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来袭

当夜,齐军大营。

匡章与苏贺一听魏军发现了昭雎的踪迹,而且昭雎还在修建军营,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不由露出大喜之色。

惊喜交加中,匡章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围杀昭雎的绝佳机会。

不过,昭雎率领九万左右的大军被围在军营里,要想击破楚军,这同样也要付出不轻的代价。

想到这,匡章看着面前同样喜笑颜开地两人,跟着笑了笑道:“太好了,昭雎乃是楚国首屈一指的名将,只要这次我们能一举击破楚军,活捉昭雎。此事一定能极大的震撼所有的楚人,那时,楚人惊惧之下,说不定便会直接弃城而走。

破楚军,捉昭雎,克巨阳,取黄城,这可是不世功勋啊。”

公孙喜与苏贺闻言,同时露出意动之色。

公孙喜乃是魏国首屈一指的大将,但他为魏国征战多年,可也只是获得了勇武之名,号为犀武,却从来没有击败敌国名将记录,只能列为天下一流的将领中,始终无法成为天下的顶级名将。

这对他公孙喜而言,实在是有些不美。

最重要的是,自从他到了淮北后,屡屡被昭雎所欺,这已经严重损害了他的美名。

而眼下的这个机会,正是他为自己正名,并向世人证明他的最佳良机。

想着,公孙喜顿时下定了决心,这次围攻昭雎的主将人选,他一定要争取到,哪怕是匡章要跟他竞争,他也不会让的。

下定决心之后,公孙喜看了看脸上已经露出舍我其谁之色的匡章,以及一脸跃跃欲试之色,却不敢开口的宋将苏贺,顿时心生一计。

于是,公孙喜轻轻咳两声,见匡章与苏贺全都向他看过来,便开口道:“两位将军,我魏军虽然已经发现昭雎的踪迹,获得了一个大败昭雎并轻取淮北的机会。但是,我们想要击破昭雎也并非易事。”

见匡章与苏贺同时点头,公孙喜心中一喜,接着道:“昭雎与我们交战近年,虽然昭雎每次都是一击就走,但是昭雎手中的兵力依然有一些损伤,此时昭雎手中还有九万楚军左右。

而黄城那边,因为一直没有经历战事,所以黄城的十万楚军得以保存。至于巨阳这边,我们攻城近年,虽然屡遭挫折,但是巨阳的损失却也做不得假,按照本将估计,此时的巨阳应该还有七万左右的兵力。

一旦我们包围昭雎,黄城的楚军与巨阳的楚军便十有八九会来救援。”

说到这,公孙喜看着二人道:“所以,届时我们便同时需要对付三地的楚军。而为了避免战事拖延,以致江东的楚军来援,故而此战我们必须要尽快消灭昭雎所部。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下以为宋国援军必须要参与对昭雎的围攻,因为现在我们在淮北的四十余万联军,也只有宋军有七万援军,乃是士气高昂,战力保全完好的生力军。”

苏贺闻言大喜,他本来以为这次围杀昭雎的战事,会由齐魏联军联合行动,毕竟这种必胜的战,匡章与公孙喜都会抢功的。但不想,公孙喜竟主动提议让宋军去。

虽然他知道公孙喜此举意为排挤匡章,然后争夺围攻昭雎主将的位置,但本来就想要参与围杀昭雎的他,此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当即表态道:“不错,犀武将军言之有理,此时此刻,我宋国援军乃是攻击昭雎所部先锋的不二之选。”

匡章闻言,见他们二人已经开口,立即接着道:“宋军可以参战,但是宋军人数不足,所以剩下一部分,应该由军队人数最多的齐军充当。”

公孙喜一听,立即反对道:“章子将军此言差矣,巨阳黄城两地的魏军相加,可丝毫不比齐军少,而且我魏军一直负责监视西部,对西部的地形远比齐军熟悉。所以,在下以为理应由我魏军与宋军联手共破昭雎。”

说完,公孙喜便看向苏贺问道:“苏将军以为如何?”

苏贺闻言,想起公孙喜刚刚的话来,立即应道:“将军言之有理。”

说着,苏贺便看向匡章道:“章子将军,在下也以为熟知西部地形的魏军更适合一些。”

匡章闻言,看了看公孙喜,然后又看了看苏贺,接着沉默看着二人沉默了好一会儿,见二人根本不为所动,才冷哼一声道:“好好好,既如此,那就让本将为你们拦截楚国援军吧。”

“善!”公孙喜与苏贺同时赞道。

不久,公孙喜与苏贺一离开齐营,此时,齐军副将田甲皱眉道:“将军,如今大破昭雎已经成为定局,将军你为何轻易放弃这个立功的机会,而不是尽力去争取呢?

