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

不久,肥义进入殿中,见楼缓也在殿中,微微一怔,接着,他见楼缓向他看过来,并向他投来一个眼神,然后又将目光转头秦王荡身上。

见此,肥义顿时了然,他知道楼缓已经向秦王荡游说过了,只是秦王荡现在还有一些疑虑。

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消秦王荡的最后一丝顾虑。

想着,肥义便自信满满的走到台前,然后拱手道:“外臣拜见大王。”

“免礼。”秦王荡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肥义脸色一冷,阴沉的问道:“先生此来秦国有何贵干,寡人听说赵国已经与暴楚沆瀣一气,赵国已经出兵伐韩,意图与我五国为敌了,不知这事是真的么?”

肥义见秦王荡一开始就给赵国戴上一顶与五国为敌的帽子,打算用五国来压迫赵国。

虽然现在赵国元气也未恢复,也惹不起五国联盟(毕竟五国联合,连楚国也扛不住),不过他并未慌张,因为楚国扛了五国这么多年,五国联盟也伤到元气了。

想着,肥义立即解释道:“大王说笑了,寡君派军队去韩国,怎么可能会是伐韩呢,若是伐韩,韩国那边也不会派人去迎接敝国的军队了。寡君之所以派军队去韩国,乃是为了护送韩太子几瑟。

如今天下纷争不断,盗贼充斥于野,太子几瑟身份尊贵,主父做姨父的,待太子几瑟如亲子一般,自然不会放心太子几瑟只带着百余人回国了。”

秦王荡冷笑道:“那赵主父还真是了爱护韩太子啊,为了送他回国,竟然派了两万大军去韩国,寡人听到了先生的解释,自然知道这是赵主父的爱护之意,可是,如齐魏宋三国,不知道赵主父的心意,还以为赵军已经兵围新郑了呢。”

肥义闻言,也笑道:“大王多虑了,各国知道韩赵两国有亲,当年主父年幼即位,还是韩国先王与韩王一起抵达邯郸,在宫中替主父主持大局,如此,各国也没有以为韩王变成了赵王,更何况现在赵军还没有进入新郑呢。”

说到这,肥义看向秦王荡,用嘲讽的语气道:“臣是不会担心各国误解敝国的,只是,秦韩两国无亲,不久前秦国还曾大军伐韩,现在大王却派出三千人驻扎在新郑外,莫非大王是打算趁韩军主力在外,要伺机劫持韩王或者韩国新君吗?”

秦王荡一滞,然后讪讪道:“这怎么可能,寡人派出的三千人,不过是担心路上会出现盗贼,所以才派人去护卫公子咎回国罢了。对,没错,寡人只是派人护送的而已”

说着,秦王荡脸色一正,又再次看着肥义道:“毕竟,先生也知道,如今寡人的十万大军正与五万韩军全在鲁阳攻城,韩国内部空虚,也确实需要防备一些宵小之徒,可能趁机意图不轨。”

肥义闻言脸色微微一黯,不错,如果不是因为秦国在鲁阳外的大军,此时他也不用千里迢迢的来秦国求见秦王。正是因为担心秦军会分兵新郑,或者是鲁阳的韩军回国,所以他才来咸尹游说秦王的。

想着,肥义立即低眉拱手道:“大王所言极是,天下不太平,的确不能少了护卫。”

秦王荡见肥义向他低头,承认了秦国在韩国的优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此时秦国的确腾不出手来解决韩国问题,但是,赵国想要韩国,那也不能你要我就给。不然,他这个堂堂秦国之君,会显得多无能啊。

压下肥义之后,秦王荡不再显得咄咄逼人,转而露出亲切的笑容,春风满面的问道:“说了这么多,寡人还不知道先生这次来秦所谓何事?”

肥义闻言,立即应道:“大王明鉴,寡君听说大王贤明,一向乐于助人扶危助困,乃是天下各国中最公道守礼的贤君,是以寡君知道后,特派臣来咸尹献上离石之地,愿为大王寿。

同时,寡君与韩太子几瑟有亲,而太子几瑟乃是韩王之前亲点的韩国太子,乃是韩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如今韩王病危,太子几瑟即位乃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韩国动乱,寡君特请大王与寡君一道,为韩太子正名,以避免有宵小之徒趁机生乱,万一扰乱韩国,那就不好了。”

