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对症下药

在这种时代下,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如何才能建立更大的功业,如何才能全身而退,这才是昭雎所为难的地方。

好在从之前得知景翠病重开始,他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经过数月的冥思苦想,他也找到了应对的变法。

那就是不站队,始终保持中立。

但是,如果始终不表态,并且毫无作为,那他这个令尹就会首当其冲,成为双方眼中的焦点,甚至遭到双方联合进攻。

这种情况下,那么最先被灭族的肯定是他。

所以,要想保持中立,还得披上一件外衣,一件让双方甚至楚王都无法对他下手的外衣。

而这件外衣,昭雎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向昔日齐国的晏子学习,为自己树立起忠于楚王,一心为国的崇高名望。

昔日晏子历经齐庄公齐景公时期的动乱,那时的动乱规模虽然不比楚国将来,但是,其激烈程度却丝毫不必楚国吴起之乱差,但晏子始终耸立不倒,凭借的就是忠君为国这层华丽的外衣。

现在,他也想披上这层外衣,只要他始终站在楚国这边,无论未来楚国哪一方胜了,他都不会输。

而且,只要有这层外衣在,他就能保持家族权势地位不失。

而今日他在朝议上的所作所为,就是他披上这层外衣的第一件事。

首先通过拆分江东郡,是为向楚国群臣显示他令尹的存在感,向所有人甚至楚王表示,他这个令尹可不是景翠那样的傀儡,不是任他们拿捏的。

接着,同时避开变法派与勋贵党,从楚国的利益出发,举荐江东人出任郡守郡丞,如此既安抚了屈原唐昧等人,同时也给勋贵留下了希望,以保持中立地位。

毕竟,只有保持中立,才能不陷入他们的那个漩涡中。

当然,保持中立,也会导致他们双方同时对他产生恶感,对他不满。

不过,这没有关系,只有先保持中立,让他们两派都不会拖他后退,然后就可以想办法披上那层外衣。

只要披上外衣,那么这些不满就会转化为声望,让他们更加敬重自己。

而想要披上外衣···

想着,昭雎顿时将目光投向了北方,国中的漩涡跳进去就出不来,所以,想要同时获得双方的支持,还要需要从国外找目标。

当昭雎将目光投向国外的时候,此时,在宫中的熊槐,也将目光投向他。

“等上一两年,将吴炳与公孙海拉下马,然后换上楚人?”

熊槐看着自己手中的情报,不由露出一丝冷笑:“现在你们不行,再等一段时间,江东彻底稳定下来之后,你们再想将触手伸向江东,那就更加不行。”

熊槐将郢都中今日到处传播的谣言扔在一边,然后一脸沉重的看向殿外,然后陷入了沉思。

今天的朝议虽然没有出现大的意外,但是,也十分惊险。

昭雎果然不是景翠可比,景翠做令尹时,基本上都是任他拿捏,为所欲为。今天一上任,就给他出了好大一个难题,直接逼的他这个楚王亲自下场与昭雎对阵。

好在昭雎也没有让他为难,逼他动用楚王的权威直接将这事按下,而是像一个令尹一样为他这个楚王查漏补缺,顺顺利利的将事情解决了。

通过今天这件事,熊槐对昭雎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那就是昭雎与景翠完全不同,而他也不能用对待景翠的办法对付昭雎,否则,一旦君相失和,就算他强行将昭雎罢黜,也会导致国中动荡。

国中动荡,外患就会紧随而至,这对于熊槐来说,是最不能接受的。

如果可以,熊槐也希望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不是通过在内互耗在外败退来渡过这艰难的局势。

而是通过将内部矛盾转到外部,来减少内部的损耗。而将矛盾转到国外,毫无疑问,能征善战,声名赫赫的昭雎就是最好人选,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让昭雎站在他这一边,只要君臣同心,那就没有问题。

如果像今天这样,他这个楚王有所纰漏,昭雎这个令尹查漏补缺,如此,完美。

可是,如何才能让昭雎一直站在他这边呢?

熊槐想起这些年与昭雎的点点滴滴,想起昭雎的目的来,不由微微点头。

他知道昭雎想要什么,而这,他这个楚王可以给,而且可以给的比昭雎想象还多。

但是,他不想给的,昭雎也不能插手,更不能要,否则···

对昭雎有所决断之后,熊槐又想起江东的事情来,不禁皱了皱眉。

虽然昭雎在朝议上对江东的处置并没有问题,但是,昭雎举荐的那些人同样也不是他这个楚王的心腹,不能增强他对江东的控制。

既然要在江东掺沙子,怎么可以少了他楚王呢。

不过他楚王往江东掺沙子,可不能仅仅只是去掺沙子,还要能办实事,若是不能办事,只是掺沙子撤后腿,那还不如不做。

所以,这人必须要有极高的声望,而且还要有极强的能力,而且他去江东还不能引起江东勋贵豪强百姓的反感与警惕。

毕竟,现在江东两郡的郡守郡丞全都有人了,若是声望不足,根本无法压制地方官员,若是能力不足,也不能干出事来,若是引起江东的反感,只会适得其反。

这样的一个人···

熊槐很快就确立两个目标,一个是工尹已齿,另一个就是左工许行。

已齿擅长工事,许行擅长农事,一个是楚墨之首,一个农家之长,身份地位威望全都足够。

已齿去江东有一个极佳的借口,那就是会稽水患,让他打着解决会稽水患的旗号去江东,必然深受江东欢迎。

而许行去江东···

以他农家之首在世圣人的身份,无论去哪里都受百姓欢迎。

熊槐在心中默默的比较了一翻,然后选定了许行。

因为已齿去江东解决会稽水患,无论他能不能解决此事,都会耗费大量的钱粮以及人力,这是不合时宜的。

而许行不同,他若是以农家之首的名义去江东,一则可以控制江东各地的农官,名正言顺的插手江东,二则农官到江东,花费不了多少钱,反而还会赚钱。

而且,现在许行还在主持修建江汉的水渠,只要许行去了江东,这个职责就可以转交给令尹昭雎,以此收买昭雎。

熊槐想来,这种利国利民名留青史的事情,昭雎应该不会拒绝的。

不过,这事相得虽好,但如何让许行心甘情愿的去江东呢。

要知道,自从大禹开始到现在,孙叔敖西门豹,甚至这以后的李冰,郑国,这些主持修建水利工程的人全都青史留名了。

许行会愿意将修建水渠的事情让出来吗,如何才能让他心甘情愿的让出来呢?

许行最想要的是什么?

想着,熊槐沉吟许久,然后灵光一闪,开口吩咐道:“来人,给寡人拿钱来···”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杀人诛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五十二章 鸟毛插冠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二十九章 魏国犀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谋第四百一十三章 贪婪与忧虑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赵王之问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三十七章 齐国对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二章 满朝恭贺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三百零九章 议单骑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六百九十六章 冲动是魔鬼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国祭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嘱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百零三章 越国渡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五百三十六章 决战 一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变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来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七十六章 说越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四百三十五章 离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广陵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杀人诛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五十二章 鸟毛插冠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二十九章 魏国犀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谋第四百一十三章 贪婪与忧虑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赵王之问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百零九章 张仪进谏第三十七章 齐国对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二章 满朝恭贺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三百零九章 议单骑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六百九十六章 冲动是魔鬼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国祭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嘱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百零三章 越国渡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五百三十六章 决战 一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后夹击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变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来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达宛城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乱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一千两百零三章 当头一棒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杀机重重第三百三十一章 质疑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七十六章 说越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四百三十五章 离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