在商君之下!”

“大王···”

熊槐见屈原再三拒绝,立即开口打断道:“贤卿不必拒绝,寡人也知道贤卿拒绝的理由,但寡人也有强行启用贤卿领军出征的理由。”

熊槐一脸正色地道:“因为寡人知道,比起寡人,楚国更需要贤卿。”

屈原一怔,然后猛地抬起头来,惊慌失措的看着楚王:“大王何出此言?臣···”

此时,熊槐再次打断道:“贤卿不必多说,寡人知道的,寡人十年前就已经明白,自己二十多年前就走错了路,一路走来,路越走越窄,等寡人明白之时,寡人已经无法回头了。

如今,走到现在,寡人已经是穷途末路,再也走不下去了。

甚至,到了现在,即便是搭上贤卿的一生清誉以及贤卿的命,也无法再让寡人继续往前走了。因为这样的恶名,不是贤卿能背得动的,能背起这个恶名的,只有寡人自己。

倘若寡人强行走下去,受伤不仅只是寡人,还有新法,甚至还有楚国。

所以,到了今天,寡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大王···”屈原一脸悲伤的张了张口,竟不知如何开口。

“贤卿不必安慰寡人。”熊槐冲屈原笑了笑,然后开口道:“数年前,寡人曾在这宫中对太子还有子富、子彘说用道法术治国的道理,并劝告他们,不要用术治国,而应该用道、法治国。因为治国以术,术尽人终,而玩弄权术的人,也终将被权术所玩弄。

一百年前,吴起将权术玩弄到了极点,然后贤卿的长辈屈宜臼预言了吴起的死亡,后来吴起果然死了。五十年前,韩昭侯将君人之术玩弄极点,然后贤卿的长辈屈宜臼就向韩昭侯预言了他的死亡,后来韩昭侯果然也死了。

现在,寡人自以为无论吴起还是韩昭侯,都不如寡人远矣。不知受过屈大夫指点你,以为寡人如何?”

屈原大恐,急忙拜道:“臣愚钝!”

“果然!”熊槐笑道:“贤卿内心中也以为寡人走不下去了啊!”

屈原一怔,再拜道:“臣无能,死罪!”

此时,熊槐起身向前走了两步,然后扶起屈原,看着他的眼睛道:“贤卿,寡人已经是一个无路可走的独夫,而贤卿你还不是,现在的楚国需要的是贤卿你,而最不需要的就是寡人我了。

不久的将来,寡人将背负所有的罪恶离开,而贤卿你,将成为楚国的太公。”

说着,熊槐继续注视着屈原的双眼,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贤卿,不要让寡人失望了!”

说罢,熊槐转身离去。

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扬镳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谋上庸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八百九十七章 对症下药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五百四十五章 冲突第十章 绝交齐国第二百七十章 决心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个朋友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战七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来投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六十八章 景翠东移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粮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装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布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陈轸之死 上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晴天霹雳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进滕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决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中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临门第六百七十一章 斩将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
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扬镳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谋上庸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八十四章 征召封君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宫第八百九十七章 对症下药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五百四十五章 冲突第十章 绝交齐国第二百七十章 决心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个朋友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战七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来投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六十八章 景翠东移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粮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应 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四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装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六十四章 魏国抉择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布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陈轸之死 上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晴天霹雳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进滕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决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中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谋越国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临门第六百七十一章 斩将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