秦王荡听着肥义看似恭敬实则威胁之意十足的言辞,顿时沉默了。

虽然他不愿看到韩太子几瑟即位,更愿意看到亲秦的公子咎即位,但是,现在秦国实在腾不出手来。

为了让前线的韩军继续作战,或许,现在他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同意太子几瑟即位,以换取赵国不干涉五国伐楚以及韩国继续伐楚。

想着,秦王荡立即看向肥义道:“太子几瑟乃是太子,是韩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做为韩国的盟友,寡人希望能与赵主父一同在新郑为太子几瑟主持大局。”

肥义一听秦王荡即本同意太子几瑟即位的条件,并提出秦赵韩三国会盟的要求,当即大喜过望的应道:“大王英明···”

方城城墙上。

再次打退了魏韩联军后,熊槐看着满墙的血迹以及远处逐渐退走的魏韩联军,不禁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好,又过去了一天。”

距离他正式在汉北郡变法,已经过去了半月,距离魏军前来增援韩军也过去了半月。半月来,虽然随着汉北各地的百姓源源不断的赶来,以及新晋贵族私军的大量赶来,方城已经转危为安,但是,仓促成军的私军以及各地的百姓,战力远低于之前守成近卫军。

如果说以前近卫军守城时,韩军的伤亡远远高于楚军,那么到了现在,攻城的联军的损失,即便快守成的楚军相当了。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想着,熊槐远远的看着魏韩联军消失在远方的夜幕中,这才收回目光,然后下令道:“传诏,传守夜的军队上城墙,交接城防。”

“唯。”熊槐身侧的邓陵光立即应了一声。

“传诏,让城中妇孺立即准备修补城墙、清理死尸、救治伤员。”

“唯。”

“传诏,让城中立即将准备好的事物送去各处军营,让大军准备用膳。”

“唯。”

“传诏,给寡人的晚膳也送到城墙上来,寡人今夜依旧在城墙上用晚膳,一边巡视城墙,一边用膳。”

“唯。”邓陵光轻轻应了一声,立即让身侧的一个宫中禁卫去取食物。

不久,熊槐从邓陵光手中接过三个热乎的馒头以及一小碟肉酱后,立即挥了挥手:“贤卿自去,寡人巡视完城墙,自会返回城守府。”

“唯。”邓陵光再次轻轻应了一声,别看刚刚全是楚王在发号命令,但其实,整个方城防守战,都是他在指挥。现在,战事结束,他需要去统计今天的战果,并安排明日的战斗人员。

邓陵光离去,熊槐便在城墙上守军钦佩的目光中,将馒头沾了一点肉酱,然后冲着馒头狠狠的咬上一口,接着稍稍咀嚼了两口便一口咽了下去。

见此,周围的将士们全都露出丝丝敬意。

以前楚王吃什么他们不知道,但是,自从楚王到了方城之后,楚王每天的早膳晚膳都在巡视的过程中吃完的,为所有将士所知。

原来楚王吃的全都跟他们一样,每天馒头配酱,隔天吃上一块肉,每三天加一块肥肉。

不仅楚王吃的跟他们一样,而且楚王每天都要在战前巡视一遍城中,战后巡视一遍城墙,全天都呆在城墙上。

这样一个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共患难的楚王,立即获得了城中将士的敬意。

随着熊槐不断的从城墙上经过,所到之处,所有的将士全都拱手行礼:“大王···”

巡视到一半之时,接子突然来到熊槐身侧禀报道:“大王,宛城的消息,公子彘与公子子鼠、公子子牛等三位公子已经到了宛城,不知大王如何安排三位公子?”

熊槐闻言微微一愣,这三人是他宣布变法之时,特意从郢都召来的,以示他与百姓同生共死的决心。

现在他们到了···那···

熊槐略一沉吟,开口道:“如今公子旺财已经在鲁阳协助司马守城了,鲁阳那边就算了。至于丹淅防线与方城这边···公子彘身为嫡子,自然应该独挡一面,让公子彘去析邑。至于公子子鼠与公子子牛,那就让他们来方城。

告诉他们,身为寡人的儿子,身为楚国的公子,那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须知,城在人在,城毁人亡!”

“唯。”接子脸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扬镳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计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败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军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谋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强攻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气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钱大钱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点火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
第一百八十章 调回唐昧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绝低头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四十四章 病来山倒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扬镳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计第四章 屈原进言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败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军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谋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六百八十四章 联姻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二十二章 再议变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强攻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围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五百九十一章 转封 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谣言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万军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气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钱大钱第九百四十章 公孙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举借债第四百二十五章 冲锋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点火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第五十九章 犀首说楚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忧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