只要将军争取,将军一定会获得攻打昭雎主将的位置的。”

匡章闻言摇了摇头。

就算做了攻打昭雎的联军主将又能如何,他已经老了,这一点功勋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

当然,这话他可不会对田甲说,他只是叹道:“昭雎不是那么好打的,困兽犹斗,何况昭雎呢。况且,我们这一次前来伐楚,伐楚并不是主要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削弱秦魏韩楚四国,现在既然魏宋联军要去啃昭雎那块硬骨头,那本将何不成全他们呢!”

田甲闻言,不由长长一叹,他也想要大败昭雎的功劳与名声,可惜摊上这么一个不思进取的主将。

此时,匡章又向田甲吩咐道:“田将军,黄城楚军实力雄厚,我们需要一位重将前去拦截,本将的意思是,齐军之中,只有你能胜任,不知将军是否愿意为本将分忧。”

田甲一听,见匡章又给了他独领大军的机会,顿时转哀为喜道:“在下听令。”

匡章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田达道:“如今楚国各地的军队都已被牵制,唯独江东唐昧所部,乃是楚国最后的力量。田将军,本将要你立即多派探子去淮南以及淮水,要提防唐昧在淮南以及淮水上潜伏。”

“诺。”

三天后,楚军大营。

昭雎刚用完早膳,正欲下令让大军加固军营,此时,黄歇突然快步走进营帐:“令尹,探子来报,二十里外发现敌军踪迹。”

昭雎一听,大喜道:“终于来了。”

说着,昭雎有急忙问道:“我们的探子是否惊扰敌军。”

“不曾,按照令尹的吩咐,我们的探子一直隐匿行踪,且一发现敌军踪迹,就立即回营了。”

“好,可知来的是谁?”

“是魏宋联军。”

“魏宋?”昭雎一怔:“匡章没来?”

黄歇摇了摇头。

见此,昭雎不由冷哼一声:“算他好运,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匡章与齐军不来,未必是好事。”

说着,昭雎立即下令道:“传令,让大军开始加固营防,并做好战斗准备。”

“诺。”

不久,公孙喜率军杀到楚营外不远处,他远远的望见楚营外一片混乱,似乎有许多正在修建营垒的楚军正匆匆向军营里跑。

见此公孙喜大喜道:“咦,合该昭雎为我所擒,自持深居楚地,竟然连斥候也没有派,这是自取灭亡。”

接着,魏军靠近楚营后,公孙喜见楚营虽然建起一条简陋土制的营垒,但营垒并不高也不厚,似乎并没有多么坚固的样子,而且连箭楼都很稀疏,似乎楚人这几天都在修建营垒。

见此,公孙喜不禁大喜道:“这是上天要让本将立此不世之功啊。传令,大军立即一分为二,前军中军立即摆开阵势,准备攻营,后军在一旁戒备,严防昭雎突围。”

“诺。”

另一边,楚营中,黄歇向昭雎禀报道:“令尹,敌军的情况我们已经查清楚,这次来攻营的乃是魏宋联军,一共有二十万人。”

“二十万人。”昭雎笑道:“人数虽然不少了,但是也不多啊。齐军那边在干什么?”

“齐军那边,匡章亲自率领五万大军驻扎在巨阳西部,似乎在拦截巨阳楚军。而齐将田甲则率领十万大军往黄城而去,似乎是打算拦截黄城楚军。”

“三十万大军,已经够了。”昭雎冷冷一笑,接着,见魏军已经杀到不远处,开始摆阵攻营了。

见此,昭雎立即下令道:“传令,擂鼓,准备迎战。”

“诺。”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秘方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一百九十九章 难题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兰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阳君薨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战贵速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会之变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归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韩决战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宝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五百六十七章 会稽城中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群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围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十章 绝交齐国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诏令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八百八十六章 楼缓使燕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水军歪楼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将近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六百九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叶障目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辞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四百二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间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秘方第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一百九十九章 难题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兰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阳君薨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战贵速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会之变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归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韩决战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宝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五百六十七章 会稽城中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群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议第四十三章 昭阳和泥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围第七十五章 昭滑说越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十章 绝交齐国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诏令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八百八十六章 楼缓使燕第一千零九十章 换相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水军歪楼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五百一十八章 杀戮第三百三十章 献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将近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诅咒起誓第六百九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二百零五章 仁义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国攻城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